生物學肺
㈠ 中考生物關於心臟和肺的知識點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血液(結締組織)=血漿+血細胞
血漿由水、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組成。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數量最多,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含有血紅蛋白,(功能)運輸氧氣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細胞:最大的血細胞,有細胞核,(功能)防禦和保護,吞噬病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無細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動脈:將血液從心臟送往全身的血管。(特點)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判斷方法:血流方向由主幹到分支,逐漸變細)
靜脈:將血液從全身送回心臟的血管。(特點)管壁薄,彈性小,血流速度慢,四肢靜脈的內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判斷方法:血流方向由分支到主幹,逐漸變粗)
毛細血管:連通於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特點)管壁非常薄,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判斷方法:紅細胞單行通過)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有四個腔,分別是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右心房(與上、下腔靜脈相連)、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和右心室(與肺動脈相連)
心臟壁的特點: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原因:肌肉越發達,收縮和舒張越有力,心室的收縮將血液送至全身或肺部,而心房的收縮只需要將血液送入心室,與其功能相適應,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同理,左心室的收縮將血液送至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縮只需要將血液送往肺部,與其功能相適應,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血液循環:
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毛細血管→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其中,從左心室出發,回到右心房的循環過程叫體循環;從右心室出發,回到左心房的循環過程叫肺循環。體循環和肺循環一起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環。
注意:肺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肺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1900年,奧地利的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即血液分A、B、AB、O四型。成年人的血量大約占本人體重的7%到8%。對於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一次失血若超過1200~1500mL,就會發生生命危險。而一次失血若不超過400mL,所喪失的血細胞和血漿可在短時間內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不會影響健康。
另,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主要考慮獻血者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清是否發生凝集反應。
㈡ 誰知道砂肺的病因,生物學方面
肺塵病或塵肺病又稱黑肺症(Black Lung)(香港稱肺塵埃沉著病,台灣俗稱矽肺病),又稱塵肺、矽肺、砂肺,是一種肺部纖維化疾病。患者通常長期處於充滿塵埃或垃圾堆積的場所,因吸入大量灰塵,導致末梢支氣管下的肺泡積存灰塵,一段時間後肺內發生變化,形成纖維化灶。
肺器官是人體主要內臟之一。吸入的空氣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排出二氧化碳,使血液帶氧,再送回心臟。藉著心臟的跳動,含氧的血液輸送到體內各部位。
患上肺塵病的人,因為交換氣體的作用受阻,使得血液中的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這種現象若長期持續,會導致右心室肥大或肺性心或心不全等現象。
因右心室肥大、肺性心或心不全等症,患者出現全身性的衰弱現象,抵抗力隨之減弱,如果再並發急性肺炎,病情嚴重會死亡。此症還可能並發肺癌;而並發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病例亦不在少數。
㈢ 十條生物學的人體小常識
1:兩個拳頭的周長是脖子的周長。
2:七個腳長是身體的高度。
3:一生心跳25億至30 億次。
4:每天吞口水580次左右。
5:人不睡覺10天就會死亡。
6:人在下午沒有靈感、越到晚上越聰明、沐浴時更有創造性。
7:人的左右鼻孔三小時替換呼吸一回,感冒了才知道哦。
8:肌肉能是人體的發動機。
9:早上幫助消化的胰島素活躍 ,所以一定要吃早飯。
10:一輩子手指屈伸2500次。
11:人平均每年小便時間為十二小時。
12:腸子長度是身高的4——5倍。
13:血液循環一周只需20秒。
14:血管長度可繞地球兩周。
15:人的大腦記憶相當4G容量的電腦。
16:人的睡眠周期為90分鍾,賴床30分鍾後會進入下一個周期。
17:自然分娩的大部分時間是下午5點到6點左右,有60%以上是在下午6點左右分娩。
18:下午六點人體分泌腎上腺素的高峰、此時應付困難最有能力。
19:左耳受右腦控制,右腦主導情感,因此左耳接受到甜言蜜語時比右耳敏捷。
20:原始分工使女性的視野幾乎是男性的6倍,男性喜歡盯住一個目標,目光更遠,但沒有女性
眼觀6路的視野寬闊。
21:人在性色,金錢,美味巧克力刺激大腦的是同一個區域,使人在金錢抉擇上受性色的影響,
會冒險投入的比例大好多。
22:智力比身體衰老的慢。
23:傍晚鍛煉、此時人的味覺、視覺、聽覺敏感、協調能力強,心律於血壓較平穩。
24:人的心搏次數在一生是固定的次數。
25:人在潛意識處理一閃而過的負面信息時,反應敏捷,如危險、絕望、暴力。
26:人平均只需7分鍾就可入睡。
27:打噴嚏時無法睜著眼睛。
28:睡眠時的腦比看電視時活躍。
29:大拇指的指甲長的最慢,中指的指甲長的最快。
30:睡眠時耗費的熱量比看電視更多。
31:出生時眼睛多大,現在還是多大,但是鼻子魚耳朵一直在長。
32:舌頭有一萬個味蕾。
33:慣用右手的人比慣用左手的人長命可大9年。
34:舌紋與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同。
35:如果月亮在人的正上方,人的體重會稍微減輕。
36:人平均每天使用洗手間6次。
37:人體每平方英寸的皮膚包含有20英尺長的血管。
38:出生時有360塊骨骼,成人後只有206塊。
39:胡須是生長最快的人體毛發,如果不修飾,一生可長30英尺。
40:打噴嚏時。人的心臟會停止跳動約1毫妙。
41:右撇子比左撇子可以多活九年左右。
人能忍受的最高雜訊是: 120分貝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是多少Hz: 20-20000Hz
人耳聽覺范圍是: 20Hz-20000Hz
人耳一般所能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的最高值是多少赫茲: 20000赫茲
人腦成熟需要: 3年
人的唾液呈: 弱酸性
人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道時,在哪個部位停留時間最長:結腸
人的膽汁是:黃色的
人的邏輯思維活動是在大腦的哪個部分進行的:左腦
人的淚水裡的鹹味是從哪裡來的: 血液中來
人的一生中嗅覺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怎樣: 減弱
人舌頭的哪個部位對甜味最敏感:舌尖
人在運動時要流汗的原因是:使體溫保持正常
人在呼吸時,肺在: 被動的張縮
人下潛到多深會得深海醉: 30米
人們面部的表情肌有42塊,當我們微笑時最先啟動的肌肉有幾塊: 4塊
人身上共有多少對肋骨: 12
人身上運動幅度最大的關節是什麼關節:肩關節
人體的第一次心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胚胎發育到第3星期
人體汗腺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手掌和腳底
人體哪處的皮膚對外來刺激最敏感: 手指尖
人體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是:小腸
人體最長的器官是什麼: 小腸
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是什麼: 甲狀腺
人的肌肉組織通常占體重百分之幾: 1/2
人體最堅硬的物質是: 牙釉質
人體分解和代謝酒精的器官是:肝
人體具有解毒作用的內臟是: 肝臟
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是什麼: 肝臟
人體最粗的血管是什麼: 主動脈
人體最能耐受缺氧的器官是什麼: 腦
人體最大的細胞是什麼: 卵細胞
人體最小的器官是什麼: 甲狀旁腺
人體最大的肌肉是什麼: 臀大肌
人體最小的肌肉是什麼: 鐙骨肌
人體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
人體中有五腑,屬於五腑的是下列中的哪一組:膽、小腸、胃、大腸、膀胱
人體最先衰老的器官是:胸腺
人體全身有多少塊肌肉: 600多塊
人體小腸有多長: 5--7米
人體的血管有幾種: 3種
人體共有多少對顱神經: 12
人體有多少塊骨骼: 206
人體肌肉由三種類型,胃腸蠕動、呼吸、循環等活動都依靠:平滑肌
人體內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
人體缺少哪種元素會造成甲狀腺腫大: 碘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 肝
人體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 眼球
人體可以導電是因為人體中含有: 水
人體安全電壓為: 36V人體內一共有多少對性染色體: 1對
人體的發育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是: 受精卵
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什麼: 脾
㈣ 我們學習生物學已經知道:人體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i的氧氣,排出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Ⅰ瓶處是空氣的進入端,要證明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就要從吸入的氣體五除去二氧化碳,以防止它干擾產物的判斷,所以I瓶五應該是氫氧化鈉.呼出的氣體進入Ⅱ後,由於澄清的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如氣體五有二氧化碳,則澄清的石灰水會變渾濁,所以II五是澄清石灰水.
(1)人吸氣時應將活左打開,活塞B關閉.
(2)人呼氣時應將活塞左關閉,活塞B打開.在Ⅱ五看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試劑瓶Ⅰ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五的二氧化碳,試劑瓶Ⅱ的作用是檢驗人呼出的氣體五含有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1)打開、關閉;(2)關閉、打開;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除去空氣五的二氧化碳;檢驗人呼出的氣體五含有二氧化碳.
㈤ 初中生物學人體肺內氣體交換過程是怎麼樣的
當吸氣時,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後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
㈥ 肺臟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有哪些
近年來,從分子生物學角度探討「肺」的本質,對肺的功能已有深入的認識,了解到肺不僅是呼吸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
(1)肺司呼吸
肺是呼吸的器官,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人的呼吸過程包括三個相互聯系著的環節:①外呼吸,指外界環境與血液在肺部實現的氣體交換。它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②氣體在血中的運輸。③內呼吸,指血液和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又稱組織換氣。因此,通過與外界交換氣體並保證血液中有充足氧分供給全身。所以說,「其大氣搏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泡出於肺,循咽喉,故呼則出,吸則入」(《靈樞·五味篇》)。肺的呼吸作用,除我們已熟知的調節機制外,又受神經、激素的調節。如甲狀腺是肺成熟和表面張力物質代謝的調節者之一。糖皮質激素對肺的成熟有刺激作用,血中黃體酮水平增高後,如妊娠後期,可導致肺部通氣過度等。甲狀腺素、糖皮質激素、黃體酮這一類激素作用於肺部相關的靶器官,作用於受體。激素與受體形成復合物後,再移至靶細胞核,作用於染色體組蛋白上,移去特定組蛋白,使相應DNA 裸露出來,通過DNA 多聚酶作用把DNA 信息轉給核糖核酸,這步叫轉錄過程。合成出來的核糖核酸連在核糖體上,根據核糖核酸信息在左核糖體上合成相應蛋白質,其中有些蛋白質加上特定輔酶或金屬離子等因子形成特定酶,在酶的催化下進行生化反應,調節肺功能。這種通過核酸方式來調節蛋白合成,比cAMP、cGMP 調節公式要慢得多,稱慢速調節。
cAMP 引起酶活性變化常又可以達千分之一秒甚至更快些,通過核酸調節則需數小時,甚至數天後才能完成。因此,肺主呼吸與核酸、cAMP 等調節方式有關。
(2)肺主氣助心行血
肺幫助心推動血液循環的功能,可能是肺通過影響血液中某些血管活性物質的水平來實現的,肺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肺通過產生升壓的血管緊張素Ⅱ,滅活降壓的前列腺素E 和緩激肽等綜合作用,使血壓升高,推動血液循環,這可能是「肺朝百脈」原理的一部分。如果肺部這種功能減弱,則血壓降低,血液運行速度減慢,導致氣滯血瘀。這種調節作用可能是通過調整cAMP、cGMP 的相對平衡達到的。
(3)肺主通調水道
肺和皮膚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時起重要作用。每日呼吸道排出水分有250ml,肺泡為水蒸氣所飽和,所以呼吸速度越快,深度越深,失水越多。肺主皮毛,皮膚出汗包括在肺合皮毛功能中,皮膚表面水分蒸發每日可達500ml,而汗腺調節排出水分則變化大,出汗多時一日可達數升以上。汗腺受到cGMP 調節,汗腺細胞cAMP/cGMP 比值降低時,汗腺分泌增加。人體水分排出,主要是通過腎以尿的形式排出。腎排尿受到多種激素包括前列腺素PGE 的調節,而前列腺素的滅活和合成主要在肺臟進行,因此,肺臟通過前列腺素控制腎臟排尿。前列腺素系統和血管緊張素作為一對矛盾對立面,相互作用調節血壓、水鈉相對平衡,而它們本身受到肺臟調節(合成或滅活)。
前列腺素通過cAMP 和cGMP 起作用,可見肺通調水道功能與肺臟調節腎臟、汗腺等細胞的cAMP、cGMP 作用有關。
(4)肺主皮毛
肺主皮毛,包括皮毛、汗腺的調節體溫作用,以及前之已述的發散汗液作用。肺氣能推動血液循環,此功能減弱可致微循環障礙,從而引起皮膚供血障礙而枯槁。人體皮膚黏膜血管上有α- 受體,α-受體興奮後,使細胞內cAMP 水平降低;cAMP、cGMP 比值降低,使血管收縮。提高血管細胞cAMP,可使血管擴張,改善供血。活血化瘀葯可能有提高cAMP 的作用,可見肺主皮毛也與cAMP 調節有關。
皮膚(包括汗腺)不僅有調節體溫和發散汗液作用,也是衛氣敷布的地方,起保護作用。
㈦ 生物學上肺部有沒有神經系統
首先告訴你你們老師說錯了。
第一,肺是個很大的器官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泡/平滑肌纖維/血管/間質/等。
第二,肺泡上沒有神經纖維(你們老師可能是這個意思)
第三,氣管,平滑肌上面有神經纖維,間質裡面也有迷走神經的末梢。
第四,肺部很少有感覺,說明它的感覺神經沒有,但是有迷走神經負責生理活動。
第五,氣管和間質裡面有感覺神經纖維。舉個例子:你喝水嗆到了,然後咳嗽,就是感覺神經纖維+咳嗽反射。
㈧ 生物學,不用肺呼吸的動物有哪些
青蛙
㈨ 水肺的生物學定義
生物學定義:海參類動物的呼吸器官。由消化管末端的一部分伸入體腔,然後在體腔中不斷分支,形成樹枝狀,因而叫做「呼吸樹」。除有呼吸作用外、還有排泄功能。
海參綱動物消化道長管狀,在體內回折,末端膨大成泄殖腔,由此分出一對分支的樹狀結構,稱呼吸樹或水肺,為海參特有的呼吸器官。(《普通動物學》,第四版,劉凌雲、鄭光美 主編)

㈩ 誰懂生物學,人體學
生物學,又稱生命科學(Life science)或是生物科學(Bioscience),是一門研究生命物質的結構、功能、發展規律以及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生物學這一名詞最早由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於1802年提出。生物學按幾種重要方式被分成幾類和異質化了。幾千年來生物學現象一直被分為兩類:醫學(生理學)和博物學。這實際上是一種頗有遠見的劃分,遠比隨後為方便起見分作動物學、植物學、真菌學、細胞學、遺傳學等等更有見識。因為生物學可分為研究近期原因(Proximate causes),即生理科學(廣義的)的主題;和研究終極(進化)原因,即博物學的內容(Mars1961)。 概括地說,生物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作為繼物理、化學之後又一高速發展的學科,正朝著宏觀和微觀兩個方向發展。宏觀觀方面已經發展到全球生態系統的研究;微觀方面則向著分子方向發展。生物學與眾多科學結合形成了種類繁多的邊緣科學,呈輻射狀發展。 生物學從最開始就有2個學派,一個叫博物學派,一個是實驗學派。博物學派以生態學為代表,實驗學派以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為代表。 目前國內外尚無明確一致的生命科學的定義。特別是對生命科學的范疇,即生命科學包括哪些學科沒有明確一致的說法。但一般認為,生命科學是將生命世界(living world)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的一個科學分支,研究活著的生物(living organisms)和生命過程(life processes),包括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即生物學(biology)及其分支即醫葯學、農林牧漁業、人類學、社會學等。生物學的分支有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社會生物學等。生命科學中生物學及其分支是生物科學的基礎科學(basic science)或純科學(pure science),醫葯學和農林牧漁業等是生物科學的應用科學(applied science);很顯然,生物科學屬於自然科學,而人類學和社會學則屬於人文社會科學。 你說的是人體學生物學嗎?? 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十分復雜,構成人體的基本成分是細胞和細胞間質。功能和結構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有機地結合起來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組織。各種組織又結合成具有一定形態特點和生理功能的器官。如皮膚、肌肉、心、肝、腦等等。器官組織結構特點與功能相適應。而為能夠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而組成的多個器官的總和叫系統。如口腔、咽、食管、胃、腸、消化腺等組成消化系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組成呼吸系統。整個人體可分為8個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人體就是這樣由許多器官和系統共同組成的完整的統一體,任何一個器官都不能脫離整體而生存。人體各個系統能夠密切配合、協調活動,是由於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作用,特別是神經的調節作用。 整個人體可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個部分。頭部有眼、耳、口、鼻等器官。頸部把頭部和軀幹部聯系起來。軀幹部的前面分為胸部和腹部,後面分為背部和腰部。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各一對。①上肢分為上臂、前臂和手三部分。上臂和前臂合稱臂,即胳膊。上臂和前臂相連處的後面凸起部分叫肘。前臂和手相連的部分叫腕。上肢和軀干相連部分的上面叫肩,下面叫腋。②下肢分為大腿、小腿和足三部分。大腿和小腿相連部分的前面叫膝,後面叫腘。小腿和足相連的部分叫踝。下肢和軀干相連部分的前面凹溝叫腹股溝。身體背面腰部下方、大腿上方的隆起部分叫臀。 人生活在世界上,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我們把人體稱為內環境,與外部環境區分。從整體來看,人體的物質組成成分與外部環境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區別的是物質組成的結構,以及各種成分的配比關系。 生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細胞是能體現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小單位。細胞和細胞間質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整個人體。 對於人體,任何生命活動的循環,都是細胞群相互配合的結果。在GOPLA看來,平衡、能量轉移(有時要藉助物質載體,形成物質轉移), [中醫人體] 中醫學認識人體,是結合肉眼直觀的解剖知識,辯症(即根據症狀和表現)歸納總結出來的。其生理病理理論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臟腑經絡學說。 人是統一的有機整體,由各局部組成。中醫學把人體結構分為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三大部分。它們在人體中各具不同生理功能,相互之間密切聯系。其中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而氣血津液是由臟腑活動生成的,是人體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通過經絡輸布到全身,供給肌體維持生命的需要。疾病來自失衡或滯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