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腺肌症
1. 什麼是腺肌症
腺肌症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種女性疾病,通常它是表現為痛經、月經量增多這一塊。很多人就是說在經過很多年以後,經常的這個症狀發生了以後,才會被診斷出腺肌症。
從病理角度上講,腺肌症它是子宮的肌層裡面有這個腺體成分,本來應該長在子宮內壁的腺體組織長到了子宮的內壁,導致子宮的體積增大,那麼血供豐富。這樣子每次例假來的時候就會導致月經量的增多,還有痛經是非常明顯,特別是像有腺肌症的患者,更多的症狀主要是表現為月經量的增多,有65%的腺肌症的表現為這個月經量增多,還有25%的患者有劇烈的痛經,這一塊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
2. 腺肌症是什麼意思
子宮腺肌症它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多發生於30~50歲女性,其中至少有一半的患者伴有子宮肌瘤的情況,通俗來講,就是子宮的肌層和腺體發生了問題,子宮是由三層組織組成,最裡面是子宮內膜,中間是肌層,外面一層是漿膜。正常子宮內膜在肌層的下面,彼此之間是存在界限的。如果子宮內膜和肌層受到了損傷,子宮內膜趁勢移位子宮肌層里。舉個例子來說:子宮就好比一根鋼管,月經血就好比水,鋼管的出水口如果被堵住,水不能正常排出,日積月累就會腐蝕鋼管,使鋼管生銹,變得脆弱不堪。同時還伴有周圍肌層細胞的增生與肥大,形成彌漫性或局限性病變。有婦科專家將子宮內膜比喻為不安分的遊民,跑到哪兒就禍害到哪兒。異位到卵巢上可以形成巧克力囊,異位到子宮肌層,則引起了子宮腺肌症。也有異位到鼻腔、肺部,出現周期性鼻出血、咯血等症狀者。
3. 腺肌症是什麼病
子宮腺肌症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病變的一種疾病,而在目前它越來越年版輕化,導權致此病的原因不明確,有些和子宮內膜肌底層細胞增生有關,子宮肌腺症發生時女性會有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月經周期紊亂等表現。子宮腺肌症一般發生在,40至50歲婦女身上,這個年齡段的女性,處於絕經期范圍之內,卵巢功能開始衰退甚至萎縮老化,卵巢排卵稀少,直至停止,雌激素水平相對增多,而孕激素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卵巢功能失調。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子宮內膜就會過度增生,並向子宮肌層內擴散,誘發子宮腺肌症。
4. 什麼是腺肌症
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彌漫或局限性的病變,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樣,屬於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子宮腺肌病多發生於30~50歲左右的經產婦,但也可見於年輕未生育的女性,這可能與各種宮腔操作手術增多有一定關系。約15%的患者合並子宮內膜異位症,約50%合並子宮肌瘤。本病的治療可用葯物干預,也可行手術治療,但根治較難,只有患者絕經後子宮腺肌症方可逐漸自行緩解。故而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需結合患者的年齡、症狀及生育要求進行個體化選擇。
本病屬於中醫「痛經」、「症瘕」、「不孕」的范疇。
英文名稱
adenomyosis
就診科室
婦產科
多發群體
30~50歲經產婦
常見症狀
月經失調: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月經前後點滴出血,痛經等
5. 什麼是是腺肌症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是由子宮內膜的腺體與間質侵入子宮肌層並繼續生長所引起的一種良性疾病,過去曾稱之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
症狀較嚴重者,一般需行次全子宮或全子宮切除術。年輕且要求生育者,如病灶為局限型,也可考慮病灶切除。但由於子宮腺肌病的病灶邊界不清又無包膜,故不易將其全部切除。殘留的可疑病灶可用電凝器燒灼。病灶切除可緩解症狀,偶有妊娠者妊娠,但復發率較高。
症狀較輕者,可服消炎痛類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以減輕疼痛。甲基睾丸素可減少盆腔充血,使疼痛減輕及經量減少。一般每日2次,每次5mg舌下含服,連續2-3月
6. 腺肌症是什麼
你問的是子宮腺肌症嗎?
當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時,稱為子宮腺肌症。以往曾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將非子宮肌層的內膜異位症稱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以示區別。子宮腺肌症多發生於30~50歲經產婦,約有半數患者同時合並子宮肌瘤,約15%患者合並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對屍檢及因病切除子宮的標本作連續切片檢查,發現10~47%的子宮肌層中有子宮內膜組織,但其中僅70%有臨床症狀
。
【子宮腺肌症的病因】通過對子宮腺肌症標本進行連續切片檢查,發現子宮肌層中的內膜病灶與宮腔面的子宮內膜有些是直接相連的,故一般認為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的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是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子宮內膜基底膜下缺乏粘膜下層,且子宮腺肌病常合並有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故有人認為基底層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可能與高雌激素的刺激有關。
【子宮腺肌症的病理】子宮多呈均勻增大,但很少超過12周妊娠子宮大小。子宮內病灶有彌漫型及局限型兩種,一般為彌漫性生長,且多累及後壁,故後壁常較前壁厚。剖開子宮壁可見其肌層明顯增厚且硬,剖面無肌瘤時所見到的那種明顯且規則的旋渦狀結構,僅在肌壁中見到粗厚的肌纖維帶和微囊腔,腔中偶可見陳舊血液。少數子宮內膜在子宮肌層中呈局限性生長形成結節或團塊,類似肌壁間肌瘤,稱子宮腺肌瘤。腺肌瘤不同於肌瘤之處在於其周圍無包膜存在,故與四周的肌層無明顯分界,因而難以將其自肌層剝出。鏡檢見肌層內有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由於異位內膜細胞屬基底層內膜,對卵巢激素、特別是對孕激素不敏感,故異位腺體常處於增生期,僅偶爾見到局部區域有分泌期改變。
【子宮腺肌症的臨床表現及診斷】約30%患者無任何臨床子宮腺肌症的症狀。凡30歲以上的經產婦,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以及逐年加劇的進行性痛經,檢查時子宮呈均勻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結節隆起,質硬而有壓痛,經期壓痛尤為顯著時,應首先考慮為子宮腺肌症。B型超聲檢查可在肌層中見到種植內膜所引起的不規則回聲增強。
【子宮腺肌症的治療】治療應視患者症狀和年齡而定。若在給予吲哚美辛、萘普生或布洛芬對症治療後症狀可緩解,或患者已近絕經期時,可採用保守治療。若患者長期有劇烈痛經則應行全子宮切除術,卵巢是否保留取決於患者年齡和卵巢有無病變。高效孕激素和假孕療法對此病無效。有人認為達那唑和GnRHa 均能導致人工絕經和緩解症狀,但是否能抑制異位內膜繼續生長,則仍有待臨床證實。
參考資料:http://www.hospitalonline.cn/qiuzhen/zgxjz.htm
7. 什麼是腺肌症腺肌瘤
子宮腺肌症是正常的子宮內膜只在子宮腔的表面生長,如果超出這一范圍向下生長,侵入了肌層,就成為一種病態;如果病灶局限在一個部位,就成為腺肌瘤。
8. 腺肌症是什麼病
子宮腺肌症 (adenomyosis),是由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病理上見子宮肌層肥厚,肌壁間有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伴平滑肌纖維增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痛經、經量增多與子宮增大。伴隨子宮肌層的彌漫性增生,過去稱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其病因、發病年齡、臨床表現、處理原則均與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同,多發生在40~50歲經產婦。其原因是內膜基底層直接向肌層擴展,不是由於種植或化生。
9. 什麼是子宮腺肌症
而子宮腺肌症就是婦科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該病給女性帶來不能耐受的痛經,嚴重影響女性的工作、生活,那麼呢?不孕不育專家為您解答。 子宮腺肌病的發病原因,通過病理切片檢查發現,子宮肌層中的異位內膜與宮腔表面的異位內膜有直接通道相連,故目前多認為是由於多次妊娠人流及分娩,以及宮腔手術等造成子宮內膜或淺肌層損傷,基底層子宮內膜侵入子宮生長而發病。還可能與雌激素的異常分泌及高催乳素血症有關,故又稱為激素依賴性疾病。 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痛經伴進行性加重,月經異常、不孕、性交痛、盆腔痛、低熱、白帶增多和經期疼痛等不適症狀,痛經所產生的原因可能為異位內膜隨卵巢改變出血而產生病灶外局部壓力增高,周圍平滑肌組織受到刺激而發生痙攣收縮而產生疼痛。 不孕不育專家指出子宮腺肌症是一種持續性疾病,可能引起患者痛經、盆腔疼痛、不孕等。這些症狀影響女性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子宮腺肌症患者應該及時治療。 子宮腺肌症怎麼治療?不孕不育專家介紹治療子宮腺肌症的方法主要有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葯物治療子宮腺肌症有激素和非激素之分。激素治療的葯物主要有丹那唑、孕三西酮等,通過補充雄性激素或者抑制雌性激素的作用來達到使病灶消除的目的,但是容易產生激素樣副作用,比如肥胖、出現諸如長胡須、多毛、聲音變粗等男性化特徵,女性無法耐受。相對來說非激素葯物治療子宮腺肌症幾乎沒有副作用,非激素治療的葯物主要有復方醋酸棉酚片,它直接作用於病灶,對人體其他機能沒有影響,是治療子宮腺肌症的理想葯物。 由於子宮腺肌症在子宮肌層呈彌散型分布,通過手術切除病灶很難將病灶完整去除,很難清除干凈,容易復發,且復發後病情會更加嚴重。手術治療子宮腺肌症最有效的方法是子宮全切,但是子宮是女性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不僅肩負著孕育胎兒的使命,也是女性激素的調節器官,完全切除後,女性容易因激素水平不夠而快速的衰老,加速了女性進入更年期的步伐。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子宮腺肌症的相關常識,大家對於這一疾病也有所了解了。而女性朋友也要認識到該病的嚴重性,及時做好相關的治療,避免不孕不育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