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在哪裡
『壹』 古時,丹江這個地名在哪裡
丹江,發源於秦嶺,注入漢江,全長384公里,全部為山區河道,是漢江的主要分支。古時曾稱丹江為「粉青江」,因堯帝的長子葬於丹江而改名。
『貳』 丹江市 是哪個省
丹江口市是湖北省的,湖北省轄縣級市,由十堰代管,位於湖北省、漢江中上游,地處秦嶺山系武當山隆起與大橫山余脈之間。
丹江口歷史文化比較悠久,老縣城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利樞紐時全部淹沒,現址依壩建城,因地處丹江匯入漢江的口子處而得名。
(2)丹江在哪裡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丹江口市下轄4個街道,12個鎮::習家店鎮、蒿坪鎮、均縣鎮、六里坪鎮、土關埡鎮、涼水河鎮、石鼓鎮、浪河鎮、丁家營鎮、鹽池河鎮、官山鎮、龍山鎮、三官殿辦事處、丹趙路辦事處、大壩辦事處、均州路辦事處。
截至2018年底,十堰市轄茅箭區、張灣區、鄖陽區及丹江口市、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下設13 個街道辦事處、72 個鎮、34 個鄉、1842 個村委會、159 個居委會。
『叄』 陝西省商洛市丹江從哪裡到哪裡
在丹江口水庫並入漢江,然後並入長江,最終流進大海
『肆』 丹江流域來源在哪裡
丹江,稱丹河,古稱丹水,亦稱丹淵、赤水、粉青江,[2] 在陝西境又名州河版,河南省淅權川縣境又名淅江,湖北省丹江口市段舊稱均水。發源於陝西省商洛區西北部的秦嶺南麓,流經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漢江交匯於丹江口水庫。幹流全長390千米,為漢江最長的支流,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占漢江流域總面積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歷史上丹江航運發達,明清兩朝是丹江航運的黃金時代。丹江徑流量小、年際變化大,洪水災害嚴重而頻繁,含沙量較多。流域內的水利工程有古代著名的溝通丹江與灞水的通道工程丹霸道。20世紀50年代後,沿江建設了二龍山、龍潭等水利水電工程,發揮了蓄水灌溉、發電和調洪作用。
『伍』 丹江口在哪裡.知道嗎
丹江口
市情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改為丹江口市。這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瀚,一片碧藍,狀如翡翠,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
丹江口市是武當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當武術享譽世界。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活化石」——伍家溝故事村,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促進了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丹江口市已著手將丹江口水庫和武當山作為著名品牌來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區、度假休閑區。
丹江口市工業基礎雄厚。她是東風公司重要的生產配套基地,是東風公司東進戰略的承接點,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軋和熱軋兩個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產業不斷壯大,鋁業公司、農夫山泉、西寶鋼芯鋁、丹瑞碳素公司、丹傳公司等一批新的企業正在成長,工業基礎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丹江口市生態環境優良。丹江口林木蔥郁、群山含翠,森林覆蓋率達39.3%,近幾年,該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廣泛進行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到2010年,力爭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0.5%,人均公共綠地14.86平方米,曾榮獲全國綠化城市稱號。丹江口水庫水面達112萬畝,優良的水質純凈無污染,獨特的水產品琳琅滿目。鯿、鮁、鯉、鯽、鱖、銀魚等魚類肉鮮味美,是席上佳餚。丹江口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50億千瓦時,豐富的水電資源,為境內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識,力爭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努力建成全國最大的飲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鋁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產資源豐富。這里是我國最北緣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5億公斤,丹江柑桔被國家評為「中華名果」。茶葉、木耳、香菇等農特產品享譽全國,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武當綠羽」、「武當針井」、「武當劍茶」,被農業部、湖北省評為優質茶。其中「武當針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標,被歐盟認證為有機(生態)食品。丹江口探明礦藏40多種,其中鈦鐵、釩儲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白雲岩、石灰岩、電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資開發。丹江口地產中葯材品種多達1100多種。境內武當山素有「天然葯庫」之稱,盛產名貴中葯天麻、靈芝、金釵、何首烏,堪稱武當四寶。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發達,水、陸、空組合交通成網,四通八達,襄渝鐵路、漢十公路、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316國道縱貫五個鄉鎮;漢丹鐵路直達武漢,漢江航道直通武漢、上海等口岸;武當山機場、襄樊機場分別距市區26公里和108公里。移動通訊、信息傳遞方便快捷,工業基礎良好,城市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全國著名企業農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資興建的純凈水及果汁飲料生產基地已經竣工投產;美國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關項目,落戶丹江口並投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施工大橋橫跨漢江,將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區連為一體。此外,正在修復的武當山八宮之首的凈樂宮豐富了旅遊線路,南水北調紀念塔、觀景台等一系列建築將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決心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機遇,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經濟強市、旅遊名市、文明靚市」的總體奮斗目標,舉全市之力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擴大招商,開拓創新,發展丹江口經濟,全力打造中國水都--丹江口。
歷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原均縣為基礎設置的縣級市。地處鄂西北,漢水中上游。東與老河口市交界,南與房縣接壤,東南與谷城縣相連,西與十堰市、西北與鄖縣相接,東北與河南省淅川縣為鄰。城區丹江口,東南距省會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鄖陽地區行署駐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東西長73公里,南北長81公里,總面積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萬,有漢、回、滿、壯、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縣解放。當時人口23.9萬,其中縣城人口1.5萬。1959年因建丹江大壩縣城遷至丹江口,經過近30年的建設,市區面積已達16平方公里,有4個街道辦事處,20個居委會,17個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業企業108個,職工總數2.4萬。其中,中央、省屬企業25個,職工1.47萬人。工業門類14類之多,冶金、電力、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紡織、縫紉、文化用品工業等大門類已形成行業優勢,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等已成為市屬工業的四大經濟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樞紐工程為主的地區性工業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學526所,學生10萬多人。其中,水電部、省屬高等、中等學校4所,本市中等師范學校1所、普通高中3所、農業中學5所、初中69所、小學445所,在校學生99.722人。除此以外,還有各種成人學校、職工學校、電視大學等。
丹江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歷史對本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資治都是有益的。
『陸』 丹江哪裡好玩
丹江漂流
1991年,開設丹江漂流。漂流現分三段,在丹鳳縣境內兩段:上段自棣花二郎神廟下水,至船幫會館登岸,全長15公里,江闊流舒,古人曾有「森森清江下急流」「帆通漢水潮偏綠」的描述,沿江有岩險東暘、縣花勝地、商山雪霽、四皓古冢、兩嶺石窟、商鞅封邑等。下段由船幫會館前徐霞客登舟處入水,至月日灘,全長7.5公里約1小時半。山狹流急,素有「沒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四百水路三百灘,龍王爭來閻王奪」之謠諺。沿江有雞冠插漢、金雞鎖關,鎮江巨石、烏龜白駝、赧王斬山、月日險灘諸景,並遍布各種書體之摩崖題刻。猶有好事者,從這里漂流百里達竹林關;在商南縣境內一段,湘河鎮廟溝至月亮灣,全長17公里,水深流急,漩轉浪高,驚而無險,饒多情趣。沿江有紅魚口;梳洗樓、月亮灣等。倘未盡興,可繼而漂流到白浪街,觀嘗三省石景點。遊客所乘航具,包括竹筏、皮筏。每筏坐4至6人,有訓練有素之年輕船工撐篙。在「高山流水」、「小小竹排」等古今樂曲聲中起航。登筏漂流,如踏雲駕霧,可盡情領略沿途之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細細品嘗野山野味以回歸大自然,野情野趣以捕捉新感覺。放情嗷嘯「雲駐雲飛隨爾便,潮起潮落奈我何。」「一路緣溪花復水」、「森森清江下急流」的觀光漂流線,使古今多少遊客「明日欲別不忍去」。著名作家姚雪垠為之題詞:「秦楚雄關, 漂流勝景」。商州作家賈平凹題詞:「昔日水旱碼頭,今日漂流勝景」。盛贊「既有北方之粗獷,又江南之撫媚,是理想的天然消暑度假勝地。」
『柒』 丹江風景名勝區的地址在哪裡
丹江口來水庫,壩址在湖北源丹江口市。
丹江風景名勝區在河南淅川縣,包括丹江、小三峽、香嚴寺、坐禪谷、南水北調渠首、荊紫關、龍山等精品景區(點),是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和水源地,它涵蓋太多了,而且比較分散,如果自己想要多去幾個地方就不太方便,你可以到河南南陽市參加當地旅行社的短線游。自己去的話,先到淅川縣汽車站,有到各景區的班車。
『捌』 丹江在哪裡
丹江,古稱丹水、粉青江、黑江,發源於秦嶺地區(陝西省商洛市西北部)的鳳凰山南麓,經商洛市商州區、丹鳳縣、商南縣,於荊紫關附近(商南縣汪家店鄉月亮灣)出陝境進入河南省淅川縣,向南在湖北省原來與漢水交匯的地方注入丹江口水庫
『玖』 丹江口在哪個市
丹江口市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撤消均縣改丹江口市.這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瀚,一片碧藍,狀如翡翠,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市是武當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當武術享譽世界。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活化石」——伍家溝故事村,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促進了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丹江口市已著手將丹江口水庫和武當山作為著名品牌來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區、度假休閑區。丹江口市工業基礎雄厚。她是東風公司重要的生產配套基地,是東風公司東進戰略的承接點,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軋和熱軋兩個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產業不斷壯大,鋁業公司、農夫山泉、西寶鋼芯鋁、丹瑞碳素公司、丹傳公司等一批新的企業正在成長,工業基礎發展後勁不斷增強。丹江口市生態環境優良。丹江口林木蔥郁、群山含翠,森林覆蓋率達39.3%,近幾年,該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廣泛進行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到2010年,力爭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0.5%,人均公共綠地14.86平方米,曾榮獲全國綠化城市稱號。丹江口水庫水面達112萬畝,優良的水質純凈無污染,獨特的水產品琳琅滿目。鯿、鮁、鯉、鯽、鱖、銀魚等魚類肉鮮味美,是席上佳餚。丹江口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50億千瓦時,豐富的水電資源,為境內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識,力爭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努力建成全國最大的飲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鋁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基地。丹江口市物產資源豐富。這里是我國最北緣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5億公斤,丹江柑桔被國家評為「中華名果」。茶葉、木耳、香菇等農特產品享譽全國,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武當綠羽」、「武當針井」、「武當劍茶」,被農業部、湖北省評為優質茶。其中「武當針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標,被歐盟認證為有機(生態)食品。丹江口探明礦藏40多種,其中鈦鐵、釩儲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白雲岩、石灰岩、電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資開發。丹江口地產中葯材品種多達1100多種。境內武當山素有「天然葯庫」之稱,盛產名貴中葯天麻、靈芝、金釵、何首烏,堪稱武當四寶。丹江口市交通通信發達,水、陸、空組合交通成網,四通八達,襄渝鐵路、漢十公路、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316國道縱貫五個鄉鎮;漢丹鐵路直達武漢,漢江航道直通武漢、上海等口岸;武當山機場、襄樊機場分別距市區26公里和108公里。移動通訊、信息傳遞方便快捷,工業基礎良好,城市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全國著名企業農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資興建的純凈水及果汁飲料生產基地已經竣工投產;美國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關項目,落戶丹江口並投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施工大橋橫跨漢江,將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區連為一體。此外,正在修復的武當山八宮之首的凈樂宮豐富了旅遊線路,南水北調紀念塔、觀景台等一系列建築將拔地而起。丹江口市決心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機遇,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經濟強市、旅遊名市、文明靚市」的總體奮斗目標,舉全市之力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擴大招商,開拓創新,發展丹江口經濟,全力打造中國水都--丹江口。
『拾』 丹江口具體在什麼地方
丹江口在湖北省西北部,漢江與丹江交匯口,丹江口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淡水人工湖,是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水,道教聖地武當山也坐落在此,是個旅遊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