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亭慈濟中學
⑴ 全椒縣慈濟中學
1、安徽全椒縣慈濟中學
全椒縣慈濟中學位於縣城南麓大道。
全椒慈濟中學,一所頗具規模的完全中學,坐落在縣城南屏山麓,新華南路中段東側。
慈濟中學由全椒縣主辦,台灣佛教慈濟會捐助,199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現約有二千名學生,是滁洲市示範中學。
2、安徽全椒慈濟高級中學
2006年底,安徽全椒縣舉行了慈濟高級中學開工奠基典禮,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王端正一行60多名台灣企業家專程趕到全椒參加了奠基儀式,安徽省台辦副主任劉成典及滁州市、全椒縣等有關部門負責人。
全椒縣與台灣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合資興建全椒慈濟高級中學,總投資概算為3.8億元人民幣,佔地440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工程於2009年秋竣工並招生。
⑵ 固始縣慈濟高中附屬初級中學的介紹
固始慈濟高中附屬初級中學(簡稱固始慈濟附中)現改名固始實驗中學,為半封閉寄宿制初級中學,校址為河南省固始縣中山大街西段,前身為固始慈濟高中老校區,是固始縣較好的民辦初中之一。
⑶ 在四川德陽什邡市的方亭慈濟中學2.7班班主任王玉嬋把一位同學的手機沒收了在全班宣布這個同學帶動大家玩色
獃子
⑷ 方亭中學的學校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簡介:
什邡市方亭中學是始建於六十年代初期的什邡市教育局直屬單設初級中學。生源覆蓋什邡市全部鄉鎮,學校現有教學班23個,在校師生1300餘人。
512大地震中,學校受損嚴重,校舍全部成為危房、價值數百萬元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毀損殆盡。
根據市政府《地震災區學校重建規劃》,方亭中學的重建工作按照「原址擴建」的方案進行,重建後的學校規模為21個教學班,學生人數1000人,新校址佔地44畝,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建設標准》進行設計和建設,預計投資超過4000萬元,由四川意萊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四川億賽建設有限公司承建、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全資援建。新校舍分為教學區、實驗實作區、運動區、休閑區和師生生活區等功能區域,辦公室、實驗室、語音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室內外運動場等配套齊全;電教、教儀、圖書室藏書量及其他教學設備將全部由台灣同胞按國際先進水平配備。整個校區在提高安全標準的前提下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與周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渾然融為一體,重建後的方亭中學不僅能傳承學校半個世紀的文化,更能跟上新時代的步伐,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二、師資隊伍介紹:
學校現有教職工133名。85名在崗教師中,有專任教師84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60名(含高級教師14人),有黨員35名、各級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39名,有德陽市教育學會會員2名、什邡市教育學會會員12名,德陽市骨幹教師7名,什邡市骨幹教師5名、校級骨幹教師13名、什邡市中心教研組成員6名。
三、學校近年來獲得的榮譽介紹: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學校依靠廣大教師端正辦學思想,很抓學校基礎建設、校風建設和教學常規管理,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自1986年起,連續24年被授予「德陽市文明單位」稱號;黨支部被評為「什邡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黨支部」,團委、工會連年被評為先進集體;1998年10月,被授予「德陽市衛生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學校被命名為「德陽市規范化學校」、「德陽市校風示範學校」,同年被評為「德陽市藝術節先進學校」、「德陽市傳統體育項目先進學校」;2000年,學校獲「德陽市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稱號;2001年3月,通過「德陽市教學常規管理優秀級學校」驗收,同年12月,被德陽市教育局命名為「德陽市教學常規管理優秀級學校」;2001年11月,被確定為四川省教育廳普教科研資助金項目《基礎教育階段大語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實驗學校,2002年,被德陽市教育局授予「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稱號,2004年被評為「什邡市綠化先進單位」、「四川省中小學心理教育示範學校」,2005年被授予「什邡市園林式單位」稱號,同年,被中國教育學會寫書法教育專委會授予「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稱號,2008年學校黨支部被中共什邡市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四、學校在重建完成後的辦學思路和發展方向:
由於方亭中學在什邡市區的特殊作用,學校黨支部、行政經過認真討論並廣泛聽取教職員工及社會各界意見,確定了學校在重建完成後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發展方向: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實現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教研教改上實現新突破。圍繞以人為本、質量為先、強化管理、創新機制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努力把學校建成孩子們享受幸福童年的樂園、成就教師輝煌人生的平台、體現教育科學發展的陣地,努力爭創「設施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名校。
2010年,根據《北京市對口支援什邡市災後恢復重建智力援助框架協定》,方亭中學與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結成友好學校,在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建設、打造特色學校、互派幹部教師頂崗實踐、教師進京培訓等方面,深度交流和合作,建立送教師進京培訓和邀請北京教育學院及其附屬中學專家教師來川講學的長效機制。同時探索與台灣慈濟教育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借鑒、吸納港澳台地區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優勢。
⑸ 方亭中學的方亭慈濟中學沿革
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是市教育局直屬單設初級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竹溪公園旁,校園環境優美,庭院大雅,文化氛圍濃郁,是莘莘學子吮吸知識、塑鑄靈魂的聖殿。
一九六三年八月,什邡縣城關鎮黨委為了滿足失學的應、往屆小學畢業生的讀書要求,決定在外北街原印刷廠舊址創辦一所民辦中學,定名為「城關民中」,後遷往外北民小。
一九六四年十月底,學校遷入位於東門外的火柴廠。根據上級要求,城關民中走半工半讀道路(當時這叫做「又紅又專」)。
一九六五年九月,政府為了加強學校管理,為學校派來了校長,任命了副校長,新調入八名教師,民中教育逐步規范化。
一九六八至一九六九年,學校因「文革」停課,教師分到城關各小學戴帽初中班任教。
一九七一年三月,城關各小學戴帽初中班合並,撤除農機附小恢復中學,教師以原城關民中的為主,同時抽調了各小學拔尖教師,學校改名為「城關二中」,性質由民辦中學改製成為公辦初中。
一九七二年,實行「工人階級管理學校」,「城關二中」更名為「紅衛中學」,學校在招收四個初中班的同時,還招收了一個高中班。
一九八〇年八月,城關一中並入城關二中,學校改名「城關中學」。
一九八一年,什邡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關鎮改名為方亭鎮,學校隨之更名為「什邡縣方亭初級中學」,這一年,學校教職工人數增加到41人。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在什邡乃至整個溫江地區都享有盛譽。
一九八四年,學校成為什邡第一個被評為「德陽市文明單位」的學校。
一九九五年,市政府根據城區學校整體布局及我校發展的需要,在竹溪公園附近按現代化學校的布局要求,新建了佔地23000平方米的新校區,學校於1995年9月遷入位於金河南路298號的新校區。
二〇〇八年汶川特大地震後,我校由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根據《什邡市政府地震災區學校重建規劃》按照原址擴建的方案全額捐資進行了整體重建。
二〇一〇年五月,經上級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學校更名為「什邡市方亭慈濟初級中學」。
二〇一〇年九月,師生入駐重建後的校園。
⑹ 方亭中學的後重建時代的教育交流
災後重建完成後,學校著力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學技能的教師隊伍。充分利用北京智力援建資源,加強與京什結對學校——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的聯系與交往,充分利用北京教育學院及其附屬中學在教育科研成果上的優勢,在教研教改和師資培訓上密切開展合作,在堅持校本培訓為主的基礎上,探索與台灣慈濟教育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借鑒、吸納港澳台地區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優勢。
在後重建基本完成以後,為加強校際間的交流和合作,發揮校本教研的整體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水平,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與市內外、海內外學校及教育機構的校際交流活動。
一、 教育交流活動的收獲
1、領導重視。在硬體方面,特別是校長,對校際交流活動非常重視,鼓勵教師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執教教師全部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益。
2、在教研活動方面。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對每次校際教研活動都積極進行研討,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時效性。
3、發揮了各級骨幹教師的輻射帶頭作用。校際教研活動的執教者,不僅讓骨幹教師參與教研、投身教研,並且在濃厚的教研氛圍中,也能讓大家享受教研。課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的專業素質在不斷提升。教師既研究了課堂,又研究了學生,研究了自己。
4、 通過校際教研活動,打破了校際壁壘。不僅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還為校與校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實現了資源共享。
5、 校際教研主題不斷深入,並被廣泛應用。通過校際教研主體的不斷深入和突破,學校的課堂教學基本形成了模式。
6、開展了網上評課及反思,為全校教師提供再學習的平台,也使教師的業務增強,教師綜合素質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主要交流活動回顧:
1、邀請北京教育學院專家張金秀教授等五人來校舉辦學術講座;
2、邀請北京教育學院附中領導教師兩次來校開展課堂教學交流活動;
3、邀請市政協副主席郭輝圖先生來校舉辦「地方文化史與什邡教育的發展」學術講座;
4、邀請慈濟教育機構(慈濟教聯會)教師來校開展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品質教育的交流活動;
5、學校先後派遣七批教師赴北京教育學院附中觀摩學習;
6、學校先後派遣五批幹部赴北京教育學院學習進修;
7、校長簡明富參加市教育考察團赴台灣慈濟教育機構、山東杜郎口中學考察;
8、派遣教師賴秀清、陳立新、袁敏等教師指導農村學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9、本市及周邊市縣兄弟學校多次來我校觀摩骨幹教師授課,交流教育教學心得;
10、選派楊小平、葉勇等骨幹教師赴上海、北京等地學習進修;
11、連續兩年承辦「四川慈濟人文交流活動」,慈濟基金會在川捐建十三所學校教師代表來校開展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主題的大型學術及人文交流活動,德陽什邡兩級台辦、什邡市人民政府、什邡市教育局等部門領導及慈濟慈濟基金會名譽董事代表到會指導。
⑺ 把慈濟中學說得那麼好,裡面的老師和師母心比鍋底還黑,有那個學校賣香煙給學生抽,而且還賣零支,
正常,看開些!任何事都是說得好聽,而且永遠是報喜不報優
⑻ 方亭慈濟中學那個老師最好
蔣老師!!!!!!!!!!
⑼ 方亭中學的慈濟基金會以無疆大愛重鑄美麗校園
(一)、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工作情況:
1、2008年7月6日,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率隊來校考察,初步確定捐建方亭中學。
2、2008年7月13日,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什邡市人民政府簽訂捐建方亭中學協議。
3、2008年11月,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四川意萊特建築設計院完成方亭中學重建設計。
4、2008年12月24日,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什邡市人民政府聯合在方亭中學舉行「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建方亭中學奠基儀式」。
5、2009年3月,市委書記李卓(時任什邡市委副書記、市長)召集教育、國土、建設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就我校重建事宜進行專題會商,在李卓書記的關懷下,我校「原址擴建」的重建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6、2009年5月,我校重建工程完成招投標程序,承建方四川億賽建設公司入駐建設工地開始主教學樓施工。
7、2010年5月,經上級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我校更名為「什邡市方亭慈濟初級中學」。
8、2010年7月初,學校新校舍建設主體工程基本結束,工程進入收尾階段,7月25日,學校先期將部分教學實驗器材遷入新校舍,並於2010年8月15日完成學校全部教育教學設備的整體回遷。
9、2010年8月16日起,學校幹部、教師開始在新校舍開展工作。
10、2010年9月1日,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正式開學,1200餘名師生在重建後的新校舍開始了新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重建後的新校舍概況:
重建後的學校規模為21個教學班,學生人數1000人,新校址佔地44畝。新校舍分為教學區、實驗實作區、運動區、休閑區和師生生活區等功能區域,辦公室、實驗室、語音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室內外運動場等全部由台灣同胞按國際先進水平配備;電教、教儀、圖書室藏書及其他教學設備由地方政府按國家最新標准配備。
重建後的學校建築在提高安全標準的前提下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與周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渾然融為一體,重建後的方亭中學不僅能傳承學校半個世紀的文化,更能跟上新時代的步伐,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⑽ 方亭中學的介紹
方亭中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963年的什邡城關民中,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逐步建成為在校師生1300餘人的什邡市直屬單設初級中學。2008年「512大地震」中校舍受災嚴重,教學設備全毀,教學樓全部成為危房。根據《地震災區學校重建規劃》,由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全資援建,方亭中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建設標准》原址擴建。為紀念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善舉,方亭中學改名為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