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和教師道德

師德和教師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2-18 04:10:13

A. 教師職業道德與道德的關系

教師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師職業領域中的特殊表現。道德作為社會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惡標准和觀念,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價值來源。在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中,道德總是為各種師德規范的確立提供合理性論證,提供有力的依據,教師職業道德價值思想根植於道德基礎之中,總是與道德相一致的。總之,道德和教師職業道德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B. 教師職業道德包括什麼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C. 師德與教師道德之間的區別

簡稱

D. 什麼是教師職業道德呢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回貫徹國答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E. 以下關於教師職業道德與道德的區別的表述正確是哪個

教師道德,簡稱「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教師的從業之德,是對教師這一行業者的道德要求。它是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包括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道德范疇、道德修養、道德行為等內容。 師德是教師職業實踐的產物,具有穩定性和繼承性的特徵,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就其內涵而言,師德通常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主要包括:(1)忠誠於教育事業。要求教師正確處理事業需要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具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嚴謹治學、勤於進取。(2)熱愛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它要求教師踐行以學生為本、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因材施教,誨人不倦。(3)團結協作。要求教師正確估價個人的作用,尊重他人的勞動,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彼此互勉共進;關心集體,維護學校的整體利益與榮譽。廣義的師德包括對教師個人道德的全面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並不局限在課堂上,教師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都是一種教育。要承擔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職責,教師對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師不僅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嚴於律己,表裡如一,言行一致,還要模範遵守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在各個方面都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教師之所以要遵守職業道德,主要是因為,人民教師作為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各種人才的培養者,對於傳播人類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影響人類未來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職業道德同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興盛緊密相連。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著整個社會教師的利益,它對促進教師完成教書育人工作,陶冶學生的情操,推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起著重要的作用。

F. 我國師德規范存在的問題師德與教師道德之間的區別中小學教師考試的題目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師德的的考試內容資料可在中公江西教師網查看。

我國師德規范存在的問題如下八點:

(一)、在過去五年內,全國中小學教育亂收費高達15億元。據統計,教育亂收費問題在全國已連續3年成為價格投訴的頭號熱點。

(二)、 有的教師放鬆和忽視理論學習,政治觀念不強,課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導致負面影響;

(三)、有的教師愛崗敬業精神不強,對教學工作投入不夠,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創新缺乏探索和研究,得過且過。

(四)、有的教師忽視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依法執教意識不夠強缺乏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別力,還存在不尊重學生、變相體罰等行為。如:有的學校、教師剝奪學生考試的機會,對後進學生歧視、挖苦、諷刺,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罰站、罰勞動、畫地為牢、叫學生自己打自己等體罰行為依然存在;

(五)、部分教師不拘小節,有少部分女教師穿著過於暴露;有的男教師晚自習時身著背心就進入教室,更有甚者在課堂上公然吸煙;

(六)、有的教師自由散漫,遲到早退,上課接手機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

(七)、在教師隊伍中仍然存在著「分數至上」觀、「強制壓服」觀、「放任自流」觀等不道德的學生觀;

(八)、部分教師集體榮譽感不強,「單乾性」強,對教師集體抱著冷漠的態度。

這些問題和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形象和聲譽,影響了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影響了校風學風的整體改善,極不利於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師德與教師道德其實是一樣的,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G. 教師職業道德包括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H. 教師職業道德與道德有區別嗎

區別在於:定義不同、內容要求不同、基本規范不同。

1、定義不同:教師職業道德為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知識分子職業道德之一;道德為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

2、內容要求不同: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道德定律與自然定律或邏輯定律不同。

3、基本規范不同:教師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熱愛教育,終生授徒,有教無類,文行忠信,以身作則,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道德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I. 為什麼說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

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原因是:師德是教師公德,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9)師德和教師道德擴展閱讀:

2013年5月29日, 根據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高校青年教師主體積極健康向上,有少數青年教師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個別教師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

意見提出要完善師德評價內容和方法,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查處機制。對師德表現突出的青年教師,予以重點培養、表彰獎勵;對師德表現不良的,及時勸誡、督促整改;對師德失范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J. 關於教師道德和教師理論,你認為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當代中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對比
回溯中西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中西教師職業道德傳統有著鮮明的區別:中國的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德性」,教師倫理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自身人格修養;西方的教師職業道德則是「教學道德」,教師倫理以學生為中心,從如何培養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和規范教師的職業道德。在當代,中西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論和規范分別延續並發展,使二者的區別逐步擴大。其中,中美兩國在教師倫理和教師評價標准上的差異最為明顯,特別是關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問題,中國國家教育部2008 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代表大會 1975 年通過的《教育職業倫理規范》(Code of Ethics of the EcationProfession)之間的差別,就深刻反映了當代中西方教師職業倫的區別:
第一,從總體的框架上分析,當代中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有著明顯的區別。中國國家教育部 2006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只有六條規定了與之相關的簡要說明。這六條規定高度概括了教師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方法和手段,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展開的,其中的規定如「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都對教師的知識素質和道德修養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延續著中國教師倫理的傳統。與之相比,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代表大會1975 年通過的《教育職業倫理規范》則更詳盡、明確,並且突出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教育職業倫理規范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言,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意義、性質、制定目標、適用范圍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第二部分是「對學生的承諾」,詳細規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應該履行義務和職責;第三部分是「對專業的承諾」,是社會大眾對教師專業所給予的信賴和責任,以及對教育服務的高度期望。
第二,從性質分析,當代中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表現著各自的特點。中國教師職業道德是德性倫理,是對傳統「教師德性」的教師倫理的肯定與延伸。而當代美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則是一種規范倫理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代表大會通過的《教育職業倫理規范》在序言中提到「: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教育過程固有的責任之重大。渴望獲得同事、學生、家長以及社會成員的尊重與信任是教育工作者保持最高水平的道德准則的內在動力。《教育職業倫理規范》既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也是為其行為提供了評判的標准。」可見,美國制定《教育職業倫理規范》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讓教師樹立遠大的道德理想,更重要的是為了規范和評價教師的職業行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需要獲得學生的尊重。這充分說明美國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學道德」,是圍繞教學活動和學生而開展,重點在於規范教師的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其本質是一種規范倫理。
第三,從建設主體的角度分析,當代中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存在著鮮明的差異。中國教師職業道德主要的編訂和修改工作是由中央政府和教育部負責,盡管在 2008 年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過程中,教部曾經發布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徵求意見稿)》,廣泛徵集社會大眾包括教育工作者的意見。但是,《規范》最終還是由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於 2008 年 9 月 1 日統一頒布執行,且在總體框架和具體內容上與「徵求意見稿」基本相同。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代表大會 1975 年通過的《教育職業倫理規范》主要是由在一線工作的教育者共同商議修改制定而成。而且,美國《教育職業倫理規范》是依據 1968 年美國國家教育協會制定的《教育職業倫理准則》修訂而成。當時,《准則》由大約 200 萬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共同簽署同意才予以頒布執行。由此可知,美國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主體是眾多在一線工作的教育人員,這樣可以使得教師倫理更加貼 近教學生活,符合教育實踐。
第四,從具體內容分析,當代中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各具特色。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 年修訂)》雖然只有短短的六條規定和與之相應的簡要說明,但是卻包含了教師對國家和社會、教師對專業、教師對學生、教師對同事、教師對家長以及教師對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相關規定。美國《教育職業倫理規范卻重點規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義務,教師對專業的責任,缺乏教師對國家和社會以及家長的義務。中美中小學教師職業德的這一差異體現了中西教師倫理傳統的差別。中國傳統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德性」,注重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強調教師對學生和社會的責任,突出教師的社會道德形象,要求教師成為社會楷模、發揮模範作用。這就使中國教師道德變成教師個人私德的一部分,教師職業如同教師作為社會成員一樣,必須對所有部門和人員,特別是對國家、社會以及家長負責,特殊對待教師職業。然而,美國卻不像中國一樣將教師職業特殊化。相反,美國認為教師職業如同律師、演員、醫生、科學家等職業一樣,也是社會上眾多職業的一種,因而教師職業道德如同其業道德一樣,應該屬於社會公德領域。由此思想出發,美國《教育職業倫理規范》將教師職業道德歸類為社會公德,不強調教師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不要求教師必須成為社會模範。
第五,從規范條款分析,當代中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分別呈現不同程度的可操作性。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 年修訂)》是由六條高度概括的原則性規定組成,而對這些規條的說明相當簡要,缺乏對條款具體操作的詳細說明。美國則詳細規定了教師的職業行為,具體描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作為和不應作為。在「對學生的承諾」中,美國《教育職業倫理規范》規定:「在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應無理限制學生的獨立行動」「;不應該無理阻止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不應故意隱瞞或歪曲有關學生進步的主題內容」「;當學生的學習、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時,應為保護學生做出恰當努力」;「不應故意使學生處於尷尬或受貶低的處境中。」這些規條都是對即使職業行為的具體描述,有利於《規范》在教學活動中得以實踐,使《規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對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反思
在當代中美教師職業道德的對比中,中西傳統教師倫理思想的影子浮現;同時,在對比的過程中,中國當代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制度中隱藏的缺陷也被逐步揭露,讓人們開始反思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1.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缺陷
(1)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條例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國家教育部在 2008 年重新修訂的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只有簡短的六條規定(「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
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及與之相應的簡要說明,試圖以此來調整教師與國家和社會、教師與職業、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同事、教師與家長以及教師與自我的關系。在《規范》中,六條規定相互平等,不存在誰統領誰的問題;另一方面,這六條規定不分主次,沒有重要條款與次要條款之分。如此而言,六條規定相互之間就不存在任何關系,只是被羅列在一起,使得整個規范不成系統。同時,規范之間不分主次,致使《規范》不能凸顯其作為規定教師職業道德制度的特殊性。此外,沒有重點地規定教師職業道德,導致《規范》缺乏針對,相應的條款制度顯得空泛,無法有效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
(2)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主體錯位。中國教師職業道德主要的編訂和修改工作是由中央政府和教育部負責。1984 年,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制定、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草案)》。1991年,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制定和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並於 1997 年對之進行修訂。2008 年,教育部重新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而且創新性地發布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徵求意見稿)
》,廣泛徵集社會大眾包括教育工作者的意見。但是,《規范》最終還是由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於 2008 年 9 月 1 日統一頒布執行,且在總體框架和具體內容上與「徵求意見稿」基本相同。可以說,當代中國教師職業道德的制定主體依然是國家教育部,身處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未能直接參與和影響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工作。實際上,這是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否定,忽視教育工作者在教師道德規范的制定和執行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職業規范由缺乏豐富教學經驗的行政人員而非教育工作者制定,導致《規范》脫離教育實踐活動,相應的規范制度顯得大、空、泛,不符合教育教學的現實需要,使之難以貫徹執行。
(3)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把社會公德與個人私德相混淆。正如上文所述,中國傳統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德性」,注重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不僅要求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而且要求教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君子,以君子的言行感化學生,發揮榜樣作用,使學生繼承
和發展教師的遠大志向和理想。在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仍然延續著這一傳統,強調教師對學生和社會的責任,突出教師的社會道德形象,要求教師成為社會楷模、發揮模範作用。這就使中國教師職業道德私德化,然而,這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錯誤定位。教師也是一種職業,教師職業道德與醫生、律師、演員、科學家等職業的道德一樣,同屬於社會公德,教師的職業應該屬於社會生活,而不應涉及教師的個人生。中國教師職業道德的錯位,使教師的社會生活和私人生活相交錯,教師在教育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還需要承擔社會義務,教師需要並且能夠擔當社會楷模。此,教師職業道德就需要涉及包括社會和國家方面的內容,規范管理的范圍變大,對教師的素質特別是教師的個人道德素養要求升高,致使中國當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范圍廣、內容泛、要求嚴格,缺乏對教師的人文關懷。
(4)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缺乏可操作性。中國教育部在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過程中,未能准確把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難以將規范內容具體化,規范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例如,第二條規定:「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這一條款規范了對教師專業的要求。但是,如同前面所述,同樣是對教師專業的要求,美國《教育職業倫理規范》在「對專業的態度」中,就規定了六條教師在履行教育職責過程中的不應作為,詳細規范了教師言行。與美國相比,中國教師道德就顯得粗糙,只是一些原則性的條款,缺乏具體描述。另一方面,中國的教師倫理更注重教師的政治立場、思想水平,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責任的規定和要求不足,不能明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沒有對教師的職業行為作出細致具體的規范。
2.對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啟示
(1)參照當代美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相關思想與規范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內容。當代中國教師職業道德未能區分重點與非重點條款,不能准確把握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使教師道德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因而,在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與完善過程中,應當參照其他國家教師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正確解決問題。美國《教育職業倫理規范》將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師行為規定於教師對學生以及教師對專業的態度和責任這兩個方面,詳細論述「對學生的承諾」和「對專業的承諾」兩部分,凸顯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特殊性,突出評價教師的重點,讓教師倫理規范更系統化、更有針對性,貼近教師的職業生活,使教師樂於接受和執行。今後,在進行教師職業道德制度的建設和修訂時,中國應該吸收美國教師倫理建設的成功經驗,突破現今教師倫理框架的限制,把建設重點放在規范教師對學生和對教育教學職業的義務和責任的方面,使教師職業道德的制定符合教學的需要,讓教師專心於學生的教育工作上,教師倫理建設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
(2)端正中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主體。一直以來,教師倫理由遠離教育教學第一線的行政人員制定和修改,使得教師倫理不符合教師職業生活的需要,難以貫徹執行,教師職業道德流於形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中國應該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權力下放,讓更多身處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直接參與教師倫理的建設工作。只有端正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體,讓身處教育教學事業第一線的教師能夠直接參與教育事業和教學制度的建設工作,才能使教育事業更有成效,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3)理清社會公德與個人私德的關系,正確定位教師的職業道德。當代中國教師職業道德將社會公德與個人私德相混淆,將教師職業道德錯誤地歸入個人私德領域,教師在教育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還需要承擔社會義務、擔當社會楷模,致使中國當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范圍廣、內容泛、要求嚴格,缺乏對教師的人文關懷。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可以參照美國的師德建設經驗,明確地劃分社會生活與私人生活,將教師職業道德歸類為社會公德。教師需要著重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履行對教師職業的義務和責任,保證教學的正常秩序,不要過分強調教師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強調教師的政治立場和思想水平,避免將職業道德政治化、概念化、教條化。
(4)強化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確教師職業的特徵,清楚認識教師職業要求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和專業兩方面。與此相應,教師職業倫理應該重點解決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專業的關系,規范教師對學生、教師對專業應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此外,可以借鑒美國《教育職業倫理規范》中的具體內容,詳細規定教師的職業行為,並且根據教師的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規范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作為和不應作為,突出教師對學生的義務、對專業的職責,將原則性的條款細致化、具體化。

熱點內容
吉他輪指教學 發布:2025-07-21 02:59:00 瀏覽:758
2017重慶文科高考數學 發布:2025-07-21 02:41:32 瀏覽:933
七年級語文書內容 發布:2025-07-21 01:23:59 瀏覽:674
丑石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20 23:56:06 瀏覽:989
貝拉國際教育 發布:2025-07-20 23:17:16 瀏覽:581
線上一對多教學 發布:2025-07-20 22:04:59 瀏覽:771
安全教育班會心得 發布:2025-07-20 20:57:23 瀏覽:957
三年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20 19:31:26 瀏覽:816
黨員師德演講稿 發布:2025-07-20 19:19:14 瀏覽:4
生物質鏈條爐 發布:2025-07-20 17:50:30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