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訪總結
1、了解性訪問,主要任務是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包括家庭的結構、成員、經濟、生活方式、社會關系、家長的職業、文化素養、教育態度、教育能力,以及學生在家庭里的表現等。
2、宣傳性訪問,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傳達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對兒童、青少年的要求,介紹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和新經驗、新思想。
3、商討性訪問,主要任務是針對兒童、青少年的現實表現,和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學生的方法、措施。
4、通報性訪問,主要任務是向家長傳遞家長應該了解的信息,介紹學生在學校、社會上的表現,以便使家長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5、警告性訪問,是兒童、青少年在學校或在社會上犯有嚴重的過失或有犯罪行為,而家長尚未了解或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通過家庭訪問向家長講明情況,指出危害,分析後果,或告訴家長學校將要採取的措施,以期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配合學校、社會進行教育。
在實地進行家訪時,往往是綜合性的,同時完成幾個任務,達到幾個目的。
㈡ 家訪後家長的感想(簡短的)
寫作思路:首先感謝老師不辭辛苦來家訪,接著可以寫一下作為家長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工作的態度,可以對老師和學校提一些對孩子學習有力,積極向上的,傳遞正能量的建議。
正文:
家訪,如同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播灑在家校兩地。感謝各位老師百忙之中進行家訪,對學生特別有責任心,在家訪中能夠抓住學生的個性,糾正學生的缺點,體現出了老師盡職盡責的精神。
我的孩子從不多言多語,很靜,做事讓老師很放心,但也缺少活力和自信,這一點一直讓我很困惑。從和老師的交流中,我明白了:現在競爭激烈,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就需要自薦和自信,能夠大膽地推銷自己,而不是循規蹈矩地按照別人的安排走。況且周圍的世界瞬息萬變,別人能為你安排什麼呢?一切要靠自己,靠自己打拚一片天地。
因此,在孩子的求學階段就要培養其競爭意識,培養其適應未來社會的心態和能力。一個人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很難改變,但要考慮到自身性格中的某些弱項可能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因此要學著慢慢嘗試引導孩子以開放的心態來學習、生活和交往。
作為家長也將盡到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多和老師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流。配合學校,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希望持續這種良好的互動。
最後有點小建議,希望上課期間,可以經常去教室聽一下上課情況,了解一下學生狀況,能夠隨時和老師溝通。
㈢ 家訪教師心得體會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連續兩個星期做了兩次家訪,雖然孩子們所在的年級不一樣,學習情況不一樣,家庭背景也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家長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的歡迎,從這些家長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對孩子學習的用心,。
六年級二班的李傲同學,經過在班主任那裡了解,他在班裡面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他很聽老師的話,不打架,對於學校或者班級的活動都會積極的參加,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也會按時完成。經了解他的媽媽也是我們實驗小學的老師,他的爸爸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當我們到達他家時,他的父母都在家,也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但是由於平時都是媽媽在管孩子的學習,所以在家訪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你媽媽在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得出這是一位很用心的家長。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問到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從李傲的媽媽回答中我發現他們在孩子身上很用心,但是孩子正處於叛逆期,大於家長的話又是當作耳邊風,這一點讓他們很無奈,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在意,他們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快快樂樂的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壓迫著學習。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可以放寬孩子的成績的,一旦孩子的成績有所下家他們就開始採取措施,跟任課老師交流也好,自己給孩子買習題做也罷,目的就是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其實我覺得這位家長可能也是老師的原因,她懂得該何時給自己的孩子施壓,而不是一直讓他處於壓力當中。雖然這位學生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我覺得像她的媽媽這樣給他時間讓他成長,自己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教育方法,或許以後他會超越很多人,但是前提是他足夠努力,他可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一年級四班的武禹軒同學,他是我現在帶的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小班長,不僅學習成績非常棒,而且非常的聽話懂事,作業情況都完成的很好,他可以算的上是班裡全優的學生。其實我也很好奇什麼樣的家庭才可以培養出這么一個小小年紀就很「人才」的孩子。上個星期日在孔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去到了他家。
經過跟他的家長的談話,我才知道孩子為什麼可以學習這么好。不得不承認他是很聰明的一個孩子,但是更多得要歸功於他媽媽的管教。他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寫完作業以後在寫媽媽給布置的作業。他的媽媽給他買了很多課外書:口算題卡、應用題、復習試卷、閱讀題以及與寫作有關的書。可能看上去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點多,但是從談話中我們知道家長給它分配的很合理,並且他做過的試題,他的媽媽都會給他批改。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很用心,但是孩子有時候也會覺得家長給布置的作業有點多,但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家長非常的負責任。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這次家訪我詳細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並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通過家訪活動,我不僅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了學生,而且也深深地體會到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和重視,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不僅加強了師生感情,對以後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家訪工作看似麻煩,煩瑣,工作量大,耗費時間,但是這種方法是其他教育觀察法所不能比擬的。
㈣ 小學家訪簡要過程怎麼寫
簡述被家訪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在校表現等等,然後寫寫認為這次家訪的具體目的是什麼,然後是家訪的過程,然後總結一下這次家訪有沒有起到良好的家校溝通效果.
㈤ 小學班主任怎樣進行家訪
家訪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的工作方法之一,是了解學生、促進後進生轉化的重要手段。從多年的家訪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做好家訪工作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家訪工作要有目的性和規劃性 家訪工作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每個學期都要對全班學生擬定家訪工作計劃,什麼時間對哪些學生做家訪一一排列清楚,對優、中、差幾類學生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是摸底性家訪,還是重點式家訪,是解決共同的思想教育問題,還是解決個別的教育問題,都要做到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例如隨機家訪效果就不理想,有的教師平時就沒有準備,一旦遇到學生出現了違紀情況,突然地採取告狀式 家訪,由於事前准備不足,言辭不一定得當,再遇上教育方法過於簡單的家長,對孩子不是訓斥便是打罵,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產生了家訪的負面效應,不少學生怕老師去家訪的原因恐怕就在於此。這些都是家訪工作缺乏目的性、計劃性產生的後果。 二、家訪要有全面性 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了解學生,要通過多種渠道諸如查閱學生檔案,批閱學生的日記、周記,個別談話、與其他教師交流,盡量做到對學生的操行表現、學業成績、個性特長、興趣愛好、身體素質諸方面作為家訪的內容。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去了解學生家長和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知識修養、興趣愛好、教育態度等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增強家訪工作的針對性,做到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此外,家訪前還需要給學生及其家長打個招呼,預約時間,甚至把要談的主要內容也做個交待,使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心理上產生溝通,為成功的家訪鋪平道路。 三、家訪談話藝術性 與學生家長談話要實話實說,這是教師教育藝術的體現。後進生身上有閃光點,優秀生也存在著不足。到後進生家訪時,不能一見家長就說你的孩子怎麼怎麼樣,凈說缺點,應該避開這些令家長和學生頭痛的話題,以學生的優點和亮點作為切入點,待氣氛融洽、時機成熟時再客觀地指出缺點,為家長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對優秀生不能只報喜不報憂,這樣會使學生產生自滿情緒,應該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家長進行配合。 四、家訪工作的反饋 家訪工作的目的是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學生情況,共同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家訪之後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了解家長對學生的態度,如發現學生家長漠然置之或教育失當,要及時安慰學生,做好重復家訪的准備,同時反思自己家訪的過程,及時總結調整。即使效果良好,也要把學生的進步情況告知學生家長,以達到真正強化的效果
㈥ 小學一年級家訪記錄
家訪目的:
該學生自進校以來學習成績一直不是很理想,雖然進行過多次的差生輔導教育,但是效果仍不明顯。致使班級總體成績落後於同級其他班級。而且該生性格內向,不願與同老師進行交流,沉默寡言,課堂上從未發過言。問原因,不願和老師作深層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發,而且只要一批評她,就會掉眼淚。所以為了找出問題的症結,避免她的成績下降,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我決定進行家訪。家訪情況:
到學生家中,家裡只有父親一人在家,家長反應較為冷淡:知道小孩很早就是這個毛病但是卻無從下手。就是一個勁的說我們也沒有辦法。但是值得慶幸的是經過耐心的交流,說明家訪的來意後,家長終於放下思想包袱於我進行了交談。從家長口中得知,原因可能有幾方面。孩子很內向,雖然是女孩子,但是也很好玩,而且具有一定的惰性。孩子回到家後就沉醉在電視中,對其中的情節津津樂道,但是對學習卻基本隻字不提,可能這也是孩子行為反常的原因之一。而且學科中有她並不是很樂學的科目,比如說數學。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她可能產生了畏難情緒。
加上家長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在剛剛上學時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家長答應我,會積極配合我們老師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主動和孩子多交流,使孩子盡快融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去。
家訪體會:
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學習壓力的增大,許多孩子在生理和心理都存在著一些不可迴避的問題,而且短期內是無法改變這一社會現狀的。
作為教師,不能對孩子的這些問題一味的批評指責接著放任不管。而是應該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際的經驗來解決這些問題。簡而言之,就是要以愛心關懷學生,以細心觀察學生,以耐心教育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盡量幫助其解決問題。我們不能放棄,而要在個方面給她多點鼓勵多點愛。讓她能體會到我的良苦用心,把我當成可以交心的朋友,並願意讓我幫助她走出心理陰影,擁有正常孩子的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