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訪
⑴ 加盟真愛能賺錢嗎
詞目:家訪
拼音:jiā fǎng
注音:ㄐㄧㄚ ㄈㄤˇ
相關詞:家庭采訪,家庭訪問,家庭拜訪。
解釋:由於工作的原因去別人家訪問。
家訪形式
主要由學校的教師和幹部到學生家庭進行訪問,一般是與家長溝通情況,交流感情,密切關系,商討共同教育兒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這種指導方法比較靈活機動,便於進行,而且指導得比較具體,更具有針對性。
引證解釋
指家庭訪問。
⑵ 珍愛生命遠離溺水傷害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季節,為提高安全防範意識,預防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防溺水專題安全教育活動,將防溺水教育落到實處。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充分認識加強學生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性,專門召開了防溺水教育工作會議,對防溺水教育進行部署。在校門口醒目位置設置防溺水和游泳安全提醒標志標牌,利用每天上、下午放學前最後一節課,開展「每天5分鍾」防溺水安全教育;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網站、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預防溺水知識,進行比較系統的防溺水安全知識教育。
二、開展「六個一」活動,營造「珍愛生命」的氛圍
我校按照上級要求開展一次以「珍愛生命, 遠離溺水傷害」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重點開展了「六個一」活動:一是召開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大會;二是舉辦了一次防溺水安全知識講座;三是召開一次防溺水主題班會;四是出一期以防溺水安全知識為主題的黑板報;五是開展一次排查安全隱患活動,並在校園周邊危險水域或入口醒目位置設立警示牌;六是開展一次防溺水的專題家訪。
三、進一步落實監管防範責任
學校要求班主任要加強學生出勤管理,任課教師每節課都要做好點名工作,發現學生缺席,及時與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
通過召開家長會,用身邊典型事例警示家長和學生,向每一位學生家長發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長一封信》,並與家長簽定責任書,督促學生家長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監管,向家長通報學校作息時間,請家長加強上學前、放學後、雙休日、節假日等重點時段的監管,嚴防出現管理空檔,從而形成了家校安全教育合力。
防溺水教育系列活動的開展,切實增強了教師、家長、學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識,營造了齊抓共管防溺水的安全氛圍,為打造平安校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⑶ 對問題學生怎樣去家訪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是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不關心家長的教育修養,任何教學和教育任務都是不可能解決的。教師通過家訪既能向學生家長面對面地宣傳教學改革的發展思路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最新理念及要求,又能就學生在學校與家庭、社會上的各種行為表現、思想動態等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取得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同時,教師通過家訪還能及時掌握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與建議,全面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積極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自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搞好家訪工作,是因材施教和全面搞好教學工作及學生管理的需要。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問題學生存在於各個層面的學生之中,他們心理方面存在這樣那樣的陰影:有的心靈深處潛藏著失意、自卑或固執、偏激等情緒;有的自我封閉,性格孤僻;有的行為習慣不良,做事丟三落四這些學生因為存在較明顯的問題,做好他們轉化工作有利於班集體的管理和實現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服務理念。同時,教育好他們也是教師應盡的義務。筆者認為對問題學生進行家訪,與家長攜手做好轉化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那麼如何對問題學生進行家訪呢?
一、家訪前:精心備課,做好充分准備。
主要應考慮好以下問題:
4、時間的選擇與控制:一般選擇在學生放學後或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家訪效果會更好。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耽誤家長工作。
5、內容和方法:家訪的內容多種多樣,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可以家訪,學生取得進步可以家訪,發現學生有新問題可以家訪,學生家庭有困難可以家訪。家訪的談話方法不要千篇一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二、家訪時:愛心加策略,鎮撫相結合。
1、調整心態,讓心充滿寬容和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家訪不是告狀,而是解決實際問題或與家長溝通感情、交換意見,形成共識,形成教育的合力。俗話說:愛之深,恨之切。教師的恨是在愛的基礎上萌生的。但光恨是不行的,更要讓學生感受到恨後面的那份真愛。因此家訪時教師一定要處理好恨和愛的關系,讓心中充滿寬容、理解和愛。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我在家訪問題學生時反復在心裡告誡自己的幾句話是:只有愛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愛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橋梁,也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
2、講究策略,讓語言富於藝術魅力。
成功的家訪首先是能讓家長接納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見面談話,顯得非常重要。
談話要幽默。幽默的談話不僅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而且能與聽者建立親密的關系。某生歷史成績差,老師為此去家訪,學生的父親問:我兒子的歷史學的怎麼樣?我做學生時最頭痛的就是歷史,經常考不及格。老師笑了,隨口便說道:我正想同您商量,怎樣使歷史不再重演。他們相視而笑。這信手拈來的幽默,一語雙關,輕松詼諧,既說出了不便直言的話,又潤滑了與家長的關系,爭取了家長的積極配合。
說話要委婉。委婉是指在不便於直接說出本意時,抱著尊重對方的態度,採用同義代替,側面表達,模糊語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本意。如某小學生經常吃別人的食品,拿別人的玩具,老師家訪時就應力避偷字改用悄悄拿之類,以免傷害家長自尊。
說話要靈活。語言靈活指說話人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確定自己談話的內容和方式,並且在情況突然變化時能迅速作出調整。如一位母親不許成績下降的學生參加學校的文體活動,班主任為此家訪。學生母親准備做晚飯,班主任抓緊時機笑著說:拿咱們做飯來說,如果做糊了一鍋飯,就不再做飯了么?我們大人也不失過手嗎?學生母親笑了。班主任又語氣溫和地分析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從而告訴家長,不要帶著怨恨教育孩子。
說話要有分寸。要注意斟酌語言,措辭有分寸,千萬不可因失言導致失禮。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學生性格上的弱點說成是人性的污點,這就是用詞不當;把學生行為上的缺點說成是品行上的缺陷,這是詞不達意;把學生偶犯的過失錯誤說成屢教不改的老毛病,這就是言過其實;把學生雞毛蒜皮的小錯誤,陳穀子爛芝麻向家長告狀,這就是小題大作這樣談話肯定會引起家長反感,其結果與談話願望正好相反。
3、鎮撫結合,讓學生口服心也服。
鎮是曉以厲害,危言聳聽,深刻指出孩子的錯誤及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給孩子灌一劑猛葯;撫是挖掘孩子犯錯誤時積極、向善的一面,寬言以慰,並指出轉化後的光明前景,讓其增強改正錯誤的勇氣和信心。一鎮一撫,強烈的反差使孩子心靈受到震動,認識得到升華。
畢業班學生小宏成績較好,卻總改不了小偷小摸的惡習,屢教屢犯。在又一次犯錯後,我來到他家了解情況,並當著他爸的面教育他:首先,你這種行為是思想品德不好的表現,說明你在校不是個合格的學生;其次,如不痛改前非,很可能淪為盜竊犯、階下囚;第三,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將毀掉你的一生,你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第四,因為你的不良表現,將會使所有愛你、關心你的老師、同學朋友感到惋惜和痛心,更會給辛勤勞作生你養你的父母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傷心透頂。總之,因為你的錯誤,給自己,給他人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小宏聽後垂著頭,默默地流下了眼淚。由於事先我與他爸爸進行了溝通,他爸爸也理智而又嚴厲地在一旁對其進行了開導和教育。當我看到他確實受到震動後,我接著說:當然,做學生犯點錯誤在所難免,關鍵要知錯就改。你成績較好,說明你天分很好。改掉這點小毛病應該沒問題,對不對?憑你的天賦,只要繼續努力,考個大學很有希望,前程似錦。作為你的老師,我相信你不會辜負所有關愛你的人對你的期望,對嗎?你有信心嗎?小宏含淚肯定地點了頭。這次家訪談話後,在我與他爸爸的監督引導下,小宏似乎成熟了許多,直到畢業他也沒偷過東西了。
三、家訪後:落實家訪協議,擁有一份耐心。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物質條件而存在。人與人,人與周圍環境時刻都在相互作用。問題學生的轉化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外界作用下不斷完善的過程。作為教育者,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揚優又要劣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積極影響,強化正相關聯系,實現環境與自身調節的優勢互補;另一方面,要善於克服周圍環境的消極影響,減少負相關聯系。使問題學生家訪後能排除干擾,按照老師、家長、學生三方達成的家訪協議抓好落實。協議內容應具體,可操作性強。考慮問題應力求全面周到,並留有餘地,應充分考慮到問題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行為反復性。在此期間,老師和家長要擁有一分足夠的耐心,千萬不可放棄,將包袱扔向社會。
⑷ 高一新生作文以家訪為話題
《疑點》
萬能的真愛之神獨自徒步在人間,打開了能夠照亮凡塵的鏡子,卻發現人心早已變了顏色,他只好在人間無奈地前行著,不知何去何從……
在某所學校里,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剛剛任教不久,這位女教師講課時不喜歡看答案,只喜歡和自己的學生們討論,因為她認為這樣有利於學生開拓思維,增強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一天,女教師看到一道問題,她認為這道題有利於開闊學生的思維,便拿到課堂上來講,同時她自己也沒有看問題的答案.「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大家先做一道題——在下著傾盆大雨的一天里,一個年輕的男子打著雨傘獨自走在街上.在他的前方,他看見有一位婦女手裡挎著一個包,還抱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見此情形,走在後面的男子連忙接過手中的孩子,那麼請問這個男子是誰?
聽到這個問題後,教室里立即沸騰起來,同學們都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就在這時,老師叫起了其中的一位同學,讓他回答這個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老師,我認為這個男子肯定是一個小偷,想偷那個婦女的包.」聽後,許多學生連忙點了點頭.老師沒有說什麼,揮揮手讓他坐下.
「老師,沒准那個男子是個人販子,想搶走女人手中的孩子.」學生們的答案五花八門,類似的答案還有很多.這時,這所學校的校長站在門口,連忙讓老師揭示答案.令人驚奇的是,答案只有兩個字——雷鋒.此時此刻,站在門口的校長早已淚流滿面,說:「二十年前我也經歷過……」
當我聽到這個故事時,心頭為之一顫.是啊,只是簡簡單單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體現,為什麼總是建立在別人的利益之上呢?難道當代社會中,就沒有人世間最朴實,最美麗的關愛嗎?記得幾天前的一則新聞中寫到:某市的街道上,一位車禍現場的老人家卧倒在地,引來了多少人駐足觀看,卻沒有一個人迎上前去,扶那個老人一把.只有路過這里的兩個七八歲的孩子,上去扶那個老人家一把,但因為力不從心,只好無奈走去.最後因為警方及時救助,老人家才平安無事.多少人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為什麼?為了利益?
⑸ 燭光之戀觀後感作文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燭光里的微笑》,當我作為一名教師再重溫這部影片時,才更深地認識了王雙玲老師,真實地感受到王雙玲老師身上的偉大精神,這對於我來說,有很大的觸動。
影片講述的是上海一位普通教師的感人事跡,王雙玲老師和藹可親,人人都尊敬她。有一天,王老師接了一個差班,不僅成績不好,連課堂紀律都是倒數第一。早上,別的班都在讀書,而他們班卻是歡歌笑語、自由自在。王老師知道後,不但沒有責罰他們,還跟他們講道理。大家都放學了,王老師為了解學生的情況,一做完工作就去學生家裡家訪。王老師有心臟病,醫生說必須要在家裡休息兩個月,但王老師為了同學們還是堅持去學校上課和家訪。有一天,一個學生的父母因非法盜賣黃碟被公安機關抓了,王老師把那個學生帶到自己家裡,像母親般關懷,使那個學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母親的溫暖。後來她終於由於過度勞累而悄然無聲的走了。孩子們滿懷悲痛,自發地在班裡舉行了追悼會。在王老師生前最喜歡的燭光里,孩子們彷彿再一次看到了老師那親切的微笑。
對比王老師,我陷入了沉思:當我們面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我們是否有她那樣的耐心?當學生面臨困難時,我們會不會像她那樣無私奉獻?對比王老師,我們是否真正熱愛自己的崗位?我們能不能做到忠於職守而盡職盡責?我們能不能像她那樣把愛心撒向人間,像清泉一樣去滋潤人的心田?
王老師很平凡,沒有豪言壯語,但英雄正是來自平凡,崇高的師德體現在平時點點滴滴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她深愛著自己的講壇和學生。在她眼裡,沒有工作的苦和累,只有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孩子的頑皮、搗蛋,只有孩子的可愛和活力。這正是當老師的所最應具有的精神啊!感動之餘,我深深認識到,學習王教師,更重要的是在我們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在無數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裡,把我們的關愛、敬業、責任無私地撒向我們的孩子,用最實在的行動來完滿地詮釋「師愛」的真諦。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中,我們要以王老師為榜樣,重塑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為了學生,願意奉獻一切;把對事業、對學生的真愛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自身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用自己的行為感染人,做一名稱職的光榮的人民教師。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看過影片,我們感受到王雙鈴老師那對學生滿腔的愛與高度的責任感。我認為正是這兩點令她全心地為學生付出而無怨無悔。雖然她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但卻有幾十個孩子發自肺腑深情地叫她「媽媽」;盡管她僅是一位收入不高、地位也不太高的小學老師,但她卻以其高度負責、滿腔熱忱的工作態度讓人肅然起敬,征服了所有的人;也許很多人不理解她,但她無疑是幸福的、滿足的。
同樣身為人師,透過王雙鈴老師形象令我們不禁反思我們自身的工作:對待學生是否能再多點愛;對後進生是否能再耐心些;對工作是否能再多投入一些、忘我一些……
⑹ 葉公好龍的哲學啟示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