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生辰八字
Ⅰ 怎樣算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簡稱八字,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的干支歷日期;年月日時共四柱干支,每柱兩字,合共八個字。生辰八字在中國民俗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國道家、星相家據此推算人的命運的好壞。
八字預測術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從李虛中的三柱、到徐子平的四柱,到人體生物節律學傳授的四柱太陽律月亮律,每一個階梯的遞進,都包含著歷代學者與社會實踐活動者的辛勤付出。
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古代中國人民認為在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准。鍾表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標准時,必須依節氣(太陽黃經)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
在歷書中,年的干支與日的干支基本都有,而月與時的天干可以依據年、日的干支按口訣推算得出。
(1)帝師生辰八字擴展閱讀
五方是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五行及其代表的天乾地支各有所主的方向。即東方主甲、乙、寅、卯之木;南方主丙、丁、巳、午之火;西方主庚、辛、申、酉之金;北方主壬、癸、亥、子之水;中方主戊、己、辰、戌、丑、未之土。
八字,即生辰八字,是一個人出生時的干支歷日期。年乾和年支組成年柱,月乾和月支組成月柱,日乾和日支組成日柱,時乾和時支組成時柱;一共四柱,四個乾和四個支共八個字,故又稱四柱八字。
八字命理學是一種根據干支歷、陰陽五行、神煞等理論推測人的事業、婚姻、財運、學業、健康等事的學問,亦稱指迷算命,是中國的一種歷史悠久的算命方法。
在應用中有以年柱或月柱為命主進行批命,但大多用日柱的日干為主,以年干支代表祖上,月干支代表父母,日支代表自己及兄弟姐妹(本人是男性,日干代表兄弟,日支代表姐妹;本人是女性,日干代表姐妹,日支代表兄弟),時代表子嗣。更取命宮、胎元、大運、小運、流年,配合行年太歲、月令等的五行生剋制化定休咎。
Ⅱ 師傅幫算生辰八字,算是泄露天機嗎
我們原來語文老師研究易經據說是二十年了。
還記得他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人物內就不記得容了,方正還好像是個名人,他是古代專算命的,本來他什麼都算,有一天一個有錢的富人應為聽別人講他算最准,所以特意出重金請他。然後他算命的什麼圖譜文字寫在一張很大的白紙上開始跟富人算所有的運程等等等等,基本有了那些富人都可以知道以後該干什麼,甚至可以改變天對富人的管束,躲過什麼劫難,甚至長生不老。不久這個富人就越來越好了。但是不久,這件事就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於是派太白金星下凡找到算命的,那算命的也是繼續算搜有的運程,於是太白金星放出一把火把算命先生鋪在桌子上用來算命的那些字據都燒了,不過看著算命先生還幫助過貧窮的人「免費」轉運,所以就沒有把這個算命先生收過去,最後嚇得半死的算命先生在桌上拿起那個唯一沒有被燒的硯台,反過來一看,上面只留下了八個字。------這就是算八字的由來。據說算多了,真正泄露了天機就會被老天收去。
這是我們原來那個語文老師講的。絕對原版。其他人了解就可以了。有復制黏貼的小心,老天收了"你" 復制請註明轉載LYZ5215462
Ⅲ 生辰八字,五行,忌諱
生年月日時: (公歷) 2010年 2月 1日 6點 (農歷) 己丑年 十二月 十八 卯時
八字:內 己丑 丁丑 壬午 癸卯
五行容: 土土 火土 水火 水木
納音: 霹雷火 洞下水 楊柳木 金箔金
此命五行土旺缺金;
日主天干為水,生於冬季;
必須有木助,但忌火太多。
建議:取名時注意用金、木部首的字
Ⅳ 請大師解析生辰八字
女命: 公元1983年5月19日時50分出生
一九八三年 四月 七日 午時
殺 比 日 劫
八字: 癸亥 丁巳 丁未 丙午
甲壬 庚丙戊 乙己丁 己丁
印官 才劫傷 梟食比 食比
四支旺衰: 胎 帝 冠 臨
反吟: 己巳 癸亥 辛丑 庚子
丁巳 辛亥 癸丑 壬子
伏吟: 癸亥 丁巳 丁未 丙午
當月節氣:立夏(6日10:11);中氣:小滿(21日23:6)
命主從6歲0月8天開始行大運,於每一交運年的四月十五日交運。
傷 食 才 財 官 殺 印 梟
大運: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6 16 26 36 46 56 66 76
1989 1999 2009 2019 2029 2039 2049 2059
運支旺衰: 臨 冠 沐 長 養 胎 絕 墓
婚姻運勢: 衰弱 衰弱 死絕 死絕 死絕 強健 強健 強健
反吟: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伏吟: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八字五行個數(本氣) :0個金,0個木,2個水,5個火,1個土
八字五行個數(含余氣):1個金,2個木,2個水,6個火,3個土
八字五行得分:
火:90 木:8 同類得分:98
金:3 水:14 土:22 異類得分:39
相差:59 綜合旺衰得分:54 八字過旺
命局分析:
本命屬豬,大海水命。傷官格。
丁日干生巳月,處帝旺之地,得令而旺。天干七殺透出,不得令,雖地支有強根,夏天火旺水弱。天干比肩透出幫身,得令而旺。天干劫財透出幫身,得令而旺。地支有食神,雖天干不透,巳月食神得生而旺。
四柱比劫多,取食傷生財為用神,官殺為喜神。
性格:
丁字在字典中僅次於一,排在第二位,擁有特異的地位。史記、律書中記載「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它就像樹頂上枝葉茂盛的狀態。
古時到達徵兵檢查年齡的人稱作壯丁,也有丁年的說法,意指男子成丁之年(二十歲),漢書、嚴安傅中載有「丁男被甲,丁女轉輪,苦不聊生」,丁女也指成年的女子。這種旺盛的力量也是來自火性。
丙丁雖同屬火,但丙像太陽,而丁則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或者可說火之兄是熔爐中捲成漩渦的火花,而火之弟則是祭壇上的燭火。因此丁的性格是屬乾脆,內藏熱情型。頭腦轉的快,極富進取精神,是個幾近狡猾很會鑽營的人。然而丁的人偶而會無法克制內在的激烈與表面的溫和所引起的沖突。由於長久被他人評定為「溫和的人」,自己也盡量扮演這個角色,但某個時候會突然暴露自己的沖動。
丁未日生的人在丁中具有特別開放的性格,他會把心中所想的話直言不諱的侃侃道出,就算如此,他仍能因守強的運勢,是個安心的人,有嗜酒的傾向。
戀愛:
丁日生的女性具備了溫柔與可愛的優點,既溫和又保守的個性,以及安詳的態度令人聯想到遠古時代的女性,他們習慣退居男性的身後,每當男性以「女士優先」之禮相待時,他們雖接受,但內心卻很不以為然,畢竟這與她們的生活態度不合。
由於火性之故,在私底下也有極其熱情的燃燒方式,如果喜歡的男性在無意中讓自己的襯衫沾上其它女人的口紅,那麽他就慘了,他們不但在當時會怒責,就是以後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舊事重提,盡管如此,因為對對方的死心眼,所以罵歸罵,終究還是離不開他。
職業:
丁字有「燭燈」的暗示,燭火搖搖曳曳,雖然火光不大,卻都是由內心發出,因此這類人多選擇宗教、信仰等職業,進而在婚喪喜慶或福利事業界活躍,即使自己的職業與福利無關,也會花很多時間從事義工活動。
火屬藝術或學術文化的性質,因此丁的人很自然的會朝音樂、繪畫、書法、花道、茶道等方向發展,如果廣義的詮譯藝術活動,電影界也可包括在內,世界級導演黑澤明就能把這種特性發揚光大,此外,丁的人也可考慮樂器、唱片、玩具、模型、玩偶等與趣味娛樂用品相關的事業。
火的人擅長藝術或娛樂事業,但丙多是活躍於表面的藝人,而丁則適合從事幕後工作,如成為經紀人或製作人,尤其以庚年生的人最適合當協助性的經紀人,因他不會被對方或工作引入歧途,而能冷靜的處理事務,由於庚在組織中有能夠過全行動的暗示,所以也很適合當製作人。
財運:
丁的人擁有一顆超越金錢的心,由於不善計較得失,反而會因金錢之事傷害周圍的人。他人認為十分龐大的金額,在丁的人眼中根本不當回事,就算向人借來暫用,也會因忘記歸還而造成他人的困擾。
Ⅳ 秦始皇的生辰八字
司馬遷在《史記》寫道,『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這說明秦始皇的遺體已經腐爛了。」其實,這里所說之「臭」並非秦始皇遺體之腐臭。
前文已經介紹了秦漢時期屍體的防腐技術,應該說,是毋庸置疑的。有的學者還說,辛追的屍體,既不同於干屍,又不同於冰屍,是一種濕潤的屍體,在長沙馬王堆這樣一個溫熱帶地區,經過了2000多年,竟然像剛死去幾個月的一樣,確實是個奇跡。辛追的關節能夠活動,肌肉具有彈性,這是現代防腐技術也難以企及的保存程度。
辛追都能保存兩千多年而不腐,秦王朝至尊者始皇帝更能動用全國當時所能提供的一切防腐技術來保護遺體,使其不會腐爛發臭。
同時,還可以從秦始皇身邊的高官思想、始皇帝的「遺囑」,以及當年的墓葬制度三個方面來作進一步推論:
其一,從秦王朝高官的思想來看,不會讓始皇帝遺體腐敗發臭。春秋戰國以來至秦漢一直盛行厚葬之風,其表現為「事死如生,死亡如存,仁智備也」(《中庸》),「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也就是說,死與生同等重要,慎重處理並辦好喪事是孝的體現。在此問題上,李斯的老師荀子講最為明白:「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終始一也。」他又說:「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無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逆之心也。」(《荀子·禮論》)也就是說,「禮」道理在於講究養生送死。既然生死同等重要,那麼「厚其生而薄其死」的做法就是一種對於死去的親長和君王的背逆,真正的忠、孝,無論其在世之時,如何地忠孝,如果不能體面隆重辦好喪事,那就不算善始善終,更不算忠孝。這些保護遺體的厚葬觀念必然影響秦人,特別是深受老師荀子思想影響的李斯,必然會奉行荀子 「棺槨必重」的主張。荀子曾不厭其煩地重復古之禮制:「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多重」的意義就在於對遺體的保護。老師如此強調,難道學生李斯會充耳不聞嗎?在此厚葬思想下,難道會眼巴巴看著秦始皇遺體腐爛發臭嗎?
其二,從始皇帝的遺囑來看,不允許讓始皇帝自己的遺體腐爛發臭。秦始皇「惡言死」,群臣在他面前「莫敢言死事」,待到病重之時,給公子扶蘇璽書:「與喪會咸陽而葬。」 這七個字,表明秦始皇是極為注重自己的喪事,即「視死如生」,這里顯然有保護遺體的含義。這是秦始皇彌留之際所留下的唯一遺囑,要扶蘇速回咸陽辦理他的喪事,遺囑中的「葬」,顯然是「厚葬」,而不是「薄葬」。此「厚葬」,就是要保護好遺體,身邊的趙高、李斯等人當然是明白的。還有一個日日夜夜、年年歲歲實施的「一號工程」——驪山墓,其實,也可視為始皇帝不成文的「遺囑」,即死後葬於驪山。此墓築了三十八年,營建時間所以那麼長久,其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固若金湯」,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始皇帝的遺體。從築墓史實推測,屍體防腐技術也是早有預設和充分准備的。當始皇病重至病逝,高官們的心態是恐懼的。司馬遷在《史記》說了他們憂心忡忡的心態,當時「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保護好遺體,應是防「變」的有力措施。也就是把遺體完好地運到咸陽,以免被諸公子或天下人抓住把柄。所以,他們一面盡管憂心忡忡,但沒有由此而亂了手腳,他們明白此時此刻是不允許有任何閃失的,一則不發喪,二則要讓遺體保護完好。所以在不斷地採用措施,加強防範,以便得以永遠保存始皇帝的遺體。
其三,從當時的墓葬制度看,也完全有可能不讓始皇帝遺體腐爛發臭。古代貴族講求棺槨的製造,要求採用具有芳香防蟲功效的樟、松、柏、桐等材質。古人認為「金玉生寒」,以金玉殮葬可使遺體不壞,《漢書?楊王孫傳》中有「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為枯臘」的說法,於是出現了「玉衣」、「玉棺」。徐州獅子山楚王劉戊墓的漆棺鑲有菱形、三角等圖案的玉板,是至今能見到的玉棺遺跡;西漢貴族還盛行玉衣殮葬,天子用「金縷玉衣」,諸侯士大夫依次用「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的喪葬制度很重視深埋,深埋可以基本上甚至完全避免大氣空間不利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對棺槨、殉葬品、屍體的影響。而且在槨圍填充與保護棺槨、隨葬品、屍體直接有關的木炭及草葯。《呂氏春秋》也記載了這一事實:「家彌富,葬彌厚,……題湊之室,棺槨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文獻記載如此,古今發掘啟示亦如此。從中可以看出這些槨外填充物對保存棺槨及維持棺內恆溫、恆濕等有著明顯的作用。
綜上所述,當時即使處在忙於篡位的緊張狀況中,秦始皇身邊的人也不會放棄對始皇帝遺體的保護,更不會讓秦始皇遺體腐爛發臭。
那麼司馬遷在《史記》所說用鮑魚「以亂其臭」,其「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什麼臭味?又是從哪兒發出來的呢?
有的文章這樣寫道:五十歲的秦始皇死在了沙丘野外,丞相李斯秘不發喪,怕的是天下大亂,屍首就放在皇上坐的涼車里。這涼車盡管是冬暖夏涼,可那時相當酷暑,離京城兩千里路的路程,晝夜兼程,也遏制不住始皇帝的身體腐爛的自然規律,車過處,自然彌漫起陣陣腐敗臭氣。這卻是令人狐疑的氣味。於是,丞相等人急令采購來一石鮑魚,混淆其味。
這種說法至少有三處與事實有出入:
其一,秦始皇不是死於沙丘野外,而是沙丘平台。此平台為行宮。唐代張守節在《正義》有按:「始皇崩在沙丘之宮。」 離長安兩千餘里,為帝王之行宮。其設備不錯。那種以「沙丘」為荒郊野外的望文生義說法,是不合事實的。
其二,並非將秦始皇的屍首直接放在轀涼車里。司馬遷在《史記》里的用詞是非常嚴謹的,他明白指出:「棺載轀涼車中。」這里特別提到「棺」,即秦始皇遺體經防腐處理後才放進具有防腐作用的棺材裡,再搬上轀涼車。
其三,《史記·秦始皇本紀》只是說「上轀車臭」,沒有講始皇帝的遺體腐爛發臭,更沒有說彌漫起陣陣腐敗臭氣。說「彌漫起陣陣腐敗臭氣」,是文學筆法。
關於「臭」,《史記·秦始皇本紀》是這樣記載的:「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棺載轀涼車中,……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這一段記載中,司馬遷沒有說秦始皇遺體腐爛所發生的臭味,只是說轀涼車臭,這里究竟為何臭!根據前文所言,只是說「會暑」。由此產生一種說法,估計封閉起來,五六個人又上上下下,所造成的空氣污穢。這種可能並不能排斥。
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棺中防腐劑,經路途的顛簸有所泄漏而散發出的一種異味。對此,可以從馬王堆屍體防腐的措施進行推論。
辛追屍體的關節能夠活動,肌肉具有彈性,這是現代防腐葯水也難以獲得的保存程度。科學家的目光一直聚集在浸泡屍體的液體里,早在棺木打開之初,人們就發現屍體浸泡在散發異味的茶色液體中。盡管許多的疑點也困擾著科學家們。但是,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認為,棺材中的液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屍體的腐敗,是屍體千年不腐的重要原因。認為 ,辛追被保存於福爾馬林、酒精等化學葯水裡,這些葯水在醫學上被稱為固定劑,有著消毒、滅菌的作用,合理的配製可以使蛋白質失去活性,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
也就是說,馬王堆辛追屍體被保存於福爾馬林、酒精等葯水裡,這些葯水在醫學上被稱為固定劑,有著消毒、滅菌的作用,合理的配製可以使蛋白質失去活性,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
這些防腐劑或香或臭都是一種異味。這種異味確實是刺激難聞的。司馬遷用「棺載」兩字,說明秦始皇的遺體進了棺材之後才上轀涼車的,這里自然讓人推測,進棺材之前,已經作了潔身處理,並作防腐處理之後再進了棺材,此防腐劑也許是福爾馬林之類的防腐劑,經路途的顛簸有所泄漏而散發出的一種刺激臭味。所以說,此臭味,並非遺體腐爛之臭味,而是防腐劑的異味。正是為了掩蓋或是沖淡防腐劑之異味,要來了一石「鮑魚」,是「秘不發喪」之一策
Ⅵ 怎麼看生辰八字
古時候把生辰八字看的很重要,那麼生辰八字如何看呢?
古時候把生辰八字看的很重要,那麼生辰八字如何看,它是應用來推測人命運休咎之法,用天地天乾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合起來是八個字。根據干支歷法、陰陽五行等理論推測人的事業、婚姻、財運、學業、健康等的學問。四柱為命, 大運為運,命和運合為人一生的命運,命運結合方知吉凶禍福。大運是以四柱中的月柱來排定的了。
古時候把生辰八字看的很重要的,那麼生辰八字如何看,這個是應用來推測人命運休咎之法,用天地天乾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合起來是八個字。根據干支歷法、陰陽五行等理論推測人的事業、婚姻、財運、學業、健康等的學問。四柱為命, 大運為運,命和運合為人一生的命運,命運結合方知吉凶禍福。大運是以四柱中的月柱來排定的。
Ⅶ 劉邦和項羽的生辰八字
劉邦是帝王,必須十全十美,生辰八字是後人推算出來的。
劉邦等古人的出生、死亡時辰,大概只能靠推算了,不好驗證。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四柱方法,所以當時的人看來是不記載(可能生活中也不去記憶)生卒時辰的。
再看歷史上的大事,王權更替是記載了日期的,這應該是出於歷法的需要。很多戰爭(有些除外)甚至只記下了季節、月份,連日都不記載。
漢代,奇門遁甲已經相當成氣候了,但人們對時間(干支)與命運的關系,看來還是很不重視的。例如通篇《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生、死、戰、決策等大事很多,但出生年月日時居然都沒記(這足以證明大家都記不清劉邦的出生時間),死亡,記到了日(四月甲辰,崩。丙寅,葬。己巳,立太子)。大部分政事只記了年份,大部分戰事只記到月份。(都是數字記錄,沒有用干支)。
劉邦是草根出生,生年不詳可以理解。秦始皇作為王子降生,應該記錄詳細的,但也只記錄: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只記錄了月份。
既然當時沒有記載,看來都是後人推算出來的。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Ⅷ 武則天生辰八字
武則天出生時間:624年。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1]),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4]。唐高宗時封昭儀,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後,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8)帝師生辰八字擴展閱讀;
武則天天生就是一個政治家,善於察言觀色,在太宗時期不是特別得寵,就轉向了儲君李治,後來李治當了皇帝,就把出家為尼的她又接進宮去,拜為昭儀。此後因為高宗體弱,武則天就借機一步步地干涉朝政、收買人心,在690年,以周代唐,當上了皇帝。
武則天為保障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積極收復安西四鎮,使唐朝與歐洲的東羅馬帝國聯系在一起;又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使唐朝與東南亞、南亞、中亞的國家連接在一起。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在67歲時登上帝位,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
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Ⅸ 人的生辰八字是什麼
生辰八字簡稱八字,是一個人出生時的干支歷日期。八字在漢族民俗信仰中佔有地位,年乾和年支組成年柱,月乾和月支組成月柱,日乾和日支組成日柱,時乾和時支組成時柱;一共四柱,四個乾和四個支共八個字,故又稱四柱八字。生辰八字在中國民俗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國道家、星相家據此推算人的命運的好壞。
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古代中國人民認為在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准。鍾表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標准時,必須依節氣(太陽黃經)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
(9)帝師生辰八字擴展閱讀:
由年天干推月干支年上。如果年干為甲或己,當年正月的干支為丙寅;如果年干為乙或庚,當年正月的干支為戊寅;如果年干為丙或辛,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庚寅;如果年干為丁或壬,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壬寅;如果年干為戊或癸,當年正月的干支為甲寅。
丑時:1點——凌晨2點59分
寅時:3點——凌晨4點59分
卯時:5點——早晨6點59分
辰時:7點——上午8點59分
巳時:9點——中午10點59分
午時:11點——下午12點59分
未時:13點——下午14點59分
申時:15點——下午16點59分
酉時:17點——下午18點59分
戌時:19點——晚上20點59分
亥時:21點——晚上22點59分
如果日干為甲或己,當日子時的干支為甲子;如果日干為乙或庚,當日子時的干支為丙子;如果日干為丙或辛,當日子時的干支為戊子;如果日干為丁或壬,當日子時的干支為庚子;如果日干為戊或癸,當日子時的干支為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