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教師德育理論考試

教師德育理論考試

發布時間: 2021-02-20 09:23:41

A. 教師招聘時公共基礎知識和教育基本理論主要考什麼

教育學佔分多。從各地歷年考試來看,教育理論知識雖然考查范圍廣泛,但相對來說,教育學是重點考查的學科,案例分析題一般都考查的是教育學的知識。一般在只考查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試卷中,教育學往往能佔到半壁江山。

中小學教育理論知識:考試范圍主要涉及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等;其中主要考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教師招考中的公共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法律(刑法、民法、經濟法、憲法、公務員法等等)、經濟、時事、常識、毛概鄧論等等。

拓展內容:

教師招聘考查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考查類型是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的考查方式,筆試部分考查的重點是教育基礎理論,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法規等,面試通常採用說課或是試講的方式來測試考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即具體學科的講授,例如語文數學等。

2.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組合方式逐漸成為各地教師招聘考試的命題范圍。它不但對教育學科所涉及的各門科目進行考查,同時也會考查考生對於所報專業學科的基礎能力和知識,以上兩部分會成為筆試出題測查的重點。

參考來源: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考什麼-中公教育網

B. 教師資格證的理論考試我是河南的

買兩套題做做就行了,看書累死你也記不住,就那些題型,做題就能過!

C. 教師資格證考試德育的途徑和思想品德的培育方法有什麼不同

中學德育的原則、方法和途徑
一、 中學德育的原則
我國中學德育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言行一致原則
言行一致原則也叫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育者既要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理論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訓練和培養。
(二)正面說服教育、積極引導原則
正面說服教育、積極引導原則符合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規律,要求教師以正面引導、說服教育為主,耐心細致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師既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道德要求,又要尊重、關懷、熱愛和信任學生。
(四)通過集體進行教育的原則
班集體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教師要通過建立團結、優秀的班集體,利用集體的力量對每個學生產生激勵和制約的作用。
二、中學德育的方法
我國中學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說服教育法
說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來提高中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的方法,它重在提高學生的認識,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說服教育的具體方式包括:講解、談話、報告、討論、參觀、訪問等形式。運用說服教育法,內容要有針對性,材料要有真實性,說服過程要有感染力。
(二)榜樣示範法
榜樣示範法是教育者藉助榜樣人物的優秀品質、模範行為或英勇事例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的方法。青少年都喜愛並且善於模仿,生動典型的事例對他們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能把道德規范的要求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運用榜樣示範法的關鍵是要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並鼓勵學生把對英雄人物的學習落實到行動上。榜樣示範法是開展中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通過創設和利用一定的情景,通過有教育意義的文藝作品對學生進行感化和熏陶,使學生在直觀感受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良好的環境、氣氛對人的身心發展、品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情感陶冶法的重點在於讓受教育者生活在積極的情感氣氛中,因而要求教育者善於創設自然情景,而且不斷深化對學生的情感陶冶。
(四)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教育者指導、啟發中學生在自我意識發展的基礎上,根據品德規范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學生思想進步的內部動力,是一種自我修養的方法。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運用自我教育法時,教師一定要使教育活動與學生的自我教育結合起來,啟發學生制定目我教育計劃,培養學生的自我道德評價能力。
(五)道德體驗法
道德體驗法又稱為實踐鍛煉法,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中學生參加實際活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學生是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主體,在提高他們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應及時地引導學生在學習、社會實踐、社會活動中付諸行動,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通過讓學生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務,鞏固中學生的道德認知,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和發展學生的道德行為。
三、中學德育的途徑
德育途徑是教育者對學生實施德育影響的渠道,是實現德育目標的組織形式。我國中學德育途徑有很多,其中教學是完成教育任務的基本途徑,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活動,因此應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德育因素的作用。組織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包括開展科技活動、團隊活動都是德育的途徑。
我國學校德育主要有以下幾條實施途徑。
(一)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教學不僅是學校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學校德育最基本、最經常、最實用的形式。通過教學實施德育主要是通過傳授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實現的。各科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德育內容,只要充分發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聯系起來,就能在傳授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師的榜樣作用等都具有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義務心,養成他們勤奮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組織的活動
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是學校里學生的集體組織,他們組織開展的活動不僅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是實施道德教育、達成德育目標的有效形式。
(三)課外、校外活動
課外、校外活動是由學校以外的教育機關組織和領導的學生課余教育活動。課外和校外活動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實施德育的要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
這些途徑主要包括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工農業生產勞動、社會公益勞動、自我服務性勞動、勤工儉學勞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活動、擁軍優屬活動)。校會、周會和晨會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經常性活動。校會是學校召開的全校性學生集會,是對全校學生集體進行教育的一種途徑。周會每周舉行一次,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時事政策教育。晨會時間短,可以每天進行,可結合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教育。。
班主任工作也是學校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職責和任務。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德育工作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學生,尊重信任學生,並爭取其他任課教師、團隊組織、社會有關方面和學生家長的配合,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特別要精心組織、培養健全的班集體,並通過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一個人良好品德的養成是相對穩定的,終生都會起作用,可見小學進行品德教育是多麼的重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平台,在這方面我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實例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
就是採用社會上的真人真事,自然界存在的現象,它有真實性,有很強的說服力,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品德,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現實生活中,我們知道身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學生並沒有覺得環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水污染了,我們可以食用自來水;空氣污染了,就用空氣凈化器;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一點兒也看不出;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威脅認識就更加欠缺。因此,我採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垃圾成堆,人類生存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社會矛盾加大„„」隨著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得嚴肅了,鐵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那麼我們要保護環境的意識立即萌發出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共創美好家園的品德情操。 二、發揮積極性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
熱愛勞動的孩子,品格高尚,在未來生活上、人際關繫上、遵紀守法等方面要遠遠超過不愛勞動的孩子。對於小學生來說,如果具有勞動意識,說明他們心中有他人,懂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孝敬父母。但是較多的小學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現在很多父母總是愛對孩子說:「你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家裡什麼事情也不用你做。」在父母看來,家務勞動、社會公益實踐性勞動一律不重要,只要成績好、學習好,就可以了。在這樣的環境里培養出來的卻是一個沒有責任心,不懂得關心別人的人。很多研究都證明了一點:一個缺乏責任心的孩子,沒有勞動意識和習慣,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好。這說明, 讓小學生養成勞動習慣,既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勞動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的開端。
文體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小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成長,而且體育活動具有社會性和群體性,因此,在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品德,小學生更容易接受。上學期我校舉行跳大繩、打籃球、雙人跳等活動比賽。我要求大家積極參加,可是有的學生孤僻,膽小不合群,不願意參加,我就請比較大方的學生帶著他們參加場面熱鬧的跳大繩比賽,開始,他們有些拘束,後來見同學們玩得非常開心,慢慢地適應了,很快融入群體之中。這樣的集體活動中使他們的性格有所改變,在活動中鍛煉膽量,教育他們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鍛煉成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利用學生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
小學生對班集體的概念是隨著集體生活的擴大與豐富的開展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從進校開始,通過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學生對班集體這個概念逐步明確,
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級是哪個,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分子,通過各種行為規范的競賽、一次又一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中,學生逐步培養起了集體榮譽感,知道個人要為班級爭光。這種集體榮譽感是建立在學校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中的,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將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德育規范放入其中,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班級的具體的奮斗目標,可以激勵全班學生向著目標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這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少先隊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著重組織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少先隊活動中強調學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在一次次的實踐中不斷體會,不斷感悟,不斷積累,從而把德育的要求化為自身的品質。如:通過對集體生活的體驗,培養他們熱愛集體、勤奮學習的品質,通過對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體驗,培育他們孝敬父母、熱愛勞動的情感,通過參加「雛鷹爭章」活動的體驗,培育他們開發自身潛能、不斷追求進步的動力,按照「五自」(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要求,將理想信念、道德修養等要求具體化為若干枚雛鷹獎章,一次次爭章訓練為學生提供了進行德育實踐的機會。
四、從集體感中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
集體活動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品質,學生在集體中成長,感染集體的力量,從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得到激勵,使集體榮譽感不斷增強。文藝比賽,聯歡會等活動,都是我們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極好機會,在這些活動中我有意識地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使其感受到集體榮譽跟每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同時鼓勵學生齊心協力為班級爭光,學生們取得了成功必然會產生自豪和榮譽感,當他們盡情體驗勝利時,集體榮譽感便已形成。
五、家庭、學校相互配合,重視榜樣作用,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辨別能力較差,與他們相處密切的成人往往是他們的模仿對象,成人的文明行為往往是小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品德教育中,教師與小學生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情感交流主要是教師對小學生的情緒感染,教師用一片愛心去對待小學生,用社會的道德准則產生的情感體驗去影響小學生,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育實踐證明,凡是師德好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多是熱情、友好、感情豐富,否則景況就相反。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行動上以身作則處處起模範作用,對孩子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十分重要,對孩子的影響最直接、最深刻。馬卡連柯指出「你們自身的行為,這是取有決定意義的東西,不要認為,只有你們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或教導兒童學習及吩咐命令兒童的時候,才執行教育兒童的工作,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著兒童」。家長的品德素質,他的政治觀點、思想覺悟、道德情操都直接影響著的孩子人格面貌,同時還決定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什麼樣的榜樣,為此,我們加強了對家長的教育指導。要求家長應該熱愛生活,對工作兢兢業業,對他人滿腔熱情,對自己要求嚴格,以自己的形象給孩子樹立榜樣。言傳身教感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轉變觀念,主動參與教育,孩子也從中體驗到父母的愛同時也培養了愛父母的情感。
總之,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而是一項繁重復雜的工作,內容也包羅萬象。小學生的良好品德不僅僅是在學校進行教育就能形成的,它還需要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協調、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真正地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D. 國際教師資格考試德育的重要知識點有哪些

在教師資格證歷年的考試中,「德育」這一知識點經常在材料分析題和客觀題專頻繁考察,很多屬考生容易將其與教學中的教學原則混淆,關於「德育」八個原則需要加強記憶:1.導向性原則
原則2.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
原則3.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則
原則4.疏導性的德育原則
原則5.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
原則6.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原則7.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原則8.知行統一的德育原則

E. 考教師資格證筆試德育方法有記憶口訣嗎實在背不下去了!

主要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印製,在校專科、本科都能報考。 教師資格證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後才能申請拿證。

F. 作為未來教師,試論述德育工作有哪些內容

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內和正確政治觀念的教育容。德育內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四個方面。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思想教育方面。教師應該注意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同時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形成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理想。
其次,道德教育方面。教師應以「五愛」為目的,以「五心」為中心,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造就高尚的社會主義新人,培養的接班人。
再次,行為養成教育方面。要引導學生強化紀律觀念,責任意識。學校可以通過規章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約束。同時,向學生進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培養他們成長為合格人才。
最後,心理素質教育方面。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努力做學生的「心理醫生」,及時發現並幫助學生克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促進學生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總之,教師應該重視德育工作,將德育貫穿於日常教學工作的始終,做到「課課有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熱點內容
我的師德師風觀 發布:2025-07-20 04:56:00 瀏覽:677
江蘇教師與13歲 發布:2025-07-20 02:03:48 瀏覽:935
軍魂老師 發布:2025-07-20 00:40:21 瀏覽:665
雪教學實錄 發布:2025-07-19 23:16:59 瀏覽:929
2017安徽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7-19 22:04:16 瀏覽:737
蘋果平板哪個好 發布:2025-07-19 21:30:33 瀏覽:339
少兒美術分班名稱 發布:2025-07-19 19:44:27 瀏覽:870
2016應用統計暑期學校 發布:2025-07-19 18:49:42 瀏覽:80
小學教師調動申請 發布:2025-07-19 18:28:09 瀏覽:737
安徽是哪個省 發布:2025-07-19 16:10:52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