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屺瞻師生
㈠ 朵雲簡介
創建於1900年的朵雲軒有著深厚傳統文化的積淀,它以中國書畫及其相關的宣紙、湖筆、徽墨、歙硯等文房用品的經營和巧奪天工的木版水印復制藝術,與北京的榮寶齋分別雄峙於大江南北。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里,向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40年代,張愛玲在她的小說《金鎖記》中,就提及過朵雲軒特製的信箋。
中國原作字畫的徵集、收藏與經營、是朵雲軒的一大主業,並取得了煌煌業績。自1960年朵雲軒重建以來,從民間徵集的書畫文物,數以萬計,提供給文博單位的珍貴藏品也有數百件之眾,此外,朵雲軒自身的宏富收藏也令人矚目。80年代中期,由謝稚柳先生任組長,包括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等在內的專家組對朵雲軒的藏品進行全面的檢閱和鑒定,對其藏品的質和量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對書畫文物的搶救徵集中,浸透著朵雲軒人辛勤工作的汗水。有一次,中國歷史博物館南下覓寶,在朵雲軒相中了一部「宋拓王羲之聖教序」,這部名帖,比民國徐世昌收藏的「墨皇本聖教序」更為珍貴,現已成為該館十件鎮館藏品之一。而這部名帖的搶救重生,竟出於如此的偶然:家住張家花園的一位居民,請朵雲軒派員上門徵集,在其前人留下的一大堆舊碑帖中,朵雲軒鑒定人員一一翻檢,大多價值一般,驀地從紙堆里掉下兩張殘片,慧眼獨具的鑒定員撿起一看,即斷定其為宋代拓片,於是發動這家人翻箱倒櫃,經過幾天的搜尋,終於在塵埃蒙蒙的壁角里,搶救出了這部稀世名帖。在朵雲軒,像這樣不遺餘力搶救文物的故事何止一二。
朵雲軒被藝壇稱為「江南藝苑」、「書畫之家」,這一美譽很大程度上來自它與書畫家之間的默契和親和力。筆者清楚記得,60年代初,在朵雲軒寬敞幽靜的營業大廳里,正中放置一套紅木台椅,書畫家們便是這里的座上客,講道論藝,交流切磋,這邊,林風眠在與資深營業員促膝交談;那邊,翁
元稹 密宇深房小火爐,飯香魚熟近中廚。野人愛靜仍耽寢,自問黃昏肯去無。
李頻 魏馱山前一朵花,嶺西更有幾千家。石斑魚鮓香沖鼻,淺水沙田飯繞牙。
杜甫 楚岸通秋屐,胡床面夕畦。藉糟分汁滓,瓮醬落提攜。飯糲添香味,朋來有醉泥。
理生那免俗,方法報山妻。
戴叔倫 百年渾是客,白發總盈顛。佛國三秋別,雲台五色連。朝盤香積飯,夜瓮落花
泉。遙憶談玄地,月高人未眠。
王建 別屋炊香飯,熏辛不入家。溫泉調葛面,凈手摘藤花。蒲鮓除青葉,芹齏帶紫芽。願師常伴食,消氣有薑茶。
師生情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清〗鄭燮
飲其流者懷其源, 學其成時念吾師。
㈢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生招生
音樂學等藝術類考來生自的文化課成績一般都不咋地,如果你能過浙江的高考一本線,說明你的文化課成績太給力了。
針對藝術類考生,華東師大規定的是過本省藝術類本科線(浙江藝術本科一批線),而不是高考一本線,在浙江兩者差200多分。
藝術類考生入學後是不能轉入非藝術類專業的,較大的文化課成績差是重要的原因;普通類文理生也不能轉入藝術類,因為未參見統考、校考等原因。原來華師大貌似發生過藝術生轉入非藝術專業,但後來堅決糾正了。華東師大2013年校內轉專業規定剛剛頒布,就有藝術類不能轉入非藝術類的條款,你可以登錄查閱。其實不僅是華師,其他院校也這么規定,教育部也是如此規定的。
華東師大規定音樂學考生可以兼報音樂表演和音樂教育方向,錄取時按專業方向分類錄取。音樂表演是按專業成績錄取,但文化課成績占音樂教育錄取綜合分權重的30%。如果你對專業校考名次沒把握,對文化課有信心,可以兼報音樂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㈣ 論語關於師生關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
1、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解析: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竭盡全力;服侍君主,忠於職守;與朋友交往,講求信譽。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有學問了。」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解析: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3、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譯文解析:孔子說:「同學們,你們以為我對你們有什麼隱瞞的嗎?我是絲毫沒有隱瞞的。我沒有什麼事不是和你們一起乾的。我孔丘就是這樣的人。」
4、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譯文解析: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依靠耳聞是能夠學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依靠耳聞是不能夠學到的。」
5、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譯文解析:顏淵感嘆地說:「我的老師啊,他的學問道德,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深。看著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了。老師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們的知識,用禮來約束我們的行為,我們想要停止學習都不可能。
我已經用盡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個高高的東西立在我的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找不到可循的路徑。」
6、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譯文解析:叔孫武叔詆毀仲尼。子貢說:「不要這樣做!仲尼是不可詆毀的。他人的賢能,好比丘陵,還可以逾越;仲尼,就好比是日月,是無法逾越的。一個人即使想自絕於日月,對日月又有什麼傷害呢?只顯出他不自量力罷了。」
7、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解析: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解析: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上,努力學習而從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9、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解析: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解析: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㈤ 陳大羽的藝術履歷
陳大羽 早年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師從姚世影、馬公愚、諸樂三、諸聞韻、王個簃,1946年,經謝公展一位學生的介紹,得識齊白石並拜之為師,專攻大寫意花鳥畫。1948年任上海美專國畫系寫意花鳥畫講師,1950年任上海美專副教授,1958年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名譽主任。
陳大羽於藝勤勉,大膽探索,承傳統以開生面。上溯徐渭、石濤、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明清大家,又以筆墨當隨時代之胸襟踐行藝術道路。1956年與李可染、黃潤華沿長江旅行寫生,堪領風氣之先。他的作品以觀察寫生入手,從現實生活中捕捉靈感,從平凡生活中發現美,將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和熱愛生活的情感體驗融入作品之中,體現出朴實豪邁的個性風格和時代藝術特徵。
陳大羽擅長大寫意花鳥、書法和篆刻。書法以篆書、行草見長。中國畫《並蒂呈祥》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書法篆刻作品曾參加第一、二、三、四屆書法篆刻展。1980年在江蘇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1981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1948年出版《陳大羽畫集》,1982年出版《大羽畫選》,1988年在日本出版《陳大羽作品集》。
陳大羽藝術年表1912 壬子 1歲5月21日(農歷四月初五)出生於廣東潮陽縣棉城鎮平和東鄉八公池丁厝圍(今屬廣東省汕頭市)。取名致賢。父陳友松,德商洋行職員;母顏合,出身於打錫業手藝人家庭。1929 己巳 18歲潮陽縣立中學初中畢業。失學在家,自修繪畫。1930 庚午 19歲成年。取名漢卿。潮陽縣保元小學任教到1935年止。繼續自修繪畫。1934 甲戌 23歲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商洋行歇業,父親失業,家庭生活拮據。母親毅然變賣家物,籌錢支持兒子赴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下稱「上海美專」)暑假中小學師訓班補習美術。翌年再赴上海美專補習。得業師諸樂三先生鼓勵:「按你的成績,完全可以以同等學力,報考插班國畫科三年級。」1935 乙亥 24歲得青島本家兩位伯父資助,插班考進上海美專國畫科三年級。從吳昌碩弟子諸樂三、諸聞韻、王個簃等老師學習寫意花鳥;又從李健老師學習書法,從馬公愚老師學習篆刻。學校教學開放,名師流動,人才濟濟,學生可擇需面聆教誨。廣增見識,大開眼界,受益良多。先後進入美專學畫的潮汕籍人士很多,有劉昌潮、林受益、李開麟、科吳維、鄭餐霞、鄭奕輝、王蘭若與吳芳谷等。1936 丙子 25歲7月,修業期滿,是為上海美專第十八屆畢業生。經劉海粟校長審定,七幅作品入選「現代繪畫展」,赴南京展出。9月返鄉,繼續任教於保元小學,兼教四序小學。是時舉辦個人畫展。1938 戊寅 27歲任教於潮陽縣南陽鄉立小學。 12月,赴青島,任崇德中學美術教員。1940至1944年間先後兼任聖功女中、文德女中兩校美術教員。在青島期間,加入琴島畫會,參與趙仲玉、於希寧、赫葆真、王關石等人之琴島畫會年展。多次參加救災義賣畫展。售畫所得,捐贈災區。1943 癸未 32歲夏季,潮汕大旱,舉辦個人助賑潮汕扇面畫展,支援家鄉救災,同時發表《多難的潮汕》一文,寄託思鄉之情。1944 甲申 33歲於青島、北平各舉辦個人畫展。暑假,由王友石先生引見,攜畫作求教於齊白石先生。白石老人見畫作,甚喜。並說自己也喜歡吳昌碩書畫,也在學。齊白石為其畫作題句:「趙吳以後,獨見陳君」。齊白石為之取名翱,字大羽,遂以字行。
1945 乙酉 34歲遷居北平。1945至1947年間,師從齊白石先生,得其激賞,畫藝日進。居北平期間還向陳半丁、黃賓虹等畫師求教受益。學畫同時,舉辦畫展,鬻畫為生。1947 丁亥 36歲齊白石為其畫作題句:「下筆之超雅,陳生過我」,「論藝術要能有天分過人,有此畫雞之天分,天下人自有眼目,況天道酬勤,大羽弟應得大名」。4月,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結識李可染先生。秋天,離開北平,回青島,任教於青島商業職業學校。於青島舉辦個人畫展。冬,出版《大羽畫集》。1948 戊子 37歲1月,於上海舉辦個人畫展,出版珂羅版《陳大羽畫集》(上海出版社)。5月,於香港舉辦個人畫展。6月,於澳門舉辦個人畫展。9月,參加琴島畫會成立十周年八人聯展(參展者有趙仲玉、陳大羽、呂品、郭夢家、王關石、葉又新、王文彬、毋振元)。10月,應劉海粟校長之邀,回母校上海美專服務。1949 己丑 38歲上海解放。任上海美專國畫科副教授。並於上海華東軍管會文化部美術部門兼職。12月,與陳秋草、沈子丞等籌建上海新國畫研究會。1950 庚寅 39歲1月創作《共同綱領》新年畫兩幅。7月,當選上海第一屆文代會代表。10月,當選上海美協常務理事。10月29日,上海新國畫研究會成立(該會於1956年停止活動),當選常務委員。積極投入新國畫人物畫創作。創作新國畫《生產救災圖》兩幅11月,創作新國畫《娃娃戲-保衛和平》。12月,創作新國畫《保衛和平》、《貸種子圖》、《生產圖》(一)、《生產圖》(二)等作品。1951 辛卯 40歲創作新國畫《編笆斗趕豐收》、《修操場》、《打井抗旱》、《土改》等作品。1952 壬辰 41歲2月,新國畫作品《編笆斗趕豐收》獲上海市文化局二等獎。所作新國畫作品《苞米》、《生產救災》、《保衛和平》、《生產自救圖》選入新美術選集一、二輯(大東書局)。年底,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及山東大學藝術系的美術和音樂兩科合並成立華東藝術專科學校(下稱「華東藝專」),遷址無錫。1953 癸巳 42歲任教於無錫華東藝專美術科。1955 乙未 44歲畫作《梅園一角》參加全國美展,並於蘇聯美術雜志刊出。
1956 丙申 4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李可染及其研究生黃潤華赴浙江、四川寫生,創作山水畫多幅。捷克友人收藏中國畫,請華君武代為徵集,應約作扇面畫一幅。1957 丁酉 46歲赴浙江寫生,創作山水畫作品多件。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58 戊戌 47歲1月,華東藝專遷至南京。6月,華東藝專更名為「南京藝術專科學校」。1959年6月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下稱「南藝」)。遷往南京,任南藝副教授。教學之餘,輔導南京市《少年之家》繪畫班,日後有多名學生考入南藝附中。1959 己亥 48歲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陳大羽山水畫輯》,收入《烏龍山渡口》、《雁盪山風景》、《黃壇口水電站》、《工地一角》等作品。作品收入《新中國畫選輯之三·京口新貌》(天津美術出版社)。1962 壬寅 51歲春,江蘇舉辦「清代揚州畫派作品展覽」暨專題研討會,應約撰寫並發表《試談「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一文。夏,應山東美術家協會之邀赴青島休養、創作。為南藝校慶創作花鳥畫作品多幅,其中以毛主席詩意創作了《一唱雄雞天下白》。應南京博物院曾昭燏院長之邀,為國學大師、南京大學教授胡小石先生篆寫墓誌蓋。1963 癸卯 52歲秋,中國美協組織張安治、陳大羽、宋文治、白雪石等人赴江西廬山、井岡山寫生,作品其後在南京、北京展覽。1964 甲辰 53歲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張安治、陳大羽、宋文治、白雪石四人聯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四人畫展到沈陽巡展後,作品悉數為遼寧省博物館收藏。1972 壬子 61歲創作《紫金山天文台》(陳大羽、范保文聯署),發表於英文版《中國文學》第六期。1973 癸丑 62歲上海外貿部門根據周總理指示精神,派員登門征畫,應邀創作《迎春》黑畫受批判。1976 丙辰 65歲創作《舉國同慶除四害》。先後擔任南藝1976、1977、1978屆中國畫班主任、導師。1977 丁巳 66歲作畫《銀花千重億眾心》(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藏)紀念周恩來總理去世一周年。赴江西廬山,創作山水畫《廬山》,後又創作《星子一燈》。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松柏長青》。參加中日書法家作品聯展。1978 戊午 67歲3月,作品《紅梅公雞》發表於《中國文學》。書法作品入選《毛澤東詩詞書畫精品典藏》(黑龍江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陳大羽畫輯》。赴廣西桂林寫生。書畫活動活躍,創作頗豐。1979 己未 68歲任南藝教授,研究生導師,南藝美術系主任。接待香港畫家楊善深及其弟子林擒、黃彥華、黃佩宜等一行,進行交流。赴杭州參加西泠印社75周年紀念活動。時由呂邁陪同,赴浙江美術學院,看望恩師諸樂三先生。1980 庚申 69歲作品《並蒂吉祥》入選第五屆全國美展。「陳大羽書畫展」於江蘇省美術館展出,展品中不乏課堂示範之作。為業師,美術史論泰斗,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俞劍華先生書寫墓誌銘。1981 辛酉 70歲「陳大羽畫展」於上海美術館展出。劉海粟、顏文梁、朱屺瞻、王個簃、謝稚柳、唐雲、錢君陶、吳青霞、沈柔堅、陳秋草、程十發、應野平等師友與會,盛況空前。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任理事。1982 壬戌 71歲應邀參加汕頭市元宵畫會活動。劉海粟作為貴賓蒞臨,受到眾多老弟子簇擁愛戴。當年之莘莘學子,今多已步入耄耋之年,他們由衷感念母校為潮汕培養出眾多繪畫人才。陪同劉海粟等參觀汕頭名勝古跡,題字寫生作畫。出版《陳大羽畫選》(上海美術出版社)。1983 癸亥 72歲接待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和平山郁夫。1984 甲子 73歲赴北京參觀「齊白石畫展」。晤李可染,老友重聚,交談甚歡。8月,應邀參加上海《文匯報》復刊35周年活動。與劉海粟、朱屺瞻、王個簃合作《延年頌》巨幅大畫。1985 乙丑 74歲任第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1986 丙子 75歲游三峽,創作山水畫《三峽》。1987 丁卯 76歲2月,任南京印社副社長。1988 戊辰 77歲受江蘇省對外友好協會委派,攜夫人鄭惜花赴日本名古屋參加中攜夫人鄭惜花赴日本名古屋參加中日友好條約締結十周年慶祝活動。日方主辦「中國著名書畫家陳大羽作品展」,並出版畫冊。當選杭州西泠印社常務理事會員。1989 己巳 78歲患白內障並發現眼底黃斑性變,入北京協和醫院治療。手術失敗,右眼失明。作畫、寫字均極困難。1990 庚午 79歲「陳大羽畫展」於汕頭展出。1991 辛未 80歲榮獲國務院首批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畫家。8月,江蘇省美術館舉辦「陳大羽師生畫展」。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陳大羽畫選》。秋,香港京華出版社出版《陳大羽畫集》(由早年學生鄭金源出資)。1993 癸酉 82歲左眼白內障手術成功。視力提高後治印多枚,用眼過度,造成視力下降。「陳大羽畫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1994 甲戌 83歲「陳大羽畫展」於青島市博物館展出。1995年
中國現代大寫意花鳥畫第一人陳大羽,在南京正式收劉成寶為入門弟子。劉成寶從小喜愛畫畫,天資穎悟,聰明過人。1973年起,他經常攜帶作品來南京向陳大羽先生求教,其純正的品格和苦學的精神為大羽師所賞識.1996 丙子 85歲4月,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陳大羽書法篆刻集》。1997 丁丑 86歲診斷發現腸道腫瘤,手術切除。1998 戊寅 87歲正式退休。赴廣東汕頭養痾休息。1999 己卯 88歲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作丈二大畫《虯松龍柏圖》。2000 庚辰 89歲接受二次手術,5月出院。入住華東飯店休養,為籌備書畫展全力投入創作,展品年底基本完成。2001 辛巳 90歲春節前後,應姜堰市人民政府之邀,為《高二適紀念館》開館撰開館撰寫「真知灼見,文如其人」篆書楹聯。按中國傳統習俗,新春即添一歲,是年九十。題」陳大羽九十春秋書畫展」,畫集由中華書局出版。5月1日,因僅一眼有光感,出家門接信返身時,摔倒於台階之上,肋骨骨折,卧床不起。5月10日,《陳大羽九十春秋書畫集》(中華書局)發行。5月15日,南京藝術學院主辦「陳大羽九十春秋書畫展」,首站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5月28日,「陳大羽九十春秋書畫展」於江蘇省美術館開幕,因住院未能親自參加。6月1日晨6時28分逝世。
㈥ 有關「師生」的詩句有哪些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㈦ 倪蓓蓓的參展經歷
2014年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嘉興美術館,嘉興
自然之名——風景畫與山水畫邀請展,南藝美術館,南京
交融——學院與當代藝術研究展,方山藝術營,南京
她·時代,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
諸子2014·色醉——女性藝術家聯展,諸子藝術館,南京
游園——先鋒當代藝術展,先鋒藝術中心,南京
三月畫會,海棠藝術館,南京
青春盛繪·迎青奧——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首屆提名展,六塵藝術館,南京
同繪中國夢——全省中青年美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
第四屆江南如畫油畫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
雜花共春——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第五屆藝術展,更斯美術館,南京
2013年
再見馬蒂斯——倪蓓蓓作品展,元素藝術,揚州
探索與對話——江浙滬博士暨青年油畫家學術邀請展,上海朱屺瞻藝術館,上海
大象無形——中國抽象水墨藝術展,浙江美術館,杭州
大墨·東方——2013中韓國際美術交流展,揚州市美術館,揚州,韓國
對畫——吳靜一、倪蓓蓓、李小光作品展,諸子藝術館,南京
南京品格——市青年美協會員精品展,南京市美術館,南京
時代風華——江蘇省高校美術作品展,南藝美術館,南京
探索.對話——江浙滬油畫名家寫生學術提名展,大境藝術館,揚州
不可思議——當代藝術邀請展,3V畫廊,南京
映像·微體驗——2013中國當代青年藝術精品展,深圳會展中心,深圳
隨心而安——當代藝術邀請展,大境藝術館,揚州
軟暴力——女性藝術家作品展,古岸藝術中心,南京
2012年
第八屆江蘇省油畫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
閎約深美---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師生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北京、南京
古岸藝術中心秋季沙龍展,南京圖書館,南京
2011年
本體追問·江蘇中青年油畫家研究展,嶺南美術館,東莞
2010年
江蘇省小幅風景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9年
寧杭高速——南京杭州油畫家邀請展,養墨堂美術館,南京
2008年
亞洲插畫藝術論壇邀請展,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京
2007年
超級生活—創意視覺實驗展,聖劃藝術中心,南京
吳韻漢風——江蘇省第六屆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6年
江蘇省首屆新人新作美術展覽,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6年
分形意象——當代藝術展,南京
李建民.倪蓓蓓作品展,榮寶齋畫廊,南京
2005年
江蘇省第五屆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未來考古學——中國當代藝術三年展,南京博物院,南京
㈧ 南藝國畫的任課老師的詳細資料
南藝國畫中國畫系現任系主任於友善副教授,系副主任吳元奎副教授。
劉海粟、張大千、黃賓虹、李超士、陳抱一、呂鳳子、姜丹書、豐子愷、關良、潘天壽、傅雷、潘玉良、朱屺瞻、顏文梁、朱士傑、陳之佛、謝海燕、俞劍華、劉汝醴、溫肇桐、陳大羽、劉抗、蘇天賜、張華清、張文俊、林樹中等著名專家學者都曾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任教。
現任教師、姓 名、 職 稱 、學歷 、講授主要課程
方 駿:教授、碩導、碩士、寫意山水、青綠山水、中國畫創作
黃 敦 :教授、博、碩導、碩士、書法篆刻史論、書法、篆刻、創作
周京新 :教授、碩導、碩士、寫意人物、線 描、中國畫創作
徐利明: 教授、博、碩導、博士、書法篆刻史論、書法、篆刻、創作
尚 可: 教授、碩導、博士、工筆人物、線 描、中國畫創作
吳元奎: 副教授 、大學、 寫意人物、寫意花鳥、中國畫創作
江宏偉: 副教授、碩導 、大學、 工筆花鳥、花鳥畫創作
於友善: 副教授、碩導 、碩士 、寫意人物、線 描、中國畫創作
張友憲 :副教授、碩導、 本科、 寫意人物、寫意花鳥、中國畫創作
周志勤: 講 師、碩士、 寫意花鳥、中國畫基礎
束新水 :講 師 、碩士、 寫意人物、中國繪畫鑒賞
徐 鋼 :助 教 、碩士、 寫意山水、青綠山水
朱友舟 :副教授 、碩士、 正書、隸書、行書、創作
註:南藝國畫院中國畫系始建於1912年,歷史傳承久遠,學科文脈清晰,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專業特色鮮明,教學與科研自成體系,是本院繪畫專業中的品牌專業方向。經過九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畫系的綜合實力在全國同類型院校及同類型專業領域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顯著的學術地位。在第六屆到第十屆全國美展中,中國畫系師生共獲得金獎3枚,銀獎8枚,銅獎7枚,優秀獎13枚。1995年中國畫人物畫課程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課程,2006年中國畫課程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一類精品課程。
中國畫系本科教學現專設中國畫人物課程群、中國畫山水課程群、中國畫花鳥課程群三個專業工作室。碩士學位專業方向有:中國畫藝術(人物)研究、中國畫藝術(山水)研究、中國畫藝術(花鳥)研究。
㈨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的藝術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華東師范大學建校之初的藝術系科,由應尚能、劉雪庵等著名音樂家主持;1981年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系科重建,由著名畫家沈柔堅、朱屺瞻、汪志傑主持;原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沈柔堅先生出任系主任,著名中國畫家朱屺瞻先生曾任藝術系研究生導師。一批有影響的藝術家、專家學者出任藝術系教師:他們中有雕塑家高雲龍、齊子春;油畫家張定釗、盧象太;版畫家張嵩祖;中國畫家蘇春生、金正惠和美術基礎理論家熊納。1993年,音樂專業在隔斷了37年後重建,經過6年的專科建設於1999年招收第一屆音樂學專業本科生。2002年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被確定為教育部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2004年,在原藝術系科的基礎上成立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2010年為了適應「藝術學」上升為一級學科的需要,華東師范大學恢復美術學系、音樂學系建制,設立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系、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系。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目前下設美術和音樂二個系,設有美術學和音樂學兩個學科,美術學、音樂學和藝術語言學三個學術型碩士點及藝術碩士專業碩士學位點,並於2006年招收藝術語言學博士生。藝術學院現有本科生447人,其中音樂學專業214人,美術學專業233人;碩士研究生210人;繼續教育在校生407人左右。藝術學院在近年的發展中注意培養和引進高資歷、高學位、具有精湛專業技能和高深專業學問的學科帶頭人,組成學科的核心
現藝術學院的學科帶頭人為我國著名指揮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候潤宇(現任藝術學院名譽院長)、著名油畫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周長江(現任藝術學院院長)。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在長期的積淀、發展和改革中堅持領先的辦學理念、凸顯個性化的學科特色、提升高規格的教學質量。藝術學院以美術學科為先導,以工作室教學模式為手段,在全國藝術教育領域較為領先地實施了全方位的藝術教育的現當代轉型實驗,擴展了適應當代的學科新方向,強調觀念先導的學科理論建設;以國際藝術家工作室、國際學生交流、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各類國際國內學術論壇等項目建設為依託,在國內外學術交流和教育交流平台發揮了日益擴大的影響力。藝術學院至今已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層次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和各類高層次的藝術專業人才;歷屆師生的創作實踐成果豐碩,在歷次國際國內藝術展覽、表演和比賽中獲各種層次獎項,在藝術界和社會上獲得了廣泛聲譽和影響。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一個具有鮮明當代理念的,以高質量培養高素質高層次藝術人才的藝術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自1951年建校初創立,1984年文革後重建。2004年建立學院以來,始終秉承規模小、規格高的建設原則,學院的辦學理念和教學質量都保持較高水準。1999年以來,全國藝術院校的大規模擴招現象對我院的小規模高質量的辦學原則形成了較大壓力,但堅持領先的教學理念、保障高規格的教學質量仍是我院的理想和目標。
藝術學院設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藝術學院教學委員會、現代藝術研究中心、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國際公共藝術研究中心、、書法心理研究中心華東師范大學交響樂團、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 1951年 以大夏大學(1924 年成立)、光華大學( 1925 年成立)為基礎,同時調進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新中國第一所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成立之初,滬江大學音樂系並入,經調整後設立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
1953年 江蘇師范學院藝術系音樂專業並入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
1956年 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與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美術系、東北師范大學音樂系合並升格成立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後發展為北京藝術學院。
1964年 北京藝術學院停辦,音樂系與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專業、中國音樂研究所合並組建中國音樂學院。
1980年 華東師范大學校黨委和校各部級領導研究決定籌劃重建藝術學科並上報教育部,根據國家教育部在新的藝術形勢下實施新的藝術教育的統一部署,同年北京師范大學設置音樂教育,華東師范大學設置美術教育。
五月五日,教育部下達華東師范大學紅頭文件《關於同意籌建藝術教育系的批復》(<80>教高一字044號)。
1981年 藝術教育系(美術學科)在著名畫家汪志傑先生(原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先生的同窗好友,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本科生、首屆研究生,隸屬徐悲鴻、吳作人、齊白石、李可染、葉淺予等中國畫大師的弟子)的主持下正式籌建並任首任系主任、教授,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沈柔堅先生任名譽系主任,著名畫家朱屺瞻先生、錢君陶先生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2年 招收第一屆進修生。
1984年 在上海美術館舉辦首屆華東師范大學藝術教育系教師作品展,社會影響強烈;
同年經過兩年招收進修生後,招收首屆本科生。
1993年 改建為藝術系,隸屬華東師范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
音樂專業在隔斷了37年後重建,同年招生。
1995年 招收美術學碩士研究生。
1997年 上海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師資、圖書等資源並入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系。
1998年 上海教育學院美術系等並入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系。
1999年 音樂專業經過6年的專科建設開始招收第一屆音樂學專業本科生。
2002年 籌建華東師范大學交響樂團;
3月1日,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建設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的意見》(教體藝廳[2001]8號)的精神,決定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和河南大學等12所學校建立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2004年 在原藝術系的基礎上撤系建院成立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下設美術、音樂兩大學科,美術學(藝術設計方向)分出成立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藝術學院保留環境藝術專業;
同年招收音樂學碩士研究生。
2005年 美術學系教學結構調整,實行工作室教學制度,設立油畫工作室、中國畫與材料媒介工作室、綜合繪畫工作室、觀念·形態藝術工作室、環境藝術工作室和美術學系基礎部。
2006年 招收藝術語言學博士生(現代繪畫方向、指揮方向、聲樂方向);
華東師范大學交響樂團正式成立。
2009年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招收首屆美術學(美術教育方向)、音樂學(音樂教育方向)公費師范生。
2011年 美術學系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華東師范大學60周年暨藝術學院美術學系30周年美術大展」,並由時任美術學系系主任譚根雄教授執導拍攝《風雨兼程三十年》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系建系30周年紀錄片。
同年,經華東師范大學黨委等校領導研究決定,恢復美術學系、音樂學系建制,成立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系(實體單位、直屬系)、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系(實體單位、直屬系),隸屬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虛體學院),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並入藝術學院(虛體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系增設公共藝術工作室。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的辦學堅持理念的前瞻性和適應性,面向未來,服務社會,強調以當代藝術教育理念為核心,培養適應當代社會需求的、具備當代理念和較強藝術實踐能力的各類高質量藝術人才的辦學宗旨。
美術學專業適應當代社會對美術類藝術人才需求,培養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創造性,能勝任當代藝術創作、策劃與設計等工作的專業藝術人才和高等院校、中等學校美術教育教師;美術學專業設寫實油畫、美術教育、設計、綜合繪畫、中國畫與材料研究、觀念·表現藝術、公共藝術、藝術行政與管理等培養方向。
音樂學專業適應當代社會對音樂類藝術人才的需求,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實踐能力,系統傳授音樂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激發創造性,培養勝任當代音樂藝術創作、表演和教學等工作的專業音樂藝術人才和高等院校、中等學校的音樂教育教師;音樂學專業設音樂教育、鋼琴表演、聲樂表演、管弦樂表演、指揮、舞蹈等培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