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演講古詩詞題目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然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您也許會驚奇地問:"那是什麼?"我將毫不遲疑的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等價交換,而是自我犧牲。
有人會問,誰會甘願為了愛自我犧牲呢,我會回答你,那就是和我一起為幼兒教育奉獻一生的幼兒教師。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是我從小的願望。三年前,我如願的走進了這童話般的美麗世界,和天真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一開始,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時間久了,幼兒教師的多元角色也曾讓我動搖。有時候,幼兒教師像工藝設計師,因為經常做教玩具、做環境創設;有時候,幼兒教師像法官,因為要給孩子們判案;有時候,幼兒教師像醫生,因為要處理孩子們的磕磕碰碰,有時候,幼兒教師也像保姆,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因為這些,我曾想要放棄,但看著孩子們稚嫩臉龐上陽光般燦爛的微笑,看著他們從剛入園時哭著鬧著要回家到自信的站上舞台慶祝六一,看著他們用畫筆描繪五彩斑斕的春天、魅力四射的太陽……我慢慢體會到:幼兒教師是一個讓自己身心疲憊卻又快樂的天使,因為,我和純真的孩子在一起,和祖國的希望在一起、和偉大的愛在一起。
有了這些體會,我把更多的愛,給了身邊的孩子,一個微笑、一聲鼓勵、一次牽手、一個擁抱……慢慢的,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在愛的光環下,我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親。對孩子有了更多信任和關愛,他們不再那麼調皮了,枯燥的工作,便也多了許多樂趣。
多少次,和孩子在一起做游戲,我感受到了快樂和欣喜;多少次,和孩子一起念兒詩,我重溫了童年的聖潔和美麗;多少次,和孩子在一起,我忘卻了煩惱,沒有了憂慮。而這無數的"多少次",充實了我的教師生涯,也裝點了我的人生,雖然我不像演員那樣總是擁有鮮花和掌聲,也不像學者那樣擁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我仍以擁有這份平凡而富有創意的事業而驕傲、而自豪。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傳授者、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各種人才的培養者,更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理想信念的塑造者。兩年過去了,在幼兒園工作的兩年裡,有歡笑,也有淚水,在濃厚的師幼愛里,我成長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我深深的感受到: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的希望;愛是一枚五光十色的種子,播撒在幼兒心底,就能結出億萬枚飽滿的果實。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事業是常青的。我們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續,我們的價值在教育工作中得以體現。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陽。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我們的愛心、誠心、耐心去換取孩子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讓我們用愛托舉起明天的太陽。
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家長,老師,朋友們:
大家好!每當提到「幼兒教師」這個稱呼,有人不以為然,淡淡一笑,認為幼兒教師就是帶領著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有人則贊不絕口,豎起大拇指,認為幼兒教師對孩子很有愛心,對工作很有責任心。
其實幼兒教育是一項普通、平凡而又偉大的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要做好它,確實不容易。
身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熱愛幼教事業,熱愛幼兒。教師要服從領導的工作安排,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之中。對待工作有滿腔的熱情,來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認為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工作就是實施保育與教育。教師在工作中除了教書教人之外,還要關心、愛護幼兒。使幼兒的身、心、靈能茁壯成長。
自從跨進幼兒園的大門之後,我就知道做一名幼兒教師是不容易的,老師要熱愛、關心、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幼兒。對待每一位孩子無論是活潑的、淘氣的、安靜的、靦腆的...都一視同仁,努力做到不偏愛,讓每個家長都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師。
有人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有愛才有教育」。仔細揣摩,確實如此。老師的真誠,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在日常活動中,老師需要時時關注幼兒,多多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評價,樹立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接受了老師,就能以主動的態度接受老師的教育。
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老師一定要有愛心、細心、耐心、童心和責任心。對每位寶寶都要關心、愛護,在工作中也要做到盡忠職守。早晨來園時,熱情地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讓家長能安心地離開去工作;早操活動後,要督促幼兒多喝開水,對有汗的幼兒及時督促換汗巾;教學活動中,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對於能力強的幼兒要給予表揚和肯定,對於能力弱的幼兒要進行輔導和鼓勵;戶外活動後,要根據天氣變化適當給孩子添減衣服;如果發現有缺席的幼兒,老師要及時打電話給家長,問候幼兒,並詢問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午睡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巡查工作,為幼兒蓋好被子,保證每位孩子都是仰著午睡的;幼兒離園時,老師要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一天在園的表現和發展情況。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其次我認為老師要有工作的上進心和積極心。因為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幼兒教師的要求、水平、自身素質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工作期間,老師需要更加虛心學習、實踐,在教育失敗後,能自我反思,吸取教訓,慢慢積累、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技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貳』 師德演講起什麼題目好呢
師德演講題目:
1、愛與責任並肩。
2、齊心為幼兒護航。
3、增強教書育人責任感,塑造師德師風新形象。
4、以德修身,恪守師德。
5、以德修己,弘揚師魂。
6、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7、時時心系學生,事事以人為本。
8、爭做師德師風模範,勇做教育教學先進。
9、上善若水,大愛無痕。
10、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叄』 小學師德師風演講稿,要有題目,1000字左右。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夜闌人靜,耳邊又傳來那熟悉的歌聲 : 任風/翻閱背影的日子/燭光將記憶/搖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陽/便凝重了教師魂…… 曾經懷著對遠方神聖的熱切嚮往,為了朝拜遠方那心目中的聖地,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他們,所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們,猶如辛勤的農夫,鍾愛自己的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無私奉獻。 我永遠忘不了讀大一時的第一節計算機網路工程課。那天我們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預備鈴響了,大家嘰嘰喳喳的聊天聲並沒有停下來。這時,有同學注意到進來了一位杵著雙拐的人,背著筆記本點腦,正微笑著看著我們,大家都好奇地看著他,他就是我們的老師?不會吧!幾個比較搗蛋的男生在後排嘀咕著。前排的幾個同學趕忙跑上前想幫他把筆記本電腦接過來,並上前攙扶他,可是他笑笑拒絕了。他走上講台,並沒象我們所想的那樣坐到椅子上,而是站在講台邊,這時候教室里已經是鴉雀無聲了,「大家好,我叫王峰,從今天開始將由我為大家講述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他廣博的知識,流利的講解很快就吸引了我們,而且在兩個小時的授課中他沒有一分鍾是坐著的,一個健康的人站那麼久也會很累,不要說是一個沒有雙拐就連站都站不起來的殘疾人。每次上課他都准時到教室,無論刮風下雨。由於他不方便寫黑板,他都是在電腦上演示,所以每次上課都要背一個沉甸甸的筆記本電腦,有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個投影儀。他給我們上了兩年的課,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講過課。他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教學深深地震撼著每一個同學。後來我們還知道,他是思科網路學院的負責人,計算機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還是雲南省優秀青年教師,我們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看到他也讓我們感到慚愧,一個殘疾人能夠取得這樣得成就,我們卻連他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當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時,他只是輕輕地笑了笑。——我承認,王峰老師是我最為尊敬的一位老師,也是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一位老師。 ——從王峰老師身上,我讀懂了「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用言和行詮釋了「教師」這兩個字的全部含義。 教師,這個神聖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離的目光,安撫我躁動的心河。「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時,自然會有收獲和回報。我逐漸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於寂寞是成熟的標志。因而我感覺自己在前進,在成長。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培根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裡抽絲,我們應該像蜜峰,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其實,在我們中間也不乏這樣的教師。記得那是開學的第一天…… 我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變成永恆,使夢想變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說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我走上講台時間不長,教學工作剛剛起步,我親眼目睹了老教師們愛崗敬業、講求奉獻作為,親耳聆聽了老教師們不畏艱苦,牧牧不倦、潛心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的明天,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在學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師們的奉獻和忠誠。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擔子不輕,我要走的路還很遠,很遠…… 青年詩人汪國真的一首詩道出了無私奉獻者的心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 把握瞬間的輝煌, 擁抱一片火熱的激情,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肆』 師德師風演講起個什麼題目呢
以「愛」為主題,很好講,最好是講一些身邊的故事,或是自身的故事。
整個演講一定要突出「愛」,並且時刻點題。前不久我們學校一個教師就是演講這個主題的,獲了特等獎。
『伍』 師德師風建設 詩歌
1、《尋雍尊師隱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譯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
撥開濃雲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塗塗的流泉。
溫暖的花叢中卧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
與雍尊師交談起來一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獨自走下煙雲彌漫的寒山。
2、《酬問師》
唐·劉商
虛空無處所,彷彿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譯文:
虛空的心是無所不在的,就像古時候的琉璃瓦是那樣的明凈。
誰能到達詩詞中那樣的心境狀態呢,只有禪心才能產生美妙的詩詞。
3、己亥雜詩·其五
清代·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像從枝頭上掉下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4、《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
綠野堂建成之後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布天下,哪裡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5、《新竹》
清·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
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陸』 急需師德師風建設詩歌朗誦演講稿
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
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
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
由此推斷,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史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二
學生接近教師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師的學識、權力、外表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接近的因素。
但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權力只能維系短暫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
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
三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但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准確的評價,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學術和行政的種種權力,以及對學生所能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之後,才能真正得到。
史學界有「蓋棺論定」之說,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師在位,特別是對那些地位高、權力大的教師,大家的評價常常言不由衷。因此,一個教師只有當他(或她)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對學生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其在學生心目中的真實情感才會真實地顯露出來,對其師德師風的評價才最可信。就這一點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師職業才可以用「蠟燭」來加以形容,道理就在於此。這也正是這個職業的崇高之處。
四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封建社會里老百姓稱當官的為「父母官」,是期待這些官能為民辦事,也是對好官的一種尊稱。其實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封建社會把這個關系顛倒了。
當教師也有同樣的道理。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有句古話說,「人有德於爾,爾不可忘。爾有德於人,爾不可不忘也」。學生尊你為父,你自己千萬不要把這當成對學生有恩,在學生畢業之後,還念念不忘自己的「德」與「恩」。真正有師德的教師即使有恩於學生,也不會牢記不忘的。
在我看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告誡教師:一是即使只當了一天的教師,對學生也要負責任。既然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二是當學生有了成績或成了氣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學生的「光」。三是當學生犯了錯,應主動承擔起「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責任。做到了這三條,才是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真正的含義,也才算具有師德。
五
師德師風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特別是在大學,越是有才能的教師,越是學術地位高的教師,越需要在這方面自勉。因為你有影響力,從正面說,人家都敬重你,從反面說,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認你,只是承認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來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說,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學生看老師既看才,也看德.無才無德,學生厭惡你;有才無德,學生敬畏你;有德無才,學生同情你;德才兼備,學生才會真心擁戴你。
六
「文人相輕」恐怕是國內外學術界的普遍現象。但與西方國家比中國可能更厲害。這可能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的語言中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頭的鑹子先爛」、「槍打出頭鳥」之類的警世之言,是教人如何避免東方式的嫉妒。而在西方語言中,很難找到這類語言,倒是有不少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類的至理名言,是教人如何努力奔向遠大的目標。這是文化上的差異。所以在中國,文人相輕心理比西方的更復雜和隱晦。
「相輕」就是互相看不起,只有自己的好。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心理也可以激發人們去努力,使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但多數情況下會導致互相貶斥或互相拆台。作為教師,如果對此沒有警惕,上課時或與學生接觸時,不是澄清學術上的是非,而是對同行進行無根據的攻擊或誹謗,就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說到底,這也是師德師風問題。
七
「俠」、「義」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德。英文中找不到與「義」字義相同的詞。關羽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尊崇,就是因為他最好地體現了這種美德。但很少有人把這種美德與教師聯系起來,好象這兩個字只與武將或武林之人有關,實在看不出跟教師有什麼搭界。其實不然。中國的教師離不開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不少教師是很講「義氣」的。有位美籍華人教授,寫下這樣三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把它掛在了自己的辦公室里:「仗義疏財,扶困濟貧,教學相長」。有趣是,作為大學教授,在座右銘中只有最後一句是與教師職業有直接關系,前兩句,都是武林中話語。但這位教授深受學生的愛戴,就是因為他對學生很講「義氣」。
實際上,遵守諾言、講求信用、樂於助人、「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等這些在古代就在平日里要求常人做到的,都是「義」字的題中之義。把這些放在教師身上,同樣是一種美德。那些不講義氣,在學生困難時不解囊相助,學生需要時不能設法滿足,學生遇到危險時不能挺身而出的教師,恐怕也談不上有師德.
八
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
眼下大學教師有一種浮躁的心態,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教師。浮躁實際上是一種對科學、對社會、對學生不負責的態度。這種心態表現在科學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現在教學上,必然不「實」,學生得不到真才實學,就會貽害社會,因而也談不上「善」。所以說,「躁」也是缺乏師德的表現。
在教師職業中,這種心態主要有十種具體表現:
1.頭重腳輕,滿足一知半解
2.華而不實,耽於誇誇其談
3.唯書唯上,缺乏獨立思考
4.嘩眾取寵,追求轟動效應
5.好大喜功,不願踏實積累
6.脫離實際,樂於坐而論道
7.沽名釣譽,個人主義膨脹
8.吹拍拉扯,市儈作風橫行
9.敷衍應付,整日得過且過
10、弄虛作假,熱衷歪門邪道
如果你是大學教師,不妨對照一下,看看是否也存在這種心態?
九
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個共性的要求就是,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在單位里、家庭中或是社會上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都不能把這種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緒轉移到你服務的對象上。
你的錢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你的親人突然死去,或者你的職稱職務沒有順利提升,由此產生了氣憤、懊惱、悲傷和煩躁,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當醫生站在手術台旁,售貨員站在櫃台後,教師站在講台上,面對病人、顧客和學生時,你的角色就要轉移到醫生、售貨員和教師這里來,而不能停留在馬路、家庭、殯儀館和領導者那裡。在病人面前你就是醫生,在顧客面前你就是售貨員,在學生面前你就是教師。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我體會,這是師德和職業道德中比較高的要求,是一種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其師德二字之後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十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范圍里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范圍的事。教師群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占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說,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說,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德師風都是必要的。
以上所談的師德師風十個方面,並不囊括所有問題,只是十幾年來教育實踐中對師德師風的體察和感悟。文中所批評的,不是針對他人,而是用來律己;文中所提倡的,也不是藉以教人,而是藉以自勉。
『柒』 頌揚高尚「師德師風」的詩詞有哪些
《婁師德》
年代:宋作者:徐鈞
面乾人唾苦無剛,為國求賢慮卻長。
不是陰將人傑薦,誰能取日再興唐。《漁舟》
年代:宋作者:文天祥
一陣飛帆破碧煙,兒郎驚餌理弓弦。
舟中自信婁師德,海上誰知魯仲連。
初謂悠揚真賊艦,後聞欸乃是漁船。
人生漂泊多磨折,何日山林清晝眠。《念昔游四首》
年代:宋作者:胡仲弓
昔游金山寺,一葦破滄溟。
怒濤正拍天,風雨歘晦冥。
江豚急吹浪,水央轟雷霆。
滿船失顏色,莫辨死與生。
此時婁師德,高卧看長鯨。
過午忽開霽,濟岸猶登瀛。
清風泛我衣,陽光射檐楹。
舟人相慰勞,山僧笑出迎。
行行金鰲背,月鑒浮空明。
波平蒙天影,潮靜聞經聾。
殿閣耀金碧,守護真龍形。
系纜少沉吟,紅輪江西傾。
炬火爍江面,直使潛鱗驚。
因成一宿覺,問津維揚城。
重來知幾時,未計歲月成。《謁郭道沖唐師德登台偶作》
年代:唐作者:朱長文
沖寒步郊原,煙水照林薄。
雪余山色佳,浦浚湖波落。
靜可釣綸垂,清欲塵纓濯。
相逢兩俊友,辭義富金臒。
攜手登高台,談笑有真樂。
寸眸周遠近,幽思騰寥廓。
逝將飛片帆,直泛洞庭腳。
縶維阻並游。搔首向城郭。《舟行》
年代:宋作者:趙蕃
夜來投宿定花浦,乞曉占風更前邁。
波濤洶涌勢莫遏。顧視吾舟真若芥。
是時霜威甚可怖,篙師戰縮不可耐。
急溫濁酒澆肺肝,向者飢寒夫安在。
自憐不比婁師德,未可輕犯垂堂戒。
徑搜苦語謝江神,恐懼偷生勿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