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觀
A. 急求「我的班主任觀」演講稿
我沒當過班主任,你既然要「班主任觀」,顯然你的演講不是講給學生聽的,而是同版事或權領導,建議演講稿要跳出教育的思維寫,不要寫什麼愛學生、幫學生,在怎麼教育的問題上做文章等等。跟小學生作文一樣,就像我們看新聞聯播一樣,沒有人愛聽的。而是跳出教育寫教育,把你的一些特殊的想法寫出來。
B. 作為班主任,應該樹立怎樣的學生觀
相互尊重這是最重要的,反正是很多同學,並不在乎老師眼裡自己成績不好會不會丟人,談們只在乎自己的老師會尊重自己,不要干一些損害尊嚴的事情,他們都會很高興,一個活潑的班主任,對待學生不管成績一視同仁,是他們最喜歡的。謝謝採納,採納會讓我更努力的奧。。。。
C. 在班主任工作當中如何體現全局全面觀
如何當好班主任心得體會
篇一:如何當好班主任心得
利用假期時間把買了很久,卻一直沒有讀完的《如何當好班主任》讀完了。感覺魏書生就像藝術家一樣,把班主任當成了藝術。再差的學生,他都有辦法教好。想來我當班主任也有半年了,但有些時候還是有強烈的無力感,對有些學生,對有些問題,無從下手,更不知該如何解決。《如何當好班主任》對有些問題講的很清楚,還給出了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班主任控制情緒的方法」。對這一點我的感受很真切。剛做班主任的時候,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我會不自覺地笑,覺得他們犯得那些錯誤無比幼稚,覺得那竟然也會稱之為錯誤,更可笑的是學生竟然會為此而非常害怕。這些都令我很不解。在批評他們的時候,就算我的表情很嚴肅,但心裡仍會在笑。後來慢慢的,隨著學生犯錯誤次數的不斷攀升,種類的不斷增加,我由原來的假嚴肅,變成了後來的真發火。前一秒我還平靜如水,下一秒就有可能是狂風暴雨。我知道有時發火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可有時的發火是瞬時的、不受控的。魏書生也提到,有時在面對很混亂的局面和很過分的學生,耐心受到挑戰,失去了抵抗力,於是就發火、發怒,脾氣暴躁。
但「每次發過脾氣之後,都使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自己也陷入情緒陷阱之中,懊惱後悔。」面對這種情形,魏書生採取的辦法是,「請同學們幫忙控制自己的情緒,除了請大家幫忙外,還請一位同學具體負責。當他發現老師的臉色多雲轉陰的時候,便及時提醒、勸告。」而這個具體負責的同學需要單純、直爽、熱情,心地善良,做什麼事,說什麼話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在後來的實踐中效果非常好,有人幫著老師一起克服一些問題,會使問題的解決變得簡單。我想這是我需要好好的學習的地方。
還有「商量的魅力」。我想現在很多班主任都存在的問題便是太專制,「我說什麼就是什麼」。有時老師總是太相信自己,而太低估學生,其實學生的潛力很大,但相當多的時候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和學生商量既能彌補老師自己的不足,也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潛力。魏書生發現商量的好處,於是「班級紀律不好,找班幹部商量,大家幫我想了許多辦法。」剛開始當班主任時,「不會開主題班會,又和學生一起商量,大家幫我想出了提高班會質量的好辦法。」不僅在班級管理中採用商量的方法,在教學中也會商量。憑著這一秘密武器,在外地講課的時候,即使在課前與學生素不相識,但仍可以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獲得學生的理解與信任。凡事與學生商量著來,師生關系於是就更像朋友關系,互幫互助,理解與信任就變成了比較容易的事。「嚴師出高徒」固然沒錯,但慈師仍可以出高徒,魏書生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在班級管理中,為了更好的維持班級自習紀律,魏書生採取「選舉閑話能手」的辦法。對於某些自尊心強、承受能力差,又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可能「閑話能手」會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但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這個方法可以把個人置於全班同學的監督與幫助之下,「有利於及時給自己施加壓力,也有利於找到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為減少票數,獲得同學們的好評而努力„„」這個辦法我在班裡進行過實驗,效果確實不錯,自習紀律明顯好轉,學生自習效率也提高了許多。試用一段時間後,學生得票數越來越少,就停用了,但學生的自習習慣也基本養成了。
在「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一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能講語文課」。魏書生讓學生講課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忙,各種領導的視察,各種老師的參觀,但是後來慢慢發現,讓學生講課不僅可以發掘學生蘊藏的才能和潛力,鍛煉學生的勇氣和魄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大家的思維。老師旁聽可
以給學生指導,也能從中發現學生智慧的閃光點。「學生講課,次數適當,安排得法,要比只由老師統治課堂效果好。」這個在我的教學實踐中也是可以拿來試用一下的。
魏書生的這本《如何當好班主任》既蘊含豐富的智慧又極為實用,雖然我只是領悟了一星半點,但也對我的工作產生很多啟發,以後還會更多的讀魏書生的著作,以期望學更多的東西,更好的做好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篇二:如何當好班主任心得
為期兩個階段的班主任培訓已經結束。在這次班主任培訓中,學校安排我當領隊,因此做事認真的我每場都早到,每次都認真地聽,且作了詳細的筆記,當然這次培訓給我受益匪淺。各位專家和名師都談了自己的觀點,涉及到班主任的方方面面,如突發事件的處理,班主任的談話藝術,班主任自身的心理調試,如何設計班會課和管班的具體方法等等。這次培訓開闊了我的視野,調整了我的心態,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同時通過這次培訓我也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後的實踐中大膽嘗試,不斷創新,爭取做一名更優秀的班主任。這次培訓從內容方面歸納起來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如何當好班主任和提高班主任的素質。當然這也是舉辦這次班主任培訓的目的所在。班主任培訓結束以後,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當好班主任,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第一、 勤。我認為要做好一個班主任,勤是前提條件
第二、培養一支高效率的班幹部隊伍
班主任要勤快,但不是事事必躬。我記得剛開始做班主任的時候,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效果並不理想,我想這樣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難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問題的症結就在於沒有很好的培養一支高效率的班幹部隊伍。曾經一個班主任在介紹經驗時,把班主任、班幹部及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比喻成傘柄、支架和布,他說一個再好的傘柄如果沒有支架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片天空的。我很贊同這個觀點。經常採用給班幹部戴高帽子的方法來培養班幹部,這一招還是蠻有用的。但不要經常在公共場合過分誇大
班幹部的作用,這樣可能無意中會引起另外一部分學生的不滿情緒,給班幹部帶高帽子後班幹部的做事情的積極性高漲。但每一個人的情緒不可能永遠高漲,班幹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很容易沮喪,這個時候班主任應該教他們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給予他們強有力的精神支持和信心鼓舞。
第三、正確引導班級輿論,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情緒、氣質、意志、興趣和愛好不盡相同。如果每個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集體豈不成了一盤散沙?正確引導班級輿論,顯得尤為重要。經常利用班會課根據是非標准進行褒貶,該肯定的就肯定,並給予適當的表揚;該否定的就否定,並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種能夠扶持正氣、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阻止不道德現象的集體輿論。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藉助集體的力量。如開展一些主題班會。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學習上我大張旗鼓的鼓勵學生向老師發問甚至是發難,要問到所有的科任老師當場回答不出你的問題、滿頭大汗的時候才算真正的動了腦筋。紀律上我積極主張「先專政後民主」,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凡是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旦有一次你沒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則,那麼你將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你處理違紀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少數學生對於處理不滿意,那麼班主任在這個時候應該馬上進行疏導工作,這就是「法」和「情」的關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們先講法律再講人情,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則。
第四、不斷完善自我,提高素質。如何當好班主任作為班主任,要不斷地完善自我,努力改變自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一方面,積極學習,加強文學修養。老師是學生的表率,必須知識淵博,令人信服,平時多看書,多學習。第二方面,認真鑽研業務,提高教學能力。老師教學能力的強弱決定著老師能否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威信,老師在學生中有了威信,學生自然就會服從你的管理和安排。第三方面,要虛心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向其他班主任請教,特別是一些優秀班主任,他們有很多好的經驗和辦法,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第五、處理好幾種關系
1、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班主任和學生在政治上是同志關系,在學業上是師生關系,在生活上是親人關系,在平時是朋友關系。千萬不可把它看作是舊社會的師徒關系,對他們可以任意的訓斥,甚至打罵。班主任必須尊重、關心、愛護、平等對待自己的學生。
2、班主任與科任老師關系。科任老師是班級的組成成員,在班級工作中是班主任的重要幫手。班主任要信任、團結、依靠他們,主動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
題,要注意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3、本班與兄弟班關系。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是一個大集體,各個教學班都是這個大集體的一員。班主任在工作中既要激發本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勵他們的競爭意識,也應有全局觀念,有團結互助精神,引導學生用正當行為進行競爭,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D. 班主任工作當中如何體現知行統一觀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是學生行為的引導者,是構建良好班級的決策者,是一個班級的核心和靈魂,是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聯系的橋梁。在現代社會基礎教育的中學階段,做好班主任工作直接關繫到未來市場經濟建設主體的素質。
他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範,做學生的榜樣。
一、要有一顆愛心。
二、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
三、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率先做模範作用。
四、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為慣。
總之;用愛去對每一個學生,要有寬闊的情懷,科學的方法,要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學生,欣賞鼓勵每一位學生,相信學生未來的成長,就在我們的無私奉獻與關愛之中。
E. 班主任的教育觀。
班主任說的是事實。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管理方法。其實怎麼看並不重要,把自己學習學好是關鍵。班委是班主任的好助手,班幹部在負責的同時又能鍛煉自己。做為班幹部應該在把自己的學習學好基礎上,齊心協力配合班主任把班級建設好,幫助其他同學共同上進,是最理想的目標。我想班主任也是此目的。至於等級制度,只要不是談錢,權,有關人格和尊嚴的事,算不上。
F. 舉例說明班主任應具有怎樣的學生觀
所謂學生觀,就是對學生的基本認識,每一位班主任都是有學生觀的,只不過有的人意識到了,而有的人卻沒有意識到而已,但不管怎樣,它總是體現在班主任的每一項工作中,不知不覺地左右著班主任對待學生的態度、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對教育方法的選擇。可以說,班主任有什麼樣的學生觀,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因此,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是每一位班主任老師必須首先解決的觀念問題。概括起來,現代教育要求班主任應有如下學生觀:
第一, 學生是有尊嚴的人
學生盡管在思想覺悟、道德水平、知識基礎、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與老師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在人格上和老師是平等的,我們不能因為是老師,就可以在人格方面凌駕於學生之上。
過去,專制式的教育只強調老師的尊嚴,無視學生的尊嚴,甚至踐踏學生尊嚴,體罰、強迫、侮辱等等方法就是這種學生觀最明顯的體現。其結果是,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無端的壓制和扼殺,師生關系緊張、對立。由於「忽視學生尊嚴」的觀念已存在了上千年,有著巨大的歷史慣性,因此,需要我們用高度的自覺性去克服,否則,不知不覺中,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情形就會出現在我們的教育行為中。
當前,教育中的「以人為本」,關鍵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分析和研究那些優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我們總是感到,他們都有著強烈的「學生尊嚴」意識,他們在思考教育問題、探尋教育學生方法的時候,總是首先用「是否傷害學生的人格尊嚴」這把尺子進行考量。正是在這樣觀念之下,教育的民主才在他們那裡真正落到了實處,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在他們那裡紮下了根,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在他們那裡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兒。
第二, 學生個個都是「才」
學生是不是「才」,關鍵要看我們用什麼樣的標准來衡量。要是光用學習成績這把尺子去量,一個班裡能算得上「才」的學生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我們多一些衡量的尺子,就會發現,班裡的學生個個都是「才」。
建立學生個個都是「才」的學生觀,其實質就是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挖掘他們的潛能。為他們各個方面的提高和發展創造機會。
G. 什麼叫班主任觀
班主任觀就是以班級為單位,把自己所帶的學生帶好,要把每個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應該一視同仁,有教無類,針對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制定計劃,放眼全校,著眼本班十年級成為最好的班級
H. 觀《班主任》觀後感
看了《班主任》這部電影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教師也應該要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或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再聯繫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事兒,我對「尊重」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話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思想單純,自尊心也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家長、老師的尊重和鼓勵。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希望別人能給予贊揚、肯定;當出現錯誤時,在內疚的同時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班主任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護者,因此,我們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師生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友愛的氛圍,讓學生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二、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狀態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採用專制、冷酷、高壓式的管理方法,極易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感。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班主任都應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悅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的情感關系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
三、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由於社會環境、家庭條件、遺傳素質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力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張揚,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