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

發布時間: 2020-11-19 04:57:11

A.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總要求,即解決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按照《教育法》的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教育目標擴展閱讀:

教育目的不同於培養目標和專業培養規格。教育目的是對各級各類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的總體要求,而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規格是某一層次、類別教育或某一專業的具體要求。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規格的制訂不應違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於教育目的。

同時,教育目的也影響、制約著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總之,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是一般與特殊、普遍與個別、總與分的關系,依次為: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

B. 教學教育目標分為哪三大領域

教學教育目標分為事實、技能和態度這三大領域。


在西方的課程與教學組織和設計中,長期以來占支配地位的主張是,把教學目標分為「事實、技能和態度」三個領域。


雖然這種分類現在已經不流行了,但許多新的目標分類理論都是由此發展起來的,其中有的直接淵源於此。


1、傳統的教學目標分類中的「事實」,是已被正確認識到的客觀事物、現象、關系、屬性及規律性的總稱,表現在資料、意見、概念里。


2、「技能」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智慧動作方式和肢體動作方式的復雜系統,指稱的是那些能夠表現和實行的,例如閱讀、寫作、書寫、表演、語言溝通、批判性思考等等。


3、「態度」是個體對某一對象所持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指稱的是個體對各種刺激來源的傾向和感受,例如喜好、興趣、需要等。


比如下列三個目標是初中《地理》課程的,就分屬三個方面:


(1)、使學生獲得有關地球的知識(事實)。


(2)、使學生初步具有自學地理的能力(技能)。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新知的精神(態度)。


4、把教學目標分為事實、技能、態度三個方面,比較簡單,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易為教師所接受使用,但是問題有二:


(1)、一是過於籠統,在教學實施和評價中難以操作,容易走樣。


(2)、二是邏輯層次不分明,事實、技能、態度難以區分,無法具體化,難以精確代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現象。





(2)教育目標擴展閱讀:

我國分類:

我國研究者在借鑒布盧姆與加涅的學者的分類理論基礎上,逐步提出了我國的分類。

(1)、關於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將布盧姆的六級分類轉化為中學的「記憶、理解、運用、創新」四級分類和小學的「記憶、理解、運用」三級分類。

(2)、關於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以行為分類和內容分類相結合的思路,將克拉斯沃爾的五級分類轉化為中小學的「接受、反應、愛好、個性化」四級分類,提出中小學情感教育的內容包括情感健康、學習情感、個性情感、社會情感四個方面。

(3)、關於運動技能領域的目標分類,將辛普森的七級分類轉化為中小學的「知覺、定勢、熟練、自動化」四級分類,並結合學科作了初步驗證 。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C. 簡述布魯納的教育目標觀

布魯納在其認知,發展說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於「促進對教材結構的一般理解」,使兒童「對教材能有直覺的理解」,並達到「學會如何學習」和促進智力發展。他認為,教學論必須考慮三個方面:人的天性、知識的本質和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性質。由此,布魯納提出並論述了四條教與學的原則:

(一)動機原則。認為內在動機的效應比外在動機持久而強有力,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

(二)結構原則。強調要教給學生各門學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識結構。任何教材結構的組織均需注意:再現的形式要適應學生的年齡和認知基礎;教材的組織要符合經濟法則,應教給學生簡明、扼要而又有利於進一步學習的教材。

(三)序列原則。認為兒童智慧發展的程序是:從動作性表象模式經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號性表象模式三個階段,這是一個人發展中的編碼系統,它很可能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佳序列。據此,教師傳授新科目、新課題時,最初宜用"非語言的指導"然後鼓勵學生運用由圖表或圖畫表示的再現表象,最後用符號,也即通過語言的使用進行教學。對年齡較大的、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在象徵式水平上開始學習新知識,但也需為之提供可依靠的基本形象。

(四)反饋原則。為掌握某個課題,學生必須獲得反饋,知道效果如何。布魯納強調,「教」只是一種暫時狀態,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自力更生。必須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逐漸具備獨立思考、探究發現和自我矯正的能力。

(3)教育目標擴展閱讀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一個人把同類事物聯系起來,並把它們組織成賦予它們意義的結構。學習就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各學科知識的知識結構。簡言之,按照布魯納的觀點,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

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對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在詞語學習、概念形成和思維方面有諸多著述,對認知心理理論的系統化和科學化作出一貢獻,是認知心理學的先驅,是致力於將心理學原理實踐於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譽為杜威之後對美國教育影響最大的人。

D. 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是不是同一概念

二者有區別,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出發點不同、針對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

2、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指依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提出的具體培養要求。

二、出發點不同

1、教育目的

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學主體的需要。

2、培養目標

是由特定社會領域和特定社會層次的需要所決定的,也隨著受教育對象所處的學校類型、級別而變化。為了滿足各行各業、各個社會層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齡層次受教育者的學習需求,才有了各級各類學校的建立。各級各類學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務,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養目標。

三、針對不同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

2、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而提出的。

E. 教育目的 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系

教育目的是最高層次的的概念,它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總的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目標都要依據教育目的的制定。

培養目標是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的培養人的具體要求。

教學目標是三者中最低層次的概念,它更為具體,微觀到每堂課甚至是每個知識內容,教育目的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拓展資料:
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繫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樣素質的根本性質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
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需要和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在歷史上,因社會制度、民族文化傳統、教育思想不同而異。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古希臘雅典教育要求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斯巴達教育要求培養驍勇善戰的人。中國封建社會要求培養明人倫的士大夫。
培養目標,是指依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提出的具體培養要求。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分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等層次,其中研究生教育又分為博士和碩士兩個層次。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例如,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是掌握本專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則要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

F. 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目標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即是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6)教育目標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育的意義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離不開教育與知識產權制度的支撐。隨著人類社會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已經凸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

如何把知識產權教育廣泛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如何將培養創造創新能力與知識產權制度結合起來,為創新型國家儲備基石,這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有關學校的重視。

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教育,有與小發明小創造結合,有與美術小製作結合,有與科技創新活動結合,也有與研究性課程結合,更有滲透到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教育中的。

通過知識產權教育,部分學校學生與教職員工對知識產權的知曉率已達到90%以上,專利申請量逐年遞升,創新方案、創造成果、創意作品大量涌現,教師、學生的創新的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展現。

這不僅使青少年樹立起尊重和保護創造成果的意識,也培養了青少年創新品質、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

G. 教育目標 教育目的 培養目標 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 概念和關系

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指通過設置和實施課程將使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發展,達到什麼程度,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設置和實施課程要達到什麼教育目的,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哪些發展.

H. 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教育,除了世俗和最直接的目的,也就是獲得在世上生存的本領和技能而外;其高階和深層的目標,是建立自我監督、校正和完善體系,需窮極一生去思考和踐行。前者獲得知識,後者產生智慧。人,是否具有(良好)教育的差別終歸體現在後者。除了原生家庭和有限的學校環境能給予的而外,其根本還是依託於自身。

I. 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什麼

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應該僅僅是教給學生死記硬背一些表層的知識,而是應該讓學生學到知識背後所隱藏的科學方法和價值觀念,知識背後這些內具的方法、情感和價值觀才是決定學生的終生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

熱點內容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