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林中鳥教學

林中鳥教學

發布時間: 2022-02-22 22:00:56

① 南寧北湖路小學的介紹

廣西綠色學校——南寧市北湖路小學,始建於1981年,坐落於西鄉塘區北湖小區內,佔地11.9畝。現有16個教學班,學生792人。建有教學樓和綜合樓,擁有多媒體教室、音樂、美術、勞技、實驗、閱覽、微機、語音等專用教室 ,教學設施先進。校園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上百棵大樹形成一座天然氧吧,林中鳥語,花樹相映成趣,充滿自然、清新、夢想、人文、欣賞五位一體的校園文化氛圍。 今天,師生把學校譽為:我們美麗的精神家園。

② 找點好文章

有一種美麗叫做放棄
有一種心情叫失落,有一種美麗叫放棄
一次默默的放棄,放棄一個心儀卻無緣份的朋友;
放棄某種投入卻無收獲的感情;
放棄某種心靈的期望;放棄某種思想

心裡生出一種傷感,然而這種傷感並不妨礙自己去重新開始,
在新的時空內將音樂重聽一遍,將故事再說一遍!
因為這是一種自然的告別與放棄,它富有超脫精神,因而傷感得美麗!

曾經有種感覺,想讓它成為永遠。
過了許多年,才發現它已漸漸消逝了。
才知道原來握在手裡的,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擁有的;
我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銘刻在心的

人生很多時候需要自覺的放棄,
因為世間還有太多美好的事物。
對沒有擁有的美好,
我們一直在苦苦的嚮往與追求

為了獲得,而忙忙碌碌。
其實自己真正所需要的,
往往要在經歷許多年後才會明白。
而對已經擁有的美好,
我們又因為常常得而復失的經歷,
而存在一份忐忑與擔心

夕陽易逝的嘆息、花開花落的煩惱、人生本是不快樂的!
因為擁有的時候,我們也許正在失去,
而放棄的時候,我們也許又在重新獲得

對萬事萬物,我們都不可能有絕對的把握。
刻意去追逐與擁有,就很難走出患得患失的誤區。
生命需要升華出安靜超然的精神,
明白的人懂得放棄,真情的人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脫。
雖然我不是因你而來到這個世界,卻因你而更加眷戀這個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會對這個世界滿懷感激;
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會默默的走開,
卻仍然不會失掉對這個世界的愛和感激。
感激上天讓我與你相遇與你別離,完成上帝所創造的一首詩!
生命給了我們無盡的悲哀,也給了我們永遠的答案。
於是,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

不管紅塵世俗的生活如何變遷,
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
更不管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
我們雖逃避也勇敢,雖傷感也欣慰!
我們像往常一樣向生活的深處走去,
我們像往常一樣在逐步放棄,又逐步堅定

有一種感覺總在失眠時,才承認是「思念」;
有一種緣分總在夢醒後,才相信是「永恆」;
有一種目光總在分手時,才看見是「眷戀」;

③ 成都市成華區桂林小學好不好

成都市成華區桂林小學好。
成都市桂林小學地處成都市成華區龍潭街道辦事處桂林新居右側,於2007年11月15日開工,2009年9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學校佔地面積近12327.96平方米,建築面積8628.83平米的布局合理,擁有完善的教學設施,配備24個教學班、200米標准塑膠運動場、室內羽毛球館、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各種功能室。
學校西臨風景秀麗的北湖,環繞於綠樹竹林之間,建築風格典雅、清新。林中鳥兒啾啾歌唱,田園蛐蛐嘖嘖爭鳴與孩子們朗朗書聲此起彼伏,桂花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校園四方閣映襯著幽幽古韻。校園環境規劃以各種桂花系列為主題。
學校校擁有一支團結、拼搏、勇於探索、不斷發展的教師隊伍。現有在編教職工54人,小學高級教師15人,其中本科學歷53人,大專學歷1人;成華區優秀青年教師4人,成都市小學數學骨幹班學員2人,成華區數學骨幹班學員1人,成華區骨幹班主任培訓班學員1人。日前,現我校共有20個教學班,90 0餘名學生。
學校秉承:「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師快樂工作服務」的教育理念,教師以愛生、精業、奉獻的師德師風,使學生形成樂學、自主、超越的學習風氣,學校逐漸形成誠善、健康、博學、尚美的校風校貌。

④ 男朋友跟我吵完架就說:「那就這樣吧」,是分手的意思嗎

不要哭了嗎該哭的人是我吧

你都坦白愛上了他我有什麼辦法

我也同意啦既然你提出想法

我們不要拖拖拉拉就從明天開始吧

那就這樣吧再愛都曲終人散啦

那就分手吧再愛都無須掙扎

不要再問我怎捨得拱手讓他

你走吧到了記得要給我通電話

那就這樣吧再愛都要sayonara

再給抱一下聞一聞你的長發

不要再哭啦快把眼淚擦一擦

這樣吧再愛我有緣的話

快去把東西收拾一下

再耗下去都天亮啦

這里的鑰匙你先留著吧

怕你有東西假如你有東西忘了拿

那就這樣吧再愛都曲終人散啦

那就分手吧再愛都無須掙扎

不要再問我怎捨得拱手讓他

你走吧到了記得要給我通電話

那就這樣吧再愛都要sayonara

再給抱一下聞一聞你的長發

不要再哭啦快把眼淚擦一擦

這樣吧再愛我有緣的話

⑤ 小班科學 風兒吹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感受風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行為與習慣:培養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行為習慣。
知識與技能:知道風的特徵,了解並體會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以及人們對風的利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過程與方法:觀察與風有關的一些生活現象,學習風車的製作方法。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風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他們能從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風的基本特徵,也能感受到風的存在,對風與自己生活的關系有一些了解。但是風是怎麼產生的,風對人類生活的作用和危害,了解得還不太深入。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農村小學生處在一個信息相對比較封閉、教學資源比較薄弱的環境里,大部分的學生對這類涉及科學知識的自然現象的了解,僅限於課本或家長的口述,他們對相關的知識了解還比較缺乏。
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觀察與風有關的一些生活現象,了解並體會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們對風的利用。教學難點是感受風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從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藉助學生已有經驗感受風。通過看圖、看視頻找風,畫風,從而知道風無處不在,初步感知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討論:風好不好?以及觀看課件「風的種類」,從而知道風是自然現象,有益也有害。教師要適時地補充人們對風的利用的有關資料。同時通過做風車、玩風車等活動來探究風的形成原因,藉助花的搖動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風的形成的體會,使學生對風這一自然現象充滿好奇感,從而突破重難點。

教學重點
觀察與風有關的一些生活現象,了解並體會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們對風的利用。

教學難點
感受風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風在哪裡」「風與我們的生活」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和風一起玩」的教材內容。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課前觀察與風有關的生活現象;收集有關人們利用風的資料;准備剪刀、彩紙、吸管、圖釘。
教師准備:教學課件;准備剪刀、彩紙、吸管、圖釘;准備風箏、風車等與風有關的玩具。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 感受風 表現風
1.[播放動畫:謎語]
(1)腳踏千江水,手揚滿天沙。驚起林中鳥,折毀園里花。——猜一自然現象。
(2)生來本無形,走動便有聲,夏天無它熱,冬天有它冷。——猜一自然現象。
揭示謎底並板書課題:風兒吹呀吹。
2.[播放動畫:風在哪裡]
3.交流:找一找,風在哪裡?把我們對風的感覺說出來吧。
小結:雖然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它,在這美麗的春天裡,風是暖暖的,柔柔的。(註: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風的存在。】
活動二 風從哪裡來
1.過渡、談話:這么神奇的風,你們想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
2.教師操作實驗:你們看,這是什麼?塑料袋裡有東西嗎?(教師出示塑料袋,並用手摁摁)我在身邊任意一兜,看,怎麼樣了?我把什麼東西裝在了裡面?(空氣)老師把看不見摸不到的空氣裝進了塑料袋中,現在我用筆尖把塑料袋扎個孔,用手擠壓它。(教師邊擠壓塑料袋,邊把擠出來的風吹向學生)
3.提問:同學們感覺到了什麼?
4.追問:你們都感受到有風了,那麼風怎麼來的啊?請你結合剛才的小實驗說說吧。
5.小結:老師把塑料袋中裝入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扎了一個孔後,用手使勁擠壓,塑料袋裡的空氣呆不住了就跑了出來,空氣流動就形成了風。
活動三 風和我們的生活
1.[播放課件:風的種類]
2.交流討論:不同季節的風、不同大小的風,給我們的感受一樣嗎?為什麼?
小結:風作為一種自然現象,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清新的、和煦的風,能給人帶來愉快的體驗;狂暴的風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麻煩甚至災難。如果生活中能合理地利用風,風就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好處。
3.[播放視頻:風和我們的生活]
4.討論:風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系?
小結: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時風能給我們帶來愉快的體驗,有時會給我們帶來煩惱甚至災難。人們在認識風的同時,也學會了利用風為我們的生活造福。

第2課時
活動一 做風車
1.交談:想不想和風兒一起玩?我們可以和風做什麼游戲?(板書課題:做風車 玩風車)
2.製作風車:提倡用廢舊物片製作風車。
3.[出示圖片:風車的製作過程]
4.教師指導學生製作風車。
【設計意圖:學習風車的製作方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二 玩風車
1.交流:想一想怎樣才能讓我們的風車轉起來?
小結:是呀!我們只要想辦法讓風車周圍的空氣動起來,才能使風車轉起來。(板書:空氣流動產生風)
2.師生一起玩風車,感受玩風車的快樂,體會風力大小與風車轉動速度的關系。
3.讓學生改變自己手舉風車奔跑的方向與速度,嘗試探究風車轉動的奧秘。
小結:風兒真奇妙,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的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只有在生活中善於觀察、肯思考,多學習,才能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進一步體會空氣流動會產生風,感受與風一同游戲的快樂。】

⑥ 贊美母親的詩句

1、《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燦燦的萱草花(中國的母親花,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稱號忘憂(忘憂草),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生在北堂之下(北堂:"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

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2、《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這兩句是寫將軍遺棄妻子,迫使母子別離時妻子說的話:我們母子生離死別,連林中鳥兒都不如;那些鳥兒母親不失兒女,丈夫陪伴妻子,過著恩恩愛愛、白頭到老的生活。凄婉哀怨,聲淚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獨到。

3、《別老母》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以真情動人。全詩雖只有短短的句,但卻將與母親分別時憂愁、無奈、痛苦與感傷,活靈活現的傳達了出來,使人回腸盪氣,極受感動。其次,這首詩還運用了白描手法,將生活中的場景,鮮明的再現了出來,自然、真實,卻動人心魄,增添了詩句感人的力量。

4、《燕詩示劉叟》唐·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⑦ 《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會被寫入日本教科書

因為這首詩的平仄對仗非常符合日本對古語的理解,而且《楓橋夜泊》里描述的場景更適合日本學生的遐想。

日本的文學啟蒙創始,大多起於唐朝,尤其詩詞。雖然曾經東渡的遣唐使及僧侶在中國學習頗久,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掌握。況且自盛唐開始,直到如今,日本於詩詞方面也並沒有出彩的建樹,反之,中國詩詞文化從古流傳至今,依然盛行。《楓橋夜泊》此詩為刻畫實物之詩鼻祖,被列入日本教科書中也是理所應當的。

⑧ 怎樣進行書面測試才能更好地發揮導向功能

存在的問題 書面測試是教學評價的一個載體,書面測試應用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評價質量的優劣,關繫到測試後教學活動的走向,因為書面測試本身具有極強的導向功能,任何迴避、淡化或強化書面測試導向作用的思想和做法,都會導致教學和考試關系的異化。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老師們對考試,特別是書面測試的導向功能還是沒能從根本上去認識它、運用它。常見的問題有:1、考、教脫節,甚至矛盾。為考而考,與教學不同步。沒有明確的考試目的,想到什麼就考什麼,不考慮教學實際,超過教學的內容範圍,超過教學所能達到的程度。2、考試對象不明確,不是為學生設題,而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不考倒學生不足以證明自己高生一籌,不考倒學生誓不罷休。生怕被同行輕視。3、總希望一槍打盡林中鳥。所設置的題目、甚至評分要求都與中考如出一轍,恨不能海納所有的、應有的知識點,將每次考試都變成中考模擬考,過分強調中考的指導意義。4、命題的動機好,想利用考試的導向指導今後的教學,卻沒有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從想像到想像,最終只能事與願違。5、考試模式單一,題型單一,缺乏現代語文考試理念。 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歸納起來至少有以下幾點:1、對課程標准、對教材的使用缺乏正確的認識。2、受升學考試的影響、左右的程度太深。3、教師個人的教學、評價心態不好。4、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學習規律,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能力,缺乏足夠的、正確的了解和認識。5、教學模式的單一,思維訓練的單一,導致測試形式的缺少變化。 解決的策略 [案例1]對字形分析有誤的一組是:( )A、背,共9筆,第四筆是撇 B、賞,共12筆,第一筆是豎C、靈,共7筆,第六筆是撇 D、象,共12筆,末筆是捺[分析]這道題考的是對字形的掌握,要求字正筆順,但作為一道中考題,有鑽牛角尖之嫌,可以考慮用於平時的訓練。[案例2]填空題。1、《扁鵲見蔡桓公》的作者韓非 時代重要的 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 家學說的大成。2、《西江月》中流傳最廣的詞句是: 3、《論語》中論述「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4、默寫《論語》中《雍也》一則。5、《宋定伯捉鬼》選自 一書。這是一部記錄 的書。作者 是 (朝代)的人。6、寫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誨女知之乎C、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D、孰為當多知乎E、日知其所亡 F、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分析]這是一組文言文的混合題,應該說都是記憶性的題目,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考試模式機械化了,題型單一了,最主要的脫離文本考古文的做法對語文學法的指導毫無意義,是不值得提倡的。[案例3]閱讀下列古詩,完成後面的題目。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杜甫《閣夜》)1、這首詩的體裁是 ,所押的韻是 ,其中的對仗聯有 。2、對詩句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點明時間是冬日,天涯表遠離家鄉的地方,這里指夔州。B、額聯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從側面寫出了夔州一帶的不太平。C、頸聯寫夷人(四川境內的少數民族)並不受戰事的影響,仍事漁樵。D、尾聯寫心中感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同歸於盡了,我這點寂寥孤獨又算什麼?3、詩中的「卧龍」「躍馬」是指( )A.李廣 曹操 B. 諸葛亮 張飛 C. 諸葛亮 公孫述 D. 周渝 劉備4、給加點的字注音:霽( )角( )數( )樵( )5、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 寫到 ;從 寫到 ;從 寫到 ,氣象雄闊,彷彿把宇宙籠人筆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分析]這組題出現在某校七年級的一次段考中,詩是課外的,從題目的設置上來看,除了第四題因為濫用文本資源、缺乏試題的整體考慮,值得商榷外,語文的發散性思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與運用,另外,它的錯誤還在於它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年級和考試中,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從文本的選擇到題目的設置都顯得難了些。[案例4]下面有兩組默寫,請你選擇最有把握的一組來做。(要求:每字一格,書寫規范、整潔、美觀。)A組:(1)閑來垂釣碧溪上, (李白《行路難(其一)》) (2)東籬把酒黃昏後, 。(李清照《醉花陰》) (3)受任於敗軍之際,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出師表》)B組:(1) ,白雲千載空悠悠。 (崔顥《黃鶴樓》) (2)半卷紅旗臨易水, 。(李賀《雁門太守行》) (3)安得廣廈千萬間, !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分析]這道題是某市的中考題,匠心獨運,把名句、佳句的考查與書寫結合起來考,注重了文化的傳承。雖然所選考句有些意外,但這樣一來卻正好避免了學習及復習過程中的投機取巧——只重名家及廣傳的名句。顯然命題者並不是為考而設題,這一帶有指導性、方向性的命題意圖旨在告戒教師與學生——要把積累的視野放得更寬、更廣些——這正是我們語文教學富其底蘊的基本。然而,考試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能完整地默出其中一組。這是本意與結果不同一的一道題。原因只有一個:過分強化了考試的導向作用。[案例5]考試只設作文一道題。命題者認為要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能力,一篇作文,足矣。[分析]這是很大膽,也很前衛的做法,然而,又是復古的做法。前衛是因為其反叛性,復古自不待說,古人早已為之。一篇作文真的能體現、能承載語文的現代教育理念和要求嗎?它對語文教學的導向能起多少積極的意義?這多少猶如判定一個人是否女人,只看她能否生產一樣,總讓人覺得過於原始。[案例6]這一個案例是針對當前的一些考試的評分標准而言的。平時測試,在作文的評分要求里,往往不難看到這樣簡單的幾個字:作文請參照中考的評分要求。[分析]參照是什麼?參照就是標桿!應該說這是極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至少需要三年訓練之後才能達到的要求,竟然從低年級開始就大行其道,評價的階段性、形成性意義盪然無存,學生在力所不能的要求中,毫無成就感地度過了漫長的三年。這也是過分強調中考的導向作用所至。 作為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環節,書面測試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針對其導向功能,我們有必要提出如下的主張:1、書面測試可以分為階段性測試與終結性測試兩類。階段性測試主要是指單課學習測試、單元測試、期中、期末測試;終結性測試是指畢業試、中考。測試類質不同,測試的目的要有所不同,測試目的不同,測試的方向就要有所區分。但測試的目的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2、學什麼,考什麼;學到哪兒,考到哪兒,考與學要同步。學而不考,會使課程內容窄化;考不曾學,會使課程設置失去意義。課程設計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要指望一次考試之後什麼都能學會。這樣才利於教學,利於學習,教師、學生都有成就感。3、命題要多方考慮,小心求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認識規律出發,不要一廂情願,主觀武斷,任何偏激的行為,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4、課外閱讀文本、文段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降低閱讀的見面難度,消除學生的畏題心理。5、就象教學不能取代考試一樣,考試同樣也不能取代教學。不要把平時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考試變相演繹成為中考,讓學生在不斷的失敗打壓下,消磨掉學習語文的興趣。 參考書目: 《語文考試論》 倪文錦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