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朋友教學反思
1. 幼兒園社會考拉的新朋友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幼兒園的小朋友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集體生活中與人交往的能力很差,對朋友的認識淡漠,不懂得分享等等問題較多,為了讓孩子們能從小養成與人為善的健康心理及行為,設計了本課,讓他們嘗試處理與小夥伴在交往中遇到的問題,享受這種交流的樂趣,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找朋友、介紹朋友等游戲,激發學生對與朋友友好相處的美好情感; 2、 學習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體驗交友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朋友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交朋友 活動准備 電腦、PPT、空白卡片、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自製短片《孤獨的大公雞》(內容:因為驕傲、自私,大公雞沒有一個好朋友,它感到非常孤獨)。 2、提問:沒有朋友的大公雞是什麼樣的心情呢?(生:難過、孤單、害怕……) 3、師:是呀,沒有朋友是件多麼讓人難過的事啊!朋友會帶給我們許多的快樂!小朋友,你有沒有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好朋友呀?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二)、體驗快樂 1、小朋友為大家介紹自己的好朋友,並分享與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的事情。(老師在學生講述過程中給予肯定和鼓勵) 2、教給學生兒歌《手指操——好朋友》(大拇指見面點點頭,食指見面揮揮手,中指見面彎彎腰,無名指見面碰碰頭,小手指見面拉拉鉤,我們都是好朋友。)學生在兒歌中體驗快樂,進一步感受友誼的快樂。 (三)、結交新朋友(學習如何結交朋友) 1、有朋友真好,大家還想結交一些新朋友么? 2、和老師交朋友。(選幾個願意和老師交朋友的學生和老師互動,要求學生贊賞誇獎老師的優點,同事老師誇獎小朋友的優點,學生體驗發現他人優點和贊賞他人的樂趣)。 3、讓學生跟班級中更多的同學交友,進一步體驗如何交友和交友的樂趣。?(背景音樂《找朋友》) 4、PPT欣賞生活中的友愛。 (四)、友情傳遞 好朋友為我們帶來這么多的快樂,我們也要送給好朋友一份特別的禮物,在空白卡紙上畫上你喜歡的畫或者寫上你喜歡的一句話送給好朋友。 (五)、小結 起立再一次做《手指操——我們都是好朋友》,師小結,讓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擁有越來越多的快樂。 (六)、拓展 回家和爸爸媽媽、鄰居的小朋友交朋友。 教學反思 結合幼兒心理特點,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著重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較多,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交友的樂趣,同時也學到了一些交友的小技巧。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對如果交朋友的方法教授,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採用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能更深入的了解交友「秘籍」和與人相處的基本方式方法。
2. 中班健康兩個好朋友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案 健康--幼兒園大班教案大班第二學期健康教學計劃大班生活活動:健康郊遊餐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森林裡的聖誕樹健康活動:我和鵝卵石交朋友9大班)大班健康活動《會動的身體》大班健康:玩皮筋大班健康活動:好玩的盒子大班健康活動:營養設計師食物的旅行(大班健康活動)大班健康活動<保護牙齒>案例分析大班健康活動——《尖利的物品》課後反思大班健康教育新《心情播報》大班健康:小小安全員健康加油站(大班)大班健康活動:禁煙小衛士大班體育健康--運送小樹苗(環保)大班健康活動:牙齒上的洞洞大班健康活動: 好玩的盒子大班健康活動:《布袋游戲》大班健康教育活動:身體的秘密食品保質期(大班健康)大班健康: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記大班健康活動:舌頭本領大健康、語言:呼啦圈轉轉轉(大班)我愛健康(大班語言)大班下學期健康計劃大班健康地吃——說課稿大班健康教育活動新《心情播報》說課稿體育--幼兒園大班教案大班的體育進度過小島」體育活動的設想( 大班教案)體育活動:小小飛行員(大班)大班體育《熊來啦》大班體育活動:愉快的春遊大班體育游戲大班系列主題活動三:體育游戲「貼彩石」大班體育:高蹺大班體育:快樂的蠶寶寶大班體育教案律動組合大班體育:好玩的瓶和棒大班體育活動:不倒翁大班體育活動:小能手大班體育課我們的身體會動幼兒園大班體育課教案大班體育活動《小壁虎》大班體育活動:到太空去大班體育活動交流——運彈大班體育教案我是小小宇航員大班體育「一物多玩——松緊帶圈」大班體育活動:玩響罐大班體育活動《數字格子跳跳樂》大班體育活動:有趣的椅子大班體育活動《轉》大班體育游戲復習火眼金睛花果山之戰(大班體育活動)大班綜合體育課《小猴尋寶》大班體育活動:踩高蹺大班體育活動:送軍糧大班體育:玩布袋藝術--幼兒園大班教案大班藝術活動:有趣的節奏大班藝術活動:聰明的畫師大班班級主題總結《親近藝術大師》大班藝術活動:神奇的線條大班藝術活動:莊稼的好朋友藝術:我是一個小木匠(大班)大班藝術:快樂「哆」「咪」「嗦」大班藝術活動《聽海》大班藝術活動《海洋大餐》大班藝術活動《新疆集體舞》大班藝術活動:我快樂我難受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設計——「鍋碗瓢盆交響曲」國旗紅紅的 大班藝術大班藝術活動:花精靈之舞大班藝術活動:郊遊大班藝術:有趣的面具大班藝術活動<水果頭像>大班藝術節奏樂:「數高樓」大班插花藝術大班藝術活動:美麗的樹葉大班藝術:狗狗抬轎子大班藝術活動:畫味道大班藝術:開心罐頭大班藝術活動設計——《變形的人》大班藝術活動:小老鼠與啤酒桶藝術活動:睡著的吉普賽姑娘(大班)大班藝術活動《會跳舞的彩紙》大班藝術活動——打擊樂《快樂的小牧民》語言、藝術—水簾洞樂翻天 大班語言、藝術—水簾洞樂翻天 大班舞蹈--幼兒園大班教案大班創編舞蹈:小鴨子舞蹈創編教案:千手觀音(大班)小木偶的舞蹈(大班)大班舞蹈創編公開課大班舞蹈欣賞《小狗汪汪》大班舞蹈:集體舞小紅帽大班節奏樂舞蹈《喜洋洋》大班:小雪花的舞蹈大班教案創編舞蹈「掀起你的蓋頭來」「情緒娃娃」大班舞蹈大班舞蹈興趣班計劃大班舞蹈教學計劃大班舞蹈教學總結大班幼兒舞蹈表現力培養的研究中、大班舞蹈興趣班教學計劃大班舞蹈欣賞活動——海娃娃幼兒園大班舞蹈教學工作總結
3. 我和好朋友運西瓜教案及反思
課堂反思:
在這次《小豬運西瓜》上得很輕松,我語言表達簡單明確,用心的去講解與示範,讓幼兒能夠更深入的明白。
首先把隊伍整理好了,左邊小朋友舉起手,其他小朋友伸手打開,接著給幼兒們做熱身運動,回憶動作,加起了兒歌一起做准備運動,然後介紹材料,提出要求,讓幼兒們自由練習拍球,兩人一組,再集合回來老師請個別幼兒上前來示範剛剛你們是怎麼玩的(踢球、滾球、拋球等)從中引出了運西瓜,老師邊示範邊講解運西瓜的方法,幼兒兩人一組,練習運西瓜,最後游戲,老師介紹游戲的規則與示範,先練習後背夾球,看看幼兒們是否練習的方法正確了,然後再次示範講解運西瓜的方法,接著分組進行游戲比賽,一組太陽隊,一組西瓜隊,老師與幼兒一起做運西瓜的示範,讓幼兒明白是怎麼玩的,才能進行游戲,老師先帶頭開始游戲,比賽結束後,老師評價比賽結果及表揚幼兒,同時並鼓勵沒有贏的幼兒下次再努力和做得好的地方,最後做放鬆運動,老師比手勢集合整理隊伍,回教室。
對於活動內容,孩子是非常感興趣的,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活動任務,尤其是摘西瓜和追西瓜的環節,孩子們都完成得很棒,但是在送西瓜的環節中,很少有孩子是跨過小河,很多都是踩著過河的,因此教師可讓孩子分批去送,使前面的孩子對後面的孩子起示範作用。
4. 美術《畫朋友》課後反思
評析(原創)抄:
把《我的朋友》一襲課設計為主題談話節目,是教師在此教學設計中的一大創新,別開生面,新穎獨到。圍繞著《我的朋友》這一主題,以「談朋友—找朋友—觀察朋友—畫朋友—愛朋友」為主線展開豐富的活動,藉助於抒情感人的樂曲,在融洽熱烈的氛圍中,師生談話、游戲競賽、佳作賞析、自主繪畫、展示評價……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靈活恰當,教師注重啟發式教學,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貫穿於課堂始終。本課整體設計融知識技能教育與情感教育為一體,自然流暢,真摯親切,極具美感。
本課的另一特色,是教師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感染作用,創設了濃濃的情感情境,在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中,靜動結合,寓教於樂,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這是學生本課學習的又一收獲。
5. aieiui教學反思
aieiui
教學目標:
1、學會復韻母aieiui及其四聲,讀准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版2、學習聲母與權aieiui組成的音節,能准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認識7個生字,正確朗讀句子和兒歌。
4、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勤於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aieiui的發音、聲母與aieiui組成音節的拼讀以及認字。
教學准備:拼音卡片,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之門
1、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又繼續進入拼音王國。而且,我們還會認識幾位新朋友,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想
師:好!老師先讓你們看看它們是誰?(課件顯示:ɑieiui)
看誰聰明,能把這幾位新朋友的名字告訴我?
生:……
(鼓勵表揚積極大膽的同學)
師:不會的同學不要著急,讓我們一起去認識它們好嗎?
生:好!
6. 大班美勞《我們是好朋友》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願意有朋友,朋友能讓孩子變得更快樂。幼兒在與同伴友好相處中學會了合作、分享、謙讓,從而也獲得了快樂。社會活動的核心目標是要求幼兒在生活中學會交往、相處,也就是鼓勵幼兒認真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因而我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孩子生活、學習、成長經驗,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集體活動中與同伴遊戲中學會友好相處,並養成互相合作的好習慣。
一、創造友好相處、互相合作的氛圍,讓孩子喜歡與同伴友好相處、互相合作。
《綱要》中指出,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在活動一開始,我和孩子一起動手布置活動室,處處體現友好相處,互相合作,讓孩子喜歡在環境中去交往、友好相處,從而找到好朋友,體驗有朋友的樂趣。
二、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友好相處、互相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讓幼兒會友好相處、互相合作,就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
在活動中我准備了毛線、紙筒、皺紋紙、繪畫材料還有皮筋。讓幼兒自主選擇,多人合作纏毛線、搓彩繩、繪畫和跳皮筋。在動手操作中不僅讓幼兒愉快地學會了友好相處、互相合作,同時把區域活動和集體教育活動融為一體。既積累了生活學習經驗,促進孩子學習和發展,又讓孩子體驗到友好相處、互相合作帶來的快樂。
三、與同伴交流、游戲,體驗友好相處、互相合作。
語言是通心的鑰匙,給幼兒創設良好的語境,讓幼兒把學習、感受、觀察到的用自己的語言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吸取有益的經驗,提高自身辨別能力。因而,我收集了孩子愉快合作、友好相處的寫實材料,讓幼兒互相欣賞、互相交流,把愉快合作的經驗變為自身的行為去幫助、感染身邊的人,使友好相處、互相合作成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行為。
友好相處、互相合作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驗友好相處、互相合作為他們健康成長,與人愉快交往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的活動准備,合理的教育教學,形成多樣的實踐活動和合理有效、注重個體差異和游戲活動,能讓每個孩子積極參與活動,提高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互相合作的能力。在活動中讓孩子學習友好相處、互相合作與怎樣學會友好相處互相合作是中心目標。並時時把孩子放在首位,最終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知識、情感、能力和做人,為他們的人生描繪了最佳底色。
同時在活動中對我也有一定的提升,更加體會到一日生活及教育的理念,在今後的社會教學中還應不斷地找准切入點,更好地進行教學。
7. 小班好好玩音樂《朋友你好》的教案+活動延伸+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願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能說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和典型特徵。
2、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動准備:
教師、幼兒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歌曲磁帶、小熊胖胖手偶
活動過程:
一、談話:老師知道小朋友唱歌唱得非常好聽,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唱一唱,好嗎?播放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師幼一起做動作演唱歌曲。
1、提問: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好媽媽,除了媽媽外「我們的家裡還有誰?」(幼兒回答)
2、教師展示出自己的全家福並作介紹:
師:請小朋友找找張老師在哪裡?(引起孩子興趣)
教師示範介紹全家福:我家有五口人,有爸爸、有媽媽、有姐姐還有我。
3、師:小朋友一定也想介紹自己的家人,現在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全家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說說你家裡有幾口人、都有誰?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讓孩子們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今天老師把小熊胖胖請來了,師:胖胖跟小朋友們打招呼吧!大家好!小朋友該怎麼說呢?(幼兒回答)師:胖胖可厲害了,它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爸爸媽媽的名字還能說出他們的樣子,還知道爸爸媽媽在哪上班呢?聽…(教師學小熊的聲音講話)
胖胖:我也很想知道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他們長的什麼樣子,做什麼工作的…小朋友可以告訴我嗎?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全家福到前面講給大家聽。對於講的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小熊胖胖親親抱抱。
小結:剛才小朋友非常棒的介紹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還說非常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給我們買很多好吃的東西和玩具,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他們,對嗎?
三、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全家福的時候,說的特別好,所以,老師把你們說的話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好嗎?欣賞歌曲
8. 科學活動:我的新座位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感知上下的過程中,樂意參與操作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物體的上下位置,使自身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3.學習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別上下,判斷物體之間的上下方位關系。
【活動准備】
PPT、房子、小動物圖片、毛絨玩具。
【活動重點】
能夠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位置的上下關系。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9. 小班數學活動《好朋友在哪裡》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是小班計體美教研組的三研課,由於一研課、二研課上得比較完美,到了三研課就完全打破前面的模式,重新設計。一研課、二研課時教師先集體講解,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幼兒再動手操作。三研課就改成先讓幼兒動手操作,在幼兒自己操作中體驗到一樣多、多和少,這時教師再引導幼兒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另外考慮到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學習的特點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組織的數學活動在內容的選擇與操作方面離不開生活實際,教學演示材料與操作的材料都結合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和事物,強調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幼兒的這些特點。
活動感受與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並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造。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來做客,導入語:「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小動物們也來做客了。」讓孩子對小動物的做客產生興趣,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慾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請幼兒給小兔排隊,再給小兔吃蘿卜,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直接地操作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是不是每隻小兔都有蘿卜吃?」幼兒很快就理解了「小兔和蘿卜一樣多」。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猴子和桃子的數量,「是不是每隻小猴都有桃子?小猴和桃子誰多?誰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這對他們沒有難度,孩子們很快發現小猴多,桃子少,教師在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然後,又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演示教具,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小雞和蟲子的數量,在前面操作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小雞和蟲子多少關系。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於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
教師努力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就安排幼兒自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