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時評寫作教學

時評寫作教學

發布時間: 2022-04-03 16:05:55

『壹』 《時評寫作十講》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時評寫作十講》(曹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Kft52J31zXs8VAqUIkGPkA

提取碼:VFXJ

書名:時評寫作十講

豆瓣評分:8.2

作者:曹林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1-8
頁數:280

內容簡介:

本書凝聚了一個從業十年、仍在筆耕不輟的評論員的實踐經驗總結和理論思考成果。它打破了傳統評論教材的結構安排,以更符合評論寫作內在規律的問題意識去安排章節;對寫作規律作了獨到的剖析,提出了「評論的附加值」和「評論的寫作效率」這兩個核心概念;沒有停留於評論寫作的技術層面,而是嘗試教學如何積累作為一個評論員應掌握的非技術要素;本書特別重視案例,而且所選案例多數是作者自己的創作體驗和作品,這比單純引用別人的案例更具說服力,更能把寫作的思維過程和實戰經驗完整地還原出來。本書不是用於應試的,而是非常實用的時評寫作參考書,不但可以幫助初學者少走彎路.盡快上手,也可以幫助評論員走出誤區,迅速提升自我。

作者簡介:

曹林,《中國青年報》主任編輯、評論部副主任,在《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深圳《晶報》等數家媒體開有時評專欄。著有《拒絕偽正義》(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年版)。評論作品多次獲中國新聞獎,並曾獲中國人大新聞獎、中國慈善新聞獎、中國廉政新聞獎、《南方周末》和搜狐舉辦的中國時評大賽一等獎、首都青記協舉辦的評論大賽一等獎。在多家電視台、電台做過評論節目嘉賓.並在多所高校新聞系開過評論講座,備受學生歡迎。

『貳』 求新聞評論作文400字,要近期的

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生普遍有厭惡寫、害怕寫的心理傾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在某一學科上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態度。學生只有喜愛作文,才會「樂於表達」,從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啊,作為中年段語文教師,怎樣讓學生在作文起步階段讓學生喜歡上作文呢?我一直在積極探索著。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同時「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想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開發寫作資源,引導學生在靈活多樣的習作實踐中自由表達,創意表達,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才能更好地凸現師生生命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的作文熱情,改變學生難學難寫的作文現象,讓學生樂用,勤用用自己的筆來描繪這精彩的世界。在實踐中我遇到了一次豁然開朗的機會: 一、新聞啟發,找到作文切入口 2004年9月,我校開設了「新聞文化」校本課程,本著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鍛煉學生採集、整理、傳播各種信息的能力為目標,我每周都開展一系列「新聞」主題活動,學生參與新聞活動的興趣也很濃。同時,我又參加了校「作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的子課題研究,仔細研讀了新課標中中年段習作目標及綜合性學習目標後,我覺得新聞關注的是社會(生活)現象,而作文又來源於生活,准確、真實地記錄生活,何不把新聞文化引入作文教學,讓學生有機地融入社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 二、新聞引路,引出作文活水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家都懂得作文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怎樣讓學生的習作鮮活起來,首先要讓其生活豐富起來,其中最關鍵的是老師和學生都有一顆關注的心,有一個思考的腦。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用純凈的心靈去觸摸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用眼睛去發現大千世界的真善美,用耳朵去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用心去體驗成長道路的的點點滴滴。而「新聞」是社會的晴雨表,現實的溫度計,時代脈搏的記錄儀,有著鮮活的內容,若以此為引子,還怕引不出學生作文的活水源?於是我帶著學生用「新聞眼」探索起作文路。 記得前蘇聯教育家贊克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誘導學生寫作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只有當學生對作文話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他們才會用心去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去寫作。記得在一次《陽光三月》作文公開指導課上,我先讓學生談自己關注的新聞現象,當學生談到「雷鋒現象」時,有的說學雷鋒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有的說學雷鋒要看別人是否真的需要幫助,有的說現在的「學雷鋒」有「造假」現象,還有的說學雷鋒不能「三月里來四月里走」,不要只在3月5日才做……你看,這「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就打開了學生寫作的活水源了嗎? 三、新聞架橋,架起作文七彩虹 1、積累素材——有東西可寫 (1)給學生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他們班事、校事、國家事,事事關心。 這是一個信息社會,我們的小課堂已滿足不了學生的信息需求。正如也像大人一般,我們的學生也需要有飯後的談資,而新聞文化課的開設既豐富了學生的精神家園,同時又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社會信息,因此,我們不妨給學生這樣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信息採集起來,找到一個感興趣的談話主題。因此,我還發動家長允許並引導學生看一些新聞類節目。 記得在一次「三月新聞回顧」中,學生感興趣的新聞話題各式各樣,有的是「常州來了新市長」;有的是「蘇丹紅事件」,有的是「我身邊的好黨員」;有的是「我們班級的小雷鋒」;有的是「關愛殘疾人」;有的是「加油——校運動隊」……這些新聞有的是他們搜集的,有的是自己編寫的,件件說得頭頭是道,談得津津樂道。正是由於這些新聞,有些是他們親眼目睹的,有些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有些是與自己家庭息息相關的,調動了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熱情,也為學生習作選材做了一定的向導作用。 (2)豐富的新聞活動,使學生多角度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作文素材庫。無論是學生在採集新聞,還是整理新聞,或是在參與小記者活動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的時候,豐富的實踐活動,新鮮的新聞人物和事件都會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文字稿件、圖畫、照片就是他們作文的「小倉庫」。生活中精彩的鏡頭、難忘的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片段等無形中就組成了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徹底解決「無米下炊——沒東西寫」的尷尬。 2、學習方法——有內容會寫 (1)認認真真整理新聞現象 自從開設了新聞文化課,我們班同學都越來越喜歡看新聞類的電視節目了,每人都有一本新聞採集本。但有時他們採集到的新聞內容比較長,不利於播報,這就需要一個整理加工信息的過程。由於學生還處在中年級,這方面能力比較薄弱,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中心,找關鍵詞,把時間、地點、主要事件歸納一下,正如作文中的總起句一樣力求做到簡明扼要。我還在整理新聞的基礎上,在班級開設了「新聞早點」,每天有隊員把當天國內外重大事件整理出「一句話新聞」作為早點奉獻給大家。 (2)熱熱鬧鬧開展新聞播報 作文教學中,在寫之前,我們常常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新聞內容,因為只有在交流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學會寫作。因此,我引導學生模仿節目主持人及新聞記者進行新聞播報。播報時注意清楚地說清時間、地點、主要事件;還要注意播報時的舉手投足,神態語氣,儼然把自己當作一名小記者。於是,我想到了把同學們最愛看的「社會寫真」欄目搬到課堂上,以推選、自薦、開火車或擊鼓傳花或社團形式輪流讓全員參與新聞播報,並在活動中評選最佳新聞播報員,使學生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懂得如何說清新聞現象,既訓練了學生「聽、說、讀」的能力,也為寫作打好基礎。 (3)扎扎實實進行新聞練筆 對於中年級孩子來講,我主要教他們練習寫簡單的新聞稿和新聞評論稿。新聞稿要求有一定時效性,因此,要以最簡短的方式讓讀者立即明了報道的主要內容,能注意寫清五個「W」與一個「H」: Where, When, Who, What, Why, How,把新近發生的重要事情報道清楚;至於新聞評論稿是在新聞稿的基礎上發表自己一定的看法,既要有「新聞」部分,又要有「評論」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於介紹新聞事實,這段文字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則消息,所以按新聞的一般寫法即可。另一部分是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發表的言論評說,這是評論的主體部分,有自己的觀點,說的有道理就行。 此外,我還在班內成立了小記者培訓社,傳授一些簡單的新聞基礎知識;新聞的基本要素;新聞的體裁;怎樣采訪及作筆記;攝影技巧;怎樣提煉和選取主題;怎樣選取材料;如何寫出簡練的文章;怎樣製作新聞標題;怎樣投稿等,可以看出,這其中的很多直接可以轉化為學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手把手地帶他們進行新聞采訪活動,讓學生不僅知道了文章「寫什麼」,還懂得了「怎麼寫」,讓他們學會總結,幫助學生寫出新穎獨創、思想深刻的作文,進而提高寫作水平。經過培訓,這批小記者活躍在校園、社區,每周向我們的校園網投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新聞活動中學會了寫作。 上海作文教學特色學校竹園小學的校長田榮俊在《給作文捎去一篇美麗》中曾寫道:「作文,折射著生活的精彩;作文,迸發著靈感的火花;作文,洋溢著生命的激情。生活的精彩,教會了我們去觀察,去思考;靈感的火花,激發了我們去傾吐,去張揚;生命的激情,告訴了我們去揮灑,去燃燒。作文,原來是這樣的美麗。」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時,我被作者那澎湃的詩人激情打動了,我想,如果能堅持巧妙地將「新聞文化」運用在寫作中,寓教於樂,充分調動興趣,激發潛能,使學生能捕捉到生活的精彩,激起靈感的火花,發自內心地樂學愛寫,一定能寫出美麗的作文來!

『叄』 考研專業課 文學評論與寫作

答:文學評論以評價短小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為主,而且只要求選其一點來寫,因而讀懂作品、確定選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選點要准,即能透視作品的主要意義或能表現作品的主要寫法。選點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筆力不從心而流於空泛。其次,行文時筆墨要集中,語言要簡潔。我們知道,對作品的評價是論點,對作品的具體分析則是用論據論證論點。如果筆墨分散,語言拖沓,勢必無法用極其有限的篇幅比較深入地評析作品,論證論點。第三,結構要明快。對作品的評價最好在開頭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證明,形成總分結構。如果有必要加上總結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總分總結構,但不可勉強,以免畫蛇添足。第四,要有文學評論味,盡量用形象化的語言評價和分析作品,把觀點滲透到富有魅力、給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時恰到好處地使用一些文學評論的術語,增濃文學評論味。這里要特別強調一點,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反過來內容也需要依靠形式來表現。所以,評價作品的藝術特色時,萬不可棄思想內容而不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時,也可以適當提及表現手法。當然,它們的側重點決不相同。

『肆』 時評作文800字

你看不見作者的思想和觀點,既看不見在提倡什麼,也看不見在反對什麼,當然更看不見在用什麼樣的立場和觀點來觀察和分析事物。

二嘆文風最好是朴實清新。而這些「滿分作文」的共同特點又恰恰是刻意地堆砌詞藻,拚命地追求華麗,沒有一篇是使用平實自然的語言在行文。難道文章要明白易懂的原則在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已經作廢?難道「一語天然萬古新」的教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已經過時?

三嘆這些作文都被閱卷人士「慧眼識珠」評為了滿分作文。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些作文是高考「指揮棒」的產物;反過來「指揮棒」又以自己的標准把這類文章樹為典範。如此「生生不已」,自然「謬種流傳」。

『伍』 寫時評的例文

時評:學生抄襲作文 該反思的是誰
前不久,第21屆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中,選取的814個樣本中,屬於全部或部分抄襲的文章竟達108篇,占總數的13.3%。令人痛心的是,在初賽之前,每個學生都簽署了誠信聲明。
十個參賽中學生,竟然有一個在抄襲,這個數字是令人吃驚的。誠然,抄作文錯在孩子,但其背後,不單是孩子的誠信問題,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思考。
生活枯燥,寫好作文缺「底子」
中學生作文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才容易出彩,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可現在中學生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提起這個話題,吳女士無奈地搖搖頭:「我女兒上高一,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晚上9點回來。禮拜六還要補課。所有時間都被佔用了。除了學習,就是吃飯睡覺。生活一片蒼白。」其實,眼下絕大多數中小學生,都和吳女士的女兒一樣,每天重復著這種緊張而單調的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積累較差,就缺少寫好作文的『底子』」。
同樣地,閱讀積累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素養。但由於時間寶貴,現在的學生讀文學作品很少,能讀一些經典名著是很奢侈的事。王棟生透露:一些學校目光短淺,全力瞄準高考,竟然連語文教科書的配套讀本也不為學生訂,學生的文學閱讀量持續下降。近年,《語文課程標准》和一些省區的《考試說明》開列出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篇目,出發點很好,但在應試教育風潮中,卻根本得不到保證。我在某地和教師座談時,有教師提出:高考要考十部(篇)小說,學生負擔太重,沒時間讀;專家們能不能編些教輔,讓學生多做做題,不要再讓學生去讀原作了。——高中語文教師竟然說這樣的話,可見,在瘋狂的應試教學面前,教師也只有降低自我專業意識一條道可走!
模版化教學,扼殺學生想像力
蕭先生的女兒回家,經常不是背誦範文,就是按老師要求抄寫一些好文章。語文老師忠告孩子們說:你們要記住這些範文,到考試時可以分類型套用。如果你們想自由發揮,等考完試再說。
對老師的做法,蕭先生也能理解。畢竟,他也希望女兒能考好一點,上個好學校。他說,女兒作文也不是很好,反正按套路走,保險。
沒想到的是,我省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黃蓓佳對這種做法也並不反對。她說:我聽說中學里很盛行模版化教學,老師選出幾種類型的好作文,讓學生背誦,碰到作文考試,就根據題目變通一下。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力量太大了。如果我的女兒在國內高考,她這樣做我也會認可。因為要在短時間內寫上一篇很出色又得到閱卷老師認可的好作文,確實不容易。不過,她認為,參加作文競賽,不是考試,就該放開來寫,寫出真實的生活和情感。
「目前中學作文教學應試化傾向比較嚴重,」王棟生說,老師過早地按應試作文路數來教寫作,「應試八股」成了金科玉律。很多教師不由自主地以一番苦心去設置重重禁區,用種種束縛扼制學生們的思維:這種事「沒有意義」,不必寫,那種題材「敏感」,不準寫,這種表達方式有點消極,要來點「亮色」,那種話「太直率」,要「繞一繞」……有些學校能整學期不要學生寫作文,只讀「高考佳作」,或只讓學生背範文,反正到時混個「切入分」就行了。寫作能力一般的學生,只要會「臨陣磨槍」,注意一些基本問題,即使基礎差,突擊一下,也能拿到基本分。這正是當今中學作文教學的尷尬。
孩子之錯,根在大人
「關注未成年人,得在成年人身上找原因。」《莫愁》總編馬建強是個教育專家,曾獲得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特別貢獻獎。他認為,中學生抄襲作文,既有內因,也有外因,與整個社會的大氛圍有關。
從中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遵守誠信的諾言,這是他們自身的過錯。而從外因來說,主要是成年人沒有創造好的環境。首先,功利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生活面狹窄,因而對以生活為表現對象的作文興趣不大。生活本身沒有內容,網路與範文就成了學生生活的唯一「替代品」。沒有實際生活,他們就只有模仿。互聯網時代,這種借鑒和模仿變得特別方便,不用動手,直接「粘貼」就行了。
常常是「我最喜歡的……」、「我最高興的……」,無論哪種文體都很空泛,抄襲起來方便。假如,我們出題目,換成「江東門紀念館開放第一天」、「秦淮河污染之我見」等等,沒有現成的文章,他到哪裡去抄呢?學生必須自己去觀察,去了解情況,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題目不僅鍛煉語言表現能力,還鍛煉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還有,我們的作文評價也很成問題。老師一般不能接受學生對真實事件的描述。比如,學生如實寫出心裡話:我的生活很乏味。老師肯定說你「瞎寫」。參觀江東門紀念館,老師一定要孩子得出「落後就要挨打」的感受,玩了一趟玄武湖,就一定得發出「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這就等於鼓勵孩子說假話。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那樣深刻的想法。

『陸』 編導藝考培訓課程:影視評論寫作有哪些要求

想在藝考考場完成一篇高分影視評論,需要注意以下步驟:

1准備工作

看時:在稿紙上認真清楚地記下:影片主人公的姓名及其相互關系;採用的藝術手法(畫面、聲音、剪輯等)的獨特之處;令你感動的地方;重要的台詞、對話等。

看後:思考、羅列感動你的地方、你認為值得寫的角度,梳理影片的內容和思想,在此基礎上確定中心論點。確定影評的題目、評述的角度、中心論點,以及分論點、論述方式,找出各自的論據。

2寫作階段

提出論點:在全面、整體地把握影片主題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影評的論點,以下的論證就要圍繞這一論點而闡發。影評中心論點的提出,可以遵循一定的範式:影片通過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反映了什麼樣的現象或者表達了什麼樣的觀點。例如影片《活著》通過講述福貴一生的遭遇,反映了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

確定標題:可以設置一個主標題,直接概括自己的論點;還可以在主標題之外設置副標題,主標題是對論點的概括,副標題則表明論述的角度或說明。一般來說,影評都有副標題。

展開論述:這是評論文章的主體部分。在這一部分中,應當對提出的論點展開充分的論述。論述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其一,是分析法,由分析走向綜合,即我們常說的總—分—總的模式;其二,是演繹法,由演繹走向歸納,即我們常說的「層進式」模式。

進行總結:無論是分析法還是演繹法,均應在評論的最後設置結論。採用分析法,分析之後必須有綜合,綜合就是結論;採用演繹法,演繹之後必須有歸納,歸納也是結論。

『柒』 2010最新時事時評400字

2009年高考的銷煙已散盡,但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卻依存。就拿高考作文來說,因有天津卷的「我說九零後」,江西卷的「獸首拍賣」,遼寧卷的「明星代言」,一時間「時評類作文」便追風跟進大量出現在目前的訓練試卷中。叫好者認為此形式「鼓勵學生少讀死書,多關注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革故鼎新,激濁揚清」「開闊眼界,訓練表達,提高思辨」……真是這樣的嗎?讓我們來看看「時評類作文」究竟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一、帶來負擔

為了讓學生「關注社會」,一些條件好的學校就見縫插針利用多媒體播放新聞聯播時事評論等欄目;條件不好的也在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可現在的學習負擔這么重,「減負」還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學生在沒減少學習時間的前提下又多了一項任務——「關注社會」 。

二、帶來不公

命題人的出發點是讓學生關注時事,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但關注時事對偏遠落後地區的考生來說還是個奢望,他們的辦學條件和生活條件遠不能達到「兩耳時聞窗外事」的程度,「芙蓉姐姐」 「犀利哥」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外來客,那麼此類考題就違背了高考公平性原則。

三、帶來狹窄

雖然作文文體不限,但此類文章還是適合寫議論文(它很像古時的「策論」),多數考生也是這么選擇的。議論文話題應該具有廣泛性普遍性,應該方便學生寫出談古論今、辭采飛揚的佳作,但這類考題就事論事內容難展開,文采也難展現。師生們感覺作文教學不用下功夫,只要讓學生多看看新聞多聽聽時政評論就可以了。此外立意角度供考生選擇發揮的餘地也很小,事件的成因發展到解決往往涉及到方針政策,體制制度,意識形態以及各個領域知識,這些所謂的「責任」統統壓在考生的肩上未免過於沉重了。

四、帶來背離

「文以載道」歷來引發不少爭論,「文」與「道」的確不可偏廢,但我們現在又在往後者使勁,語文課講時事政治,語文課講歷史常識,語文課成了「大市場大車店」那麼語文的文學性怎麼體現?語言優美直指人性震撼心靈之作往往被忽視,因為它是「小情調」應該寫「大思想」「大主題」「大旋律」,嗚呼!這與當年的「政治掛帥」又有多大區別?

縱觀中國高考,我總感覺考試和平常教學「兩層皮」,理論與實踐是脫節的,出發點和現實是沖突的,這不能不引發人們的思考。

高考就是「指揮棒」,你考什麼下面就准備什麼,所以考試改革還是要慎之又慎。

『捌』 時評類作文分數如何拿50+

今天和大家講講時評文寫作中對於素材的一些分析方法的模板,在議論文和任務驅動型作文也可以用。
說理方法(即是「論證角度和方法」):原因分析法、假設分析法、背景分析(聯系現實)法、辯證分析法、比較(對比)分析法、讓步分析法、批駁分析法(注意思考感受在例文中如何體現和表達)
原因分析法模板
1、從最淺層的方面看……從深層來看(……行為背後,更體現了)……從本源(本質)上看……
2、……為何有爭議,大概就是兩點使然。
3、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二是……
讓步分析法模板
1、誠然,……但是……
2、或許,……但是……
3、的確,……但是……
4、固然……但是……
5、不可否認,……然而……
假設分析法模板
1、假如……
2、如果……致使……反而會淪為世人的笑柄。
比較(對比)分析法模板
1、與……話題略有不同的是……
2、……相反……
3、從短期效果看……從長遠利益看……
辯證分析法模板
1、唯物辯證法認為,想問題辦事情不可片面,要一分為二全面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2、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不能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3、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4、道德的底線就是法律條文,法律的要義就是提升道德的境界。
背景分析(聯系現實)法
1、無獨有偶,……
2、網上熱議的話題……
3、這本不是一件大事,卻引發了輿論關注,可見,這件小事也擊中了人們心中的痛點。……
4、姑且先將這個問題擱置不議,前段時間社會熱議的(這些年一直爭論不休的)……
批駁分析法(確立假想敵)模板
1、或許有人會認為……
2、有網友稱……
3、有人會說……
下面我們從幾則作文和範文中來體會上面這些方法的使用。
例1:
某校有一座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教學樓,從這里走出去一批批優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學者、作家、主持人。如今,這座矮小、簡陋、老舊的教學樓已經不能滿足學校現代化的發展需要。考慮到它的特殊性,學校想保留,但有人認為學校用地有限,修繕、養護還要花錢,建議著眼發展,將其拆除。為此,學校很猶豫。不少師生和校友表示非常關注,曾在此樓就讀過的某知名作家還專程趕回母校拍照留念,並積極爭取留住它。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體現你的思考與權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
例文
「莫讓深情成羈絆」
立於風雨之中半個多世紀的教學樓,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的成長,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回憶,難怪這舊樓因不適應新的教學環境而要被拆除時,會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
在我看來,若老舊教學樓的存在已經阻礙了學校的發展,那為何不拆掉呢?請莫讓深情成羈絆!
誠然,校友們的不舍,我完全能夠理解,畢竟他們在這里度過了人生中最珍貴的青春歲月,老樓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他們點滴的青春記憶,拆掉老樓無異於拆掉了他們的精神家園,反對拆樓,恰恰體現了他們對母校那份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這一段是讓步說理,先肯定老校友們的想法,承認對方的優勢。「誠然」一詞與下文「然而」形成讓步關系,可以作為讓步說理的模板)
④然而,過於迷戀往昔會阻擋我們前行的腳步。汪國真說:「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引證法。借汪國真的文句點明觀點「莫讓深情成羈絆」,有說服力)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教學設備都在不斷革新,老舊的線路,低矮的樓層已經嚴重影響了新教學設備的安裝與使用,勉強留下它,雖然照顧了少數校友的情感,但卻有可能因此而損害了多數在校或將要來此學習的學生的利益,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未來。長此以往,受害的將是廣大學子以及校友們深深眷念的母校!
⑤退一步說,留下過去的教學樓就能留住過去的輝煌嗎?成績畢竟是過去的,如果學校能一心搞好教育,繼續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即使不保留老舊的教學樓,學校的歷史也不會被人忘卻。更重要的是,學校還會樹立起「續寫輝煌」的新校園形象。相反,若學校因修繕、維護教學樓而耗費過多財力、物力以及精力,或一味沉浸在往昔的輝煌之中,致使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一落千丈,那留存的老舊教學樓非但不會成為紀念輝煌的豐碑,反而會淪為世人的笑柄。(假設論證。本段用「如果」「若」做了兩個假設,可以作為假設論證的模板)
⑥其實,校友們大可不必如此「流連」,真正的愛是放手。老樓被拆,可母校還在!如果真的對母校滿懷深情,不妨把這深情轉化為積極投身於母校建設的動力,為母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⑦老的教學樓拆除後,我建議在其原址設立一個小型的紀念館,對老樓的資料、影像等內容進行保存,這樣既讓校友「有根可尋」,又豐富了學校的歷史文化底蘊,何樂而不為?
⑧大國的崛起,開拓為動力;民族的復興,流連是羈絆!莫讓深情成羈絆,讓我們勇敢的放下過去、面對現實、迎接未來!

熱點內容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