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與造型教學反思
『壹』 大班有趣的線條數學教案
有趣的線條教案
一、活動背景:
幼兒時期是想像發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喜歡想像,善於想像,抓住最佳時期充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意義。為此,我結合我園的研究課題「創設適合農村幼兒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利用幼兒熟悉的事物——毛線來作教材、教具,利用毛線形象各異、變化多端的造型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想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設計了這則語言活動「有趣的線條」。
二、活動實錄:
活動目標:
1、 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像能力。
2、 要求幼兒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繼續學習創編故事。
活動准備:
1、線條圖兩張(如圖),各種顏色的毛線繩人手一份。
2、視屏轉換儀一台。
活動過程:
一、看線條圖談話。
1、出示粘在紙上的線條圖,激發幼兒想像。
師:昨天,老師在織絨線時,發現絨線可以甩成許多圖案。你們看,圖上的線條多有趣呀,好象是這樣,又象是那樣。小朋友,你覺得它像什麼呢?」(請個別幼兒進行表達。)
幼:像筆架、像心電圖、像英文字母……
師:(作出肯定)真有點像!小朋友真會動腦筋。
2、轉動線條圖,變換線條的方位,激發幼兒新的想像。
師:(轉動手裡的圖案,使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像)橫著看線條像什麼?豎著看線條像什麼?倒過來看線條像什麼?」
幼:橫看線條像山峰、波浪……豎看線條像小路、蛇……
師: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詞來說「像什麼樣的山峰、像什麼樣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橫看線條像起伏的山峰、涌動的波浪……豎看線條像彎曲的小路、行進的蛇、上升的煙、側面的人臉……倒看線條像駱駝的背、奶牛的乳頭……
師:說得真好!
(評析:我們用筆畫一條彎曲的線,大人看了會說「這是一條曲線」,而小孩子看了會說「這是一條蛇」,這就是孩子的想像力在閃光。教師通過出示線條圖、轉動線條圖,與幼兒一起討論「象什麼」,一方面激發了幼兒對玩線條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幼兒的想像,為以下活動的開展作鋪墊。)
二、引導幼兒操縱絨線形成線條圖,進行想像的發散。
師:教師操縱繩子形成一個線條圖。甩動繩子後松開手,讓繩子自然落地形成線條圖。
引導幼兒採用多種甩繩的方法,如抓住繩子的一頭甩動,或抓住繩子的中間甩動,或將繩子向上拋,或轉圈甩動繩子等,形成差異較大的線條圖,以促使想像的發散。
師:(讓幼兒展開想像)小朋友們看,線條圖現在又像什麼呀?
幼:橫看像一棵茂盛的樹、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頂廚師帽……倒過來看像老爺爺的鼻子和鬍子……豎著看像一隻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線條游戲。
1、全體幼兒參與,每人拿一根毛線繩操縱,形成線條圖,要求邊玩邊想像。
師:我們每人拿一根絨線,用不同的方法甩動,讓毛線繩落在桌子上,然後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麼。
『貳』 中班美術活動鑒賞教案《蒙娜麗莎》
教材分析:
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培養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想像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而在幼兒園繪畫領域的人物畫繪畫活動中,常常出現幼兒不理解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無法產生共鳴,從而導致很難靈活地運用畫筆來創作,唯有機械地臨摹出人物面部表情。針對這一點,我展開了圍繞以人物有趣的表情變化為主線,符合中班年齡特點,貼近幼兒實際發展水平的富有心理撫慰功效的主題式繪畫活動。本節課為系列課程的第一課時,設計生動有趣、富有挑戰與創意的游戲情節和操作環節等,旨在啟發幼兒通過初步觀察喜怒哀樂的表情下,人的眉眼鼻嘴不同的變化;給予幼兒發揮個性的自由,表現獨特個性的空間,在初步感知、了解人臉部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從而發展其想像力與創造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多感官參與,幫助幼兒理解喜怒哀樂時,眉、眼、鼻嘴的特徵變化,初步掌握人物面部表情變化規律。(教學重點)2.學習運用線條、色彩和形狀,初步繪畫出人物生動而豐富的表情。(教學難點)3.鼓勵幼兒細致觀察,激發其對人物畫的繪畫興趣。
教學准備:
1.幼兒用具准備:繪畫紙、彩筆、五官操作教具、小鏡子。
2.教師教具准備:音樂、展台。
教學過程:
1. 師生共同演唱歌曲《表情歌》,在游戲情景中體驗高興、害怕、生氣等情緒。
2. 出示表情拼圖,請幼兒根據需求,自由選擇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臉型和五官造型來進行拼擺。
3. 交流小結:你拼擺出的"臉兒"是什麼樣的表情,照著小鏡子學一下。
4. 提問:這樣的表情說明他心裡怎麼樣,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幼兒回答:皺眉的表情說明他不開心,他一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說明他非常開心……5. 教師小結:我們的心裡藏著一間小房子,當你不開心時,小房子里就會黑黑的,塞滿了東西,感覺悶悶的堵堵的。如果這樣下去時間一長,人就會生病。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像出去走一走、聽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好朋友在一起等,讓小房子打開窗,投進陽光,真正讓自己快樂起來。
6. 提供繪畫材料,請幼兒自由繪畫有趣的臉。(教師提出繪畫要求:幼兒邊照鏡子邊做出各種表情,啟發其認真觀察眉、眼、鼻、嘴的特徵變化,並主動嘗試繪畫創作。)7. 幼兒間講述自己的美術作品,游戲:學一學(模仿好朋友畫紙上的面部表情)。
8. 自然下課。
活動延伸:
1. 親子繪畫活動:微笑的媽媽,打呼嚕的老爸2. 幼兒園季節課程:小樹葉的表情3. 結合日常生活,啟發幼兒善於觀察,會簡單的自我排解煩惱和幫助好朋友疏通不良情緒。
4. 在區角游戲區投放操作材料,提供繼續深入、持久地探究人物面部表情變化的規律。
5. 名畫欣賞:達芬奇《蒙娜麗莎》,畢加索《夢》,蒙克《吶喊》等。
『叄』 小學美術教案(武漢)
你在網路搜索處輸入:小學美術教案,在注意下面的相關搜索及更多相關搜索,就可以看見的
『肆』 線的表現力美術教案是什麼
線的表現力美術教案以線繪畫為造型訓練的手段,引導學生了解、掌握、運 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組織原理進行創造表現。
孩子生來就會用線繪畫,而怎樣引導學生用線傳情達意呈現美感,是教學活動體現美術教育功能的關鍵。
兒童用線繪畫的造型特點具有游戲性、隨意性、象徵性和裝飾性,教學設計既要考慮線繪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傳 授,又要考慮學生感性獲得的條件和自由發展的空間。
美術教案分析
分析「線條」是最簡單、最直接的繪畫表現形式,是一種全世界通用的神奇的密碼,也是表達畫者主觀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從人類的早期壁畫到歐洲的藝術,線條作為繪畫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認識線,分直線、曲線。 觀察自然界的美麗圖形和紋理,感受線的節奏美、韻律美。
好的教案,能夠感受、體驗線條的不同形態、質感與組合形式,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
『伍』 幼兒園大班紙條造型教學內容
活動一:學習內容是用紙團、紙繩粘貼出一幅裝飾畫。類似這樣的裝飾藝術很多,教材左下角之圖例是一種立體裝飾藝術品,這是法國第六十七屆檸檬節最引人注目和極具創意的展品。本課作業可單獨用紙繩或紙團表現或同時使用,參見教材圖例。不同的作業方式其要求也就不同: 1.採用紙團粘貼,應讓幼兒掌握紙團的製作方法和巧妙組拼成形的方法步驟。紙團貯存達到一定的數量,要把握好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設計製作裝飾畫時,注意利用「小紙團一點點排成線,一點點連成片」的方法,使畫面形式美感增強。 2.採用紙繩粘貼,應讓幼兒掌握紙繩的搓捏製作方法和粘貼設計成裝飾畫的步驟、方法。注意在造型設計時巧妙利用紙繩的松緊使畫面的線條出現粗細變化。 3.綜合採用紙團、紙繩粘貼成畫,應同時掌握紙團、紙繩的製作方法,並根據畫面中點、線、面的呈現方式,巧妙利用材料進行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紙團、紙繩粘貼畫的方法技能,能製作一幅裝飾畫。 2、了解單個物體組拼成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及淺顯的藝術規律。 3、 能運用卷、折、壓、扭等基本方法、技能,製作一件紙條工藝品。 養成精心製作的良好習慣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 教學設想: 本課學習空間相容性很強,拼貼的主題可以是人物、動物、風景等。教學設計中先讓幼兒了解材料屬性和創作方法,再考慮在粘貼過程中幼兒的即時獲得。教學過程的安排: 引導——探究——欣賞——表現——遷移。備好材料上課,先拿出范圖引導幼兒欣賞,感受材質美感,接著師生共同討論製作方法、步驟,穿插小組的合作互動,節省製作紙團、紙繩的時間,再排除製作障礙。幼兒作業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評價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學習遷移提供一部分裝飾藝術品的圖片與實物,將美術與生活聯系起來,感受相似的美學原理,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1.欣賞運用紙團、紙繩製作好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課題:紙品樂陶陶 3.幼兒嘗試將皺紋紙製作成紙繩或紙團。(師生共同探究) 4.師生交流解決製作問題。 5.教師規定時間,幼兒合作準備材科。 6.幼兒為幾幅作品提出評價。 (1)紙團排列鬆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紙團、紙繩與底紙的色彩搭配。 7.教師講解製作方法步驟 (1)構思畫草圖:內容可以是簡單的動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簡潔鮮明。 (2)塗膠(貼雙面膠):注意點線面的不同運用。 8.幼兒根據出示的草圖討論,什麼地方可用紙團,什麼地方可用紙繩。 9.教師引導幼兒談談自己創作的設想。 10.小組合用材科,用紙繩、紙團製作一幅粘貼畫。 11.幼兒自評、互評作業。 12.拓展延伸:藝術作品欣賞,可選用不同的材料為背景媒介做裝飾。 教學反思 : 本課從課題到內容趣味性教強,富有新意,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它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將皺紋紙製成紙繩、紙團,利用點、線進行簡單的造型。本課重要的是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美,經過自己的再創造運用到生活中去。用美裝點生活,在生活中創造美。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活動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觀察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幼兒沒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有瓶頸現象,有了想法不敢實踐。但這不要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教師在活動中不斷訓練幼兒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後,相信幼兒會用自己更獨特的方式表現出更美妙的五彩世界。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我會更注重美術的表達,無論是口頭的評述還是,還是外化的美術創作表現,都多鼓勵幼兒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時還要講求時效性。
『陸』 幼兒園教案繁忙的交通美術
教學目標 :1.指導繁忙的交通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採用畫、撕剪、拼貼等多種手法進行造型活動。2.繁忙的交通引導學生認識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意義。3.引導學生認識馬路、汽車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過想像大膽表現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繁忙的交通 教學重點和難點:1.學生在表現馬路的繁忙的景象的手法 2.馬路上的一些常見物體的形狀以及馬路上的一些標志所表示的意思繁忙的交通 課 具 :教師准備有關各種道路和各種汽車的圖片等,以及示範的各種繪畫工具。 學生准備鉛筆、彩色水筆、油畫棒等各種用具。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各種道路,汽車的造型特徵,激發學生的表現興趣和慾望。啟發學生談談他們所處的城市的交通繁忙的情景。 二、發展階段 1.學生通過自己平時的觀察和想像,試說說馬路的形狀、以及馬路上有什麼? 2.小結:馬路的形狀有S形、T字形、十字形…… a.S形的馬路一般來說是用在鄉間小道上或者山上的。馬路的兩旁是一些樹、稻草。T字形可以說這是一個三岔路口、分道的。盧的兩旁一般有些農田、樹木…… b.十字形的馬路可以說是最繁忙的路口了,人流量、車流量都是相當大的。兩旁邊有些高樓大廈、住宅樓、學校、超市……一般馬路上有人行道、自行車道、汽車道、花壇。在十字路口還有警察叔叔、紅綠燈、斑馬線……斑馬線的作用就是過馬路的人行走。我們過馬路是要注意: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在一些比較大的城市、由於交通過於忙,就將人過馬路的斑馬線放到地下去了,成了地下通道。 3.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說說自己想像以後的的馬路是什麼樣子、你想有什麼樣的馬路? 4.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材料,表現出自己對道路、汽車等景物的感受。在作業 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表現,甚至可以畫現實中沒有的情景。 5.講解作畫步驟: (1) 畫輪廓: (2)塗色 (3)勾線、塗背景 三、布置作業 作業 :通過想像大膽表現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要求: (1)學生將作業 紙畫滿了達到色彩的變化效果與協調 (2)學生們最好設計自己的獨特造型的汽車、馬路等。 四、學生繪畫製作,老師指導。 五、學生自評、互評。 六、課後拓展 讓學生通過想像自己設計未來的道路和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