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反思
① 請分析一下《飛向太空的航程》文的結構。
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託新聞事實的精闢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敘述。本文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的、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這是一個舉國矚目的事件。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經過的不懈努力。 另外,這篇新聞還是一種首尾圓合型結構。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很自然的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於一般新聞的地方。
《飛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資料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中國飛船的技術性能和環境控制越來越好,為實現「神舟」五號飛船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神舟」一號。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我國第一次無人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神舟」一號是一艘初樣產品,主要目的是考核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神舟」二號。「神舟」飛船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再次獲得成功,這一次,飛船運行時間從「神舟」一號的1天增加到了7天。「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和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在彌補「神舟」一號設計不足方面的基礎上,「神舟」二號對工程總體和各系統從發射到運行、返回、留軌的全過程進行了全面考核,並且進一步檢驗了總體技術方案和各系統技術方案的正確性和匹配性。「神舟」三號。2002年3月25日成功發射的「神舟」三號具備了航天員逃逸和應急救生功能,飛船改進和完善了傘系統,火箭增加了控制系統冗餘等與航天員安全性相關的措施和功能。「模擬人」是「神舟」三號的新「乘客」。這次試驗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模擬人生理信號裝置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心律、血壓、耗氧以及產生熱量等多種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為將來航天員進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數據。「神舟」四號。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我國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前的最後一次無人飛行試驗圓滿完成,「神舟」四號的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行時完全一致。
《飛向太空的航程》題目簡說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
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③ 飛向太空的航程 問題導讀1.文章第1段,交代了哪些新聞要素
1.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寫輝映的朝陽、聳入雲天的發射架、乳白色的飛船和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的航天員——楊利偉,寥寥數語,勾勒了一幅靜謐的畫面,渲染了發射前緊張而激動的場面。 2.這段話指出了此次發射的重大意義,...
④ 閱讀《飛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下列問題。1.文章開頭一段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寫輝映的朝陽、聳入雲天的發射架、乳白色的飛船和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的航天員——楊利偉,寥寥數語,勾勒了一幅靜謐的畫面,渲染了發射前緊張而激動的場面。 2.這段話指出了此次發射的重大意義,充分體現了民族自豪感,振奮人心,把讀者視線引到身邊具體可感的國家大事上,並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下文。 3.「金色的秋日」除了實指十月份,還是喻指,表明經過了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國航天人終於迎來了收獲的秋天,這里把試圖利用火箭飛行的人——萬戶和楊利偉並提,表現了古老的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探索勇氣和卓越的智慧;又在古今的對比中顯現了現代人無比的喜悅和自豪感。(意對即可) |
⑤ 對《飛向太空的航程》的有關內容的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B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⑥ 飛向太空的航程主要內容
(1)本文作為一篇後續報道,客觀地講述了楊利偉航天飛行前的艱苦訓練和頑強耐力,表達了作者對航天英雄的敬佩之情。 (2)這句話概括了航天英雄經歷的痛苦、困難和克服磨難的強大的力量。
⑦ 熟讀課文《飛向太空的航程》,說說本文標題有什麼含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意思對即可) |
⑧ 飛向太空的讀後感想20字
自從我讀了《飛向太空的航程》後,就有許多感受從我心底萌發,從此我就有了飛天的夢想。 《飛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顧了中國人飛向太空的歷程。
⑨ 求高一課文《飛向太空的航程》讀後感 急!!!!
自從我讀了《飛向太空的航程》後,就有許多感受從我心底萌發。
《飛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顧了中國人飛向太空的歷程。 文章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後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半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最後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結束,全文結構嚴謹,是一篇典範的新聞佳作。
2005年10月17日,費俊龍、聶海勝駕駛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返回了!鮮花簇擁,掌聲雷動。航天員,這個響亮的名稱讓多少人為之嚮往和憧憬啊!但誰知道他們的背後是多麼的艱辛!航天員除了要有獻身載人航天事業的理想和信念之外,還要有強健的體魄、豐富的學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如此,航天員還要接受科學嚴格的訓練,第一階段學習的是基礎理論培訓。第二階段學習的是專業技術知識和單項操作技能訓練。在這一階段還要進行航天員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訓練。如果飛船艙由於意外原因沒有落在預定的著落區,在地面搜救隊一時還不能趕到現場提供救援時,航天員必須積極自救。這次「神六」安全著落,我想,費俊龍、聶海勝在訓練場上撒下了多少汗水啊!第三階段學習的是飛行程序和任務訓練,這是最重要的訓練階段。首先要學習各種飛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們學習的語文、數學、英語要多得多,難得多,而且這些文件是要帶到天上去的,在飛行過程中隨時會使用,絕對不允許出一點差錯。然後是利用飛行模擬器進行飛行訓練,多少個白天黑夜,費俊龍、聶海勝在飛行模擬器上反復地進行練習,做到熟練掌握,配合默契。從2005年3月起,費俊龍、聶海勝就和4位隊友開始了嚴格的選拔訓練。「神六」發射前的5小時,費俊龍、聶海勝被最終確定擔任「神六」的飛行任務。於是,2005年10月12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第一場雪中費俊龍、聶海勝踏上了飛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看看航天員,再看看我們,心中是否還能平靜?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老師對我們嚴格要求,這是為我們著想啊!可我們呢,卻這兒埋怨那兒埋怨,彷彿被人剝奪了自由一般。而航天員呢,他們在訓練中要熟悉太空飛行的全過程,從進入飛船到發射升空、軌道運行、返回和著落,這每一個的環節都要一絲不苟。無論教練對他們多麼嚴格,他們毫無一點怨言,因為他們深深地知道,如果沒有艱辛作為代價,成功是不會向你招手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不也如此嗎?我們真應該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⑩ 《飛向太空的航程》中多次討論和反復論證能不能互換,為什麼
當然不能互換。討論和論證是有先後順序的,只有先討論得出結論之後才能夠去對結論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