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鼓舞教學視頻
㈠ 手鼓舞的介紹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多為女子獨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隨鼓點的變化舞出不同的姿態。表情豐富細膩,動作柔軟靈活。主要表現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的歡快情緒。
㈡ 手鼓舞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手鼓舞是新疆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大多為女子獨舞。只用一隻手鼓伴奏。動作細膩柔軟,舞姿輕盈優美,頭部左右擺動是該舞蹈的主要特點。鼓點與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內容大多表現勞動、生活中的歡樂情緒。手鼓舞,是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舞蹈形式,流行於新疆各地。是一種表情細膩、動作靈活的舞蹈。舞者隨著手鼓的鼓點的變化,跳出各種不同的姿態。
㈢ 手鼓得操作方法
演奏時,奏者左手持握鼓柄,將手鼓豎舉於胸前,用右手拍擊。也可將鼓橫置,右手執鼓棰敲擊,發音響亮,無固定音高。常用於朝鮮族民間歌舞和滿族民間雜技伴奏。舞者表演時,常邊擊邊舞,敲擊部位、節奏多變,舞蹈動作難度大,並多有朝鮮族大鑼、大金、小金、杖鼓和鑔配合伴奏。手鼓既是歌舞、雜技的伴奏樂器,又是舞蹈的舞具。
㈣ 小寶貝手鼓打法分解
三步:咚噠、咚咚噠、咚噠噠咚噠。
嬰兒的手鼓演奏方法分為咚,咚回,咚。 如果想答練習手鼓,則必須每天堅持訓練,而且不要馬虎。 必須認真對待並進行練習。
(4)手鼓舞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是在扁圓形的木製鼓框上,單面蒙以羊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綴有許多小鐵環而成。現達卜還多蒙以蟒皮,使發音清脆響亮。
在維吾爾族,達卜有大、中、小型三種,面徑36~52厘米。一般樂隊和手鼓舞伴奏常用中型鼓,鼓面直徑約44厘米,鼓框高5厘米左右;古典音樂木卡姆伴奏樂隊則用大型鼓和小型鼓。烏茲別克族的達卜,在外形、製作和奏法上,都與維吾爾族的達卜相似。
民間多使用白楊木製的舊篩子邊據作鼓框,蒙以狼皮、牛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不綴小鐵環,有的只在鼓框中裝以3副小鐵鈸。演奏起來,音色低沉、渾厚,裝有鐵鈸的達卜,音響更為鏗鏘雄壯。
㈤ 新疆手鼓怎麼打
演奏時,雙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餘各指均可用於擊鼓。手指敲擊鼓面的不同部位,能發出音響有別的「咚」、「噠」之聲,音色千變萬化,表現力極為豐富。搖動鼓身,使小鐵環撞擊鼓框,亦能發出「沙沙」的音響。
新疆手鼓又稱達卜,達卜是以其音響命名。手鼓是新疆各族人民用來慶祝豐收、節日的常用樂器。達卜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演奏風格與流派。傳統的演奏技巧主要有鼓心音、鼓邊音、掌音、指音、挫音和彈音等,奏出的音響高低頓挫,音樂語言豐富。
此外,也可將達卜置於兩腿之間,雙手滾奏鼓邊,發出如鈴的樂音。
(5)手鼓舞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手鼓的結構
達卜鼓框木製,內綴有小鐵環,單面蒙皮,各民族的達卜形制略有不同。
達卜是在扁圓形的木製鼓框上,單面蒙以羊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綴有許多小鐵環而成。現達卜還多蒙以蟒皮,使發音清脆響亮。
在維吾爾族,達卜有大、中、小型三種,面徑36~52厘米。一般樂隊和手鼓舞伴奏常用中型鼓,鼓面直徑約44厘米,鼓框高5厘米左右;古典音樂木卡姆伴奏樂隊則用大型鼓和小型鼓。
烏茲別克族的達卜,在外形、製作和奏法上,都與維吾爾族的達卜相似。
塔吉克族的達卜,鼓框寬大,形制別具一格。民間多使用白楊木製的舊篩子邊據作鼓框,蒙以狼皮、牛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不綴小鐵環,有的只在鼓框中裝以3副小鐵鈸。演奏起來,音色低沉、渾厚,裝有鐵鈸的達卜,音響更為鏗鏘雄壯。
㈥ 長鼓舞和手鼓舞有什麼區別
長鼓舞是掛在脖子上的,用兩只手拍鼓的兩面。鼓很長。主要表現為奔放豪邁。
手鼓舞用一隻手抓住鼓,另一隻手敲擊。抓鼓的手從動。該舞活潑歡快。
㈦ 這是什麼舞蹈 有這舞蹈的教學視頻嗎
維吾爾族的手鼓舞
㈧ 打起手鼓唱起歌舞蹈視頻
不知道你要什麼視頻?
這里有兩個個不同的: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748110o1p19.html
http://v.chinadance.cn/html/minzu/20091006_21589.html
第一個是以《打起手鼓唱起歌》為背景音樂編排的適合中老年人的集體舞(雙人舞)
第二個就是獨舞,但是背景音樂是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