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途中跑教學設計
A. 100米短跑技巧教案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定的距離。比賽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還有60米。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於極限強度的運動。短跑能有效地發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為了便於分析,可把它分為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三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鍾,進行2~3組,這將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採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乾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於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於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的准備活動後也可以進行。
發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
B. 短跑的途中跑技術
給你講一下100米的訓練方法: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各種球類運動;(1)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2)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並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並觸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時間5~10~20秒;
5�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時間5~10秒;
6�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7�快速後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0 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100米的技巧
用腳尖跑,頭向上仰以便呼吸流暢;手掌攤開減少空氣阻力;騰空不要太高能減少落地時間;到最後20米時深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呼吸全力沖刺
希望對你有幫助!
C. 短跑途中跑得主要任務是()
短跑途中跑的主要任務是繼續發揮和保持最高速度,擺動腿的膝關節,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擺出,支撐腿在擺動腿積極前擺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髖,膝和踝關節,蹬離地面,形成支撐腿與擺動腿協調配合動作。
短跑的途中跑呈現出明顯的快速並富有力感,中長跑則表現為自然、協調,富有節奏感。
(3)短跑途中跑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途中跑在100米跑項目中,其距離約為55—60米,400米跑項目中約為300—320米,1500米跑項目中約為1200米左右。
跑的周期由支撐階段和騰空階段組成,支撐腿的有力後蹬,為身體重心快速騰起和擺動腿的充分擺動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擺動腿的快速擺動又能給予後蹬動作以積極的影響,前進時上體保持正直,或稍前傾,兩臂作前後擺動,配合腿部動作,保持跑動中的平衡。
D. 初中教學短跑動作要領
在眾多的田徑比賽當中,短跑只是其中的一種,短跑主要鍛煉的是我們的速度,經常短跑,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夠有效地鍛煉我們的心肺功能,當然對於廣大的參賽者來說,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短跑途中跑技術要領有哪些?
起跑
起跑的任務是獲得向前沖力,使身體迅速擺脫靜止狀態,為起跑後加速創造有利的條件
蹲距式起跑
★ 起跑器的安裝
起跑器安裝的方法有"普通式","拉長式"兩種。通常採用"普通式",前起跑器安裝在起跑線後一腳半(約40 45 厘米)處,後起跑器距離前起跑一腳半;前,後起跑器的支撐面與地面分別成40度 45度角和70 80度角;兩個 起跑器的 中軸線間隔約15厘米。
★起跑技術
起跑技術包括"各就位","預備","鳴槍"(或"跑")三個階段.
聽到"各就位"口令後,做2—3次深呼吸,輕快地走到起跑器前,兩手撐地,兩腳依次踏在前,後起跑器的 抵足板上,後膝跪地,兩手放在緊靠起跑線後沿處,兩臂伸直,肩與起跑線平行,兩手間隔比肩稍寬,四指並 攏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撐.頸部 自然放鬆,兩眼視前下方約40 50厘米處,注意聽"預備"口令.
聽到"預備"口令後,隨時之吸一口氣,平穩地抬起臀部,與肩同高 或 稍高於肩,重心適當前移,肩部稍超出起跑線,這時體重主要落在兩臂 和前腿上."預備"姿勢應該穩定,兩腳貼起跑器抵足板,注意力高度集中.
聽到槍聲,兩手迅速推離地,兩臂屈肘有力地作前後擺動,兩腿迅 速蹬起跑器,使身體向前上方運動,前腿快速有力地蹬伸髖,膝,踝三 個關節.
★起跑後的 加速跑
起跑後的加速跑是從後腿蹬離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間的一個跑段.其任務是充分利用向前的沖力,在較短距 離內盡快地獲得高速度.
當後腿蹬離起跑器並結束前擺後,便積極下壓著地.第一步的著地應盡量靠近身體重心投影點,腳著地後迅 速轉入後蹬.前腿在蹬離起跑器後,也迅速屈膝向前擺動.
起跑後的最初幾步,兩腳沿著兩條相距不寬的直線前進的,隨著跑速的加快,兩腳著地點,就逐漸合攏到 假定的一直線兩側.
E. 短跑途中跑技術動作要領
一、什麼是途中跑
途中跑是在起跑後經過一段距離的加速跑後,達到並保持一個最高速度的過程。
二、途中跑技術的要點
跑的周期由支撐階段和騰空階段組成。支撐腿的有力後蹬,為身體重心快速騰起和擺動腿的充分擺動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擺動腿的快速擺動又能給予後蹬動作以積極的影響。前進時,上體保持正直,或稍前傾,兩臂作前後擺動,配合腿部動作,保持跑動中的平衡。短跑的途中跑呈現出明顯的快速並富有力感;中長跑則表現為自然、協調,富有節奏感。
三、容易出現的問題
1、擺動腿前擺過低或方向不正。糾正方法:首先要講清後蹬結束後大小腿折疊動作的重要性,並且反復做大小腿折疊前擺的輔助性練習;加強大腿屈肌群力量和伸肌柔軟性;上體要保持正直,髖關節處於前移的姿勢,便於擺動腿前抬,可結合高抬腿、上坡跑、跑台階等練習來加強效果。
2、踝關節緊張,腳落地時有制動現象。糾正方法:原地做小步跑練習,感覺膝、踝關節放鬆技術,強調跑的過程中踝關節放鬆,同時在落地時要向後扒地。注意發展踝關節的柔軟性和力量。
3、踢小腿跑。糾正方法:進一步講清動作要領,擺動腿大小腿應充分折疊,大腿先高抬然後下壓,小腿自然伸展,反復做高抬腿跑。
4、後蹬無力,蹬擺不協調。糾正方法:除了反復講解動作要領之外,還要多做一些啟發性示範,採用分解教學和完整教學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多看多想,加深體會,逐步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並最終形成動力定型。
5、擺臂緊張,姿勢不正確。糾正方法:多進行徒手或持輕器械做擺臂練習,以肩關節為軸;做原地壓肩等柔軟性練習。
6、彎道跑時身體沒有內傾。糾正方法:沿分道線內側加速跑,強調軀干內傾和外側擺臂用力,多做下彎道跑練習,消除動作緊張狀態
F. 短跑途中跑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需要專業的解答。
提高短跑成績的幾個重要因素 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頻、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發力,以及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還有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三個因素與提高短跑成績最相關。 (一)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 運動員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是今後能否達到高水平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因為短跑是一項周期性的運動,全程要反復跑幾十步。一點微小的錯誤,反復出現,就變成了大問題。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夠加長5厘米,那麼,50步就可以贏得2.5米的優勢。因此,應花大力氣去改進技術。技術動作的規范合理主要表現在跑的動作結構上要更加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使跑的技術更好地表現出節省化和效率化。具體在跑的技術形式上的表現是:跑的動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較小;上下肢動作配合協調,上肢擺臂積極有力,下肢蹬擺結合、以擺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線性好,並且全程有良好的節奏感等。總之,能夠使運動員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要領,我們在訓練中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專項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礎。幾乎所有的競技性體育項目都離不開基礎力量的訓練。在短跑運動的力量訓練中,教員 要把一次性力量練習(爆發力)和多次性力量練習(專項力量能力)有機地結合好。以往我們在力量訓練中,採用比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數少的絕對力量訓練。這種方法對爆發力的發展比較好。但在短跑運動中,我們更應該看重專項力量能力的發展。因為一般的力量訓練,重量次數不會超過10次。而根據項目的特點(短跑是一個周期性的運動項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們在短跑的訓練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續作用於肌肉的能力,也就是專項力量能力。具體到訓練的方法手段上可以採用的有:橡筋擺腿、負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過去的觀點一般都認為速度訓練是核心。但我認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終都需要緊緊抓住的核心。所謂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說的速度耐力是有區別的。具體到訓練手段來講,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強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強度來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點是重復次數不多,間歇時間較長,強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強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點是重復次數較多,要求跑平均強度,間歇時間相對要短一些。有些運動員的後程能力不好,其結果是專項成績也不會很好,分析的結果是該運動員的步頻能力不好。但實際上很有可能該運動員50米以內的短程節奏很好,強度也很高。那麼,該運動員的絕對步頻應該是不錯的;只不過是相對的步頻不好,也就是說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夠好。如果該運動員通過針對性的系統訓練,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夠保持他原有的步頻和速度;那麼他的專項成績和全程的步頻指標也肯定就相應地上去了 .
短跑運動員擺髖帶腿跑動技術及練習方法
擺髖帶腿是指短跑運動員在快速的跑動中,其擺動腿向前擺動時,以髖部肌群始發用力帶動大腿積極向前上方擺動的一個技術動作。這一技術動作的實質,就是要求髖關節保持在充分伸展和高抬的位置上,使髖橫軸能夠繞軀干縱軸快速旋轉,增大兩腿的剪刀差,從而加大擺動腿前擺的速度與幅度。我們知道,在現代短跑技術發展中,支撐腿與擺動腿的協調配合是途中跑技術的關鍵。正確完成蹬擺技術,加快擺動腿前擺的速度和加大前擺的幅度,不僅能夠增大支撐反作用力,而且能夠減小支撐腿的後蹬角度,為提高水平位移速度創造有利條件。然而,在短跑教學與訓練中,有些運動員對擺動腿工作肌群的用力順序認識不足,在跑動中通常以大腿發力的擺動方式,來加大大腿前擺的速度與幅度。這種擺腿技術雖然使大腿抬得較高,但是達不到增大前擺速度和幅度的效果。
從短跑運動工作肌群用力順序上講,一般是從人體總重心近端大肌肉群開始發力到遠端小肌肉群開始發力到遠端小肌肉群用力終止。就擺腿技術而言,應當是以髖部肌群發力帶動大腿積極向前擺動,而不是大腿發力來帶動髖部向前移動。從短跑技術動作結構上分析,運動員在快速的跑動中,支撐腿從著地到蹬伸,髖關節的活動幅度較大,一般148°——203°。當支撐腿蹬伸結構後髖部已充分伸展,在向前擺動時,髖部肌群若不積極進行收縮,而以大腿發力向前擺動,那麼已被拉長的髖部肌群的牽張反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消弱了肌肉群的收縮功率。大腿發力主要是依靠股四頭肌的用力收縮來完成向前的擺動動作,這樣髖部肌群的運動潛能不僅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還容易形成臀部後坐,蹬伸無力等不合理的技術動作。
如何增大大腿前擺的速度和幅度,根據擺動動作原理,當擺動腿積極向前上方擺出時,髖部肌群始發用力快速的進行收縮,帶動髖橫軸向蹬地腿一側迅速轉動,從而促進了擺動腿的擺動動作,使擺動腿的擺動速度和擺動幅度增大。可見,擺髖帶腿是短跑途中跑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環節,加強這一技術訓練對於運動成績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於擺髖帶腿跑動技術的訓練方法。
一、抗阻繞欄角擺髖
這是提高髖關節靈活性和周圍肌群力量的練習方法。練習者小腿綁沙袋,將跨欄架升至與髖部同高的位置上,站於欄架一側,兩手扶固定欄桿,一腿支撐另一腿同跨欄起跨腿過欄動作相似進行繞欄角練習。練習時,要求擺動快、幅度大,支撐腿隨擺動腿的前擺積極蹬伸,重心前移,使髖部保持在較高的位置上。由於髖關節的靈活性和周圍肌群力量是影響擺髖帶腿跑動技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強髖關節這方面素質練習,是進行擺髖帶腿技術訓練的基礎,也是提高擺髖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髖部肌群強直收縮
練習者兩手握住欄桿,上體直立,一腿支撐另一腿屈膝後抬小腿,讓幫助者握緊腳掌向後牽引並使髖部伸展。當髖部伸展到最大幅度時,髖部肌群再用力收縮,保持數秒鍾之後,幫助者突然鬆手,練習者利用髖部肌群收縮的力量帶動大腿快速向前擺動。這種練習方法不僅能增大髖關節的伸展幅度,而且還能強化髖部肌群始發用力,增強肌肉的收縮力量。
三、拉橡皮筋擺腿
練習者兩手握固定欄桿,上體直立,一腿支撐另一腳踝關節系拉緊的橡皮筋,由後向前進行擺腿練習。在前擺過程中,要求屈膝折疊、膝部領先、支撐腿隨擺動腿的前擺積極進行伸髖與後蹬,重心前移。由於大腿是從後伸部位向前擺動,可以使髖部肌群提前發力,改進擺動腿工作肌群的用力順序。
四、仰卧抗阻擺腿
練習者小腿綁沙袋,上體仰卧於高台上,髖部以下懸空,兩腿自然下垂,髖部伸展。然後,兩腿以最快的速度模仿跑的擺腿動作。由於大腿在上擺與回壓過程中,髖部肌群都要進行積極地收縮和充分的伸展,其肌群的工作方式基本上與擺髖帶腿跑動技術的要求相吻合。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既能提高髖部肌群收縮與放鬆轉換的頻率,又能增強下肢以髖為軸的擺動力量。
另外,在訓練過程中,要加強髖關節的活動幅度和周圍肌群的柔韌性練習,如進行各種踢腿、擺腿、轉髖、伸髖以及大幅度的車輪跑和跨步跳等。這些輔助練習有助於擺髖帶腿技術動作的形成。
這些練習方法,也是提高短跑運動員專項力量的訓練手段。在練習過程中要注重動作的質量,由慢到快,逐漸加大練習的難度,正確體會以髖部肌群發力帶動大腿積極前擺的用力方法,做到擺髖帶腿練習與快速的跑動練習相結合。這樣才能把神經——肌肉系統建立的動力定型轉移到跑的技術當中去。
G. 短跑的途中跑技術要領有哪些
途中跑技術是短跑技術中最精華的部分,開闊的步幅,良好的節奏,快速的步頻,正確有力的擺臂是途中跑的技術特點。
一)
起跑
起跑的任務是獲得向前沖力,使得身體擺脫靜止狀態,為起跑後加速跑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
起跑後的加速跑
起跑後的加速跑是從前腿蹬離起跑器到進入途中跑姿勢之前的一個跑段。起跑後的加速跑應盡快接近最高速度。起跑後的加速跑的任務是:充分利用起跑獲得的初速度,在較短距離內盡快獲得更高的速度。
(三)
途中跑
途中跑的任務是繼續發展和保持較長距離的最高速度。途中跑的每一單步結構均由支撐期和騰空期組成。支撐時期支撐腿的腿部動作可分為著地、垂直緩沖和後蹬;騰空時期的腿部動作分為隨勢動作、向前擺動和下放動作。
(四)
終點跑沖刺跑
終點跑是全程跑的最後一段,應盡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過終點。終點跑的技術,要求運動員在離終點線15—20米處時,盡力加快兩臂擺動速度和力量,保持上體前傾角度。當運動員離終點線前一步距離時,上體急速前傾,雙手後擺,用胸部或肩步撞終點線,跑過終點後逐漸減速
H. 什麼是短跑途中跑技術的本質特徵
還跑途中跑技術的本質特徵,短跑途中跑的話本質特徵在於跑步的這種運動這種知識。跑步也是需要用到知識的,所以短跑途中跑的話都是需要的。
I. 短跑途中跑動作講解
在賽跑前一定要做好熱身准備,使身體各關節、肌肉都興奮起來。准備活動越充分越不容易受傷。可在慢跑的基礎上對肩關節、肘關節、背腰肌肉、腿膝踝關節等部位進行活動,一定要活動開。時間不要太長,30分鍾左右就行。賽前1分鍾可以壓壓腿、做幾個收腹跳,使自己興奮起來;雖然短跑的距離短,但是因為全程都要保持很好的狀態,所以對人體的負荷也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休息,保持體力,下面具體的來了解一下短跑途中跑技術要領吧?
1、蹬離起跑器瞬間姿態
踝關節充分蹬伸,大腿積極高抬前擺。大腿與軀干,擺動腿的小腿與大腿都成直角,勾腳尖,前臂向前上擺,軀干前傾,從頭到腳保持一條直線,雙眼注視前下方。
2、起跑後的加速跑
加速起跑後的跑是從後腿蹬離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間的一個跑段,其任務是充分利用向前的沖力,在較短距離內盡快地獲得高速度。
當後腿蹬離起跑器並結束前擺後,便積極下壓著地.第一步的著地應盡量靠近身體重心投影點,腳著地後迅速轉入後蹬.前腿在蹬離起跑器後,也迅速屈膝向前擺動。
起跑後的最初幾步,兩腳沿著兩條相距不寬的直線前進的,隨著跑速的加快,兩腳著地點,就逐漸合攏到假定的一直線兩側。加速跑的距離,一般約為25-30米。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離最長,速度最快一段.其任務是繼續發揮和保持高速度跑.擺動腿的 膝關節,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擺出,支撐腿在擺動腿積極前擺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髖,膝和踝關節,蹬離地面,形成支撐腿與擺動腿協調配合動作.
3、終點沖刺跑技術
在高速沖過終點線時,軀干前傾,將胸壓向終點線.同時兩臂後伸以保持身體平衡。
J. 短跑運動員怎麼練習起步和途中跑下壓
運用表面肌電遙測和高速攝像同步測試方法,結合功能解剖學知識,揭示我國部分高水平短跑運動員途中跑擺動技術肌肉活動特徵。結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肌電特徵表現為明顯的時序性,肌肉問的收縮具有高度協調性。在完成擺動技術動作中,折疊前擺階段,闊筋膜張肌、股直肌等屈髖肌以及脛骨前肌是參與活動的主要肌群;下壓著地階段,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是參與活動的主要肌群。在專項力量訓練實踐中,教練員應結合髖關節屈伸肌群的發力范圍、發力特點,優選專項力量訓練的手段,以提高訓練效果。在現代高水平運動員的專項訓練中,通常採用圍繞關鍵技術環節運動特徵以局部的單肌群進行力量訓練。研究表明,發展擺動技術的肌肉力量採用的練習手段與完成短跑專項技術的肌肉用力特徵一致,有助於提高訓練效果。表面肌電信號是神經肌肉系統的生物電變化在皮膚表面加以引導、放大,並記錄和顯示所得到的一維時間序列信號。通過研究表面肌電信號的時頻域特徵可以有效反映肌肉的活動和功能狀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經肌肉的活動。因此,本文基於現代短跑技術理念,運用表面肌電遙測和高速攝像同步測試方法,深入分析擺動技術的肌肉活動特徵,以進一步認識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的動作特點和肌肉活動特點。結論:(1)在完成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動作過程中,擺動腿的肌電活動表現出高度的協調性、時序性。擺動期所測肌肉活動的先後順序:闊筋膜張肌一股直肌一脛骨前肌一股後肌群(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一臀大肌一腓腸肌內外側頭一股四頭肌(股內、股外、股直肌)。(2)擺動初期:運動員支撐腿蹬離地面後,雙關節肌(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的活動迅速消失,並不是影響大小腿折疊的主要肌群,當(支撐腿)垂直支撐時刻後,擺動腿股後肌群(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的活動明顯,股後肌群作為伸髖動作的原動肌同時作用於膝關節,使膝關節屈,存在雙關節肌的「主動不足」。(3)在完成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動作過程中,同一動作階段,參與活動肌肉(肌群)的貢獻度不同;折疊前擺階段,以闊筋膜張肌、股直肌為代表的屈髖肌,脛骨前肌應為主要用力肌肉;下壓著地階段,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應為主要用力肌肉,主要用力肌肉在不同關節角度、不同動作時相活動的強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