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陸羽與茶經教學設計

陸羽與茶經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4-08 01:30:10

1. 陸羽與《茶經》課文的主要內容

陸羽,名疾,字鴻漸,唐人,幼年託身佛寺,自幼好學用功,學問淵博,詩文亦佳,且為人清高,淡泊功名。
陸羽對茶有著特殊的興趣和感情,經常與皎然、朱放等論茶,對茶的植物學特性、採制、烹煮和飲用,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和研究。 他一生的著述不少,然而「世所傳者特《茶經》,他書皆不傳」。
《茶經》是一部歷史和實際考察相結合的關於茶的專著。全書分為十經,七千餘字。觀其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茶樹的植物學特性及其加工製造,「一之原」記茶的名稱考訂、茶樹的性狀特徵、生境、栽培、品種鑒定和利用;「二之具」記採茶工具;「三之造」記茶葉的加工;「八之地」記茶樹的地理分布。其二,烹茶和飲茶。「四之器」記煮茶和飲荼工具;「五之煮」記餅茶的烹茶(烤、煮、酌)法;「六之飲」記飲茶法;「七之事」為歷史資料匯編。前者與農學有關,而以「一之原」為其主要內容;後者則與飲茶有關,而以「五之煮」為其主要內容。
《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制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且《茶經》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茶書,除茶法外,凡與茶有關的各種內容,都有敘述。以後茶書皆本於此。
史書上稱,由於《茶經》的問世,「天下益知飲茶」,雖有誇大之詞,但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確曾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的種茶、制茶、煮茶和飲茶法在6-7世紀已先後傳入朝鮮。日本佛僧不空、最澄在8世紀中葉至9世紀初先後帶去餅茶、茶子,並植於日本滋賀縣。後來在高僧澄西的倡導下,把煮茶、品茶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茶道。 茶道還吸收了宋代寺院的行茶儀式,不僅成為上層社會的一種交際手段,而且在佛寺中成為佈道傳法、修禪養生的方式。這些無一不受陸羽《茶經》的影響。可以說,日本的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產物,而陸羽正是茶文化的傳播者。
所以後人尊稱陸羽為茶聖——茶業的祖師爺。

2. 陸羽與茶經 課文寫了陸羽的哪幾件事

講了4件事
第一件事:辨別江水
第二件事:開寫茶經
第三件事:茶經的意義
第四件事:推廣茶藝
希望能給你帶來好處

3. 語文練習冊22課陸羽與茶經答案

陸羽精通茶藝,潛心從茶的研究和著述,歷時二十六年終於完成《茶經》這部巨作,寫完後,陸羽又周遊各地,推廣茶藝,使茶和茶文化不僅在中國綿延發展,還傳到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4. 語文S 版六年級下冊第22課《陸羽與茶經》

1、 陸羽,出生於天門,生活在唐朝時期,他撰寫的《茶經》,對有關茶樹的產地、形態、生長環境以及採茶、制茶、飲茶的工具和方法等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成書後,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影響極大。
陸羽之前的時代,茶寫作荼,有著葯的屬性。華夏族的鼻祖神農氏終生都在尋找對人有用的植物,神農嘗完百草而成《神農本草》,裡面記載的植物更多是功能性質,體現了華夏人對自然的簡單認識:哪些草木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飢,哪些能醫病……神農氏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很顯然,在這里荼是類似於靈芝草之類的葯物而已。 陸羽之後,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學。
陸羽在親自調查和實踐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經驗,完成創始之作《茶經》。因此被後世尊稱為「茶聖」。

2、《茶經》是陸羽在各大茶區觀察了茶葉的生長規律、觀察了茶農對茶葉的加工,進一步分析了茶葉的品質的優劣,並學習了民間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規律,此外陸羽還留心於民間茶具和茶器的製作,且製作出自己獨特的一套茶具。陸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腳步遍及全國各大茶區。

5. 22.陸羽與《茶經》教案的答案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採茶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人們要追溯(sù)茶的歷史,了解中國茶道,便自然會想起中國茶史上的傳奇人物——「茶聖」陸羽。陸羽是唐朝復州竟陵郡(jùn)人,他的茶藝在當時就已聞名天下。《煎(jiān)茶水記》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湖州刺吏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偶然與陸羽相逢。李季卿早就仰慕陸羽,一朝[zhāo]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請陸羽一起到揚州驛(yì)站吃飯。
席間,李季卿說:「陸君善茶,已是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謂千載難逢,豈能虛度!」於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實的軍士攜瓶劃船去南零取水。陸羽則備好煎茶器具等待。
軍士取來水後,陸羽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輕輕地掂(diān)了掂水,說:「這水是臨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軍士答道:「這確實是我劃船取來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
陸羽沒有吭(kēnɡ)聲,默默地將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時,他又用勺子取水揚了揚,說:「這才是南零的水呢!」
軍士大驚,低下頭,說:「我是說謊了。其實我的確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時船搖晃得厲害,瓶里的水灑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邊又用江水灌滿瓶子。陸先生,您真是神了!」
李季卿和在場的數十名賓客、隨從聽罷,都驚愕(è)不已。
陸羽不僅精通茶藝,而且博學多才。朝廷好幾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志向是推廣茶藝,撰寫《茶經》。當時,人們都以求取功名利祿(lù)為榮,不屑於寫這樣的「閑書」,而陸羽卻毫不動搖。
二十一歲那年,陸羽為了搜集撰寫《茶經》的資料,開始游歷天下。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曬雨淋,足跡遍布巴山蜀(shǔ)水、荊楚大地、吳越山川……每到一處,陸羽都向當地百姓請教如何種茶、制茶、烹(pēng)茶、飲茶,並把搜集到的資料詳細記入「茶匯」。他還細心地將各種茶葉製成標本,隨船運回老家。經過十六年的游歷後,陸羽隱居浙江湖州,潛心從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憑借實地,考察三十二州茶葉產地所獲的資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歷時五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茶經》。又過了五年,經增補修訂的《茶經》正式出版,這時,陸羽已經四十七歲了。整部巨著的完成,歷時二十六年。
《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記述也相當細致。它不僅記載了神農氏最早發現茶的歷史,以及中國主要茶產地的土壤、氣候與生長情況,而且總結了種茶、採茶、制茶、飲茶等方面的經驗與技藝。
寫完《茶經》以後,陸羽又周遊各地,推廣茶藝。所到之處,關於茶的各種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tú)。自陸羽竭力推廣茶道以後,飲茶的人越來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飲茶品茗(mínɡ)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茶和茶文化不僅在中同綿延發展,還傳到一衣帶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陸羽被後人尊稱為「茶聖」。

6. 茶經中一共記載了茶聖陸羽設計的幾種茶器

在《茶經》中陸羽共設計了二十四種茶器。《茶經》第四章節講述了茶器,有碗、風爐、火夾等。陸羽認為碗作為喝茶用具,越州出產的碗最好,鼎州和婺州的碗差一些。喝茶的器具對於專業喝茶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不同的茶具泡製出來的茶味會有不同,有時候質地高檔的茶具不一定會泡製出美味、香氣怡人的茶水。所謂,茶葉和茶具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兩個物器相輔相成,互相襯托。陸羽認為,茶具不外乎有二十四種,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烹茶器具。為什麼有的人家中有上好的茶葉卻泡製不出美味誘人的茶水,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茶具使用不當。

7.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陸羽與《茶經》

主要滴內容:課文主要講了「茶聖」陸羽分辨兩地水和陸羽拒官寫《茶經》兩
件事,最後寫出了《茶經》為人們帶來的幫助。陸羽與《茶經》陸羽(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東園先生、茶山御使,世稱陸文學。唐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奉為「茶聖」,祀為「茶神」。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陸羽三歲,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積公為唐代名僧,據《紀異錄》載,唐代宗時曾召積公入宮,給予特殊禮遇,可見也是個飽學之士。積公以《易》自筮,為孩子取名,佔得《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按卦詞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陸羽在寺院里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但他不願皈依佛法,削發為僧。九歲那年,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念佛,他卻問積公曰:「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後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並公然稱:「羽將授孔聖之文。」積公惱他桀驁不馴,藐視尊長,就用繁重「賤務」磨煉他,迫他悔悟回頭。要他「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污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陸羽並不氣餒屈服,求知慾望更加強烈。他無紙學字,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張衡《南都賦》,雖並不識其字,卻危坐展卷,念念有詞。積公知道後,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又把他禁閉寺中,令芟剪卉莽,還派年長者管束。十一歲那年,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一個戲班裡學演戲,作了優伶。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很成功,後來還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李齊物到竟陵為太守,成為陸羽一生中重要轉折點。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其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並修書推薦到隱居於火門山鄒夫子那裡潛心攻讀「經史子集」。課余常去西龍尾尋找中草葯,為同學治病,一次去采擷野菊花,在半山腰一塊一丈方圓大墜石旁發現一弘清泉,後請人開鑿泉井。此井旱而不涸,滿而不盈,清冽透亮,甘甜爽口,後人取名「陸羽泉」。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禮部員外郎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與崔結為忘年之交,兩人常一起出遊,品茶鑒水,談詩論文。崔國輔長於五言小詩,並與杜甫相善。陸羽得其指點,學問又大增一步。得知陸羽想致力於茶學研究的宏願後,毅然贈予他白驢和烏封牛、文槐木書篋,助其踏訪考察各地茶葉情況。為搜集第一手資料,決定遠游巴山峽川,考茶品水。二十二歲時離家遠游,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他游歷了宏偉壯麗的長江三峽,碾轉大巴山,一口氣踏訪了彭州、綿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唐上元初年(760年),游覽了湘、皖、蘇、浙等十數州群後,於次年到達盛產名茶的湖州,在風景秀麗的苕溪結廬隱居,潛心研究茶事,闔門著述《茶經》。其間常身披紗巾短揭,肢著藤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唐代宗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職。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載有陸羽的一首歌,正體現了他的品質: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陸羽的《茶經》,是唐代和唐以前有關茶葉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是陸羽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茶葉生產和製作的第一手資料,又遍稽群書,廣采博收茶家採制經驗的結晶。《茶經》一問世,即為歷代人所寶愛,盛贊他為茶業的開創之功。宋陳師道為《茶經》作序:「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陸羽除在《茶經》中全面敘述茶區分布和對茶葉品質高下的評價外,有許多名茶首先為他所發現。如浙江長城(今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茶,經陸羽評為上品,後列為貢茶,義興郡(今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則是陸羽直接推舉入貢的。不少典籍中還記載了陸羽品茶鑒水的神奇傳說。《新唐書·列傳》中有《陸羽傳》。唐大歷八年(773年),顏真卿出任湖州刺史。經皎然薦引,陸羽拜會顏公之後,即成刺史的座上客。顏真卿看到江南人才眾多,於是就發起重修《韻海鏡源》的盛舉,約陸羽等十數人共同編纂。陸羽接受邀請,參與編輯,趁機搜集歷代茶事,又補充《七之事》,從而完成《茶經》全部著作任務,前後歷時十幾年。據近人楞嚴閣主考證,認為陸羽作為棄兒,由龍蓋寺積公禪師拾後曾在李季蘭家寄養過。李季蘭,又名李冶,其父李公與積公為方外之交,平時過往甚密,素稱莫逆。原籍吳興,一飽學儒士,做過大官,因剛直不阿,一生坎坷。後索性辭官,卜居於風景秀麗的竟陵城西湖之濱。陸羽寄養李府時,正好與季蘭年齡相仿,且情趣相投,可謂青梅竹馬。後來陸羽取名季疵,由此可知。李季蘭天生麗姿,容貌嬌美,神情飄逸。不愛刺綉,專心翰墨,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六歲作《薔薇詩》:「經時不架腳,心緒亂縱橫」。後來,李季蘭隨父遷回祖籍吳興,兩人分別。陸羽漫遊到杭州時,意外與季蘭相遇。此時兩人均已長大成人,情心暗動,便每天一起游湖玩山,贈詩唱和,美麗的西湖記下了他們深厚的情誼。被名士耿煒譽為「女中詩豪,文壇茶仙」。陸羽為了茶學事業,不久便又依依惜別季蘭。陸羽晚年,由浙江經湖南而移居江西上饒。至今上饒有「陸羽井」,人稱陸羽所建故居遺址。陸羽逝世後,人尊其為「茶神」,肇始於晚唐。陸羽多才多藝,不僅是一位茶學家,還是一個才學逸群的文學家、史學家和地理學家。他的著作涉獵詩歌、戲劇、考古、方誌、書法等諸多方面。《茶經》之外,其他著述頗豐。據《文苑英華·陸文學自傳》載:「自祿山亂中原,為《四悲詩》,劉展窺江淮,作《天之未明賦》,皆見感激當時,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西四姓譜》八卷,《南北人物誌》十卷,《吳興歷官記》一卷,《占夢》三卷。」又據《咸淳臨安志》載,陸羽寓居錢唐(今浙江杭州)時作《天竺靈隱二寺記》和《武林山記》。可惜這些著述傳世甚少。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在封建社會,研究經學墳典被視為士人正途。像茶學、茶藝這類學問,只是被認為難入正統的「雜學」。陸羽與其他士人一樣,對中國儒家學說悉心鑽研,深有造詣。但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學說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學術原理溶於茶這種物質生活之中,從而創造了茶文化

8. 陸羽與《茶經》的主要內容

《茶經》共三卷十篇。

主要內容:

1、「一之源」考證茶的起源及性狀。

2、「二之具」記載採制茶工具;

3、「三之造」記述茶葉種類和採制方法;

4、「四之器」記載煮茶、飲茶的器皿;

5、「五之煮」記載烹茶法及水質品位;

6、「六之飲」記載飲茶風俗和品茶法;

7、「七之事」匯輯有關茶葉的掌故及葯效;

8、「八之出」列舉茶葉產地及所產茶葉的優劣;

9、「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條件而異,不必拘泥;

10、「十之圖」指將採茶、加工、飲茶的全過程繪在絹素上,懸於茶室,使得品茶時可以親眼領略茶經之始終。

《茶經》反映出當時茶葉的採摘、製作、鑒定、分級及烹煮、飲用等都積累了豐富經驗。表明唐代茶葉生產已比較發達,飲茶之風盛行。


(8)陸羽與茶經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網路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闢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經》是陸羽在各大茶區觀察了茶葉的生長規律、觀察了茶農對茶葉的加工,進一步分析了茶葉的品質的優劣,並學習了民間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規律。

此外陸羽還留心於民間茶具和茶器的製作,且製作出自己獨特的一套茶具。陸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腳步遍及全國各大茶區。

中國茶經從一開始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最初,茶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進茶葉生產的發展和制茶技術的進步。創立中國茶道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就有著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嗜茶的記載。

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禪茶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

熱點內容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