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31:57

㈠ 小學數學試講詳案怎麼

小學數學《角的度量》試講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及量角器,學會利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步驟。

難點:量角器測量角時內外圈的選擇。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根據游戲「憤怒的小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平時玩游戲的時候,是調整什麼才能打到小豬呢?讓學生初步對於角度這個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並在黑板上畫出在游戲過程中,發現會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學生提問:對於兩個角來說如何確切的知道它們之間差多少呢?繼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角的度量。

2、新課教學

1)學生根據之前學習過的經驗,會用三角板先測量角的大小,但是會發現這種方法還是不能具體知道兩角之間究竟相差多少。

2)通過多媒體展示出角被平均分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寫作1。從而引出角的度量單位。

3)指導閱讀:讓學生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學書本上第18頁下半部分的內容。

提出要求: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關於量角器你知道些什麼?

班級反饋對量角器的認識。(多媒體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圖片供學生交流使用)

提問:量角器上有角嗎?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數的角,並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頂點。

讀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數。

多媒體課件顯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讀內、外圈數的角都有)

4)請學生動手嘗試用量角器量出書上∠1的度數,並在小組里說說是怎樣量的? 班級交流量角的方法。(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解自己量角的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方法。多媒體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動態步驟。(每一步在關鍵部位閃爍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線和角的任意一邊重合

C.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是角的度數

D.量角器上有兩條0刻度線,一條是內圈的,一條是外圈的;0刻度線在內圈,度數就讀內圈;零刻度線在外圈,度數就讀外圈

總結「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3、鞏固新知

1、測量課後第三題角的大小,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內外圈度數有誤、0刻度線沒有和角的一邊完全重合)

2、游戲:觀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師隨便報出一個度數,學生利用胳膊來表現出這個角的大小。(雙臂張開代表180度)

4、小結作業

同桌交流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說出測量角的步驟是什麼?

課後作業:回去講量角器的組成部分介紹給家長,並測量生活中見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書設計:

一、角的度量單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組成

三、測量角的步驟

五、教學反思

㈡ 請問誰有四年級數學科上冊的教學反思請賜一篇!要快!!!

人教版四復年級數學《角的度量》制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是小學數學教材第七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角和量角器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學慣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這節課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對《角的度量》一課的把握我進行了立體、全面、深入的理性探索,摒棄了以往概念教學中重認識、輕發現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中試圖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㈢ 小學數學 說課稿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為一課時。

一、說教材

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准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由易到難,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先通過兩幅插圖說明噸在實際中的應用,然後結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接著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推算體重幫助學生哇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最後學生通過「做一做」了解並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

本課題的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單位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推算,盡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復習的填空練習、新知教學中的嘗試練習、鞏固階段的綜合填空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於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程序 』

第一課時。

教具:投影片、圖片、小黑板。

1.新課導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請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請學生說出老師的體重約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它們用來計量較輕物品的重量,當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就要用「噸」作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教師板書:噸的認識。

以舊引新,過渡自然,便於學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課展開

第一層次,教學噸的認識。

(1)利用投影出示課本中的直觀放大圖,引導學生說出兩幅圖的圖意。

(2)教師提問:汽車的載重量是多少?火車車皮的載重量是多少?計量這類較重物品用什麼作單位?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3)再請學生說一說在哪裡看見過用噸作計量單位的標志。

這一層次的教學設計圍繞教學內容和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先演示、提問,再小結,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層次,認識千克和噸的關系。

(1)先出示問題: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課本的直觀放大圖,並將圖片逐一貼出。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數數(100千克100千克地數),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噸。

1000千克就是1噸,1噸等於多少千克?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噸:1000千克。

(2)同桌同學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並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教師提問:我們班乎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是幾噸?(40個同學的體重是1000千克,是1噸。) .

這一層次的設計,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並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於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

第三層次,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6噸=( )千克,5000千克=( )噸,讓學生試做。

啟發學生想出:因為1噸是1000千克,6噸就是6個1000千克,所以6噸是6000千克;5000千克裡面有5個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噸。

(2)完成課本中的「做一做」。 —

這一層次的設計,整個過程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3.鞏固練習 。

(1)填出適合的單位。 ·

一筐蘋果重25( ) 一個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隻大象重6( )

一輛貨車載重4( ) 一支粉筆重5( )

(2)匹配連線。

5000千克 2噸

8噸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噸

(3)計算:1280千克-1噸 6噸+50千克

72噸-23噸 93噸50千克-93噸

(4)完成練習十九第2~5題。(做在課本上)

練習形式多樣化,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全課小結

㈣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你到底想知道什麼?是如何寫反思嗎?你可以從你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資源的把握、教學中的激勵與評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反饋等方面進行反思。

㈤ 角的度量評價意見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一
「角的度量」是在認識了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出現的較少,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與三角形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以及讀數是看內圈的刻度還是外圈的刻度都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認識角的測量工具量角器,即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即度,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兩個地方學生理解掌握的比較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為突出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在設計教案時,凸顯出以下特點:

一、在活動中感受知識,建構新知

首先我出示了一個三角形,一方面復習角的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順其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即度量角的大小,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起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更喜歡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而不是僅僅用耳朵聽聽,這樣的印象與體會才會更加深刻。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認識量角器的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合作,自主探究量角器的相關知識,通過交流知道量角器的相關知識。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尊重學生的想法,多巡視,與學生一起發現,討論。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整個課堂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知識介紹的不夠充分致學生在操作時頻犯錯誤,拖延了課堂。除此以外,由於本身的教室技能還不夠成熟,對學生的反饋評價不夠及時與准確。我需要不斷地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在反思中成長起來。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二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慣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

㈥ 有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嗎

任何一個教師,不管他教學水平如何,都應定時進行教學反思。尤其是四年級的數學,正要邁向一個更難的階段,教師更應該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是教師進步的重要途徑。數學教師通過四年級數學反思能夠不斷地,逐漸地提高教師自我的教學監控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綜合水平。同時,也能及時的了解學生們對特定階段的學習成果。就比如在講解角的度量時,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同時知識盲點也比較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 我們視頻教程中的講師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以下二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她先出示兩個角,讓學生去比較兩個角哪個角大?肯定有人認為角1大,有人認為角2大。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度量」從而產生學習需求。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然後留出一段時間給學生觀察,讓學生自己得出答案。
總之,通過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數學老師能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致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具體地對於某一個問題的對策、某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質疑,甚至某一個辯論回合展開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形成,才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熱點內容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