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
❶ 怎樣理解創新教育
其核心是在認真做好普九工作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應該強調的是創新是有層次的。我們指出的創新,不同於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創新,我們所說的創新是指通過中小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使他們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於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並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建立全面的素質基礎。過去一提創新,認為那是科學家的事,把創新看作是高不可攀,高深莫測的東西,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說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熱情擁抱;與中等教育親切握手,與初等教育遠遠招手。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這種認為創新教育與基礎教育無緣的想法是違背教育規律的,無論是愛迪生的發明還是伽里略的智慧,牛頓定律的產生,都是以知識積累作為積淀的,任何發明都不是建立在空中的樓閣,更不是海市蜃樓,恰恰相反,很多發明都是在前人發明創造的所積累的豐富經驗的基礎上的再創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捷足先登。所以基礎教育是培養創新的基礎。狠抓「雙基」落實與創新教育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不要一提到創新教育,就不要「雙基」了,目前,主要問題不是抓雙基的問題,是在抓雙基的同時,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學生學得過死,沒有方法,沒有創新,不會靈活應用於實踐生活。② 研究的內容與重點不同,過去
❷ 創新教育的作用
淺談創新教育的方法及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即將到來,我們古老的應試教育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實施素質教育,而創新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核心。要進行創新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要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要改革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激發學習成長的主動性,實現全面發展。
要進行創新教育,首先就要從課堂教學抓起。現在,我們一節課的時間一般都是45分鍾,要搞好素質教育,要向45分鍾要質量,就必須創新。所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搶答式學習就成為我教學的其中一種方式。我在上語文課的時候,事先准備好四道到五道的題目,然後在上課時,就一邊讓學生閱讀新課,一邊思考問題,採取分組競賽的形式,讓每一組的學生以接力賽的方式分別做完題目,然後結合速度和正確程度打分。這樣,就讓學生抱著要為自己小組爭光的心理學習,不但促使了他們做課堂的練習,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開動腦筋,多思考,並能體現出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所以,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這種搶答式的學習方式,而我也認為這種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質量,鞏固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同志曾經指出,要進行教育創新,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要通過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所以,我們教師要進行教育創新,要提高教學質量,也要藉助現代科學工具。例如,我在上詩歌教學的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生欣賞詩歌,背誦詩歌的興趣,我使用多媒體教學平台進行教學,把詩歌體現的環境展示出來,使同學們能在優美的環境中迅速熟記詩歌內容,並感受詩人寫作的詩歌的意境和思想,從而也就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我們目前的教學中,灌輸式教學還是佔主導地位。但灌輸式教育只能死板板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也只能死記硬背,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如此,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思維發展都是不好的。陝西師范大學張熊飛教授在他的《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的研究和實驗》中提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創造性地開發、利用一切課程資源,針對不同的探究內容,選擇生動形象的、富有個性的體驗形式,與學生一起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獨立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在情趣中進行學習。所以要進行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步驟就是要由灌輸式教育轉向啟發式教育,在課堂上形成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就是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能通過教師的啟發而一步一步的解決問題,進而達到師生共同探究學習的目的,想出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創新的基礎上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往後學生遇到同類的問題也能自己解決了。我在講破折號的作用時,轉折和插說是很相似的,同學們比較容易混淆。所以,我就採取情景舉例法,請兩位學生出來做動作,我就在旁邊旁說,把他們的動作和語言都用使用破折號的用法講出來,強調了轉折和插說的不同,逐步引導他們認識這兩種作用的區別。因此,同學們通過這樣的方法,很快就區別了轉折和插說兩種用法不同的作用。
現在,我們的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這樣就給我們的創新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要創新,就必須開拓學生的視野,擴闊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我們可在課外舉行一些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我就曾經成功地舉辦了「語文興趣小組」,更進一步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了更豐富的課外知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這些課外活動中不斷地進行學習的創新。
所以,我們要進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就必須放開傳統的束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培養出具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❸ 創新教育的三個層次
創新教育的三個層次:
教師觀念的轉變、提高實踐能力、觸發創新靈感
1、教師觀念的轉變
這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3、觸發創新靈感
現代社會,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涌現,瞬息萬變的信息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斷地獲取並儲備新信息,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對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產生創新的靈感。
拓展資料: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的特徵,並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所謂創新人才,應該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兩個相關層面。其中,創新精神主要由創新意識、創新品質構成。
創新能力則包括人的創新感知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想像能力。從兩者的關系看,創新精神是影響創新能力生成和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和主觀條件,而創新能力提高則是豐富創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
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而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主要在於後天的培養和教育。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的被塑造的過程。
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亦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創新思維源於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於常規的思維,它是指對某種事物、問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它的特徵是超越或突破人們固有的認識,使人們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因此,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催化劑。
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通過特定的問題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通過想像可以使人們看問題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維活動起質的飛躍,豐富的想像力能「撞擊」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誘發學生的想像思維。
❹ 什麼是"教育創新""教育創新"和"創新教育"概念如何界定
從字面上理解就好了嘛,何必去扣概念?
教育創新,創新是該短語的主語,教育是其定語
創新教育,創新是教育的狀語,教育是主語
❺ 創新教育有哪些
創新教育的內容大致分為:思維教育、發現教育、發明教育、信息教育、學習回教育、滲透教育、答藝術教育、參與教育、未來教育、個性教育、和諧教育等。著重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5)創新教育擴展閱讀:
創新教育中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主要包括:
創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興趣、求知慾,對新異事物的敏感,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對發現、發明、革新、開拓、進取的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是一個人創新的靈魂與動力。
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造思維能力,創造想像能力,創造性的計劃、組織與實施某種活動的能力,這是創新的本質力量之所在。
創新人格,主要包括創新責任感、使命感、事業心、執著的愛、頑強的意志、毅力,能經受挫折、失敗的良好心態,以及堅韌頑強的性格,這是堅持創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
❻ 創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創造是兒童的天性,而我們的教育在某些情況下非但沒有使這種自然本性得到發展,反而壓制了兒童創造的沖動。創新教育的提出,要求我們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使每個兒童的潛能都能得到發揮。教育者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尤其是不可低估「後進生」的創造潛能。可以肯定地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片有待開發或進一步開墾的土地。教育者應視之為教育的資源和財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過創新教育,把學生存在著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一談到「創新」,人們很快就會與天才聯系起來,似乎創新對一般學生來說是望塵莫及的事。事實上,人與人在智商差異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絕大多數人先天的條件是相似的。在實踐中,教育者應堅信,所有學生的創造潛能同樣深厚,在「創新」面前,沒有後進生與尖子生的差別。關鍵在於你怎樣去開採挖掘,教師在實踐中應善待每一位學生,努力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
解放孩子是創新教育的希望
在現今時代,人的主體性空前弘揚,任何對人的主體性和自由意志的扼殺幾乎都被視為罪惡,因為人生而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人崇尚民主,嚮往自由,自由的本質或實質是自我選擇、自我決定、自我追求、自我實現」。①而現代教育卻習慣於代替兒童選擇,代替兒童思考,強迫學生接受,禁錮學生自由,壓抑學生個性,違背了人的自然本性、社會本性和追求自由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按社會的預設標准把兒童塑造為某一種特定的人。因此學生的抗教育、反教育現象不斷出現,出現新的教育無力,教育成了異化人的一種手段,它不是引導發揮人的潛能,而成了一種強制的、令人生畏的外在力量。
創新教育 - 核心理念
1.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創造是兒童的天性,而我們的教育在某些情況下非但沒有使這種自然本性得到發展,反而壓制了兒童創造的沖動。創新教育的提出,要求我們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使每個兒童的潛能都能得到發揮。教育者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尤其是不可低估「後進生」的創造潛能。可以肯定地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片有待開發或進一步開墾的土地。教育者應視之為教育的資源和財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過創新教育,把學生存在著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一談到「創新」,人們很快就會與天才聯系起來,似乎創新對一般學生來說是望塵莫及的事。事實上,人與人在智商差異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絕大多數人先天的條件是相似的。在實踐中,教育者應堅信,所有學生的創造潛能同樣深厚,在「創新」面前,沒有後進生與尖子生的差別。關鍵在於你怎樣去開採挖掘,教師在實踐中應善待每一位學生,努力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
2.解放孩子是創新教育的希望。在現今時代,人的主體性空前弘揚,任何對人的主體性和自由意志的扼殺幾乎都被視為罪惡,因為人生而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人崇尚民主,嚮往自由,自由的本質或實質是自我選擇、自我決定、自我追求、自我實現」。①而現代教育卻習慣於代替兒童選擇,代替兒童思考,強迫學生接受,禁錮學生自由,壓抑學生個性,違背了人的自然本性、社會本性和追求自由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按社會的預設標准把兒童塑造為某一種特定的人。因此學生的抗教育、反教育現象不斷出現,出現新的教育無力,教育成了異化人的一種手段,它不是引導發揮人的潛能,而成了一種強制的、令人生畏的外在力量。
❼ 什麼是steam創新教育
藍宙的課程設置,旨在塑造孩子科學素養,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親子互動、動手動腦等多方面的能力。
❽ 創新教育的內涵包括
創新教育的內涵,指的是需要一個新時代的創新的教育模式和方式。
❾ 最近很流行創新教育,請問創新教育有哪些
市面上關於創新教育的課程真的是五花八門,在這其中選擇一個好的是重中之重。混沌大學課程比較系統,能讓人學到真東西。
❿ 教育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教育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根據當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實,以及我國傳統教育重傳授知識、輕提高素質和培養能力的偏頗,教育界又特別提倡創新教育或創造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創新教育或創造教育,目前看來都明確了教育創新的目標,即培養適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有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尚有賴於教育領域展開全方位的創新活動,也有賴於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