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鍾教學設計
Ⅰ 一分鍾有多長優秀教案
活動設計:
大多數的孩子做事都比較拖拉,那該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為此,我設計了《一分鍾有多長》的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讓幼兒感受一分鍾的長短,了解一分鍾的作用。知道一分鍾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從而體會到時間的寶貴,意識到要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需抓緊時間。
活動目標:
1、願意參加一分鍾的感知和操作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2、懂得做各項事情都要抓緊時間,知道時間的不可逆轉性。
3、能圍繞問題和操作結果分析原因,大膽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操作材料:筷子、彈珠;泥工板、油泥;彩筆、形狀塗色。
3、時鍾一個、記錄用的白紙、彩筆。
活動流程:
一、謎語導入。
1、謎語: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
2、時鍾有什麼用呢?(它告訴我們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在游戲中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教師:你們知道一分鍾有多長嗎?答:60秒,很長。。。
教師:今天我請小朋友玩個游戲親自來體驗一分鍾長短。
游戲:
(1)木頭人游戲。游戲結束:你覺得這一分鍾是長還是短?你在什麼時候感覺時間特別長的?
教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一分鍾很長,有的說一分鍾很短。現在小朋友覺得一分鍾長還是短?
小結:當我們開開心心做游戲時,感覺一分鍾很短,很快就過去了。是嗎?小朋友還想再玩一個游戲?樊老師再帶小朋友玩一個金雞獨立的游戲。
(2)金雞獨立。(教師示範)當老師說開始的時候,只用一條腿站立,另外一條腿盡量不要落地。如果落地,趕緊抬起來,看誰能堅持一分鍾。准備好了嗎?我們請孫老師計時,開始……
教師:時間到了小朋友可以坐下來休息了。這次你們感覺一分鍾長還是短呢?
小結:原來我們在等待在堅持或者很累的時候,就會覺得一分鍾還是有點長的。
Ⅱ 《一分鍾能幹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讓孩子建立一分鍾和一秒鍾的概念,體會分與秒的關系。
2、通過撥一撥、聽一聽、讀一讀、唱一唱,玩一玩等體驗活動,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能力,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孩子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一分鍾的概念,估計一分鍾有多長。
教具、學具准備:課件、小組合作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大家請看,鍾表又一次光臨我們班,看到它你都會想到些什麼呢?試著和大夥分享一下。學生自由發言。
師:怎樣就是一分鍾呢?你知道一分鍾有多長嗎?在一分鍾里你能幹些什麼呢?我們試著來猜猜。(大部分學生會說不準,但老師不做判斷。)究竟誰說的對呢?噓!保密!老師相信認真聽課的孩子在學習完這節課後,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一分鍾能幹什麼(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以復習舊知來展開對新知的猜測,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了一種自獲勝利的喜悅,而且能夠通過老師的提問,對下個壞節產生興趣,讓學生在學中體會到樂,樂中學到知識.)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1、初步體驗,初步感知。
一分鍾到底有多長呢?先聽一分鍾的歌吧,你們用自已喜歡的方法記錄一下這歌唱了多長時間,比如:數數、拍手等。歌曲唱完後問:在聽歌的過程中你數到幾了,拍了幾下呢?
2、反復體驗,探究新知。
①、接下來像老師這樣摸一摸手腕處的動脈,你感覺到了什麼?(講解:這是咱們血管里的血液在跳動,我們叫它脈搏.閉上眼睛,聽老師的指令數一數一分鍾脈搏能跳動幾下。脈搏的跳動次數也就是咱們的心跳次數.
②、做一做。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每個小組都准備了一個信封,裡面有口算題,讀課文、寫生字、背口決,寫數字4,邊讀邊寫時刻,各組選一代表上台來抽,後看看讓你組做什麼了,就做好准備,等候老師的發令.看看你們在一分鍾內能不能完成了任務,一分鍾後組長負責統計一下你組誰做的最好,誰做的最差,把這兩人的名字和所做情況寫在這紙條上。
3、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①我們在這只關注分了,有一位朋友生氣了,怎麼我長的最大,兩節課了都沒有搭理我呢?你知道它是誰嗎?它和時針和分針有什麼差別呢?在時針,分針走的時候這個又細又長的秒針,它走不走了?教師演示,讓學生看後回答,他每走一小格是多少?走一圈又是多少?這時分針走多少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出一結論: 1分=60秒
②(出示鍾表)我們再次感受一下一分鍾,我們能做些什麼?一邊聽秒針走動的聲音,一邊用手隨著秒針拍一拍,或者隨聲音數數。然後在小組內說說一秒鍾能做什麼事。(比如:打呵吹,伸腰等)
(設計理念: 該壞節在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和與老師的合作交流中,體驗1分的長短;自已歸納出了1分等於60秒的結論;在這里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培養,自主學習的方式得到了鍛煉,體現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 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活動一:對口令(在一分鍾內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師:1分=60秒,咱們對口令, 2分=( )秒,3分=( )秒,5分=( )秒,120秒=( )分,240秒=( )分。
活動二:大討論
75秒=()分()秒。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交流。
活動三:猜一猜。 出示課件,口頭完成
活動四:給老師改錯
老師每天晚上睡10分鍾,早晨6:00起床,然後做運動,我轉10下呼啦圈用了9分鍾。煅煉完身體後,我就刷牙,刷牙用了3(秒),洗臉用了2(小時),吃早餐用了15(秒),吃完飯去學校上班。
活動五:關注小華
小華每天睡覺9( ),早上刷牙花了3( ),吃早飯用了10( ),上學的路上遇到紅燈停了25( ),見了同學說了一句「早上好!」只需2( )。跳繩10下用了7( ),跑50米用了12( )。
(設計理念:在活動中探究,歸納新知,並將知識進行拓展,讓數學知識容於生活,從而教會學生會解決問題的數學,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看法,更喜歡數學這門學科.)
四、小結全課、布置作業。
①最後我們來看個小報,看看你會從中得到那些感想.(課件出示)師: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以為德國隊得不了冠軍了,可就在最後的一分鍾時間里進了一球,贏得了冠軍.你對一分鍾有怎樣的認識?師:是啊!一分鍾不僅在學習上很重要,在生活中也很重要,如果早晨貪睡一分鍾就很可能遲到,一分鍾在做什麼事時都很重要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生活中的分分秒秒,當時間的小主人。
②布置作業
今天放學回家步行的同學,請你留意一下,一分鍾你大約能走幾步.
通過這一堂課的切身體會,我相信咱們班的每位同學都會做到爭分奪秒的.下去了請大家收集有關描寫時間的句子,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爭做時間的小主人。
五、板書設計
一分能幹什麼
1分=60秒
Ⅲ 12公開課(一分鍾能幹什麼教學設計)張宏
1、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使學生對時、分、秒有感性的認識。 2、知道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懂得珍惜時間。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的鍾表,但是對時間還沒有感性的認識,時間不同於長度、重量等單位,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時、分、秒對於學生來講很抽象
Ⅳ 《1分鍾能幹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一分鍾能幹什麼》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讓孩子建立一分鍾和一秒鍾的概念,體會分與秒的關系。
2、通過撥一撥、聽一聽、讀一讀、唱一唱等體驗活動,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能力,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孩子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一分鍾的概念,估計一分鍾有多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師:同學們智慧老人雖然有許多智慧,不過他對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也有些陌生,一分鍾能幹什麼呢?我們來猜猜吧。(課件出示:一分鍾能可能做哪些事的表格,大部分學生會說不準,但老師不做判斷。)究竟誰說的對,噓!保密!我相信認真聽課的孩子在學習完這節課後就一定能找到答案。(板書課題)咱們要和智慧老人比試一下,看誰學的認真,看誰愛動腦。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1、初步體驗,初步感知。
一分鍾到底有多長呢?先聽我給大家唱一分鍾的歌吧,你們用自已喜歡的方法記錄一下我唱了多長時間,比如:數數、拍手等。
2、反復體驗,探究新知。
①、數一數一分鍾脈搏。
②、做一做。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每個小組都准備了一個信封,裡面有口算題,折紙、讀課文、寫生字、背口決,學生選最喜歡做的一件事,看看能做多少?(屏幕出現課件鍾表)
3、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①(課件出示鍾爺爺的臉)師:同學們鍾爺爺今天又來到我們的課堂,我們用明亮的眼睛觀察一下鍾爺爺臉上除了有我們熟悉的時針分針這兩個老朋友之外還有誰?他是我們的新朋友,誰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他每走一小格是多少?師:又細又長的是秒針,他每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②(課件出示鍾表)教師學生一邊聽秒針走動的聲音,一邊用手隨著秒針拍一拍,或者隨聲音數數。然後在小組內說說一秒鍾能做什麼事。(比如:打呵吹,伸腰等)
③觀察課件出示的鍾表,思考: 「秒針走的時候分針是動不動的」學生分組拔鍾表,讓學生充分觀察後再與小組成員交流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多少,最後總結出分針與秒針的關系。
Ⅳ 大班優質課陳青一分鍾有多長目標長教案
幼兒園優秀教案《一分鍾有多長》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
二、體驗:一分鍾能幹什麼
1、一分鍾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鍾畫面,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出示鍾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鍾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鍾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鍾。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鍾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鍾。
2、一分鍾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鍾里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鍾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鍾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裡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鍾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鍾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鍾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鍾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鍾。誰知道課間十分鍾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Ⅵ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一分鍾有多長》教案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 (二)體驗:一分鍾能幹什麼 1、一分鍾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鍾畫面,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出示鍾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