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6
绘本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你可以把学过的六个知识点。
分别放到每页上面再配上插图就可以了。
㈡ 6岁到7岁优秀儿童绘本推荐
本书单由朗听教育一线教师团队依据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家长和孩子的反馈,借鉴阅读推广者和亲子共读倡导者等专家同行的建议,并考虑出版情况等综合而成。同时,我们也会根据需要定期更新该书单或者针对你的个性化需要,对应推荐。
6-9岁:
《小巴掌童话》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野兽出没的地方》
《苏和的白马》
《巨人和春天》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大猩猩》
《花婆婆》
《你不能带气球进大都会博物馆》
《世界上最美的村子》
《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雪花人》
《夜莺》
《凯琪的包裹》
《小恩的秘密花园》
《祝你生日快乐》
《安娜的新大衣》
《白雪晶晶》
《睡美人》
《极地特快》
《小威向前冲》
《中国神话故事》
《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丁丁历险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时代广场的蟋蟀》
------
㈢ 甲和乙同看一本数学绘本,甲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乙第一天看了全书的6/15,第一天他俩谁看的多
一样多
2/5=6/15
㈣ 数学绘本有没有教孩子认识1000以内的数
刚入学的孩子在认知上就如同一张白纸,这个时候如果能帮她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说实话,其实我是觉得这个时候才开始带孩子阅读有点晚了,(嘻嘻,好朋友可别见怪啊!)但是,还不是太晚。不过,好朋友又来请教了:该怎么教孩子阅读绘本呢?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这个词来自于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book”。一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有这样几个特点:1.画面漂亮,空白点多,给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2.画面连续、完整,以画面为主要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3.语言简洁,句式或段式经常采用反复的方式出现。4.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5.和传统意义上的童话故事不同,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很多绘本是国外的作家创作的,因而说教意味没有这么浓。6.阅读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读绘本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任务。该怎么读?我以《月亮的味道》这本绘本做示范,告诉朋友可以怎么给孩子阅读。第一步: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之前,最好自己先“备备课”。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看看有哪些阅读点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在阅读中加以注意。比如顺顺的数字概念比较差,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在讲这个故事时,我就抓住故事中出现的9个小动物给他灌输“加法、减法”的概念渗透。可以先让他数数第一页出现的动物眼睛有几只?然后告诉他,眼睛可以一双一双的数,一双就是两只,让他再数数有几只小动物?出现了一个大海龟之后,让他算一算:一共有9只小动物,现在出现了一只大海龟,还有几只动物躲在下面?等到画面中出现了其他动物的时候,让他说一说:来了大海龟,来了长颈鹿,现在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这样一来,绘本的故事特点就没有了,我把它变成了孩子的数学书了!当然,最初讲这个故事可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顺顺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差不多都能背了。现在再和他一起阅读我就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开发了。第一次读的时候,顺顺还不到3岁。那时纯粹以我讲为主,记得那时只提了一个问题:猜一猜,月亮的味道是怎样的?后来发现顺顺的语言不是很突出,我就有意识的利用绘本故事中语言反复的特点来和孩子一起阅读。海龟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大象。小海龟说:“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月亮想:这是和我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长颈鹿。……从第一次出现这个语段开始,就让孩子关注它的语言特点,第二次妈妈讲的时候着重反复的部分。第三次第四次和孩子一起边想边说。第五个出场的动物开始,就可以让孩子模仿着说了。利用绘本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效果真的是特别好。这些可都是妈妈在“备课”时要关注到的哦!第二步: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要创造适合的时间、场合,妈妈可以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和顺顺一起阅读了几遍后,有一阵子他特别喜欢表演。我就让他模仿大海龟怎么爬,大象的鼻子怎么伸,长颈鹿的脖子怎么伸……边读边玩,既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又让他读一读、动一动,他的兴趣自然就高涨了。第三步:充分利用绘本的画面。跟我们承认阅读不同的是,首先吸引孩子目光的是绘本故事书中那生动有趣、夸张传神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无意注意,并由此入手和孩子一起进入奇妙的阅读之旅。家长不单单要读文字给孩子听,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去看画面,想象画面,补充一些合理的大胆的情节,这样,才是真正地体现的“绘本”的特点。第四步:让孩子参与实践中来。这一步其实也是孩子阅读绘本的一个延伸,也是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出发的。《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读了后,有很多次机会我都让顺顺观察月亮:圆圆的月亮让他想想月亮的味道有多好?圆圆的月亮像什么?端个脸盆来让他看看水里的月亮;中秋的时候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一背写月亮的小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再来看看水中的弯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弯月;唱一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每次观察月亮后,顺顺总是会想起《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来,他都会很开心地到书架上找到这本书,拿来让我带着他再次阅读的。第五步: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同伴阅读”的活动。就是说,让几个孩子一起来读这个绘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大家你说说我说说,绘本的质感就丰满起来了。
㈤ 怎样读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的情境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儿童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通过数学绘本阅读与小学教学课教学相结合,提供儿童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扩大儿童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前不久读的一篇美国老师通过一个绘本给一年级的孩子上数学课的文章。
这个老师用的绘本是《The Napping House》,这本书国内引进了,叫《打瞌睡的房子》。这书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班的孩子都读过。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心理嘀咕,这本书我们也读过,可是,貌似它和数学没什么关系呀。好奇心使然,我赶紧读完全文。读完后,给我的震动真的挺大,我对这个老师真是由衷的佩服。
这本书比较低幼,一年级的美国孩子大多都由父母读过,并不陌生。首先老师给孩子们读了这本书。读完后,老师先引导着孩子仔细研究了一下这本书的画面,并给他们解释了什么叫graal。
然后,老师抛出了问题: 当所有的人(动物)都摞起来时,床上一共有多少条腿?(注:文中有时用feet, 有时用leg, 我就都用腿来代替了)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每一个人(动物)的腿数。
老奶奶 2
小孩子 2
狗 4
猫 4
老鼠 4
跳蚤 6
加起来是多少呢?这个加法对美国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有点难的。老师稍微提示了下,孩子们很快便算出来了有22条腿。
第二步: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打印机大小的纸,并教她们折成一个小房子。然后,老师给孩子们做示范在小房子里画了她们家的人和动物。老师家有爸爸(2),妈妈(2),儿子(2),女儿(2), 外加一只猫(4),一共12条腿。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画画自己家里一共有多少条腿啊?
这里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提问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几点。
1. 要算的是一共有几条腿,不是几个人。这是不同的概念。
2. 家里活的生物都算上,所以如果家里有小猫小狗小鸟乌龟甲鱼的都要算上。
3. 家里养鱼的能不能算呢?可以,可是鱼有没有腿呢? 这里是不是又需要孩子掌握一些除了数学以外的小知识呢?
等孩子都画完了,老师开始提问让大家讨论。
1. 如果你认为你家里的腿数最少,请举手。
一个小朋友举手,说她家一共有10条腿。老师接着问, 那有没有同学家比10少?有个同学说12,呵呵。老师问:12比10大?还是比10小?该同学回答:12比10大。 老师说,我们要找比10小的数。
接着有另一个同学举手说他家总共只有6条腿。老师问:那有没有同学家比6条腿还少?嗯,没有。最后孩子们都同意6是最小的数目(这是指一般的情况,特殊情况的不予考虑)。老师让家里总共有6条腿的孩子把他们的小房子拿上来贴到黑板上。有3个小朋友上来把他们的小房子贴到黑板上。
2. 接下来老师接着问,那下一个最小的数目是什么?
又有一个同学举手说她家有10条腿。老师接着问,那有没有同学的数在6和10之间?(我发现小朋友们回答错了,老师从不轻易给结论,而是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这时一个叫Alex的同学举手说,他家总共有8条腿。 5个有8条腿的同学把他们的小房子也贴到黑板上。
3. 那有没有谁家的数目比6大比8小?
这次有个同学反映很快,不可能。因为脚只能是偶数,不可能是奇数。另一个同学评论,腿只能是2,4,6,不可能有3条腿。
好了,大家同意8是下一个最小的数了。老师接着问了,那8条腿的房子比6条腿的房子多几个啊?再讨论一番,2个,对了!
4. 接着老师指着一个写着10的房子问孩子们,如果不看房子里面的内容,你能想到谁会住在里面呢?
同学们又开始讨论起来。讨论的结果是她们总结了下面4种情况:
爸爸-2 妈妈-2 哥哥-2 姐姐-2 baby-2
爸爸-2 妈妈-2 狗-4 baby-2
爸爸-2 妈妈-2 猫-4 鸟-2
爷爷-2 奶奶-2 鹦鹉-2 小老鼠-4
这样的组合变化太多了,老师没有让同学们继续讨论下去,而是让同学们进行下一项活动。
5.老师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打印纸,并教她们对折3次,然后问他们,猜猜看纸再打开后会被分成几格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又得出了答案,8个。老师接着说,你们任选一个数,然后在每个小格子里写上各种不同的组合。(注:在这里,老师指的是只要人物不同,数字相同也算不同的组合。比如上面(4)中就算4个不同的组合了。)
孩子们开始在纸上又写又画,非常认真。文章中列出了一些小孩子画的组合,非常有意思。一个孩子选了12,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baby,兔子,蛇(0)。没有腿的动物也可以算一种组合。嗯,真的很有创新。
还有个孩子选了个比较大的数字16,不过在他的每个组合里,他都加上蜘蛛(8),或者跳蚤(6),这样就比较容易算。 哈哈,很聪明。
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就这样结束了。
㈥ 甲和乙同看一本《数学绘本》,甲看完了全书的5分2,乙看完了全书的15分之6,他俩谁看得更多
2/5分子分母同时扩大3倍:
(2x3)/(5x3)=6/15
所以,2/5=6/15
他俩看的一样多。
㈦ 甲和乙同看一本数学绘本甲第一天看完了全书的2/5乙地第一天看完了全书的6/15第一天他俩谁看的更多
2/5=6/15 他俩看的 一样多。
㈧ 有关数学的课外书六年级读的
相信很多家长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未来学习中,数学的分值最容易拉开距离,数学启蒙太重要了!
可是到底怎么给孩子数学启蒙啊?
何秋光学前数学:读数学绘本,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看绘本时,孩子并没有感觉是在学数学,而是在享受一个精彩的故事。
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这些故事,激发了数学兴趣,并且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用数学思维思考和想象。
几套学龄前的孩子就能看数学绘本,让你的孩子爱上数学!
1、《李毓佩数学童话集》,[中] 李毓佩
李毓佩教授在这套图书中,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水平,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情趣盎然,让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接触数学,并从此喜欢上数学。
2、《你好!数学》,[韩] 郑熙龙
这套绘本用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和多元唯美的图画为孩子们呈现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数学童话世界,帮助孩子充满乐趣地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教育体系科学完整,数学主题清晰全面,阶段学习循序渐进贴近幼儿生活情趣,亲子阅读轻松愉悦,互动游戏简单有趣富有创意的想象童话和多元唯美的手绘插画完美演绎。
3、《美丽的数学》,[日] 安野光雅
这套图书不是简单地把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而重在把数学的本质蕴含其中,让孩子去体悟。书中不是单纯地讲数学,更重在启发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让孩子以简单、科学的方式走近数学,爱上数学。
数学启蒙中,开发孩子数学思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读绘本,能让孩子在趣味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