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题
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其基本特征是,1、问题具有主观性。问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探索、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文学类):2、问题具有开放性。以文本的某一句话或某一点为触发点,要求考生以此为起点,联系文本作适当的拓展,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总结自己的观点;5、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2008年宁夏海南卷22题(文学类)“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答案要点如下:①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③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④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依据全国卷的评分标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和探究题的答题模式,我们可以这样表述:
我认为吉米既忠于职守,又没有背叛友谊。(明确观点)
他选择了抓犯人,这说明他忠于职守。在面对情与法冲突的时候,他深刻地明白,只有将鲍勃绳之以法,使他接受教育,才能获得重生,这才是真正的忠于友谊。
可是于情来说它又无法亲自去逮捕鲍勃,他只好选择让他人去抓鲍勃,这既避免了朋友之间的尴尬和自己可能会产生的犹豫,又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说明他既重情义,又忠于职守。他努力做到了二者的兼顾,于情可通,于理可明。(结合文本,分析陈述理由)
总之,这种命题形式,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总的来看,这类试题是考理解,更是考运用。用阅读所得去解决文章本身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是运用;用完整的语言将自己独立的见解表达出来,更是运用。
㈡ 对于中考语文探究题的做法
你说的这种题是什么样子的,大概的题干能有多少字,是不是给你一段文字,然后让你根据这段文字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启示什么的,是不是主观题,不是选择题?
要是我说的这种情况一般在高考里也有,是一种很典型的题型。这种题一般会出几类的文字
可能是一则短小的预言,也可能是当时的时事政治,也可能是最近发生的新闻。如果想答好这种题首先就是要了解时事政治,你说你快中考了,那么在关注也没什么时间了。
答题时要看好题干,认真分析这件事想传达的信息,一般这种题都会有俩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你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在答题是先说出来,然后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看法,以自己的看法为主,结合材料进行辅助分析,你们老师说的还是挺对的,毕竟是老师,经验还是多于你们。可能一两次的失误难免的不要失去信心。
祝你中考成功!!!
㈢ 语文发挥题(探究)
在家里,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学校,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说某人自尊心太强等等。可见,自尊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等。我们若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与之相应,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其中,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客观描述,如"我是个中学生",而自尊则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还带有评价和情绪情感色彩,如"我是个优秀的中学生"。
其次,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太强了。"他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可我们却认为,自尊只包括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自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㈣ 语文综合实践探究题
调查发现,初中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年级级数成反比。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受网络电视、学校和家长的影响比较大,主观上没兴趣的仅占2%
㈤ 语文的综合探究题
建议做一个有关民族文化的PPT 然后拨给学生看
㈥ 关于语文探究题!!!!!!请各位帮帮忙~!
一、分析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湖塘初中沈鑫涛提供)
1. 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二、阅读下面的几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北环中学 祝畅红提供)
(1)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群居在树木中或田野间,喜欢选择高达二十米以上的乔木做巢、栖息,如果树木低于二十米,乌鸦就会离去,另选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现代汉语词典》)
(2)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沈阳城急剧向四周扩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乌鸦们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夜幕下三三两两,犹如一道道黑色闪电,悄悄潜入沈阳城区,或落在古老教堂钟楼顶,或飞到老乔木上栖息,而清晨来临天还未亮,又很自觉地飞离。那时进城乌鸦数量少,又都很羞怯,人们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江海晚报》)
(3)1999年秋天,沈阳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城市靓丽起来,乌鸦们似乎也要来分享这份荣耀了。如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般,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不再是悄悄潜入,而是鸦噪齐鸣漫天飞舞;不再是暮来晨去,而是早归晚出;不再是仅仅栖息于闹市公园,而是地盘扩大到五公里,占领了最繁华地段的天空。沈阳城里,一时漫天乌鸦,其壮景足以用“遮天盖日”来形容。(《江海晚报》)
三、阅读长江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勤业中学 王庆华提供)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大片原始森林意味着什么?不妨说那是恩赐给中华民族的守护神,是长江上游水源保护的重要防线。如今佛宝地区的玉兰山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荒山秃岭取代了原先的层层绿荫,自怀与天堂坝片区的森林也在急剧减少。
1998年早春二月,长江便不再安澜了,江西九江崩岸3次,湖南崩岸更达9次之多。而今长江“闹脾气”已是家常便饭。然后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日夜守护堤岸,每年不知丢下多少草袋子、石头块,治标难治本。看看长江上游金沙江两岸树木已被砍光,通天河畔沙丘堆积,再看看长江中下游那些围垦的、挖沙的,便知道长江受到的伤害是何等深重!
四、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常州市教院附中曹介梁提供)
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林。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你能的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勤业中学 王庆华提供)
青岛、烟台附近海岸是山东主要粮食产区,但是当地缺少灌溉用水。有人想到抽用地下水来灌溉。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为粮食高产区。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考虑环境因素,没过几年,所属莱州一带的地下水位已经抽到比海面还低十几米,导致海水倒灌。海水以一天1米的速度向内侵蚀,所到之处一片荒芜,原来的高产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要把入侵的海水弄出去,不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六、综合下列有关资料,从中你能看出苏州园林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陆文跃提供)
①拙政园池水面积占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②网狮园以池水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周亭阁造型秀丽,石板曲桥,低矮贴水,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③环秀山庄,假山座座,池水湾湾,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望全园,山重水复,峥嵘雄厅;入其境,移步换景,变化万端。
④怡园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⑤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林北面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七、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勤业中学 王庆华提供)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八、下面六则广告都是广告语中的精品,仔细品位,你最喜欢哪一则?请谈谈你的理由。(勤业中学 王庆华提供)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人头马XO: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菲利浦电器:让我们做的更好
蓝天六必治牙膏: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铁达时手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
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九、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湖塘实验初中 胡小凡提供)
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过了两年零八个月,10项目标全部完成。
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直机关工作。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另外两个没动心。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那个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
十、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花园中学 朱光琪提供)
①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于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两次用火碱和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据这位大学生自称,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2月24日,刘海洋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② 刘海洋在中学里曾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不光成绩好、守纪律、懂礼貌,而且热心班集体的事情,学校曾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三千多名学生中只有他穿着打补丁的校服。
③ 刘海洋的母亲说:“他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到大四了,裤衩、袜子都是我给他洗的。”
④ 刘海洋拥有两个书柜好几百本书,但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的书一共不超过30本,其他都是数理化。
十一、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常州实验初中 瞿勇勇提供)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十二、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发现。(湖塘初中 沈鑫涛提供)
①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②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③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十三、请研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发现。(hxf提供)
斑马有色彩对比强烈的黑白条纹,在非洲大草原上,这身打扮实在是太显眼了,这使他们很容易成为狮子、土狗之类的食肉类动物的攻击目标。而且,就是吃肉的狮子和土狗,也有着与环境匹配的保护色。
在非洲大陆,有一种可怕的昆虫——舌蝇。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会染上“昏睡病”——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舌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对于有着一身黑白相间条纹的斑马,舌蝇往往是视而不见的。斑马的条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斑马的选择虽然使它有更多的被捕猎的风险,但也使它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扰,使它们的群体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现在,斑马已经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
十四、请研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发现。(hxf提供)
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
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至于申请大学时,六七十个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够。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就因为“学雷锋”非常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比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帮穷人盖房子,经年不渝,终于感动“上帝”。
普林斯顿大学曾录取一个推售了大量的童子军饼干的学生。这个孩子异想天开地闯到某大公司,点名要见CEO。见到CEO,孩子拿出几盒饼干,开始向不苟言笑的CEO兜售。从饼干怎么美味,讲到卖饼干的钱将怎样帮助贫困孩子,再讲到如果该公司做了这件善事将在社区造成的影响……孩子的胆略和智慧终于打动了CEO。CEO大笔一挥订购了童子军的饼干,数量大得让孩子目瞪口呆。孩子的胆略和智慧还打动了普林斯顿,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十五、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栗阳教育局教研室 姚芙梅提供)
材料一:200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日,其他各民族纷纷表示祝贺;7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材料二:目前,在西藏的1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0%以上;在自治区、县、乡(镇)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别占82.4%、92.62%和99%。
材料三: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对西藏的投资和财政补贴不断增加。仅“九五”期间,安排投资130亿元,财政补贴22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1)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证。
(3)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而明知不对的赞誉又采取认同,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二、①人们破坏了乌鸦的生存环境;②乌鸦的习性发生了变化;③沈阳变得越来越靓丽,乌鸦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所以进入沈阳。(能联系环境变化引起乌鸦习性改变进行分析即可,按8、6、4给分,没作答的才给0分。)
五、发展要同时考虑保护环境,环境保护要有长远目光,环境一旦被破坏要恢复很困难,环境保护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六、苏州园林在布局上大都依水造景,将小桥、楼阁、亭台轩榭、花草树木、假山等融为一体,相映成趣,美丽如画,从而使佳景层出不穷,突出苏州水乡的特点(6分。能作答即可得2分;能答到以水为中心、每个园林都有水等,并能做到语言通顺、流畅4分;能突出依水造景5分;能有独到的创新见解,并言之有理有据6分)。
七、参考: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反而越来越强健,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九、要勇于追求,努力实践,就会取得成功。
十、首先,学校教育方面: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母亲不该只充当“保姆”的角色;
再次,自身精神方面:缺乏文学素养,精神空虚。
十二、(1)真正的母爱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3)作为小孩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一味的任性
十三、世界上不会有完美无缺的选择,而只有更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也有弊端。(或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展。)
十四、未来人才是具备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要追求的不单单是考分,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
㈦ 语文探究题
轻声细语,感悟书的韵律。
轻放慢涮,节约用水
我们开展这个活的目的就是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小细节上的文明做法。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有违文明的做法,也不符合文明进社区的具体要求。还请你自重。
㈧ 怎样做语文中的探究题型
一、探究能力层级阐释:
F、探究 ——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这是200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考纲新增的能力层级。
探究的内容分析: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现代文阅读的探究能力,一是指探讨文本本身的主旨、为表达这个主旨所用的手法等等,一是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原先推断是放在科学文章板块考查的,但是由于目前新课改的推动,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中,也开始考查推断和想象这种探究能力。
二、概括分析题与探究题的区别:
例: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试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命题1: 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分析题
命题2: 你认为,孔子热衷仕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题
三、探究题解答实例:
例1:(2007年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参考答案】
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
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例2:(2007年山东卷)《灯火的温情》
(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参考答案】
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苦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和坚持。
(2)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例3:(2007年湖南卷)《忆刘半农君》
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答案启示】
1、探究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给分,意在鼓励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以体现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引导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但是,高考试卷中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不是毫无根据地胡乱探究,必须也只能根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或考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探究。
如例1答案就分散在《叶圣陶在四川》文本的第1-5段。先分析题目中叶圣陶诗句的典故及用典的深意:“塞翁失马”——要求自己不要太在意个人得失;“孺子牛”——勉励自己要甘做人梯。第1段写叶圣陶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既充满爱心,又讲究方法;第2-4段写叶圣陶和朱自清的友谊,这个与“孺子牛”关系不大;第5段主要表现叶圣陶作为编辑,“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作为编辑中的长者,热忱帮助青年编辑。第1段和第5段表现出他甘当“孺子牛”的襟怀。
例2(1)是一道很典型的探询象征意义的试题。本题的取答区间在文章的第1段,在叙述完对黑暗的恐惧后,作者写道:“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 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整体观照全文,会发现文章中的“灯火”使用了象征手法,其象征体是灯火,本体是“真情和温暖”。
例2(2)取答区间在文本的第三段。文中已经指出“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我们应该承认作者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所以说,“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命题者让考生想象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如何,这是一种延伸性想象。但是又不能脱离文章的观点乱说,还得联系文章内容,说出来的观点要与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就文本来说,这种想象应该强调人生态度的积极性。
例3是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评价鲁迅对刘半农的感情,首先要弄清文中表达的感情基调:刘半农是鲁迅的老朋友,《忆刘半农君》又是鲁迅受朋友之请写的纪念刘半农的作品,所以,感情基调是褒扬,所有的评价都应该从这个基调出发。在文本的11段,鲁迅自己用“因为”一词带出了“朋友的憎恶”的原因。表面上是批评,实际上是关心,是充满关切之情的批评;是希望刘半农永远是战士,是肯定刘半农过去的清白。
3、解答探究题不像解答概括分析题那样,要求面面俱到,考生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论述、探究,即可根据回答的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四、解题方法归纳:
1、认真审题,读懂文本主旨:
立足文本这个根据地,搞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搞清文章结构后再答题。
2、细心阅读,留下思维痕迹:
根据问题,在试卷原文上圈点关键字词句。
3、语言比对,细究用词差别:
结合文本内容分点逐一阐说。
4、言必有据,考虑答案周全:
把圈点出来的原文的关键字词句尽量组合在自己的答案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必须做到“自圆其说”。
㈨ 高考语文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第一种类型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第二种类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
第三种类型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