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数学地图

数学地图

发布时间: 2021-08-02 21:00:45

什么叫地图的数学基础

为了控制地图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由一定数学法则构成的基础。包括坐标网、比例尺和大地控制网。
坐标网 控制制图资料转绘精度和方便用图的格网,以在地图上确定点位、方向和距离。有地理坐标网和直角坐标网两种。地理坐标网是按照一定的地图投影方法,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线和纬线描绘在平面上,所构成的有一定变形规律的经纬线网,它依一定的经纬度间隔绘出,并注明经纬度数值,用于确定点位的地理坐标,故又称制图网。直角坐标网一般是垂直和平行某种投影的中央经线的方格线网,注有公里数,用于确定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故也叫公里网。
比例尺 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长度之比。它表示地图图形的缩小程度,又称缩尺。如1:10万,即图上1厘米长度相当于实地1000米。严格地讲,只有在表示小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图上,由于不考虑地球的曲率,全图比例尺才是一致的。对于一般的地图,因投影所产生的变形,各处比例尺并不完全一致。通常绘注在地图上的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主比例尺是进行地图投影时地球椭球体缩小的比例。在地图上,只有某些线或点符合主比例尺,其他各处的比例尺均大于或小于主比例尺。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有关。一般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大地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总称,又称大地网。平面控制网一般指三角网和精密导线网。它采用三角测量或精密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并配合进行天文测量和重力测量,将观测结果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计算各三角点或精密导线点(简称大地点)的大地坐标,作为平面位置的基本控制。大地点的大地坐标通过投影换算成平面直角坐标,可以直接控制测图。高程控制网指水准网和三角高程网。它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测定各水准点距大地水准面的高程,作为高程的基本控制。所以大地控制网能保证将地球的自然表面转移到参考椭球面上,并使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对于坐标网具有正确的位置。

⑵ 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几个

地图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亦称辅助要素),通称地图“三要素”。

1、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

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

3、整饰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2)数学地图扩展阅读

普通地图通常具有: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居民点、交通与通讯网、境界线。

水系要素,反应水网结构和河流的主要形状特征、河流主支流的从属关系、水网密度差异、以及水文要素与地貌要素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等。

居民点要素,要正确反映城镇或乡村的属性、类型、人口数量、发展规模与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居民点与地形、河流、交通线的相互关系等。

交通网包括铁路、公路、航运等及机场、车站、港口等附属建筑。它们在地图上的详细程度、精度、完备性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愈大,表示地理要素愈详细,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内容概括程度也相应增加。

⑶ 地图上著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地图上著名的数学问题是“四色问题”

19世纪中期,一位欧洲学生在给地图着色时,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而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得两个相邻地区的颜色不同。他把这种发现告诉了英国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摩尔根,摩尔根对此很感兴趣,想用数学的方法给出证明,可是无论如何也证不出来,于是这个问题后来便成为世界数学史上的名题和难题,许多数学家都争着去证明它。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数学家阿沛尔和哈肯,用电子计算机,对“四色问题”进行了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他们假设:若一个图不能够嵌入一个不可能四着色的图里面,那么这个图一定是可以四着色的。于是他们两人从十万多张不同的地图中挑选出近两千多张输入电子计算机,对每一张地图都使用了二十万种可能的着色方法,作出了两百亿个逻辑判定,经过一千二百多个小时,终于在1976年证明出来,从此困绕数学界多年的“四色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四色问题”的圆满解决,为人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极大地丰富了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开拓了人类运用电子计算机的新领域,这些成果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推动了数学这门学科在生产和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⑷ 地图的数学要素

地图要素
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它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亦称辅助要素),所以又通称地图“三要素”。
(l)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
(3)整饰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⑸ 地图上坐标与数学坐标有什么区别

数学的那个是欧几里得几何学,平面的,是直线的;而地图上的不是这个,因为地球是圆的,在长度很长时就不能近似为直线了,所以他的坐标是曲面的

⑹ 地图的数学法则是由什么构成的

地图,基本解释: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
和原题有一点不一样,不知道对不对

⑺ 求教,数学建模中如何把实际地图转化为路线图数学建模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量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组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等。

⑻ 我国自1987年以后采用什么作为地图的数学基础

这个我也想知道。。。

⑼ 小学数学地图比较尺 什么情况放大

地图的幅度、幅面 也就是地图纸张、地图的大小

⑽ 求地图上的距离(数学)

设图上距离为x cm

1 x
----------- = -----
250000 3000000

x=12 cm

热点内容
特教老师师德材料 发布:2025-07-20 13:44:24 浏览:346
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总结 发布:2025-07-20 13:43:51 浏览:862
密度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20 12:02:52 浏览:578
幼儿教师德能勤绩个人总结 发布:2025-07-20 11:03:41 浏览:869
一年级班主任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20 10:31:03 浏览:210
我的师德师风观 发布:2025-07-20 04:56:00 浏览:677
江苏教师与13岁 发布:2025-07-20 02:03:48 浏览:935
军魂老师 发布:2025-07-20 00:40:21 浏览:665
雪教学实录 发布:2025-07-19 23:16:59 浏览:929
2017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发布:2025-07-19 22:04:16 浏览: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