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语文
1. 初中语文对联知识点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内容太多,只能简要说一说: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俗称“四大讲究”: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2. 语文 对联
水冷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回字头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日答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回莲迳返逍遥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合鸣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3. 关于语文的对联5条
1.语出惊人,能言前后三百载
文定骇世,善记上下五千年
2.舞文弄墨话史记
鸟语花香写春秋
3.学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习作文科举考试占鳌头
语出惊人,能言前后三百载
文定骇世,善记上下五千年
4.学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习作文科举考试占鳌头
5.观这片天地说奇就奇能言中外所有奇事
读那方世界见怪不怪并非古今全部怪论
拓展 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4. 关于语文的对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
(此下联也是三个人名组成,金山是著名演员,林里和马识途是著名作家,也都为广大群众所熟悉。联语的对仗字字见工,内容贴切自然,不显雕琢)
5. 语文的对联
和风----(细雨 )
春花----(秋实 )
山高----(水长 )
示范: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和风佛面----( 细雨飘颜)
春花烂漫----( 秋果丰硕)
胸怀天下----(壮志凌云 )
示范:坐看青山不老-----卧听绿水长流
秋天无情扫落叶-----( 春雨有意润万物)
6. 经典对联大全的中考语文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
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门联) 4、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6、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7、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8、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大光亭) 9、古今奇观属岩壑;往来名士尽风流。(杨树悬山阴自在亭) 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止息亭联) 11、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止息亭联)
12、留此湖山 得此佳趣;召以佳景 假以文章。(水月观音亭)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刘墉四照亭联) 14、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半山亭联) 1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陈抟老君台联)
16、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观音亭联) 17、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 18、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19、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联) 2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矩沧浪亭联)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联) 22、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联) 23、开轩敫朗月;对弈趁清风。(高杨依山亭联) 24、偶呼明月问千古;临对青山思故人。(捉月台联)
25、睡至二二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 无少长俱是古人。(黄梁梦亭联)
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凉台联) 27、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联) 28、瑞气降寰宇;兰香遍大千。 29、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30、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3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三雅园联联)
32、每闻乐事先惬;或见奇书手自抄(爱新觉罗 弘历园联) 33、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4、水清石出鱼无数;竹密花深鸟自啼。(哈同花园联)
35、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 ,有字可传。(台湾慎德堂联) 36、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题诗) 37、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王文治自题联) 38、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王时敏自题联)
39、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长 ,独为其难。(王莆常自题联) 40、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毛怀自题联) 41、江山澄气象;冰玉净聪明。(方声洞自题联)
42、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邓石如自题联) 43、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左光斗自题联)
44、发上等愿,亭下等福;从高处立 ,向宽处行。(左宗堂自题联) 45、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自题联) 46、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申涵光自题联) 47、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48、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叶恭绰自题联) 49、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田家英自题联) 50、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包世臣自题联) 51、喜有两眼泪,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包世臣自题联) 52、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永瑆自题联) 53、阐旧帮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自题联) 54、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55、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吕留良自题联)
56、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 ,北苑春山。(刘熙载自题联) 57、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祁毓麟自题联) 58、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自题联) 59、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孙星衍自题联) 60、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于右任自题联) 61、清机发妙理;高步迢常伦(杨法自题联联) 62、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7. 语文对联
上联: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 (南方过端午的方式)
下联:佩香囊,系彩线,祈福平安 (北方过端午的方式)
横批:喜庆端午
九子粽;
五彩丝。
天中节;
地腊辰。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天中令节;
地腊良辰。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海国天中节;
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满;
盘盛角黍香。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五月端阳春穗黄;
八月中秋月儿圆。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青粽嘉旬称益智;
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池莲花解语;
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华。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
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令节届天中,处处辉增艾绶;
良辰逢地腊,家家乐饮蒲觞。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8. 语文对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
9. 语文对联怎么写
一、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 上海 彩凤 绿叶 良友
宁波 金龙 红花 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B 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
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夕字古仄)
B 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杰字古仄)
5、五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2 对联的格律
例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7、七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