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

发布时间: 2021-11-03 05:09:30

㈠ 高分子化学 化学式

上网啊,进网络,点网络,搜索,十分全面,回进网络答网络http://ke..com/

㈡ 高分子化学 对一个没学过化学的人 该怎么

学过化学的都不一定学得好高分子科学,更不用说没学过了,如果想学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得从四大化学开始学起,不然会看不懂的。

㈢ 高分子化学

第一题:CH2=CHF命名:氟乙烯,聚合方程式:CH2=CHF催化剂一一>一[一CH2一CHF一]专n一聚氟乙烯 结构单属元是:一CH2一CHF一
第二个命名: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方程式:CH2=C(CH3)COOCH3催化剂一一>一[一CH2一C(CH3)COOCH3一]n一 结构单元就是聚合反应生成物,自己想想
第三个命名:苯乙烯,聚合方程式:CH2=CHPh催化剂一一>一[一CH2-CHPh]n一
聚合物的命名就是单体名称前加个聚字,比如聚苯乙烯
第二题:从左往右分别是:聚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异丁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方程式比如聚四氟乙烯:CF2=CF2催化剂一一>一[一CF2-CF2一]n一 其它自己想想,不懂继续追问

㈣ 四大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哪一个就业好一点是干什么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版应用等权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合成高分子的历史不过80年,所以高分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还不足六十年,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它的内容已超出化学范围,因此,现在常用高分子科学这一名词来更合逻辑地称呼这门学科

㈤ 高分子化学的概述

在人类社会5000年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人们虽然天天与天然高分子材料打交道,但是对它们的科学本性却一无所知,不知道棉、麻、丝、木材、淀粉等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直到20世纪初期,经过施陶丁格等一些化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才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它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高分子化学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领域。如今,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高分子合成工业,生产出五彩缤纷的塑料、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高分子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 合成高分子的历史不过90年,所以高分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今年整整80年,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它的内容已超出化学范围,因此,现在常用高分子科学这一名词来更合逻辑地称呼这门学科。狭义的高分子化学,则是指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
人类实际上从一开始即与高分子有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动植物包括人体本身,就是以高分子为主要成分而构成的,这些高分子早已被用作原料来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人类的主要食物如淀粉、蛋白质等,也都是高分子。只是到了工业上大量合成高分子并得到重要应用以后,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才取得高分子化合物这个名称。
后来,经过研究知道,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和那些天然存在的高分子,在结构、性能等方面都具有共同性,因此,就都叫做高分子化合物。工业上或实验室中合成出来的称为合成高分子,一般所说的高分子,大都指合成高分子,天然存在的高分子简称天然高分子。
顾名思义,高分子的分子内含有非常多的原子,以化学键相连接,因而分子量都很大。但这还不是充足的条件,高分子的分子结构,还必须是以接合式样相同的原子集团作为基本链节(或称为重复单元)。许多基本链节重复地以化学键连接成为线型结构的巨大分子,称为线型高分子。有时线型结构还可通过分枝、交联、镶嵌、环化,形成多种类型的高分子。其中以若干线型高分子,用若干链段连接在一起,成为巨大的交联分子的称为体型高分子。
从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可以知道,合成高分子的化学反应,可以随机地开始和停止。因此,合成高分子是长短、大小不同的高分子的混合物。与分子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一般小分子化合物不同,高分子的分子量只是平均值,称为平均分子量。
决定高分子性能的,不仅是平均分子量,还有分子量分布,即各种分子量的分子的分布情况。从其分布中可以看出,在这些长长短短的高分子的混合物中,是较长的多还是较短的多,或者中等长短的多。
高分子具有重复链节结构这一科学概念,是德国著名化学家H.施陶丁格
(Hermann Staudinger 1881—1965)在1922年提出的,但没有得到当时化学界一些人的赞同。直到30年代初,通过了多次实践,这一概念才被广泛承认。正确概念一经成立,就使高分子有飞跃的发展。当时链式反应理论已经成熟,有机自由基化学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三者的结合,使高分子合成有了比较方便可行的方法。
实践证明,许多烯类化合物,经过有机自由基的引发,就能进行链式反应,迅速地形成高分子。由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40年代初期,许多现在的通用高分子品种,都已按此方法投入工业生产。在1935年卡罗瑟斯又发现用缩聚方法合成高分子,研制成功聚酰胺,人们称为尼龙。后来,为了合理的加工和有效的应用,高分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工作逐渐开展,使高分子成为广泛应用的材料。同时,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高分子科学——从40年代下半期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
高分子科学可以分为高分子化学(狭义的)、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学三部分。高分子化学又分为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化学反应和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研究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和本体性能。高分子工艺学又分为高聚物加工成型和高聚物应用。
高分子虽然分子量很高,但是它们所具有的官能团,仍然与一般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有一样的反应性能。但其反应性能受两种特有因素的影响:高分子是长链结构,这个长链是曲曲折折的蜷曲形。有规则的蜷曲(折叠)形成晶态,无规则的蜷曲形成非晶态;高分子的分子与分子堆砌在一起。有规则的堆砌形成规整的晶态排列;无规则的堆砌形成非晶态。规整结构中分子排列紧密,试剂不易侵入,官能团不易起反应;不规整结构中分子排列疏松,试剂容易侵入,官能团容易起反应。
天然高分子的化学转化,早在19世纪就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1845年舍恩拜因就发现纤维素可以硝化,成为硝酸纤维素。1865年许岑贝格尔把纤维素乙酰化成为醋酸纤维素。粘胶人造丝的生产也是通过纤维素的化学变化来实现的。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有些是破坏性的,例如高分子光降解、高分子热降解、高分子氧化等。它们使高分子材料老化,性能变坏,以致最后不能使用。但不少反应是有用的,甚至是重要的高分子合成方法,例如橡胶硫化成为具有弹性的橡皮;纤维素黄化,制成粘胶纤维;聚乙酸乙烯酯先水解成聚乙烯醇,再与甲醛缩合,纺成的纤维即维轮;高分子先转化成自由基,再与另一单体形成接枝共聚物;两种高分子链段用化学方法连接起来,成为嵌段共聚物。此外,还可以把某些元素或基团先接到高分子上去,再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后还可解脱,以完成某些分离、分解和合成工作,例如高子交换树脂、固定化酶、多肽、某些激素甚至蛋白质的合成等等。
高分子链结构包括链节的化学结构,链节与链节连接的化学异构和立体化学异构、共聚物的链节序列、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以及分子链的分支和交联结构。
在适当情况下,这些结构相同的链节,正如许多相同的小分子可以整齐地排列起来成为晶体一样,也可以局部折叠起来成为片状结晶态,称为片晶。片晶又可以堆砌成球状,称为球晶。在高分子的分子与分子之间,相同的链节也可排列成为片晶,片晶再堆砌成为球晶或其他晶态;那些未折叠起来的一部分分子是非晶态的。非晶态部分也有一定的结构。小分子化合物,要么是结晶的,要么是非晶态的;而高分子化合物,则可以一部分是晶态结构,另一部分是非晶态结构。
高分子链结构是一级结构;孤立高分子链,即稀溶液中高分子的形态,如无规线团、螺旋、双螺旋、刚性棒或椭球等是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指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即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的堆砌。聚集态结构随着加工成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有聚集态结构的高分子,称为高聚物。
多数线型高分子,可以在相应的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胶体溶液。高分子是长链结构,在流动时能相互阻滞,因此高分子溶液是粘稠的。一般情况下,分子链愈长,粘度愈大。当光束通过高分子溶液时,由于高分子比较大,可以发生光的散射,分子愈大,散射愈强。
高分子远比溶剂分子重,在超高速离心下,高分子的移动比溶剂分子快,扩散比溶剂分子慢。分子量愈大,这些区别愈明显。利用这些高分子溶液性能,可以测定高分子的分子量。研究高分子溶液,除了能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外,还可从溶液的各种性质推测高分子的形态结构等。
高分子与小分子不同,具有强度、模量,以及粘弹、疲劳、松弛等力学性能,还具有透光、保温、隔音、电阻等光学、热学、声学、电学等物理性能,由于具有这些性能,高聚物可作为多种材料应用。高聚物的结构与加工成型的方法有关。因此,要取得高聚物的优良性能,必须采用适当的加工成型方式,使它形成适当的结构。例如,成纤的高聚物,在纺丝以后必须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牵伸取向,才能达到较高强度。
高聚物作为材料使用,主要可分塑料、纤维和橡胶等,都需要加工成一定的形状方可使用。此外,用做分离、分析材料的离子交换树脂,在聚合过程中就可制成可使用的球形颗粒;用做油漆涂料的高聚物,只须溶在适当溶剂中,就可使用,无须加工成型。
高分子生产的迅速发展,说明了社会对它的需要量的迅速增加。高分子材料首先用作绝缘材料,用量至今还很大,特别是新型高绝缘材料。例如涤纶薄膜远比云母片优越;硅漆等用作电线绝纺漆,与纱包绝缘线不可相提并论。由于种种新型、优异的高分子介电材料的出现,电子工业以及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
高分子作为结构材料,在代替木材、金属、陶瓷、玻璃等方面的应用日新月异。在农业,工业和日常用途上,它的优点很多,如质轻、不腐、不蚀、色彩绚丽等,用于机械零件、车船材料、工业管道容器、农用薄膜、包装用瓶、盒、纸,建筑用板材、管材、棒材等等,不但价廉物美,而且拼装方便。还可用于医疗器械,家用器具,文化、体育、娱乐用品,儿童玩具等,大大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合成纤维的优越性,如轻柔、不绉、强韧、挺括、不霉等,也为天然纤维棉、毛、丝、麻等所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它们不与粮食争地,一个工厂生产的合成纤维,可以相当上百万亩农田所能生产的天然纤维。天然橡胶的生产,受地区的限制,产量也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要求。但合成橡胶不受这种限制,而且其各个品种各有比天然橡胶优良之处。
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强度不高、耐热不好,这是从常见的塑料得到的印象。现在最强韧的材料,不是钢,不是钍,不是铍,而是一种用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复合而成的增强塑料。耐热高分子,已经可以长期在300摄氏度下使用。
特别应当提起的是,在航天技术中,火箭或人造卫星壳体从外部空间回到大气层时,速度高,表面温度可达5000~10000摄氏度,没有一种天然材料或金属材料能经受这种高温,但增强塑料可以胜任,因为它遇热燃烧分解,放出大量挥发气体,吸收大量热能,使温度不致过高。同时,塑料不传热,仍可保持壳体内部的人员和仪器正常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温度。好的烧蚀材料,外层只损坏了3~4厘米,即可保全内部,完成回地任务。
不过高分子材料也有不少弱点,必须开展研究加以克服。比如易燃烧,大量使用高分子材料时,防火是一个大问题,必须使高分子不易燃烧,才能安全使用;易老化,不经久。用作建筑材料,要求至少有几十年的寿命;用于其他方面,也须有耐久性。大量使用高分子材料时,作为废物扔掉的高分子垃圾,不被水溶解和风化,不受细菌腐蚀,如不处理就会越积越多,成为严重公害。必须设法使高分子材料在使用后能适时分解消失。

㈥ 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就业前景哪个

有机化学我不怎么清楚,但是我听说高分子化学(材料方面)在前些年发展比较迅速,但是现在遇到了瓶颈,再加上前些年一些企业大量吸收高分子专业(材料方面)的人才已经达到饱和甚至多了,所以现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就业前景没有前些年好了,当然主要还是要看你是不是毕业于211,985,学历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

㈦ 高分子化学的定义

在人类社会5000年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人们虽然天天与天然高分子材料打交道,但是对它们的科学本性却一无所知,不知道棉、麻、丝、木材、淀粉等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直到20世纪初期,经过施陶丁格等一些化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才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高分子化学
简介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它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高分子化学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领域。如今,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高分子合成工业,生产出五彩缤纷的塑料、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高分子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
发展历程
合成高分子的历史不过90年,所以高分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今年整整80年,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它的内容已超出化学范围,因此,现在常用高分子科学这一名词来更合逻辑地称呼这门学科。狭义的高分子化学,则是指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
人类实际上从一开始即与高分子有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动植物包括人体本身,就是以高分子为主要成分而构成的,这些高分子早已被用作原料来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人类的主要食物如淀粉、蛋白质等,也都是高分子。只是到了工业上大量合成高分子并得到重要应用以后,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才取得高分子化合物这个名称。
后来,经过研究知道,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和那些天然存在的高分子,在结构、性能等方面都具有共同性,因此,就都叫做高分子化合物。工业上或实验室中合成出来的称为合成高分子,一般所说的高分子,大都指合成高分子,天然存在的高分子简称天然高分子。
顾名思义,高分子的分子内含有非常多的原子,以化学键相连接,因而分子量都很大。但这还不是充足的条件,高分子的分子结构,还必须是以接合式样相同的原子集团作为基本链节(或称为重复单元)。许多基本链节重复地以化学键连接成为线型结构的巨大分子,称为线型高分子。有时线型结构还可通过分枝、交联、镶嵌、环化,形成多种类型的高分子。其中以若干线型高分子,用若干链段连接在一起,成为巨大的交联分子的称为体型高分子。
高分子化学
从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可以知道,合成高分子的化学反应,可以随机地开始和停止。因此,合成高分子是长短、大小不同的高分子的混合物。与分子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一般小分子化合物不同,高分子的分子量只是平均值,称为平均分子量。
决定高分子性能的,不仅是平均分子量,还有分子量分布,即各种分子量的分子的分布情况。从其分布中可以看出,在这些长长短短的高分子的混合物中,是较长的多还是较短的多,或者中等长短的多。
高分子具有重复链节结构这一科学概念,是德国著名化学家H.施陶丁格
高分子化学
(Hermann Staudinger 1881—1965)在1922年提出的,但没有得到当时化学界一些人的赞同。直到30年代初,通过了多次实践,这一概念才被广泛承认。正确概念一经成立,就使高分子有飞跃的发展。当时链式反应理论已经成熟,有机自由基化学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三者的结合,使高分子合成有了比较方便可行的方法。

㈧ 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集合

第一章 绪论(Introction)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 。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 Ni :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 Wi :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 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即 。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 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 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塑料(Plastics):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
橡胶(Rubber):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 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纤维(Fiber): 聚合物经一定的机械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细而柔软的细丝,形成纤维。纤维具有弹性模量大,受力时形变小,强度高等特点,有很高的结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为几万。
热塑性聚合物(Thermoplastics Polymer): 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热固性聚合物(Thermosetting Polymer):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碳链聚合物(Carbon-chain Polymer):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Hetero-chain Polymer):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聚合物 (Element Organic Polymer) :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孙,主要由硅、硼、铝和氧、氮、硫、磷等原子组成。
无机高分子(Inorganic Polymer):主链与侧链均无碳原子的高分子。
聚合反应 (Polymerization):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活性种(Reactive Species):打开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活性种可以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
均裂(Hom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均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个带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
异裂(Heter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异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这个基团形成阴离子,而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为阳离子。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以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为阴、阳离子的连锁聚合。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诱导效应(Inction Effect):单体的取代基的供电子、吸电子性。
共轭体系(Resonance System):在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双键、p电子或空的p轨道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使得电子云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碳原子上,而是分散在一定范围内多个原子上的离域体系中,这种离域体系就是共扼体系。
共轭效应(Resonance Effect):共扼效应存在于共扼体系中,它是由于轨道相互交盖而引起共扼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共扼效应使体系的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可分为σ-π共轭、p-π共轭、π-π共轭、σ-p共轭。空间位阻效应(Steric Effect):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位置所引起的效应,它对单体聚合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它不涉及对活性种的选择。
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链引发包括两步:初级自由基的形成(即引发剂的分解),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单体自由基形成后,它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双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的活性并不随着链段的增加而衰减,与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即链增长。
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 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
偶合终止(Coupling Termination):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歧化终止(Disproportionation Termination):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单基终止(Mono-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可能形成新的自由基继续反应,也可能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而停止聚合。
双基终止(Bi-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链转移(Chain Transfer):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M)、溶剂(S)、引发剂(I)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这一反应叫链转移反应。
引发剂(Initiator):在聚合体系中能够形成活性中心的物质,使单体在其上连接分为自由基引发剂,离子引发剂。
半衰期(Half Life):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诱导期:聚合初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的时期。
诱导分解(Inced Decomposition):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其结果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笼蔽效应(Cage Effect):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引发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转化率(Conversion):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分率,等于转化为聚合物的单体量比去用去单体总量。
热引发聚合(Thermal-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聚合单体中不加入引发剂,单体只在热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称为热引发聚合。
光引发聚合(Photo-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在光的激发下(不加入引发剂),发生的聚合称为光引发聚合。可分为直接光引发聚合和光敏聚合两种。
光引发效率(Photo-Initiation Efficiency):又称为自由基的量子产率,表示每吸收一个光量子产生的自由基对数。辐射聚合(Radiation Polymerization):以高能辐射线引发单体聚合,即为辐射聚合。
辐射剂量(Radiation Dosage):指辐射线传给物质的能量,一般将每克物质吸收10-5J的能量作为辐射吸收剂量的单体。辐射吸收剂量与剂量率可用于衡量辐射聚合效应的大小。
剂量率(Dose Rate):是指单体时间内的吸收剂量。
自动加速现象(Auto-accelerative Phenomena):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聚合动力学(Kinetics of Polymerization):指聚合速率、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动力学链长(Kinetics Chain Length):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链转移常数(Chain Transfer Constant):是链转移速率常数和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链转移反应与链增长反应的竞争能力。
链转移剂(Chain Transfer Agent):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人为地加入的一种自由基能够向其转移的试剂,用于调节聚合物分子量。常用的链转移剂有脂肪族硫醇等。
阻聚剂(Inhibitor):能够使每一自由基都终止,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的试剂,它能使聚合完全停止。按机理可分为加成型阻聚剂(如苯醌等)、链转移型阻聚剂(如DPPH等)和电荷转移型阻聚剂(如FeCl3等)等。
缓聚剂(Retarder):能够使一部分自由基终止,聚合减慢的试剂。通常不出现诱导期。
阻聚常数(Inhibition Constant):阻聚反应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称为阻聚常数,可用来衡量阻聚效率。
自由基捕捉剂(Radical Catcher):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FeCl3这两种高效阻聚剂,它们能够化学计量的1对1消灭自由基。
自由基寿命(Radical Lifetime):指自由基从产生到终止所经历的时间,可由稳态时的自由基浓度与自由基消失速率相除求得。
聚合上限温度(Ceiling Temperature of Polymerization):ΔG=0,聚合和解聚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即为聚合上限温度,在此温度以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无热力学障碍;超过聚合上限温度聚合就无法进行。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Free-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均聚合(Homo-polymerization):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共聚合(Co-polymerization):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
均聚物(Homo-polymer):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共聚合组成方程(Equation of Copolymer Composition):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理想共聚(Ideal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㈨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高分子化学有什么区别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与化学的其它二级学科相比,它与现代物理学有着更加深刻的连带关系,其发展更加依赖于化学和物理学的进步同时也对这两大轴心科学的进步产生深刻影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及化学、物理性质,设计、创制出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制品。近年来,工业发展对新材料的大量需求和现代科技尤其纳米科技的飞速进展,从两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高强度和耐高温、强辐射等恶劣环境条件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殊光、电、磁性能以及高效率能量传递和转化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对化学和生物多种刺激发生智能反应的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医药高分子材料等不断涌现,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广阔的研究空间。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合成高分子的历史不过80年,所以高分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还不足六十年,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它的内容已超出化学范围,因此,现在常用高分子科学这一名词来更合逻辑地称呼这门学科。狭义的高分子化学,则是指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人类实际上从一开始即与高分子有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动植物包括人体本身,就是以高分子为主要成分而构成的,这些高分子早已被用作原料来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