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历史
1. 关于世界石油的历史!
石油()这个名称源于希腊语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时俗称黑黄金,是一种粘稠的、黑棕色或绿色的液体。一种比较普遍的荒诞说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实上是从油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易燃的。石油存在于地壳某些区域的上层。石油的另外一种叫法为石脑油(naphtha),来自于波斯语naft或nafátá(流动)。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是烷烃链。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观、成分、和纯度上有些变化。石油是一个重要的“初级能源”,石油也是许多化学产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剂、肥料、杀虫剂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杂志一》:“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1848年俄国工程师F.N. Semyenov在巴库东北方的Aspheron半岛开采了第一口现代油井。
20世纪50年代中期,煤仍旧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经常出现对石油供应的重大媒体报道,这使得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经济的能源,石油是一种最终将被耗尽的有限资源。当时大部分流行的预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许多并没有实现。作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争议。今日美国报新闻(2004)报道:地下的石油储备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论认为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预言只不过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种言论则是技术上可以使廉价的碳氢化合物得以继续生产,并且地球拥有巨大的以沥青砂、沥青田和油页岩形式存在的非传统石油储备来源,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来还能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如今,大约90%的车辆燃料需求通过油来满足。石油占美国全部能源消费的40%,但却仅占电力生产的2%。作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为许多工业化学品的基础,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对石油的获取成为引发几次军事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波斯湾战争。世界上约80%的易开采储备在中东,其中62.5%来自于5个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美国只拥有不到3%的比例。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2004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今年6月初,随着今年6月6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触及一百三十九点一二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原本持续降息刺激经济的全球各大主要央行纷纷掉转势头暗示加息,希望借此缓解日益严重的国内通胀威胁。此种迹象明确显示,全球通胀压力的主要源头正悄然由农产品向不可再生能源过渡。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3百分点。高油价给消费者带来了影响,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减其他开支。油价持续上扬还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缩小,尤其是航空、汽车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更加难过。在居高不下的有油价面前,尽管亚洲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减缓,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已显而易见,亚洲经济潜伏着滞胀的危险。
在沙特城市吉达举行的由全球主要原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参加的会议上,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表示,如果市场需要,将增加其原油产量,并将增加投资扩大其原油产能。继5月份将其原油日产量增加30万桶之后,沙特决定从7月份开始再增产20万桶,使其原油日产量达到970万桶。但市场对全球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心并未得到缓解,国际油价23日继续上涨。其实,在欧佩克内部对于增产仍然意见分歧、欧佩克以外国家原油增产能力有限而全球对原油需求增长超过原油供应增长的情况下,沙特的增产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局势紧张使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23日一度攀至每桶138.14美元。当天,尼石油工人因与美国雪佛龙公司谈判破裂开始罢工。而继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尼一处日产20万桶原油的油田因受武装袭击关闭而无法按合同规定时间交货之后,21日美国雪佛龙公司也宣布其在尼一处工厂因受袭而关闭,导致该公司原油日产量下降12万桶。市场普遍认为这些将影响尼原油出口。
其实导致目前高油价的另一原因是国际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美国三大股指,亚太主要股市、伦敦金融时报指数,都受其影响甚深。布什当局几日前提出将不准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禁令解禁,以压制石油升价美国国会近日驳回了政府在近海开采石油的计划,美国自1988年起,每年一次延长此项禁令。目前全球石油价格还有近一步上扬的空间。
2. 中石油的历史是什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中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2010年5月30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中石油当前市值达到3293亿美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位居全球500强企业榜首,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
油气业务: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
工程技术服务: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
石油工程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炼化装置建设;
石油装备制造:勘探设备、钻采装备、炼化设备、石油专用管、动力设备;
金融服务:资金管理、金融保险;
运输服务:危化品运输、特种大件运输、涉外(国外)运输,社会物流等;
新能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3. 外国石油开采历史
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以“石油”命名是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因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起始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的街道上铺有从当地附近的自然露天油矿获得的沥青。
9世纪阿塞拜疆巴库的油田用来生产轻石油。
10世纪地理学家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和13世纪马可·波罗曾描述过巴库的油田。他们说这些油田每日可以开采数百船石油。
现代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
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德苏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开战的),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被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当代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4. 被称为石油时代的时期是
石油时代(英语:Age of oil、英语:Oil Age或英语:Petroleum Age)代表在人类历史中人类使用石油生产或作为燃料,并对石油需求大增的一个时期。虽然自古以来,未精制的石油已用于各种用途,但在19世纪开始才有精细的石油开采技术和汽油发动机,因此石油时代被公认为始于19世纪。
中文名
石油时代
外文名
Age of oil
快速
导航
定义
历史
结束
参见
简介
石油时代(英语:Age of oil、英语:Oil Age或英语:Petroleum Age)代表在人类历史中人类使用石油生产或作为燃料,并对石油需求大增的一个时期。虽然自古以来,未精制的石油已用于各种用途,但在19世纪开始才有精细的石油开采技术和汽油发动机,因此石油时代被公认为始于19世纪。
定义
虽然几千年以来,原油已被人类用于各种用途,但先进的钻井技术、使用内燃机为产品加工和使用汽油发动机等都是始于1800年代,因此人们广泛承认石油时代始于19世纪初。另外,石油时代亦被划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和后期。石油时代早期始于1800年代,终于1900年代,贯穿整个19世纪。在石油时代早期中,世界对石油的耗用和对内燃机的使用迅速增加。石油时代后期则始于1900年代,并持续到现在。在石油时代后期中,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石油开采技术高速发展,而各国也大量开采石油以应付极高的需求。
历史
自从工业革命发生后,化石燃料便一直被用作一个能源。煤炭开始被广泛使用,并继续保持着人类主要能源的地位,直到20世纪。然而,两个事件彻底改变了石油时代的发展。第一件事是亚伯拉罕·皮诺·格斯纳于1846年发明了煤油,将煤和石油变成照明燃料。煤油这一发明提高了石油的可用性,并因此增加其需求。而第二事则是埃德温·德雷克于1859年发明了用于现代深水油井的钻井技术,并导致石油开采业开始蓬勃发展。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于1870年创立垄断世界石油产业的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亦于1870年至1897年期间担任主席一位。可惜的是,标准石油于1911年被美国最高法院勒令拆解。卡尔·本茨亦于1885年他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发动的汽车,致使石油需求大增。
石油时代后期
石油时代后期则通常被认为始于1901年。当时,石油公司在斯平德尔托普发现大量石油。自此,石油便被大量开挖,并令到大规模消耗石油变得可能。
电力的出现亦使得石油的使用量大增,而始于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一年开始的经济扩张亦促使世界对石油相关产品的需求大增,并导致石油需求大增。人口爆炸亦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至今,石油需求仍然在上升。
结束
石油时代早期
自从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石油产量达到顶峰,不少学者便认为全球产量将会达到顶峰。于1956年,地球物理学家M·金·哈伯特推导美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在1965年至1970年期间达到顶峰。而实际上美国的石油产量是在1971年。哈伯特亦根据1956年的石油产量数据推导出世界石油产量将会在21世纪初达到顶峰。
5. 原油的历史发展
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是在1867年。这一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而煤炭所占比例下降到38.8%,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迅速迈进,对能源的需求节节攀升。石油消费量从建国初的100多万吨猛增到2012年的4.9亿吨,后者是前者的近500倍,位列世界第二位。油气资源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起因于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一战以前,石油主要被用于照明,主要产油国美国和俄罗斯同时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的战略价值已初步显现出来,由于石油燃烧效能高,轻便,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世纪20年代,由于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据王亚栋的统计,到1929年石油贸易额已达到11.7亿美元。该时期国际石油货流的流向主要是从美国、委内瑞拉流向西欧。同时,苏联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6. 石油天然气的利用历史是
公元前数千年人类就开始利用地表的石油和天然气,让我们看看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为古人所应用的吧。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伊拉克和叙利亚)距今5000年的乌尔早期废墟,人们发现沥青被用作建筑材料。公元前700-600年古巴比伦建造的皇宫、城墙、凯旋门等建筑物,广泛利用沥青作为粘合剂和装饰材料。古埃及人利用溶有沥青的香料来保存古代贵族尸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木乃伊,还将石油用于车轴作为润滑剂使用。
公元前250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军队开始在弓箭上绑上浸过“猛火油”(即石油)的麻屑作为火攻利器,守城的军队也向敌人攻城的云梯上泼洒猛火油并点燃来防守城池。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道:“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今天陕西延长一带。这是人类关于石油天然气发现的最早文字记载。
在公元前6000年,中东地区发现了从地表渗出的天然气。地表的天然气极易燃烧,崇拜火的古代波斯人因而有了“永不熄灭的火炬”。中国利用天然气是在约公元前900年。
185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第一口油井,标志着石油工业的发端;19世纪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汽车、飞机、柴油机轮船、内燃机车等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将人类飞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进入20世纪后,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石油都告瘫痪。为此,我们必须了解一些石油产品及石油加工生产知识。
7. 石油开采历史
石油最早的发现者、采集者和应用者就是聪明而富于进取心的古代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易经》中就有了“泽中有火”的记载,中国的第二部历史著作《汉书》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高奴县在今陕西延安一带,洧水为延水支流,中国古代石油的发现、开采和应用全在这一地区;也可以说,陕北地区是石油的摇篮。晋代范晔著《后汉书》说:“延寿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其大如箩,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到了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更细致地描绘了石油的性状和用途:“高奴县有洧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8. 石油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它粘结起杰里科和巴比伦的高墙,诺亚方舟和摩西的筐篓可能按当时的习惯用沥青砌缝防水”。
公元5世纪,在波斯帝国的首都苏萨(Susa)附近出现了人类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最早把石油用于战争也在中东。 《石油、金钱、权力》一书中说,荷马的名著《伊里亚特》中叙述了“特洛伊人不停地将火投上快船,那船顿时升起难以扑灭的火焰”。当波斯国王塞琉斯准备夺取巴比伦时,有人提醒他巴比伦人有可能进行巷战。塞琉斯说可以用火攻。“我们有许多沥青和碎麻,可以很快把火引向四处,那些在房顶上的人要么迅速离开,要么被火吞噬。”
公元7世纪,拜占庭人用原油和石灰混合,点燃后用弓箭远射,或用手投掷,以攻击敌人的船只。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有丰富的油苗和气苗。这里的居民很早就从油苗处采集原油作为燃料,也用于医治骆驼的皮肤病。1837年,这里有52个人工挖的采油坑,1827年增加到82个,不过产量很小。
欧洲从德国的巴伐利亚、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波河河谷,到波兰的加利西亚、罗马尼亚,中世纪以来,人们就有关于石油从地面渗出的记载。并且把原油当作“万能药”。加利西亚、罗马尼亚等地的农民,早就挖井采油。最早从原油中提炼出煤油用作照明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欧洲人。19世纪40-50年代,利沃夫的一位药剂师在一位铁匠帮助下,做出了煤油灯。1854年,灯用煤油已经成为维也纳市场上的商品。1859年,欧洲开采了36000桶原油,主要产自加利西亚和罗马尼亚。
中国宋朝的的沈括在书中读到过“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觉得很奇怪,“水”怎么可能燃烧呢?他决定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沈括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当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弄清楚这种液体的性质和用途,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叫石油。并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从而减少砍伐树木。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写道:“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甚黑……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沈括发现了石油,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是非常难得的。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东汉的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汉书》中记载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陕西延长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里的“肥”就是指的石油。到公元863年前后,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西晋《博物志》(成书于267年)、《水经注》都记载了“甘肃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与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
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把这种天然矿物称为“石油”,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他试着用原油燃烧生成的煤烟制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沈括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他已经预见石油将来大有用途。
到了元朝,《元一统志》记述“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拾斤,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纳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还说,“石油,在宜君县西二十里姚曲村石井中,汲水澄而取之,气虽臭而味可疗驼马羊牛疥癣。”说明约800年前,陕北已经正式手工挖井采油,其用途已扩大到治疗牲畜皮肤病,而且由官方收购入库。
9. 我国石油的发展史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说起中国石油发展,要从介绍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说起。当时石油地质调查研究与地方、民间石油开发活动交相辉映,构成了民国初年民族石油工业的一个短暂活跃期。然而,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刚刚兴起的石油开发活动很快就被叫停了。1914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以“油矿需用日繁,尤与我国海军计划有重大关系”为由,“令行各省,将商办各矿一律停办在案”,并仓促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矿业条例》。事后人们才知道,北洋军阀政府以政令开道,匆忙所图,只为一事,这就是美孚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勘察石油。
后来的历史证明,北洋军阀政府拱手请来的美孚石油公司,并没有给中国的石油工业带来希望,相反却因其钻探失败,给日后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蒙上了一层阴影,造成了一系列恶劣影响。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勘察失败后,便开始在国际场合四处散布悲观论调,非议 “中国无论在海相地层还是在陆相地层中都不可能产生大量的石油”,断定“中国不是一个产油国家,而是一个石油消费国家”。中国“贫油论”由此发端,“贫油国”的帽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一压就是几十年。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大革命的成败得失,系统构想中国的前途和未来。1919年2月,孙中山写就了《实业计划》一书,与另外两部书合为《建国方略》推出。其中对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进行了完整描述。孙中山坚信中国富产石油,强调开发石油,实现国内石油自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作为国策列入了《实业计划》,明确了民国时期发展石油工业的基本方略。
历史证明,孙中山先生的判断和方略是正确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不仅成为了重要的实业,而且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成为了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命脉的战略资源。截至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到了1931年,民国政府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后易名资源委员会,隶属军事委员会领导),才将石油工业被列入了国防工业范畴。蒋介石亲任委员长。但是,此时的蒋介石早已背叛了辛亥革命,把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抛在了脑后。为实行其独裁统治,接连发动内战,将中国人民推向战争的深渊,根本无暇顾及石油工业的发展。
10. 标准石油的发展历史
对世界石油史上若干事件的思考
世界近代石油工业的诞生
今年8月27日,是世界石油工业诞生150周年纪念日。150年前的这一天,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的石油溪旁,塞尼卡石油公司的代表埃德温• 德雷克用蒸汽机驱动的一台冲击钻机钻出了油流,而且用蒸汽机驱动的泵抽油生产。人们把这口井称为德雷克井。世界公认,这是世界石油工业的发端。
为什么把德雷克井出油的日子定为世界石油工业这个巨大产业的诞生日?又为什么把这德雷克井所在的地方定为世界石油工业的诞生地?
石油生产要称其为产业,首先要上规模,如果一个地方,仅仅钻那么几口井,产出少量原油,不称其为产业。德雷克井投产以后,在宾州石油溪周边地区,形成了找油热,许多人都在钻井找油。不到10年,阿帕拉契亚地区成为大面积石油产区,仅仅三年时间,年石油产量达到300万桶(41万吨)。
这场禁运于1974年3月18日结束。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减少石油供应和提高油价的双重产物。多年来,对于美、欧等国家,石油是非常便宜而又用之不尽的资源,石油已经占全部能源消费的一半。突如其来的供应紧缺,弄得到处紧张,日子难过。这一下教训了他们,让他们明白:石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以挥霍浪费。危机中诞生的国际能源机构,协调各国的能源政策,把节能降耗摆到第一位,石油消费迅速上升势头得到扼制。
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于世界石油工业是一个大转折点。“乾坤倒转”,“石油七姐妹”不再主宰石油生产和石油价格了。主导权转到了欧佩克手中。他们要减产就减产,巨头公司在阿拉伯产油国的子公司不能不服从。他们要涨价就涨价,“石油七姐妹”被剥夺了定价权。
第一次石油危机具有异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在关键时刻,阿拉伯产油国表现出罕见的团结一致。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尤其是沙特,一向是“亲美”的。在上次中东战争中,一部分阿拉伯国家曾经搞过石油禁运,沙特不赞成也不参加。另外一些欧佩克国家还乘机大量销售石油,以致禁运失败。这一回,沙特的立场鲜明,阿拉伯产油国同仇敌忾,欧佩克国家全部支持。时代不同了,在关系阿拉伯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大团结上升到了第一位,阿拉伯人拿起了石油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