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①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一、 1、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二、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 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3、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四、 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五、 1`、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是门卫);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车间);液泡中有细胞液;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车间)。
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的功能单位。
六、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都有生长现象,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
3、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4、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和分生组织四种组织。
七、 1、植物体的六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和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初一复习提纲
一、 1、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二、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 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3、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四、 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五、 1`、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是门卫);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车间);液泡中有细胞液;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车间)。
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的功能单位。
六、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都有生长现象,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
3、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4、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和分生组织四种组织。
七、 1、植物体的六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和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八、 1、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也是一个生命。因为这个细胞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草履虫每天吃4.3万个细菌,能净化污水;草履虫靠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2、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一侧滴加牛肉汤,草履虫全都集中到牛肉汤中,因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
九、 1、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
2、种子萌发条件:(1)、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2)、①充足的水;②充足的空气;③适宜的温度。
3、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生命)。
4、种子萌发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消失。
十一、1、根尖分四个部分,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2、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十二、1、小树能吸水,是因为小树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吸水;施肥过多,植物会烧苗,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根毛失水。2、植物的根不仅吸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3、糖拌番茄、盐拌青菜,因为糖水浓度大于番茄细胞液浓度,盐水浓度大于青菜细胞液浓度,所以盘子里会出现许多水;发蔫的青菜泡进水里,因为青菜细胞液浓度大于青水浓度,青菜吸水,青菜会变硬。
十三、氮:枝繁叶茂;磷:硕果累累;钾:茎杆健壮。植物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
十四、1、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有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实验28页第2题)
2、木本植物茎:(1)、树皮外侧有保护作用,内侧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2)、形成层很薄,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3、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
4、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能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把茎插入红墨水中,只有木质部染成了红色;因为树皮的韧皮部的筛管,能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将木本植物茎剥去一层树皮,筛管运输有机物受阻,会长出节瘤。
十五、1、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受精卵。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生命)。 3、果实=种子+果皮;种子=种皮+胚 (实验册31页识图题)
十六、1、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动力:光;条件:叶绿素。
2、呼吸作用:1、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2、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释放出能量。4、意义:所释放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淀粉 + 有机物 + 氧 二氧化碳 + 水
叶绿体 (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公式) (呼吸作用公式)
3、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叶片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孔,每个气孔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构成。
4、叶片上面绿色深,因为靠近叶片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含叶绿体多;下面绿色浅,因为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5、被盖住的叶是黄色的,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
6、光合作用部位是有叶绿体的细胞;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能量变化是把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细胞;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物水;能量变化是把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十八、1、给大田、温室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应用光合作用)
2、新疆的哈密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甜是因为,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气温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果实中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应用光合呼吸)
3、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应用光合作用)
4、 通过冰箱降低蔬菜温度,晒干粮食减少含水量,在苹果上包塑料使隔绝氧气,都能降低呼吸,延长种子、蔬菜、果实的贮藏时间。种小麦要松土,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呼吸,有利于根生长和吸收无机盐。(应用呼吸作用)
十九、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叶、茎、花、果实、种子。世界主要食用作物前三位是:小麦、玉米、水稻。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吃植物。
二十、生物圈了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氧循环: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2、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水循环:靠蒸腾作用完成。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1、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2、同时,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
环保树种: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草坪植物:高羊茅、酢浆草(观赏)、狗牙根(用于球场)
二十一、森林对环境的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是动物栖息的家园。
③ 七年级学生怎样复习生物(上册)
生物的知识点是很零碎地,需要你细细的看,不用专门的背诵,但需要你点滴的积累,我是生物专业的,在这一方面体会的尤为深切。我高中的时候,开始不会学生物,听别人说,生物得背,我就背 ,最后是越学越死 ,搞得越来越不理解。然后我带着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去学习,慢慢的就变得有兴趣了。现在,我很喜欢学习生物 ,很爱探讨一些有关生物的一些新的东西,我建议你也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学,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只是为了考试的话,那么,我想只要你多看看生物书,看看知识点,多做做各种体型,生物题是有规律的。这个你见的 题多了自然就会形成一些题感的,高中生物的话,总共分了几个大的板块,你可以分几个点去看看,以树枝形式复习,比如,基因工程是个大的板块,你可以以此为方向,往下分,基因工程的概念 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基因工程常用的手段,几个新的概念比如限制性内切酶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基因工程的基本的流程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等等,先看书把知识点形成网络,然后做题,总结常考得知识点,最后,你可以 把书合起来,自己脑海中回响那些知识点,把大的框架列在纸上,然后,回想大框架背后的一大堆的知识点。
④ 七年级(上)生物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2.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有机物;而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3.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4.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如:人可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排出体外。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岩石圈是一切陆地生物的“立足点”。
6.所有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即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8.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存的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10.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1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或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1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1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4.生物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7.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等等。
第二单元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18.我们观察微小生物体结构时,常常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最先研制出来,并用它观察了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9.P36 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重点)
20.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前,显微镜需要对光。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21.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2.能够用显微镜观察的物体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才能通过。
2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要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并用压片夹压住。
24.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把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相乘。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但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但细胞越小。
25.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6.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27.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一类是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
28.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9.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它能使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0.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31.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2.DNA分子上有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
33.细胞核中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34.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3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功能
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核 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 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 动力车间
36.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37.细胞分裂的结果: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38.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中除一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其余大部分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39.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40.人体的四种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1.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42.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4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44.植物的几种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45.我们吃的小白菜主要是该植物的叶。它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的。
4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47.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48.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它的“运动器官”是纤毛,能够把多余的水分和***收集起来并排到体外的结构是收集管和伸缩泡。(填图: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七上P70)
49.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病毒是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是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是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50.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营寄生生活。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哪些绿色植物
5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52.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植株矮小,一般有茎、叶的分化,但输导组织(即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为假根。它可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其中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煤的形成。
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更能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53.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后代,故称孢子植物。
54.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55.种子的保存条件是:在低温和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高温、潮湿则寿命缩短。
56.P85填图题:菜豆、玉米种子的结构
57.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的保护,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58.桃、大豆的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第三单元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5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60.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6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成为成熟区的细胞。所以,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6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63.肥料的主要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64.花的结构(P102图)
65.传粉和受精(P103图)
花粉从花药里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6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子、豆角、玉米、小麦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豆、西瓜子、杏仁
67.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弥补这种情况,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辅助授粉。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68.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69.水分的运输途径:经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P111观察与思考、示意图)
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韧皮部中的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70.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加粗。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71.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72.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不断地输送原料。(水泵作用)
73.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7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119实验重点)
实验说明:(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还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水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
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都能制造有机物,但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若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那么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动力是:光能;
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75.种子萌发的实验(P123--124三个实验)分别说明
76.(1)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77.(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8.(3)种子萌发时要吸收氧气,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79.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是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分解有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同时还有一部分转变在热能散发出来。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80.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还释放出氧气。(P12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原料是二氧化碳)
81.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
光合作用的意义:(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2)光合作用还为生物圈中一切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3)光合作用还是生物圈中一切生物所需的氧的来源。所以说,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82.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呼吸作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8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84.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85.我国的植被中,以森林占据主体。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就能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
86.1984年《森林法》,1985年《草原法》,为了绿化荒山,建造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我国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热带雨林是地球的肺。
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绪论:生命是宇宙中最高级的一种物质形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也是当今最前沿、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六种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这些生物特征可用来判断生物与非生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6、整理(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生物圈。生物圈由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厚度:海平面上、下各10公里共20km;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飘浮的细菌等;水圈的大部: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和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六种基本条件是相同的,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三、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死去的动植物是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当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产者,所以能量也最大。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传递;从植物开始直到最高级的动物为一条食物链;营养级别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种族延续越脆弱(人除外);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从低到高累积(富集),所以营养级别最高的动物累积的有毒物质最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
几种重要的生态系统P29,记住各自的特点作用。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显微镜的结构P36
镜座:最底部,支持稳定镜身;取送显微镜时要托住。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取送显微镜时要握住。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底下有遮光器,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玻片标本。
遮光器:遮光器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一面是平面镜,强光时使用;另一面是凹面镜,弱光时使用。所以反光镜也起着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动转换器可转换物镜,在转换器上有三个接口可装三个物镜。
准焦螺旋有调节焦距(即物镜到标本的距离)的作用,共两个:
粗准焦螺旋(在上):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在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P37)。
1、在显微镜视野里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也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越多、越小;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越少、越大。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必须薄而透明,光线才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有时候为了观察得更清楚,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但是如果要观察细胞的活性,则不能染色,因为染色剂会破坏生物活性。
三、观察植物细胞
1、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的不同制法P42。
2、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
植物细胞的六种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细胞质里有液泡。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光合作用,叶绿体中有叶绿素,吸收光能。
液泡:细胞液,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3、掌握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三种基本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库)。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注意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相同与不同点。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一般由以下物质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脂类、糖、核酸。
有机物(一般含碳C,可燃烧,分子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不含碳C,分子小):如水、无机盐、氧等。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营养)进入,无用的废物排出。
三、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CO2、无机盐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相同点: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只有植物才有;线粒体分解燃烧有机物,将有机物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即为动、植物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所以我们表面吃饭,本质上是吃能量。动植物细胞内都有线粒体。
四、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克隆羊多莉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分子。
3、DNA的结构像一个双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相同;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保持恒定非常重要,否则会患上严重遗传病(基因畸变)。
6、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控制中心。
五、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六、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体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数量增多)和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
2、细胞分裂的过程:
(1染色体进行复制,一分为二,分为相同的两份。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份,即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即在新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外面重新长出细胞膜。
(4植物细胞的还在细胞膜外面形成新的细胞壁。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二、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一、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功能;二、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三、神经组织,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四、结缔组织,有骨组织、血液等,具有支持、保护、连接、营养等功能。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四、动物体和人体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六、植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一、分生组织,特点是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二、保护组织,分布在根、茎、叶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三、输导组织,茎、叶脉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四、营养组织,分布最广,植物的六大器官都有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具有储藏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七、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八、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其中草履虫、眼虫、变形虫为动物。
2、草履虫的结构P70。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害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病毒由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三大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最重要来源,占到90%以上。
二、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植株矮小。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叶中只有一层细胞,SO2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入侵,使其死亡,所以苔藓植物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注意蕨类植物的茎一般藏在地下,地上部分是它的叶。煤是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的。
四、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都是孢子。因为孢子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生殖细胞,所以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就属于比较低级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按生命形态从原始到高级排列: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五、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 胚轴 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子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胚乳和子叶的作用是相同的:储藏养料,为种子发育成幼苗这个过程提供动力(营养物质)。
种皮或果皮:保护胚。
胚:是一个幼小的生命体,将来发育成新植株。
胚根:发育成新植株的幼根。
胚轴:发育成新植株的伸长区。
胚芽:发育成新植株的茎和叶。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生命力强的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萌发所需的三个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即不能存在以下情况:1、干瘪或被昆虫咬坏;2、因储存时间过长而死亡;3、正在休眠期。
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要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胚芽发育成茎、叶。
四、幼根的生长
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多,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五、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六、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三种营养物质:氮、磷、钾等无机盐。
七、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八、花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P102。
九、传粉和受精(P103)
十、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见P105练习1。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的水分可以保持植株的硬挺;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水分参与植物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降雨量的不同直接影响植被类型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量的根毛可以增加吸水表面积。
三、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四、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五、气孔与众不同的特殊结构:白天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晚上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六、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
1、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因水温度过高被灼伤;2、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向上运输的拉动力。3、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搭便车”在体内向上运输。4、降低环境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怠尽。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见光部位和不见光部位是不是都产生了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掉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也没有制造出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有机物可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有机物、开化结果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如我们把稻谷晒干就是为了抑制水稻种子的呼吸作用使其暂时停止萌发。
3、普利斯特利实验揭示了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O2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及蜡烛燃烧P128。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P131练习1)。
5、光合作用P130和呼吸作用P125的表达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2、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占世界平均水平1/5。
4、我国植树节:3月12日。 【完】
感想:已进入现代文明的人类除外,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中都只做两件事:
一、生存下去(捕食与反捕食)二、繁殖后代(为了繁殖下一代,有些生物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孩子的出生之日,就是父母的死亡之时,这种伟大的父爱、母爱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⑥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要点(人教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 天竺葵的实验
1、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2、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3、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 光合作用
1、 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
2、 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 绿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 用来构建之物体
2、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线粒体里进行
2、 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储存的能量也被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光
无机物+水 ————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植被覆盖率低
2、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⑦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
.
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
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
:细菌、真菌、病毒
2
.遗传(基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
花有
2
万至
2.5
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
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
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
1
)应激性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
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
2
)生长
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
3
)繁殖
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
4
)新陈代谢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会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影响。如光照可以使花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也可使
动物的习性受到影响(如朝蚊暮蝇、夜蛾昼蝶等)
;土壤条件的差异可使牵牛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受温度、风
力等条件的影响,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形态差别很大(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人间四月
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等)
;沙漠中含水量少导致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等。
3.生物因素
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1)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种内互助
如雄企鹅相互靠在一起孵卵;一群母狮一起捕食。
②种内斗争
如繁殖季节,雄性梅花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几只狗为争夺一块肉骨头而发生争斗等。
(
2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彼此分开,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不同种生物之
间的这种关系叫到利共生。如海葵与蟹之间的关系;人大肠内的某些细菌与人的关系;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之
间的关系。
②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叫捕食。是生物之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牛吃草、斑马吃草、
狮子捕食羚牛和斑马等。
③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为了生存,相互之间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而发生的斗争叫竞争。如草
原上的狐和鹰都以野兔为食,它们形成竞争关系。
④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和(或以)另一种生物争夺(或作为)营养来维持
自身的生存,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寄生。如蛔虫、虱子、跳蚤等与人形成寄生关系。其中蛔虫、虱子、跳
蚤叫寄生虫(或寄主)
,人叫宿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
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
播疾病等。
注:
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我们可以改变环境,也能破坏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在认识到:无休止在
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
第
2
章
探
索
生
命
§
1.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
(
1
)林奈(瑞典、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
2
)达尔文(英国)与生物进化论: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
3
)哈维(英国)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
4
)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美国)和克里克(英国)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体内全部
DNA
所含的遗传信息;参加国家:美、德、英、中、法、日。
3
.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
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
结构、
分类、
生理、
遗传和变异、
进化、
生态的科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2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骤:
(
1
)发现并提出问题;
(
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
3
)作
出假设;
(
4
)设计实验方案;
(
5
)实施实验并录;
(
6
)分析实验现象;
(
7
)得出结论。
如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
1
)
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
2
)
作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
3
)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
1
分组编号:取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和一只没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分别编为
A
、
B
两组。
○
2
形成对照:用
A
、
B
两只死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一段校长的路程。
○
3
在相同条件下实验:让响尾蛇分别去追寻死老鼠。
(
4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A
组的响尾蛇沿着设定的路径最后追寻到了中毒的死老鼠,
B
组的响尾蛇没有去追寻死老鼠。
(
5
)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毒液的气味,实验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
⑧ 在考试前一天怎样快速复习好七年级上册生物
可以先看课堂笔记,然后再翻阅考试卷,妻点看前面做错的那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