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清朝康熙历史

清朝康熙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22 04:00:04

A. 历史:清朝康熙年间的神力王叫什么名字(康熙的皇叔)

康熙年间的神力王,应该是小说里杜撰出来的但是原型是鳌拜。

小说载:名扬四海的神力王达摩苏。要提起神力王来,在北京要跺一脚,城楼子乱颤,在皇上面前说一不二。他是当今皇上康熙的亲叔叔。达摩苏生在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自幼学得弓马纯熟,武艺精通。

在清兵进关的时候,前步正印先锋官,打闯王、灭张献忠、追赶明朝后人、统一半个中国,都是这达摩苏立的功劳。

(1)清朝康熙历史扩展阅读:

鳌拜晚年

鳌拜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

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无大罪,只因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好沉默不语。

但小皇帝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

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皇帝已经亲政,却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

这一招触及到鳌拜的要害,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

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B. 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历史

康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1661—1722)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此战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国东北与远离后方的俄罗斯数百哥萨克作战,然而久战不下,最后以围困战术迫使沙皇同意和谈,一定意义上显示出了清朝在军事科技上与西方的差距),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帝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康熙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着述。对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卡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从而使中国科技远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 ;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收复台湾后在开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没有继续,后来此政策持续了整个清朝历史(利用“文字狱”这种残酷的方式打击了江南一带的文化学者, 例如康熙五十年发生过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
4、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了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的笼络的措施全完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成,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大历史贡献。
5、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明未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6、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六世班禅为乾隆祝寿就住在这里,派遣驻藏大臣,明确灵童转世和金瓶掣签制度也在这里。蒙古王爷们朝见皇帝住在这里,皇帝接见外国史臣也在这里。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存放在这里,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先后死在这里,它见证了清王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7、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重视文化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康熙朝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少,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么湖,东北到库叶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8、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他可以说在帝王当中,他是最勤奋学习的一个,可是他在幼年时的不幸,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康熙八岁时父亲死了,10岁母亲也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的满族师傅给他讲满语,较他写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对朝政讲勤慎,康熙的亲政就是从他14岁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早上晨时开始(七点-九点)晨时是八点,每天早上晨时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这个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以上这时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说以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 康熙这个人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排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把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任用贤能的官员来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还贪污啊!他任用了两个重要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是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再续继治河。多出的土地给当时的豪坤。第二黄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泥河冲入海中,他的对立一面,于成龙不同意,把黄河入海中那里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靳辅说不行,说你那样的话就海水倒灌。于成龙说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话,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肚子里去了吗。康熙呢怎么办呢,让他们俩个人御门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见,互相驳难,都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集思广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地方,你们每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于康熙,康熙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后就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位。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传位的争议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故有“传位十四皇子”窜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但按清宫秘档分析,遗诏是由满、汉、蒙三种语言并列写成,“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符合汉字书写逻辑,却无法符合满文及蒙文书写逻辑。繁体汉字十和于大相径庭。此为误解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C. 关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历史

1、比如太子被废是那2次分别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被废?

答: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第一次废黜太子。

康熙五十年十月,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再将胤礽废黜禁锢。

2、还有康熙活了几岁?几岁当皇帝?几岁死的?

答:康熙8岁登基(7周岁),活了69岁(68周岁)。

3、还有太子逼宫是什么时候?

答:野史杜撰,历史上并无此事。

4、雍正活了几岁!什么时候被封了亲王?在什么情况之下!

答:雍正活了58岁(57周岁)。康熙四十八年封亲王。至于什么情况下,就是太子第一次被废掉不久。很多人以次认为雍正在太子被废问题上作了手脚才会如此的。不过我倒觉得不一定。因为当时同时晋封的还有诚亲王、恒亲王、淳郡王等人,这是康熙大病初愈后对儿子们的一次大规模册封,有稳定人心的作用。

5、还有八啊哥的死鹰之事是什么时候!

答:正史无记载。野史的话,我可以去查查。

6、雍正当皇帝是什么时候?

答:他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的。

7、他分别给八啊哥 9啊哥赐了什么称号

答:八阿哥的“阿其那”是他自个儿改的名字,意思是“刀俎上的鱼”,寓意自己夺嫡失败,任人宰割。他儿子改名叫“菩萨保”,祈求雍正能放他一马。至于九阿哥,雍正给他改名叫“塞斯黑”,意思是讨厌的人。

D. 清朝康熙到2014是多少

清朝康熙到年是352年。

康熙 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的意思是安宁,熙的意思兴盛,取自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康熙皇帝从1662年继承皇位以后开始使用康熙这个年号,因此从康熙皇帝开始使用康熙年号的时间算起,到2014年,一共是352年。

(4)清朝康熙历史扩展阅读: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大清帝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复经济,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清初人口从明末的五、六千万急剧下降,1661年全国人丁数字是1913万,康熙五十年,增为2462万。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使清朝的疆土进一步扩大。当时大清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

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陆地总面积为1300万多平方公里,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遏制沙俄扩张,亲征准噶尔,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他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对每项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体指示。他最后一次南巡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

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但是,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E. 清朝康熙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历史上的

康熙二年: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后逝世,史称“孝康章皇后”
康熙四年:太皇太后下旨,令康熙与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成婚,以达到拉拢索尼的目的
康熙五年:辅臣鳌拜与苏克萨哈发生斗争,鳌拜胜,从此专权:索尼恭请皇上亲政,未通过:鳌拜以圈地一案诬告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连,12月,三人被杀
康熙六年:康熙开始了他名义上的亲政
康熙八年:除鳌拜,开始了真正的亲政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杀巡抚朱国治,反:自此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藩之战
康熙十四年:立太子胤礽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降
康熙二十年: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身亡,自此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
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收复台湾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率六师,亲征葛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亲征葛尔丹与宁夏,葛尔丹败,服毒药而死
康熙四十二年:裕亲王福全有疾,康熙帝连日视之。内大臣索额图挑唆皇太子,被宣布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于宗人府。
康熙四十七年:捕获明崇祯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太子及其子,斩于市。召集廷臣于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还京。废皇太子胤礽,颁示天下。 议政大臣会议,议皇八子胤禩谋求储位罪,削其贝勒爵。皇三子胤祉告皇长子胤禔咒魇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禁
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 大封诸子
康熙五十一年: 皇太子胤礽复以罪废,禁锢于咸安宫。以复废太子告庙,宣示天下。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逝

F. 清朝康熙年间九王夺嫡的历史

这段故事其实到至今都没有一个完整版的故事,只能从正史一些只言片语去推猜。

就是说这九个儿子互相陷害的故事,康熙这辈子生了三十五个儿子,有二十四个存活下来,只有九子争夺的原因是因为有的怕死,而不敢去争,有的是在康熙晚年才出生,没机会争。

有参与争夺皇位者,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大家争权夺利,而四阿哥为人最为低调,名义上像是帮著太子的,但常常在紧要关头陷害他,手短非常厉害,连太子自己也不知道四阿哥的心中的真正想法,八阿哥最有人望,连与四阿哥同母所生的十四阿哥都投靠了他,而太子也是很有手段。

康熙每次出外寻游时,都会带著几个儿子,有被带著的儿子都是受康熙宠爱的人,但自康熙47年开始,事情就有点变化了,通常,一个皇帝自在位到死为止,最多也三四十年而已,那时已经是康熙47年,康熙诸子有些也已经上了年纪了,只要康熙一去世,皇位即是二阿哥这个太子的,但这一年,康熙一个小儿子十八阿哥病逝,康熙这时已年老,老年丧子特别悲痛,太子平日为人恶劣,做威做福,康熙早就看他不顺眼很久了,这时十八阿哥死,他竟毫无悲伤之色,虽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怎麼说也是兄弟,康熙就把怒气发洩到他身上,以平日做威做福的名义,治太子之罪,废了太子。

这件事一发生,朝野震惊,本来大家都以为太子一定是未来大清之主,平日都极尽讨好他,希望日後能沾点好处,现在太子被废,各阿哥还不幸灾乐祸,八阿哥迎合朝中大臣,想夺下太子之位,而大阿哥又在康熙耳边挑拨,因为这场废太子风波,反而引起反效果,导致康熙不满,这场劫难,很有可能是康熙的计谋,想看看太子一被废,众人有什麼反应,不料竟都落井下石,大阿哥更是叫康熙杀了废太子,康熙震怒,软禁大阿哥,三阿哥则是替废太子说好话,说是大阿哥诅咒废太子,才会导致废太子如此的,让康熙有理由恢复太子之位,并加深对八阿哥反感。

但也因为这次事件,让太子对自己的皇位失去了自信,怕快吃到口的一块肉,就这麼飞了,於是想快点拿下皇位,而且想以非法的手段,康熙震怒,於康熙51年,废了太子,终身软禁,八阿哥加紧努力,始终要不回康熙的好感,康熙对诸子争权夺利,感到厌倦,而四阿哥就看上这一点,自称天下第一闲人,於是康熙就把皇位传给他。

四阿哥雍正继承皇位後,重用十三阿哥,也重用八阿哥,但重用八阿哥之行乃是想封众人的悠悠之口,八阿哥最後不得善终,故事就是这样罗。

G.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7)清朝康熙历史扩展阅读

康熙帝功绩

1、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

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经过八年平叛战争,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群臣请上尊号,康熙帝严辞拒绝。他认为,八年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随后,他开始着手统一台湾。

2、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率军统一了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

台湾府下设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派总兵官一员、率官兵八千,驻防台湾。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3、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兵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城。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

热点内容
七年级语文书内容 发布:2025-07-21 01:23:59 浏览:674
丑石教学设计 发布:2025-07-20 23:56:06 浏览:989
贝拉国际教育 发布:2025-07-20 23:17:16 浏览:581
线上一对多教学 发布:2025-07-20 22:04:59 浏览:771
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发布:2025-07-20 20:57:23 浏览:957
三年级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20 19:31:26 浏览:816
党员师德演讲稿 发布:2025-07-20 19:19:14 浏览:4
生物质链条炉 发布:2025-07-20 17:50:30 浏览:938
青年教师师德征文 发布:2025-07-20 17:44:47 浏览:596
高一数学教学视频全套 发布:2025-07-20 17:21:18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