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斯中学
Ⅰ 请详细列举高中生物书中涉及的生物学家的生物贡献及成就
19世纪30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1900年,孟德尔(G.Mendel,1822- 1884)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进第2个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1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
第3章
第1节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第2次出现)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B.Sumner,1887—1955),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1947一)和奥特曼(S.Ahman,1939一)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第3节
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 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yon Sachs,1832—1897),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1880年, 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G.Engelmann,1809- 184 ),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第4章
第1节
1880年,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第2次出现)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F.W.Went,1903——),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促使胚芽鞘下面的某些部分生长。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F.Ko )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长素。
第6章
第1节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944年,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一)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2次出现)
第2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G.Mendel,1822-1884),奥国人,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于1865年,在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第2次出现)
第3节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J.Dalton,1766— 184 ),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第7章
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第3次出现)
选修
绪论
1973年,美国科学家科恩(S.N.Cohen,l935一),第1次实现了不同物种间的DNA重组。
第1章
第2节
1796年,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l749一l823),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第3章
第1节(课外读)
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4章
第2节
1)植物细胞工程 2O世纪5O年代,我国植物生理学家崔徵等人,发现细胞分裂素含量和生长素含量的比例可调控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形成。
2)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5章
1675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van I~euwenhoek,l632— 172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雨水、井水、河水中的微生物。
第1节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D.Ivanowsky,l864一l920),发现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不久,荷兰生物学家贝哲林克(Martinus Be~efinck,185l一1931)发现,这种滤过性因子具有生物的许多特征,并推测它能进入细胞内进行繁殖。
第2节
l9世纪后期,德国细菌学家科赫(Robert Koch,l843— 1910)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3节
1857年,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Pastuer,l822— 1895),发现了发酵原理,并发明“巴氏消毒法”。如今这种方法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消毒。
Ⅱ 高中生物问题!R基。
由图可知:
1是磷酸基团,
2是五碳糖,
3是含氮碱基,
4是R基,
5是肽键
所以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时32P标记在1上,35S标记在4上。
至于判断R基的方法如下:
R基只连在一个氨基酸的中心C原子上,两个氨基酸之间是肽键。
有不懂可追问。
望采纳。
Ⅲ 求高中生物所有课本上出现过的科学家的名字,生活的年代,国籍,主要的成就。。跪求,坐等
那么多人看的我自己都头晕,建议自己归纳,多翻课本,不用刻意去背的,科学史考点比较容易,记结论就好了
高中生物涉及的科学史
必修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7、卡尔文(M.Calvin,1911~):美国人,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他及其合作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 :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18、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1866年他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
19、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0、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21、萨顿:美国人,细胞学家。1903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
22、摩尔根:美国人,遗传学家,胚胎学家。他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23、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4、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5、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26、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27、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28、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育种:
29、袁隆平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进化:
30、拉马克(J.B.Lamark,1744~1829):法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1、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他创立的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必修三: 内环境与稳态
32、贝尔纳(C.Bernard,1813~1878):法国人, 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33、坎农(W.B.Cannon,1871~1945):美国人,生理学家。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动物激素的调节
35、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36、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7、贝利斯: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斯他林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8、巴甫洛夫:俄国人,生理学家,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海登海因小胃”基础上,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为此,他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9、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40、詹森(B.Jensen):丹麦人,植物生理学家。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1、拜尔(Paal):匈牙利人,植物生理学家。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2、温特(F.W.Went,1903~):美籍荷兰人,植物生理学家。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F.Ko )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长素。 种群与生态系统
44、高斯(G.W.Gause):生态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45、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
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选修:
46、张明觉(1908~1991):美籍华人,生于山西岚县,生理学家。他一生倾心于生殖生理学科研究,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试管婴儿和避孕药品研究的科学家之一,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 47、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
(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8、斯图尔得(F.C.Steward)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9、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Ⅳ 求!! 谁能帮我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必修一和必修二中涉及到的生物学家的名字~发明~以及做的相关实验!!
必修一第一章
1、19世纪30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 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比夏 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2章
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3章
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开。——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
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第4章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5、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5章
1、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关于酶本质认识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
酶是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3、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
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结构里,后人称叶绿体。
4、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要求看必修一P100分析)
5、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 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年,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长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标记CO2追踪,探明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6章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必修2第1章
1、19世纪中期,孟德尔(G.Mendel,1822-1884),奥国人,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于1865年,在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2、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第2章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2、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被称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律,人们称之为遗传第三定律
3、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育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育患者
第3章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944年,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一)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及同事提供DNA衍射图谱
1952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供重要信息A=T G=C
第7章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Ⅳ 高中生物 重要人物的实验
(一)必修一部分
1、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1543年维萨里:个体由器官构成
比夏:器官由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不相信显微镜
2、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1665年,列文• 虎克) 观察木栓组织,发现细胞并命名——Cell
3、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4、1858年,魏尔肖修正了细胞学说(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5、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
6、1959年,罗伯特森实验: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8、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对鹰的消化研究
9、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10、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
11、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提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象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12、萨姆纳认为 酶是蛋白质(脲酶是蛋白质)
13、切赫和奥特曼提出少数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14、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而变浊的空气
15、1779年,荷兰英格毫斯——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照条件下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6、1845年,德国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7、1864年,德国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18、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19、1948年,美国卡尔文——探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途径
(二)必修二部分
20、孟德尔,豌豆的杂交实验,两大遗传定律
2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
22、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卵细胞核精子的形成过程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23、1903年,萨顿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给下一代的
24、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5、18世纪英国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成为色盲患者的人
26、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转化因子”
27、1944年,艾弗里肺炎双球菌——提出DNA是转化物质
2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29、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0、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31、伽莫夫提出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32、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
33、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34、1927年,美国科学家缪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后代发生突变的个体数大大增加
35、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与可获得性遗传)
36、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三)必修三部分
37、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38、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集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9、法国学者沃泰默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直接注入血液则不会。
40、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
4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观点与斯塔林和贝利斯相反,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是错的。
42、美国学者肯德尔——从3t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激素调节的微量和高效)。
43、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设计了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提出——单测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44、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5、1914年,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6、1928年,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4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庄子等人曾提出“天
Ⅵ 2009年丰顺县中考前100名
09142300010067 胡鸿兴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49 孙宇轩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40137 徐海婷 梅州丰顺 丰顺东海中学
09142300410067 张钊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069 谢瑞敏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64 刘炜彬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80049 杜琳虹 梅州丰顺 丰顺东留中学
09142300410031 冯文杏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074 冯晓创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80003 张晓佳 梅州丰顺 丰顺龙泉中学
09142300410010 陈志旭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094 张柏深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410004 朱恒锐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054 陈丽楠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90 张榆峰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410037 李洁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109 黄晓芝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50 张熠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50181 张铭 梅州丰顺 丰顺黄金中学
09142300070054 马康丽 梅州丰顺 丰顺县汤西中学
09142300090627 黄懿 梅州丰顺 丰顺汤坑中学
09142300010116 蔡斯颖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50140 郑秀环 梅州丰顺 丰顺球山中学
09142300230313 冯学敏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410090 曾俊森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60402 罗俊杰 梅州丰顺 丰顺龙山中学
09142300410001 徐凯灵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170136 黎莹莹 梅州丰顺 丰顺丰良中学
09142300230300 陈森飚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010086 王烨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410113 吴钰凤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280047 吴梅英 梅州丰顺 丰顺东留中学
09142300010085 林瑞霞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30233 陈世港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410033 邓海媚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110 吴巧欣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36 张慧娜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31 郑逸琳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50146 曾文慧 梅州丰顺 丰顺球山中学
09142300010087 吴媛媛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30341 林惠缘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010099 刘晴晴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80051 林文珠 梅州丰顺 丰顺东留中学
09142300050139 郑粤桂 梅州丰顺 丰顺球山中学
09142300280054 刘纯枢 梅州丰顺 丰顺东留中学
09142300230223 刘金凤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010082 杨玉立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40126 高阳 梅州丰顺 丰顺东海中学
09142300010065 冯丽丽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50137 杜宝玲 梅州丰顺 丰顺球山中学
09142300280062 刘添源 梅州丰顺 丰顺东留中学
09142300280050 罗行钊 梅州丰顺 丰顺东留中学
09142300010083 王安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30020 彭嫦 梅州丰顺 丰顺一中
09142300230267 张锦燊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010040 余秋俞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125 高雯景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70022 陈晓桐 梅州丰顺 丰顺县汤西中学
09142300390187 冯文静 梅州丰顺 丰顺城镇第二中学
09142300010124 黄光烧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50138 黄洁蓉 梅州丰顺 丰顺球山中学
09142300010114 柯思溦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24 张汉珠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410117 邱茂婷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40136 张志康 梅州丰顺 丰顺东海中学
09142300410108 蔡达祥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410079 张彬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127 罗伊娜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75 王明莉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40123 徐铂裕 梅州丰顺 丰顺东海中学
09142300080032 张锦达 梅州丰顺 丰顺龙泉中学
09142300010059 彭淑君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60166 罗海松 梅州丰顺 丰顺龙山中学
09142300230298 刘远冬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010058 刘俊发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410034 黄梦琪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410013 蔡俊坤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053 陈儒佳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30236 赵自然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010005 李小雅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30291 陈佳威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中学
09142300190105 王希钞 梅州丰顺 丰顺建桥中学
09142300350088 杜晓丹 梅州丰顺 丰顺潘田二中
09142300050145 张绮纹 梅州丰顺 丰顺球山中学
09142300010025 徐小婷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44 徐静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105 邹银莲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120 高兴豪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119 李梓恒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10080 王周楠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040142 徐秀菊 梅州丰顺 丰顺东海中学
09142300170135 杨婷婷 梅州丰顺 丰顺丰良中学
09142300410077 刘兆才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010126 张骏贤 梅州丰顺 丰顺中学
09142300280053 叶森强 梅州丰顺 丰顺东留中学
09142300410002 吴育霖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410019 黄文发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410096 魏梓钰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09142300190051 王希栈 梅州丰顺 丰顺建桥中学
09142300410018 徐显宏 梅州丰顺 丰顺县实验中学
Ⅶ 蔡司成长乐1.60还适合14岁的中学生戴吗
蔡司成长乐,如果有效果,可以继续戴,因为人的身高可以长到25岁左右,14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你认为他是不好使的,你就可以扔掉了。
Ⅷ 莆田锦江中学的历任领导
姓 名 性别 职务名称 任职年月
王步溪 男 校长 1944.9-1949.7
李冠东 男 校长 1949.9-1953.8
宋元模 男 副校长 1953.9-1957.9
许钟英 男 党支书、副校长 1954.5--1968.11
校长、核心组组长 1970.5-1972.7
余锦祥 男 副校长 1963.5-1968.11
周文新 男 革委会主任 1968.12-1969.5
黄金水 男 革委会主任、副主任 1969.6-1970.4 1972.8-1979.3
肖仰恒 男 革委会副主任 1968.12-1972.7
梁春榜 男 核心组组长、党副支书1970.5--1972.7
1972.8--1983.11
革委会副主任 1972.8-1979.3
陈金星 男 核心组组长 1970.5-1972.7
魏文洪 男党副支书、革委会副主任 1972.8-1979.3
柯庆嘉 男 党副支书、副校长 1979.4-1980.12
林文彬 男 党支书 1980.10-1984.12
陈庆民 男 副校长 1981.3-1986.12
陈春廉 男 党支书 1985.1-1987.9
李天佑 男 校长、党副支书 1987.1-1991.10 1985.1-1991.10
蔡斯荃 男 副校长 1985.1-1994.9
李永真 男 副校长 1988.1-1995.3
陈金炉 男 党副支书 1991.10-1995.3
李永真 男 校长 1995.3-2002.6
刘德华 男 书记 1995.3-2002.12
徐志勇 男 副校长 1995.5-2002.12
关金森 男 副校长 1995.5-2001.1
黄国荣 男 校长 2003.1-2006.6
黄学军 男 书记 2003.9-2006.6
李 勇 男 副校长 2003.1-2006.9
林玉玺 男 副校长 2003.1-现在
林国粦 男 副书记 2003.9-现在
黄景树 男 校长 2006.6-现在
邓建聪 男 书记 2006.6-现在
张义昭 男 副校长 2006.9-现在
Ⅸ 蔡斯·巴丁格的早年经历
蔡斯·巴丁格毕业于拉考斯特峡谷中学。高中时期,巴丁格在排球和篮球两个方面都达到了全美国最顶尖的水准,在排球方面,曾三次当选圣迭戈年度排球运动员,2006年当选全美年度排球运动员;在篮球方面,巴丁格和凯文·杜兰特共同当选2006年全美麦当劳大赛MVP。
2006年,蔡斯·巴丁格进入亚利桑那大学(Arizona)。
2006-07赛季,巴丁格场均可得15.6分、5.8个篮板球和2.0次助攻,当选Pac-10联盟年度最佳新秀。
2007-08赛季,巴丁格场均可得17.1分、5.4个篮板球和2.9次助攻。
2008-09赛季,巴丁格场均可得18.0分、6.2个篮板球和3.4次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