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数字校园项目

数字校园项目

发布时间: 2021-06-13 08:49:03

⑴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

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首先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校园一卡通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一卡通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正确处理好一卡通与其他已有的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财务、教务等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问题是“数据集中”和“应用集成”的重要关键。
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它不仅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
“通”什么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校园卡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
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银行)两方面。
消费: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商店购物、班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礼堂等等;
管理: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科研、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因此,校园卡既可以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又可以作为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
金融应用(银行):由于我校校园卡一期工程未与银行连接,此项功能暂不能实现。由于我校校园卡在设计上采用两张卡,一张银行卡,一张校园卡,这两张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待我校一卡通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其他
建设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建设等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院校通系统是针对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将学校的信息数字化共享,从而达到数字化校园的体系。
“院校通”完成后,学校将会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院校通”是一款院校综合管理系统,针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而研发,使用的是现 在主流的PHP语言+Mysql数据库,采用“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升级性、安全性、保密性、易维护性、可管理性”的设计原则。经过多家院校使用中不断的完善,

⑵ 什么是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遍和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概念。 它是在充分整合中国电信语音、宽带互联网、七彩铃音、全球眼、校园一卡通、绿色上网、校园百事通、IT整体服务等通信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发数字校园教育在线行业应用平台,面向教育行业的综合产品包。该产品能充分满足校方、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教学、沟通、信息获取的需求,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IT服务保障能力,构建和谐平安数字化校园。让信息技术惠及下一代从数字校园开始。 它反映现代社会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成长等领域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发展历史
“数字校园” 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国外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源于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名为“信息化校园计划”的大型科研项目。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大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得到快速发展,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并强调了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教育的改革。我国“数字校园”就是在这一教育改革的理念上提出来的。在随后的数字校园建设实践过程中,数字校园的理念得到了逐步扩充和完善。

主要组成
校园一卡通在学校内也称为校园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工程是数字校园的标志性工程和前导性工程。校园卡是将广大师生员工与数字校园有机连接在一起的最有效的媒介,实现了 “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校园卡是校园数字化的重要形象和重要标志之一,所谓“校园一卡通”,即在学校内,凡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采用卡来完成。此种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消费及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一卡通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具有学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部分功能。

⑶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益教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分为实施建设、中期调度和验收三个阶段专
1.数字化校园实施建设阶段:各属职业院校要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确定主要负责人。做到职责分工明确,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
2.数字化校园中期调度阶段:组织召开项目建设中期调会,听取项目汇报,肯定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数字化校园验收阶段:项目启动第3年,市教育局将根据各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⑷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应该是系统的,具有先进性、标准性'实用等特点。
益教教育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基于硬件网络设施、应用支撑体系、公共平台、应用系统、校园门户、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

⑸ 数字校园的系统建设

三维虚拟校园系统是数字校园的基础和平台, 开展三维虚拟校园系统及相关课题的研究适应了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 开始涌现并逐步转变为现实。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是新时期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数字校园系统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实际地理环境的真实情况,系统具有动态性和实时交互性的特点。 三维虚拟校园系统设计的交互中,主要包括视图操作(平移、旋转、渲染、光照、雾化、视点变换)、三维漫游(绕点漫游、沿路径漫游、自由漫游)及漫游控制等功能。 用户可以在系统中通过行走, 鸟瞰以及选择不同的摄像机视图来多视角观看校园景观,以达到全方位认识校园的目的。 平台选择包括建模平台的选择和开发平台的选择。
(1)建模平台的选择。2013年前三维建模的方法主要有:
①直接利用传统GIS中的二维线划数据及其相应的高度属性进行三维建模,各建筑物表面可加上相应的纹理,但这种方法只限于平顶建筑物的三维建模。
②使用3D 软件,如AutoCAD、3DMAX可直接做出逼真的三维模型,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规则的建筑物(如路灯、凉亭、塔型建筑物等)效果较好。
③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但采用这种方法过程较复杂,成本高,逼真度不好。基于开发系统成本和条件的考虑,本文利用二维CAD数据、数码相机实地拍摄的纹理数据、GoogleEarth 航拍地图基础,使用3DMAX 对地物进行三维建模。
(2)开发平台的选择。2013年前开发平台种类繁多,通过比较,本系统采用深圳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开发的一款三维虚拟现实平台--VR-Platform(简称VRP)三维互动仿真平台。
该软件特点是可同时支持多个max 版本的安装与使用,支持适时导航图显示、视角切换功能,能模拟高效高精度物理碰撞,支持自动漫游、手动漫游,可自定义漫游轨迹,可使用行走相机、飞行相机、绕物旋转相机等相机,可提供完善的SDK 接口。该软件适用性强、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高度可视化,真正做到了管理意义上的所见即所得。 场景三维建模是虚拟三维校园漫游系统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工作最为繁重的部分。模型的好坏直接影响仿真的效果和相似度,所以构建的模型一定要遵循建筑物的实际形状。在建模过程中,把获取的原始工程CAD 图纸导入到3DMAX 中,根据CAD 图纸建筑物的顶面图、立面图创建三维模型。在创建模型时,为方便后期导入到VR-Platform 三维互动仿真平台,有几点需要恪守的建模准则。
首先要尽量做简模。虚拟现实中的运行画面每一帧都是靠显卡和CPU 实时计算出来的,如果面数太多,会导致运行速度急剧降低,甚至无法运行;模型面数的过多,还会导致文件容量增大,在网络上发布也会导致下载时间增加。
第二点要注意模型的三角网格面尽量为等边三角形,不要出现长条型,因为长条形的面不利于实时渲染,还会出现锯齿、纹理模糊等现象。
第三点模型的数量不要太多。如果场景中的模型数量太多会给后面的工序带来很多麻烦,如会增加烘焙物体的数量和时间,降低运行速度等,因此,一个完整场景中的模型数量控制在2000 个以内(根据个人机器配置)。
第四点合理分布模型的密度。在VRP 中,所有模型的面与面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推荐最小间距为当前场景最大尺度的二千分之一。在制作场景长(或宽)为1km 的室外场景时,物体的面与面之间距离不要小于20cm。如果物体的面与面之间贴得太近,在运行该VR场景时,会出现两个面交替出现的闪烁现象。另外还需要注意在表现细长条的物体时,尽量不用模型而用贴图的方式表现;相同材质的模型,远距离的不要合并;保持模型面与面之间的距离;删除看不见的面;用面片表现复杂造型等准则。
要生成具有真实感的校园三维景观,就需要在校园地形以及建筑物表面粘贴真实的纹理影像。地物纹理主要通过数码相机来获取的获取之后对纹理影像进行处理,使用的软件是Photoshop CS2,处理工作包括倾斜度的调整、障碍物的擦除、颜色的调整等。对改正过的照片,再在3DMAX 的环境下,调用贴纹理命令在相应的建筑物模型上贴上相应的纹理。
场景贴图完成后,要进行烘焙,再导入VR-Platform平台中制作交互,这就要注意在3DMAX 环境下正常的材质贴图,是否能在VR-Platform 平台中正常显示。因此,在制作VRP 场景时尽量使用Advanced Lighting、Architecturd、Lightscape Mtl、Stan-dard 的材质类型。
如果在VRP 场景中使用了多维材质,需要更改为手动展UV 的贴图方式,否则将不能正常显示。最好VRP场景中每一个模型都赋上相应的材质,如果模型有明确的纹理属性,可以根据纹理属性给模型赋上相应的贴图;如果模型没有纹理属性,就是一个颜色的,则需要制作一张色系贴图。如果没有给模型赋上贴图,在对其进行烘焙完之后,导入到VRP编辑器中会发现该模型光感很平、过亮等效果。另外可以添加一些片面物体制作人物,体现场景的真实性。为了让VR 场景的气氛表现的更好一些,在VR 校园场景内的湖面上添加一个流水的atx动画用于模拟水波纹等。 系统现实了校园三维景观的可视化仿真,是基于现实校园的三维虚拟环境与传统的二维校园图形相比更加直观、生动、逼真。该系统可通过浏览器访问,操作方便,能选择不同的摄像机任意进行平移、视点变换、角度旋转等。同时实时渲染速度快,能迅速重建和还原地形、地貌,而且整个系统开发成本较低。
通过VRP 平台建设数字校园,得出以下注意点:
(1)模型个数优化。模型个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VRP 演示DEMO 启动时的速度,在制作VRP 项目时尽可能的把同种材质的模型合并成一个物体(以达到减少模型个数目的)。制作后地整个场景中的模型个数控制在3000~5000 个以内(包括了全部模型)。
(2)模型面数优化。面数优化主要是把看不到和不需要的面删掉,只留看的到的面。为了在后期浏览顺畅,整个场景中的模型面数应控制在300 万~500 万面以内。
(3)场景贴图量优化。贴图量的优化需要从一开始烘焙贴图时就要开始遵循一个优化原则:即重点建筑,其烘焙贴图尺寸可以为1024×1024,相对于重点建筑小一些的模型,其烘焙贴图尺寸可以为512×512,比较小的模型,其烘焙贴图尺寸可以为256×256 或者128×128。另外尽可能的重复利用已有的贴图,以减少贴图量。 数字校园系统以VRP技术为平台,初步构建了一个具有漫游等功能的网络信息系统, 浏览者仅需计算机必备的外设(如鼠标、键盘)即可实现的虚拟现实效果。

⑹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都有什么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可以用阶段来划分:
(1)网络硬件为主的建设。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校园网络的硬件基础建设,同时提供部分网络基本服务,与此同时,也进行部分信息应用内容的建设,如电子化图书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
(2)信息系统为主的建设。主要表现在应用支撑系统的建设,如办公自动化、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及网络教学系统等。由于应用的需要与推动,继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更多的网络基本服务(如身份认证)。另外,随着应用的增加,统一的应用服务系统开始建设。由于各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和部门的具体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这项工作将伴随着清华大学在进行一流大学建设中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
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3)虚拟大学建设。预计将持续若干年以上,在校内信息化普及后,建设一个新型的数字化大学将是此阶段的主要任务。这一阶段,是数字化校园真正展现魅力的时候。现代化的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是什么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学习、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枣尚数字化校园是侧重于学生在校园内可随时通过Wifi接入校园网及互联网,方便的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可利用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备课及进行科研工作。其核心在于无线电子教室,及校园内无线网络的延伸。

⑻ “数字校园”是干什么的

数字校园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遍和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概念。 它是在充分整合中国电信语音、宽带互联网、七彩铃音、全球眼、校园一卡通、绿色上网、校园百事通、IT整体服务等通信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发数字校园教育在线行业应用平台,面向教育行业的综合产品包。该产品能充分满足校方、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教学、沟通、信息获取的需求,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IT服务保障能力,构建和谐平安数字化校园。让信息技术惠及下一代从数字校园开始。 它反映现代社会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成长等领域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重要作用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与管理环境。 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 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热点内容
苹果平板哪个好 发布:2025-07-19 21:30:33 浏览:339
少儿美术分班名称 发布:2025-07-19 19:44:27 浏览:870
2016应用统计暑期学校 发布:2025-07-19 18:49:42 浏览:80
小学教师调动申请 发布:2025-07-19 18:28:09 浏览:737
安徽是哪个省 发布:2025-07-19 16:10:52 浏览:167
每当走过老师窗前伴奏 发布:2025-07-19 15:37:17 浏览:183
晋商历史 发布:2025-07-19 00:08:49 浏览:421
安大历史考研 发布:2025-07-19 00:02:57 浏览:382
教师帮扶学生记录 发布:2025-07-18 20:01:06 浏览:677
运动鞋哪些好 发布:2025-07-18 18:41:48 浏览: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