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2-03-31 14:37:27

㈠ 需要一篇高中政治新教学方法的论文,谢谢!

高中政治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策略及方法

高中新课程实施两年多了,如何在实践中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始终是老师们思考的中心话题。当前,老师们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紧张;高考方案出台后,许多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取“求稳”的对策,对知识进行扩充加深,导致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进一步突出。高中思想政治有四个必修加六个选修模块,这一矛盾更加尖锐。

问题的产生始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解决问题需要勇气,更需要创新。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稳步推进新课程,必须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学校内部看,要缓解上述矛盾,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途径共同解决。以下围绕这两个方面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一、重视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课改的稳步推进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要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首先取决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处理。这就要求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内,教学设计中最简单的就是一课一课地进行设计,而优秀的教师总是要对内容进行重组而进行大单元的、相对完整的设计,实现内容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系。新课程的模块内容不是线性的单一线索,而是立体网状的综合体。因此,在模块课程背景下,一课一课地进行教学设计,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在某一模块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把握模块整体的内容,还要认真考虑本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横向的或纵向的联系,因此,对模块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摘自《基础教育课程 》2004年 第5期郭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如何实施?”)重视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以及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基于此,笔者主张:

1.重视学习目标设计。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存在一个落差,即课标表述的弹性、原则性、选择性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性、操作性和确定性的矛盾。因此,教学设计中要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业成绩的评价。比如: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识记文化的含义;初步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了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实例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理解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能够发现社会生活的文化价值;从各种文化现象中提炼文化的精神内核,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在一系列的观察、举例、比较和讨论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区别范畴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赏析多样文化,初步体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认识到文化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文化自觉。

上述目标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既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又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理念。

2.重视对课本教学内容的重组。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更是实施新课标的工具和载体。与旧教材相比,我们过去认为的重点知识,新教材要么体现,要么淡化,要么分散处理。如果求稳为上,按照旧的知识体系去教新教材,什么知识都放心不下,肯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选择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我们认为必需依据新的标准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主干知识,而不是抓住旧的教材知识体系在新教材上“添砖加瓦”。这个新的标准就是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课程定位。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

比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课中,课标的内容目标要求是“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课标的提示与建议是“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讨论‘金钱万能吗’”。从课标的表述可以看出,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经济生活现象入手,揭示货币现象的本质,明确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并正确看待货币的作用,既有知识的要求,也有能力的要求,最后还要求落实到树立正确金钱观这一思想教育目的上。因此,教材的线索是清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资源的选择、探究活动的设计等都应该围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展开。至于教材中出现的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二因素、货币的派生职能、外汇的构成和作用、人民币的币值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则是非重点,它们不应该作为共同的基础性要求扩充给全体学生,否则两个课时一定教不完。至于这些知识如果有学生感兴趣,可以作为提高性要求,在选修教材中得以体现。

3.重视“以问题为引导、体验为中心”的情境设计。这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真正体现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不要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比如,在讲“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我们选择了油价的波动这一经济现象,而没有机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油价的波动牵动中国经济的神经,选择这一现象作情境,贴近生活,为学生所熟悉,以一个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的严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要注意将教科书与其它的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网络信息、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参观、调查、访谈、时事政策、党团活动、班级活动、学校特色等。把广州市身外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很好地利用,尤其是基于网络的信息、见多识广的学生及学生家长、社区联系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等。如果把身边的这些资源与学校的资源一起,发挥取长补短的互补作用,就必然使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资源得到大大拓展。

二、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寻求新课程理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微观实现形式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教与学的矛盾。如果说重视教材内容的研究和教学设计是侧重于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则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就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从新课程本身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老师们普遍提出两个困惑:

一个是强调“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正确处理生活世界(感性)与学科知识(知性)的矛盾,传统的教学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演绎逻辑的严密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高考仍然不会有大的根本性变革的背景下,“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的要求会否削弱双基教学的要求,并进而可能影响高考?片面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显然是“新瓶装旧酒”,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一个是在“互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下,过多的探究活动会否影响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观摩中也多次看到师生活动非常“精彩”的课堂表现,但最后发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可能是“致命的缺失”。

孤立地追求形式上的学生的探究活动显然也是对新课程的曲解,必须加以解决。

这两个困惑实质上就是如何在稳步推进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困惑需要实践中的智慧和创新。

笔者认为,重视双基教学与强调“互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不矛盾的,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途径。有效率的双基教学必然会寻求方式和方法上的突破,有内容的探究学习方式也必然回归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主张的三维目标并没有削弱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而是相对于为高考而进行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言,它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宗旨。我们可以从下图勾勒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的知识的自我构建,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方法和提高能力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则是在知识构建和能力提升基础上的升华。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是同一过程的三个维度。

而要实现学习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和谐的统一,必须处理好几对矛盾:

1.教学设计与课堂施教的矛盾。

教学设计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除了要设计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外,重要的是分析学生,设计好“问题和活动情境”,以问题和情境来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设计时,要进行内容的整合,情景设置不要太多,最好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其知识性含义;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师生共鸣。这样才是有效学习”。

2.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矛盾。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知识还得要老师亲自讲。思想教育性的,有理论深度的知识点,以老师讲为好,重点的知识不适宜由学生探究和自我构建。我们可以为了一堂公开课而精心准备和设计,并让学生有精彩鲜活的表演,学生感受和享受了过程,但他对知识的把握可能仍然是稚嫩的、生涩的,也很可能是粗糙的,尽管学生印象很深。关键的深化和点拨、总结还得老师做,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常态教学。比如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宜在老师主导下进行系统的有逻辑的层层分析与讲解;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则更适合由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去体验和感悟。

3.探究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热闹不一定是一节好课。就政治课而言,老师讲不一定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应该是“深度参与”,全体学生的参与不应该是让许多学生都上来讲,组织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活动要做到“收放有度”,老师的归纳和小结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引人的情境,或者抛出了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这也是参与和探究,而且是深度的高质量的参与。活动“走过场”、刻意地单纯地追求活动的次数和学生参与的人数,为活动而活动,讲“热闹”,都是不可取的。

4.知识的“传授性”和“生成性”的矛盾。要重视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发生过程),突出“过程与方法”。知识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正因如此,新课程特别强调“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比如,为了揭示货币的产生及本质,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环节:

[活动与探究]

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红珍珠来!”

[思考与结论]

(1)如上图,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则 的人能与之成交。而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不是咖啡而是牛奶,则这些人(能、不能)成交。

(2)如果仅仅是牛奶的拥有者与盐的拥有者偶然相互交换。你认为,要使买卖成功,至少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三:

条件三:

呵呵,还真是不容易啊!

(3)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公认的商品“贝”(见下图“神奇的贝”),则买卖就方便多了。

先把牛奶、红珍珠等商品换成等值的,然后再用相应的 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盐、咖啡等商品。

在这里,这个大家公认的商品起到了两个特殊的作用:一是表现其他商品的,二是在各个商品所有者之间充当交换的,我们把这样的商品叫做

(4)从历史上来看,牲畜、布匹、玉石等物品都曾经起到了和贝克一样的作用。但是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贵金属金银以其的特点,逐步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就是货币。马克思曾经说过,货币天然(是、不是)金银。

(5)很显然,布匹、贝克和金银所起的作用从本质上看是一样的,只是这一作用后来固定到金银身上,所以,金银天然(是、不是)货币。

(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也是商品,其本质是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生成的过程”这样一种境界,这一过程主要是在学生的自我探究中实现的,“自在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为我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充满了追求真理的愉悦,而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5.“结论预设”与“价值中立”或“判断中立”的矛盾。主张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知识上的价值中立(value-free),也不意味着判断中立(judgement-free)。长期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科学技术中心论),使人们确定不疑地相信普遍的、确定性的、客观的或“绝对的知识”的存在。其实,不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就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知识,都是渗透有价值的,反映着价值和追求价值。多年来强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重视“知识建构”,更重视“价值引导”。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决定了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价值引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这样,新课标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中学教学而言,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很多知识可能是“结论预设”的。比如在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中有些章节,带有很强的主流意识形态色彩,这时候教师的价值引导与疑惑澄清就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使命。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敢于正视问题,立足于常态教学,注重教学反思,坚持实践创新和群众路线,就一定能够把新课程的实施推向深入并取得扎实的进展。

祝:节日快乐~~!!!

㈡ 唐慧劳教案涉及什么法律规定,以及解决思路

2012年8月2日,永州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因唐慧扰乱社会秩序决定对其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唐慧不服劳动教养决定,于8月7日向湖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提出了书面复议申请。湖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经审查决定受理,并依法启动了复议程序。同年8月10日,湖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消息,唐慧的劳动教养决定经复议被依法撤销。

随着“唐慧劳教案”被全球网民所关注,劳动教养一词再度让我国法律界人士热议。劳动教养,顾名思义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前苏联引进,但形成世界上中国独有的制度。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
实施劳动教养的依据为《国务院关于将强制劳动和收容审查两项措施统一于劳动教养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这两个文件只是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将强制劳动和收容审查两项措施统一于劳动教养的通知》第一条:从今年下半年起,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需要进行强制劳动的人,一律送劳动教养。对原有强劳人员,应按原批准的强劳期限执行,如发现新的违法犯罪需要延长期限的,按劳动教养规定办理。(颁布时间:1980年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十三条劳动教养期限,根据需要劳动教养的人的违法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动机和危害程度,确定为一至三年。劳动教养时间,从通知收容之日起计算,通知收容以前先行收容审查或羁押的,一日折抵一日。(颁布时间:1982年1月21日)
而我国《立法法》第八条明文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罚;(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根据此条规定,明显可以得出结论:劳动教养的规定已经违反了《立法法》第八条之规定,应该立即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三十三条每三款规定: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废止劳教制度,是该案最佳解决思路。

㈢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经济学的参考书目谁知道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科目
覆盖范围
参考书
备注

311高等数学单考
单变量微积分、多变量微积分、场论初步、级数、常微分方程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312高等数学A
单变量微积分、多变量微积分、场论初步、级数、常微分方程
《高等数学导论》(上、中、下) 陈登远 中国科大出版社

《高等数学导论习题集》中国科大数学系 中国科大出版社

313普通物理A
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

314高等数学B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解析几何)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315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上、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人民出版社

316科技通史
中西科技史基本内容,重要科学史事件、著作、人物思想及其述评
任何科技通史类著作均可作为参考书

317马克思主义原理
唯物论、辨证论、认识论、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 人大出版社95年版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人大出版社99年版

318议论文写作
以科技哲学涉及的领域为范围,命题作文,主要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理论思辨水平和论述表达能力

319综合英语
专业英语八级所涵盖的范围。重点在对英语基本功和知识面作全方位的考查。

320传播学
传播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2001 沃纳·赛佛林等著 郭镇之等译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张国良主编

《大众传播动力学》约瑟夫 R 多米尼克著 蔡骐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1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极限、连续、微分、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拟)微分中值定理、Taylor定理及其应用;凸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极值问题、隐函数定理;Newton-Leibniz、Green、Gauss和Stokes公式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致收敛函数项级数的判别和性质;Γ函数和B函数;Fourier级数的常见性质
《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 中国科大出版社

322分析和代数
数学分析:一元和多元微积分,无穷级数,广义积分。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矩阵标准形
《数学分析》(一、二、三册) 何琛 高等教育出版社

《线性代数》李炯生 中国科大出版社

323科技考古学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各领域的应用。
科技考古论丛(第二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昌燧主编,左健副主编;

科技考古论丛(第三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昌燧主编,秦颍、冯敏副主编。

324 物理化学
热力学、动力学、胶体表面、电化学、统计热力学
《物理化学》付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范崇政 中国科大出版社

325地球化学
无机地球化学,涉及地球不同层圈的化学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热力学等基本知识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地质出版社 1988版

《地球化学》陈道公等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4版

326神经生物
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和发育神经系统
《神经生理学》阮迪云、寿天德 中国科大出版社 1996版

《神经生物学》寿天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版

327生物化学
糖、脂、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激素的结构、性质、功能; 合成和分解及相关调控;酶学;能量转换;染色质的组成、结构,原核与真核复制、转录、翻译及相关调控以及表达调控的相关物质及性质;
《生物化学》王镜岩等 高教出版社2002版

《分子遗传学》孙乃恩 南京大学出版社,

《Biochemistry》5th Edition Geremy M. Berg 著W.H. Freeman and Company 2004版

328科技史议论文
科学技术史上重要事件分析评论和写作能力
《自然科学史》梅森 上海译文出版社

329环境科学基础
环境科学基本原理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或新版

33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331地质学原理
普通地质学

《地球与极地科学》孙立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 地质出版社

332综合化学
含无机、分析、有机、物化
《综合化学》张懋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34现代科技知识

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历程、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科技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同国家科技强国的途径与经验、高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新技术革命的世界影响与我国对策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惠永正副主编 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年版。

《高科技—跨世纪的战略问题》吴锡军 何国平编著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2年版。

《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郑积源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35法学综合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法理学》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刑法》陈忠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刑事诉讼法》张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21西方经济学
微观:消费者及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决定,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一般均衡,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宏观: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的静态均衡模型,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动态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宋承先 复旦大学出版社

422中国共产党党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中共党史出版社91年版;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盖军,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03年版

423教育技术学与计算机基础
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
《教育技术学导论》尹华俊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结构》(C或PASCAL语言版)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424写作与评论
要求有每小时500字以上的英文写作能力。着重于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阐述。翻译评论则注重考查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包括一篇翻译评论)

425数字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等技术基础
《数字媒体概论》冯广超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刘惠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网络出版》周荣庭 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6中国通史
史前至宋代
中国史纲要(上下册),1995年版,人民出版社,翦伯赞主编。

427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二次型与内积

解析几何:向量代数、平面与直线、常见曲面
《线性代数》李炯生 中国科大出版社

《空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吴光磊 高等教育出版社

428科学技术史概论

科学技术史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史》梅森 上海译文出版社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429 物理化学B
热力学、动力学、胶体表面、电化学、统计热力学
《物理化学》付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范崇政 中国科大出版社

430西方哲学史
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基本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提出、转变与持续,以及就此展开的争论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31中西方美学史
关于美、美的本质、审美对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识等基本问题;真、善、美三者关系的理论探讨及发展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43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极限定理。数理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概率论》苏淳 科学出版社 2004

《数理统计学教程》陈希孺、倪国熙 上海科技出版社

433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西方科学哲学基础知识、科技哲学实证问题分析
《自然辩证法原理》栾玉广 中国科大出版社

434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自旋、定态微扰论、量子跃迁。

《量子力学》曾谨言 第三版 第一卷 科学出版社

435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
原子结构和光谱、分子结构和光谱、量子力学概论
《近代物理学》徐克尊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高等教育出版社

436电动力学A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包括低速和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狭义相对论
《电动力学》郭硕鸿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7固体物理
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体结合、晶体振动及热学性质、金属电子论、能带论、电导论
《固体物理》黄昆原著 韩汝琦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8信号与系统

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包括在输入输出描述方式和状态描述方式下,以及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一整套概念、理论和方法,及其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主要应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DFT,FFT和数字滤波器)。

《信号与系统:理论、方法和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徐守时,修订版,2003年版

《数字信号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王世一,1997,3-5章。

439电子线路
电子线路、数字电路
《线性电子线路》戴蓓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

440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理论及元素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上、下册)

《无机化学例题、要点、习题》张祖德等编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441分析化学
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沉淀滴定,常用的分离方法与复杂物质分析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量化学分析》李龙泉等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44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著的全部内容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43结构化学
量子力学基础、原子分子电子结构、分子光谱、晶体结构
《物质结构》潘道皑 人民教育出版社

444高分子化学
聚合反应基本原理及高分子化学反应
《高分子化学》潘才元 中国科大出版社

445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结构及物理性质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马德柱等 科学出版社

446大气科学导论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静力学,大气热力学和静力稳定度,大气辐射传输和辐射平衡,大气动力学基础,天气预报原理,云和降水物理,大气声、光、电基本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徐玉貌等,南京大学出版社

《大气物理学基础》许绍祖 气象出版社

447电动力学B
全书(除*号章节外)
《电动力学》郭硕鸿 高等教育出版社

448地震学
地震波传播理论、射线理论、用地震波研究地下结构
《地球物理学基础》地震学部分,傅承义等 科学出版社

《地震学原理》有关章节 徐果明等,地震出版社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有关章节 ,刘斌等,中国科大讲义

449理论力学B
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相对运动与参照系、分析力学
《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 人民教育出版社

450空间物理基础
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学中涉及到空间科学的知识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或普通物理教材

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

451普通地质学
地质学基础,包括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等基础知识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 地质出版社

《地球与极地科学》孙立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52生理学
全书
《生理学》第五版 姚泰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版

453系统安全工程
全书
《危险源辩识、控制及评价》陈宝智 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版

45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基本内容
高分子化学》潘才元 中国科大出版社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马德柱等 科学出版社

455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结构与性能;细胞分泌和运动的机理;细胞分裂、分化和死亡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细胞工程。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 王喜忠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细胞生物学》鲁润龙 顾月华 中国科大出版社,2002年版

456普通化学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457理论力学A
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到拉格朗日方程、微振动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458机械设计
零件的几何精度,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轴,联轴器、离合器,支承,直线运动导轨,弹性元件。
《机械原理》郑文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精密机械零件》庞振基 机械工业出版社

459工程光学
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平面零件成像、光阑和光能计算、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典型光学系统、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应用光学》胡玉禧 中国科大出版社

《工程光学》郁道银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460普通物理B
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中国科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 科学出版社

461化学工程学
液体动力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反应器基本原理
《化学工程基础》北京大学化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462热工基础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曾丹岑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热学》杨世铭 陶文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63普通生物学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464电子学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和模拟部分 康华光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荷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465半导体集成电路
1.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方法。单元电路的具体设计

2. MOS模拟电路的设计原理、方法

3. 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原理、方法和典型单元电路的实现
《模拟集成电路》陈金松 中国科大出版社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466微波技术基础
传输线理论,金属波导,介质波导、微波谐振腔,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廖承恩编著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1994版

467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热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热力学性质,热动平衡判据,相平衡,微观态的描述,玻尔兹曼统计,玻色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初步。
《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3年

468计算机系统结构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结构》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 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469计算机软件基础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数据结构》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译原理和技术》 陈意云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 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70企业管理
微观经济学、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上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471行政管理
管理学、政治科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政治科学》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林震等译 华夏出版社

472自动控制理论
古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除第4、8、10三章 庞国仲 中国科大出版社

《线性系统理论和设计》前七章 仝茂达 中国科大出版社

473管理综合A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上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运筹学》李维静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474管理综合B
管理学、数据库与网络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王珊、陈红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黄叔武、杨一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

475信息安全基础
密码学导论,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杨明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Computer Security》,Dieter Gollman等,1999

《网络安全基础教程:应用与标准》(英文影印版) William Stallings,清华大学出版社

476概率统计
概率论: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希孺

中国科大出版社

477媒介管理
媒介管理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数字媒介经营与管理
《媒介管理学》邵培仁著 200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经济学》赵曙光 史宇鹏著2003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

《电子媒介经营与管理》彼得.K普林格尔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478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形成及其在当代的演变、国际关系中的基本行为体、国家的对外政策与手段、国际组织、国际法、冷战后的国际战略与安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当今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中国外交战略与在世界的和平崛起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俞正梁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1世纪: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 张蕴岭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版。

《探求变化中的世界》张蕴岭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79民商法学
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
《民法》王利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新编公司法教程》江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票据法》董安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证券法》叶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80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与知识产权法
《经济法》潘静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刘春田;

481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的化学和生物理论及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 高等教育出版社

482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免疫学技术
《Immunobiology 5》Charles A Janeway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第二版)

金伯泉

《免疫学原理》周光炎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陈慰峰

《医学免疫学基础》高晓明

483基础化学
化学基础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484决策分析

《管理决策分析》彭勇行 科学出版社

485材料科学基础
晶体学基础,常见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与相图、相变、晶体中的扩散、成核生长理论等
《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86计算机技术基础
数据结构、微机原理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周荷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487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单粒子理论、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波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F.F.Chen,科学出版社 1980年。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中国科大出版社 1988年

㈣ 政治整理笔记怎么

其实就是对于自己笔记的一个整理,把相应的重要的知识点给整理出来,画上重点做上记号。还可以把相关的难点也可以记录。

㈤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

受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政治教学在中国存在着诸多弊端.从名称上来探讨,国外把这门学科称为社会科学,而国内则称为思想政治.实则高中政治涵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以及系列选修课.“思想政治”作为带有浓重历史遗留色彩的名称,如何旧瓶装新酒,是政治教师面对的尴尬,也是教学的瓶颈.新课程的实施恰好给予了政治教师一个新的契机去改变这一切,应对这一切.
一、政治教学的瓶颈
1、误解政治的瓶颈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的不和谐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对政治这门课程的误解.高中生把高中政治误以为是初中政治一般只要划划背背,开卷考试,误以为政治都是离自己很遥远的没有原则的对党和政府的宣传,进而轻视这门课程,轻视它的价值,甚至部分政治教师也抱有这样的想法.政治教师既无心又无力狠下工夫,陷入教与学不和谐的怪圈,导致政治教学水平与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要冲出这个困境,政治教师自己首先就必须具备高度的学科认同感及归属感,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喜欢政治,乐意探索政治的奥秘.
2、政治理论太过抽象的瓶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部分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除了经济生活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外,其余内容离学生都较远.这就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感性经验来理解理论,绝不能把理论当作死板的教条,只能使理论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但是让学生用少得可怜的政治参与来体验政治生活、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文化、学习哲学中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实是有难度的.虽然这些在教师看来是科学的精髓,博大精深,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背景.因此,事实上来讲,理论教学虚高的问题总是难以从根本上来解决.
3、教材内容滞后的瓶颈
政治和新闻一样具有时效性,虽然好多规律、原则、远景规划等短期内并无变化,但是和政治相关的材料层出不穷.教材理论难以反映理论发展前沿与创新的成果,不能体现社会新发展.于是今天的政治就成了明天的历史,教材的滞后性不言而喻.虽然在新课程体系下,从教材结构、课文内容已体现出了“新”字,但是对同一个问题的分析也具有时效性.去年人民币币值稳定,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去年人们忙于抑制物价上涨,今年又要应对金融风暴保增长;去年学习十七大,今年热议土地流转.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断关心时事政治,密切关注社会变化与发展,恰到好处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弥补教材中的不足.这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挑战.
二、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三个瓶颈呢?
1、情景教学,创建“生活化课堂”
教与学的矛盾由来已久,学生对“政治”的误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现状,教师应该接受新课程理论,在课堂中设置情景,并且一以贯之.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生活情景,因为“生活化课堂”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比如在《多变的价格》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学生上农贸市场买菜的情景来帮助学生设疑导学.抛出问题:菜农在菜场开市前并未开会讨论,如何得知蔬菜该卖多少钱一斤?一下子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灶.这个情景与课文的探究题相互呼应,并且一以贯之,整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从生活经验中寻找价格变动的原因.
其次,教学设计要灵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如在学习《公司的经营》一课时,虽然学生从未见过公司的运作,只是偶尔从电视、电影中了解.但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提供了条件.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人的生活,它是基于历史和现实而指向个体未来可能生存与发展的生活.课堂教学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比如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公司的经营》这两框,我们可以采用延续情景的教学法,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假设自己从设摊经营、到雇佣工人帮忙开小店,再到吸引外资办公司,让学生来判别个体、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经济.《公司的经营》我们还可以顺延这个情景,请学生帮“我们老师”考虑公司要如何设立,有哪些要求,开什么公司,如何经营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这个“老板”的下属,职能部门仿效班干部团队设置一目了然,各学生分别成了总经理、董事会成员、股东等.在这个情境中寓教于乐,效果很不错.
再次,教师要放低姿态、发扬教学民主,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
2、引入探究性课堂教学,减少理论深度、抽象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从课堂的一个个探究中去总结归纳,然后自己推理、演绎.比如在讲金钱观、消费观时,首先,请学生归纳身边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消费行为,然后根据这些行为让学生去猜测人们的消费心理.虽然学生归纳地不够专业,但是呼之欲出的答案让学生们满怀期待,当老师讲出答案时,正中学生下怀,印象深刻.根据这个逻辑,对比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学生还可以自己去判断是非,归纳正确的消费观.书中每个单元探究并无规定答案,而更重视学生的头脑风暴法思考出的开放性答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教师创设的新颖而有意义的探究,比单纯的“一对一”的问答兴趣更加浓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进入实践探究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并且亲自调查,以期找出答案.这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团体)主动探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知识新技能的过程.比如,学生外出调查收入与幸福指数的关系问题,而后自己得出并不是钱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的观点,从而结合书本主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些“点拨”是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贴合实际、生活,又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便会爱上这样的学习方法.
再次,作为老师对于高深的理论,自己不应该一知半解,我们的体会是,看教参还不够,应该拿本科阶段的书,有条件更翻阅研究生课程书本,搞清来龙去脉,厘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形成原因以及最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3、联系热点,丰富教材,与时俱进
“教材唯上”的观点已经过时,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过时的观点,教师要敢于纠正.用前沿理论来替代滞后的理论.针对政治教学“时效性”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学会自己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的积累,筛选与教学相配合的材料.视频、图片、文字等.只要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即可.在讲《生活处处有哲学》时,我们运用一些当红情景剧如《武林外传》的片段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人是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哲学的,马上替代老旧的讲法——书本上“杞人忧天”的例子.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更是可以利用国际政治(比如总统选举)、经济风云(比如股市变幻)等来分析书本上的内容,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学生最愿意听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应发动学生共同搜索与学过的内容有关的材料,通过政治小报、辩论赛、课前新闻播报等方式来共同翻新书本.
总之,政治教师应该正视这些瓶颈和尴尬,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改变学生,改变自己,使思想政治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用学科!

㈥ 2013年四川省乐山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谁有啊

根据2013年乐山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的规定,乐山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共201名。报名时间为2013年7月25日至7月31日15:00,考试时间为2013年8月17日。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为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乐山人事考试网将2013年乐山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公布如下: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①数字推理;②数学运算。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①词语替换;②选词填空;③语句表达;④阅读理解。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①事件排序;②图形推理;③演绎推理;④定义判断;⑤类比推理。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主要考察应试者知识面和对常见的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等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等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三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公民道德建设、科技基础知识、四川省情、乐山市情、事业单位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 法律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制定;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产生与发展;②国体、政体;③基本经济制度;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⑤国家机关。
3.行政法:①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行政法律关系;③行政行为概要;④行政立法;⑤行政处理;⑥行政诉讼;⑦行政赔偿。
4.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⑤债权;⑥知识产权;⑦人身权;⑧财产继承权;⑨民事责任;⑩时效。
5.刑法:①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适用情况;②犯罪;③刑罚;④常见的犯罪和刑罚。
6.劳动法:①劳动法的概念、内容、基本原则和作用;②劳动法律关系;③劳动合同;④劳动争议的解决;⑤劳动监督检查。
第二部分 公文写作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的含义及特点;② 应用文的种类和作用;③应用文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④应用文的定稿。
2.法定公文:①法定公文的特点和分类;②法定公文的构成要素及写作要求;③常用法定公文的撰写:命令、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通告、批复、函、会议纪要等。
3.事务文书:①事务文书的概念及特点;②事务文书的种类和作用;③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④常用事务文书的撰写: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①道德与公民道德;②十个道德规范③我国道德建设的现状;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③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④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4.社会主义荣辱观: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②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第四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1.信息技术
2.生物技术
3.新材料技术
4.能源技术
5.空间技术
6.农业高科技技术
测试内容包括上述高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五部分 省情市情
1.四川省省情:①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②四川省人文社会概况;③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概况。
2.乐山市市情:①乐山市的地理历史概况;②乐山市人文社会概况;③乐山市的政治经济概况;④乐山市近一年的重大事件。
第六部分 事业单位常识
1.事业单位概述:①事业单位的含义和特征;②事业单位的类型;③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
2.事业单位改革:①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②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方向;③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和总体思路。
3.事业单位主要人事管理制度:①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②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④事业单位职称制度;⑤事业单位考核制度。
4.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①人事争议的概念和种类;②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③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七部分 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三种。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和卫生法规与政策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人体解剖学
1.运动系统:①骨;②骨连接;③骨骼肌。
2.消化系统:①消化管;②消化腺;③腹膜。
3.呼吸系统:①呼吸道;②肺、胸膜和纵隔。
4.泌尿系统:①肾;②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5.生殖系统:①男性生殖器;②女性生殖器。
6.脉管系统:①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7.感觉器:①视器;②前庭蜗器。
8.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②周围神经系统;③主要神经传导通路;④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9.内分泌系统:①内分泌器官;②内分泌组织;③内分泌细胞。
第二部分 生理学
1.机体生理功能调节:①调节的方式;②体内控制系统及其控制原理。
2.细胞的基本功能: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②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③细胞的兴奋性;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⑤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3.血液:①血液的组成与特征;②血液的主要功能;③血细胞及其功能;④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⑤血型。
4.血液循环:①心脏的泵血功能;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③血管生理;④心血管活动的调节;⑤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
5.呼吸: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6.消化和吸收:①消化、吸收的概念及消化方式;②消化道;③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④口腔内消化;⑤胃内消化;⑥小肠内消化;⑦排便反射;⑧吸收。
7.能量代谢和体温:①能量代谢;②体温。
8.尿的生成和排出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③尿生成的调节;④清除率;⑤尿的排放。
9.感觉器官: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③眼底视觉功能;④耳的听觉功能。
10.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②反射及反射弧;③突触传递;④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⑤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⑥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⑦脑的高级功能。
11.内分泌:①激素作用的特征;②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③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④甲状腺激素;⑤与钙、磷代谢调节
有关的激素;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⑦胰岛素。
12.生殖:①男性生殖;②女性生殖。
第三部分 药理学
1.药物效应动力学:①药物的基本作用;②量效关系;③药物的作用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①药物的体内过程;②体内药物变化的时间过程。
3.常用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
包括可逆抗胆碱酯酶药、难逆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药、M胆碱受体激动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局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病和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钙通道阻滞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抗心肌缺血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及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组胺受体阻断药、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抗甲状腺硫脲类药、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B-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抗疟药、抗恶性肿瘤药等。
第四部分 病理学
1.疾病概述:①健康、亚健康和疾病;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③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④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⑤疾病的转归。
2.血液循环障碍:①充血和淤血;②出血;③血栓;④栓塞;⑤梗死。
3.炎症:①炎症的原因和炎症介质;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③炎症的反应、组织学类型和结局。
4.肿瘤:①肿瘤的概念;②肿瘤的特征;③肿瘤的命名和分类;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⑥常见肿瘤;⑦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5.心血管系统疾病:①动脉粥样硬化;②高血压;③风湿病;④感染性内膜炎。
6.呼吸系统疾病:①慢性支气管炎;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③肺炎;④硅肺;⑤肺癌。
7.消化系统疾病: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③病毒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消化系统常见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等)。
8.泌尿系统疾病:①肾小球肾炎;②肾盂肾炎;③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9.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①卵巢肿瘤;②子宫疾病;③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④乳腺疾病。
10.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①结核病;②细菌性痢疾;③伤寒;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⑤流行性乙型脑炎;⑥血吸虫病;⑦艾滋病。
第五部分 诊断学
常见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音、紫绀、颈静脉怒张、心界、心音、皮肤病变、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腹泻、黄疸、腹水、肝肿大、脾肿大、排尿异常、淋巴结肿大、意识障碍和头痛等。
第六部分 卫生法规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护士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三种。考试内容涵盖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
(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三、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
(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
(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五、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
(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
(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六、课堂教学
(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七、学校德育
(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
(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
(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
(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
(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
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
(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
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
(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
六、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
(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
(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
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第三部分 教育法学
一、法与教育法
(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
(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
二、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
三、教育法律规范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
(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四、教育法制过程
(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
(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
(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
(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
五、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
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
(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
(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
(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
(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
(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
八、教育法律救济
(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
(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
(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希望能帮到您o(∩_∩)o !

热点内容
欧文投篮教学 发布:2025-05-14 06:35:52 浏览:580
对配班老师的评价 发布:2025-05-14 06:34:41 浏览:344
师德的人物 发布:2025-05-14 06:33:09 浏览:175
教师师德个人总结 发布:2025-05-14 05:39:36 浏览:667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发布:2025-05-14 05:15:15 浏览:455
药物化学习题 发布:2025-05-14 04:23:45 浏览:642
教育培训章程 发布:2025-05-14 04:13:05 浏览:634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库 发布:2025-05-14 03:21:37 浏览:461
小学语文拍手歌 发布:2025-05-14 02:17:21 浏览:531
魔兽有哪些 发布:2025-05-14 01:45:05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