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林教育
⑴ 济南市学林教育培训学校的介绍
济南市学林教育培训学校是济南市教育局注册成立的专业个性化辅导学校。学校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本土化”教学,主要针对济南市中小学生特点及山东省中高考形势提供专业的文化课考试辅导。同时,还设有军校生、复读生、艺术生的文化课全托一对一辅导特色课程。学林教育秉承“关爱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通过“1对1个性化教学、N对1团队化管理”的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规范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林教育凭借过硬的办学质量、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整合最新教育成果、最先进的教育资源、最人性的教育管理,切合人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最适合的教学方案,使学林教育日益成为济南市家长最值得信赖的教学品牌,同时也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支持和良好口碑。
⑵ 慧学林教育是什么
让学生脑洞大开,考试不愁,学习有趣。
教育市场分析:3000亿儿童教育市场,在中国体制教育、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儿童教育支出家庭占比逐年递增。目前中国16岁以下儿童约3亿,每人年均消费1000元。
怎样的教育才能填补市场的需求?
70、80后家长教育需求升级,要高分也要高能,70后80后的家长已成为我占比90%的家长主体人群,他们注重孩子应试分数,同时,他们也关心孩子的兴趣、情绪、人际等生活的各项能力及孩子的综合素质。
怎样的教育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长期、有效、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拒绝填鸭式粗暴教育!为作儿童教育的主体,学生的需求显得更为重要,被动的、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教育已经被学生判出局,或者把更多的学生出局,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厌学、逃学甚至自杀层出不穷。
怎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有趣、有料、有效
给乐趣给方法给结果,你就是天才!
⑶ 初一下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在学校里,同学们相互了解、相互激励,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到非常幸福。这种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是( )
A.想念感 B.归属感 C.安全感 D.成就感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自己的特长。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学校应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多提供机会给学生
B.培养兴趣、发挥特长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没有关系
C.学生个人应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要盲目追求
D.老师应多同学生谈心,多为学生提供方法
3.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下列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像是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 ②离开集体,个人更能自由地发展 ③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集体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团结互助,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就应该( )
①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②尽量掩饰自己的缺点 ③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意的批评 ④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5.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利。要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 )
①敢于承担责任 ②学会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③珍惜班集体的荣誉 ④积极、主动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⑤以集体利益为重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建设好班级和学校集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对于建设班级和学校集体,我们应反对的是( )
A.个人力量太小了,不值得一提 B.人人必须要贡献力量
C.集体的事必须通力合作,群策群力 D.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7.每当考试来临,我们有的同学会表现出紧张的情绪,这是( )
A.正常的情绪反应 B.不正常的情绪反应 C.缺乏理智的表现 D.不好下定论
8.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为了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下列的方法中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
A.保持和培养积极的情绪 B.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
C.把不良情绪置于心理,自己默默忍受 D. 多培育轻松、开朗的良好情绪
9.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情感的发展需要我们一生自身的努力和培训,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
A.儿童时期 B.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10.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平时父母因某事对我们讲多了几句,就认为是父母的啰嗦、唠叨,于是对父母有了几分的成见。其实,这是( )
①不尊敬父母的表现 ②尊敬父母的表现 ③一种不良的情绪 ④一种不良的情感
A.①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11.学校饭堂的一幕:高年级的某同学仗着自己身材高大,强硬抢占了低年级某同学的位置,而且还顺利地买到了饭菜。对这一幕,你的正确评价是( )
A.在社会生活中有无规则一个样
B.社会生活就是要竞争,谁强谁上
C.高年级同学的行为违反了规则,应受谴责
D.对不太习惯排队的同学应谅解,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12.我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说明了( )
A.秩序来自规则 B.有没有规则一个样
C.法律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 D.我们的生活需要有良好秩序来维护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与法律无联系
B.我现在年龄还小,尚属未成年人,与法律无联系
C.我不与别人打官司,与法律无联系
D.法律伴随每个公民度过一生,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1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的法律鲜明地反映了( )
A.公民的意志 B.农民的意志 C.广大人民的意志 D.知识分子的意志
15.有人认为“讲自由,就不能有任何的约束;有纪律的约束,就谈不上有自由。”这种看法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 )
A.不懂得纪律是有约束力的 B.不懂得自由与纪律是相辅相成的
C.不懂得纪律的重要性 D.认识到自由是非常宝贵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在学校里,你是怎样注重自己的成长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说。
17.法律必须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为什么?
三.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的不给分。本题13分)
18.人的情绪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无法控制的。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本题18分)
19..材料:宋朝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河豚鱼说》,说的是南方的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到了桥柱上。它不责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绕过桥柱游过去,反而生起气来,恼怒桥柱撞到了它。它气得张开两腮,竖起颌旁的鳍,胀起肚子,漂浮在水面,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后来,从水面上飞过的老鹰看见了它,一下抓起圆鼓鼓的河豚,撕裂开它的肚子,转眼间,这条豚鱼就成了老鹰的美食。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故事里的豚鱼犯了一个怎样的致命错误?从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8分)
⑵自律的关键是什么?(2分)
⑶请你说出自己平时进行自律一个实例。并尝试分析自律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作用?(8分)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B D A A C B D C D D C B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答:⑴注意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老师可以给予我们学科上专门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们不断丰富知识、经验。(4分)⑵注意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4分)⑶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设施,使我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使学校成为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4分)
17.答:法律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理由有:⑴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它的实施常常会遇到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和破坏。(4分) 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违法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需要用法律来制裁违法犯罪的行为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4分) ⑶法律规定了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但必须要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确保人们享有的权利得以充分实现,应尽的法定义务得以切实履行。(4分)
三.辨析题(本题13分)
18.⑴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1分) ⑵ 人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不同和场合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且它还可能反映这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因此,人的情绪不是天生的,是会变化的。(6分)而且,人们可以主动地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理智是关键。因此,人的情绪并不是无法控制的。(6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18分)
19.⑴故事里的这条豚鱼没有很好地进行自律(或:自省。或:没有自觉地约束自己)。(4分)启发:在做事的时候,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怎样做,自觉约束自己,保全好自己。(4分)
⑵自律的关键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
⑶所列举的例子合理即可。(2分)
自律对青少年的成长的作用:自律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律使人高尚起来;自律能够使人自知;自律使人学会战胜自己;等。(回答出3点即可,每点给2分,共计6分)
⑷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有哪几位最厉害的是谁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尚未弄清,但我们可以从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来找寻答案。一下是为您提供的: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全介绍
人民大学对外汉语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专业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教授于50年代亲手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指导着本专业的建设。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研究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言研究和应用人才。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85%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博士生导师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张卫国教授、李泉教授。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专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语言信息处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和研究工作。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博士生导师
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
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
发表的主要论文:
(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
(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
(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
(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
(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
(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
(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
(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
(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
(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
(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
(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
(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
(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
(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博士生导师
劲 松
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本科生:
语音学
硕士生: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专题
博士生:
社会语言学
研究领域
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
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著作
《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
发表论文:
《北京话的口语语体》
《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
《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
《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
《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
《流行语新探》
《漫谈“洋味”汉语》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
《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
《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
《词的认知基础》
《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
《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
《嘉戎语上寨话》(与瞿霭堂合作)
《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
《尖团音新议》
《叠置式音变献疑》(与瞿霭堂合作)
《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红云 博士生导师
1、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
吴红云教授(1963- ),女,出生于江西南昌,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1999-2000),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究学者(明尼苏达大学, 2008-09)。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爱丁堡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
曾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成果奖”,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奖”。
2、教授课程
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导论、英语综合实践、英语泛读等。
3、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英语写作。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2006-200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宏观理念和微观策略”
2)2004-200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
3)2005-2008: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2007-2008: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性研究”
5、主要科研成果
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著 200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3日
“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第1作者)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代外语》2004/4(第1作者)
“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第2作者)
“英语学习需要建构的语言环境”《光明日报》2006年8月9日(第1作者)
“英语学习需要科学的学习理念”《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31日(第1作者)
“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ess for learner autonomy”《中国英语教学 [三]—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acognition in EFL Writ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2004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our Options for Responding to Student Writing”《中国英语教学》2002/3
“谈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学林撷新—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论学集》20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辨证思想”《外语论坛》 2003 外文出版社
“论教学的观念和期望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2002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高校师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2001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 大会主题发言
“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报告” 199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增刊
“词汇困惑与大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提高” 1998 《北京市研究生英语研究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编:《法庭内外—法律英语读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主编:《英语写作范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
翻译:《中国民法案例汇编》 1993 台湾出版社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泉 博士生导师
李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博士。1962年生于黑龙江依兰县。198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研究生班毕业,留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至今。198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
曾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新加坡、南非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获得过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学奖、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第八届、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兼任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编委,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
《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4。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主要论文
《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
《“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
《“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
《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
《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5。
《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
《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会编《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
《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汉语学报》第3期2001年上卷。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4期。
《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
《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
《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
《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 2007。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3期。
《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
《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主要研究领域
1.汉语语法
2.对外汉语教学
3. 国际汉语教育
研究生课程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2.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语言流派与汉语语法研究
4. 汉语语法分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⑸ 上海市人才市场有哪些
上海人才市场浦西固定市场
地址:中山西路620号
时间:每周二、四、六 9:00——15:00
交通:69、71、73、224、251、252、519、754、814、825、829、856、909、941、轨道交通三号线(轻轨明珠线)延安西路站
世纪风常设人才招聘会
地址:延安西路200号上海文艺活动中心
时间:每周六 9:00——15:00
上海市小企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地址:上海市大木桥路108号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
上海固定人才交流夜市
地址:上海浦东商城路660号乐凯大厦5楼交流大厅
时间:每周三 18:00——21:00
上海人才市场商城路市场
地址:上海浦东商城路660号乐凯大厦5楼交流大厅
时间:每周六 9:00——16:00
上海青年人才固定市场
地址:上海市汉中路188号
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交通:64、128、109、801、927、955、41、710、767H、63、13、113、95、837、114、768、隧道三线、地铁一号线(汉中路站)、地铁三号线(上海火车站)等(恒丰路和汉中路交界处)
上海浦东新区人才市场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人才市场(张杨路1996号,近苗圃路口)
时间:每周六
交通:339、589、609、638、736、772、773、777、783、785、788、790、791、814、935、961、广野专线等巨野路站
上海高科技人才交流会
地址:上海市南昌路47号科学会堂2号楼
时间:每周日
上海市黄浦区天天才市招聘会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普育东路227号黄浦区工人文化宫
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六
交通:69、929蓬莱公园,969、715、144、869、大桥二线、大桥六线南车站路,868、910、802、65、931、43、89、928、64、867南浦大桥
西宫天天职场
地址:武宁路225号沪西工人文化宫
时间:每周二、三、四、五、六
交通:轨道交通曹杨路站、40、94、951、01、105、876、950、966、837、838(到武宁新村站)
上海市部分劳动力和人才交流市场
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
地址:上海市安远路45号
电话:62552537
邮编:200041
上海市单位使用外地劳动力管理所
地址:上海市安远路45号
电话:62534459
邮编:200041
上海人才市场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620号
邮编:200051
电话:62337946
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地址:上海市高安路25号
邮编:200031
电话:64318226
上海市人才交流市场一览表
名称
地址
电话
上海市人才市场
中山西路620号
62738701
上海市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高安路
64374554
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
雁荡路
63750784
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高安路
64333900
上海信息人才发展公司
南昌路
63182920
上海总工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吉林路2号
65455941
上海文化系统人才交流中心
巨鹿路709号
62475609
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陕西南路202号
64734158-16
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汉口路233号
63212410
上海国际商会人才交流中心
金陵西路28号
63847741
监狱局劳教局人才调节中心
吴兴路225号
64748811-5614
上海市人事局人事仲裁处
高安路19号红楼301-303室
64370070-303
上海市华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北京西路860号
62553532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
中山西路620号2楼
62738701
上海东方人才交流公司
巨鹿路845弄1号
62792832
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浦东分部
浦东大道1550号
海运学院培训楼A楼
58851370
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漕虹分部
宜山路822号304室
64850115
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
东方路902号
58306585
徐汇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漕溪北路336号
64872222
长宁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东诸安浜路166号
62124604
普陀区人才服务中心
桐柏路146号
62162776
闸北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共和新路802弄39号
56700602
虹口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四平路421弄20号
65071581
杨浦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隆昌路690号
65437340
黄浦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九江路219号506室
63239841
南市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陆家浜陆1100号
63761905
卢湾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瑞金一路100号
64332668
64950776
静安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西康路464号
62531531
宝山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友谊支路20号
56129721
闵行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沪闵路6258号
区政府1号楼211室
64121700
嘉定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嘉定区清河路34弄内
59520274
南汇县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南汇县惠南镇西路大街58号
58024781
奉贤县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奉贤县南桥镇立新路35号
57420093
金山县劳动者交流服务中心
朱泾镇万安街704号4楼
57313540
松江县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松江镇普照路25号
57825422
青浦县人才开发调节中心
青浦环城东路1号
59725546
崇明县人才服务中心
城桥镇人民路1号
59621047
⑹ 从什么地方可以查到期刊杂志的国家级省级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7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8
《中国教育报》
(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9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社科院
10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东北师范大学
11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东北师范大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科院
http://skc.nenu.e.cn/cgjb/table/200101.htm
http://index.sdjtu.e.cn/xbzy/kjc/kyc/%D6%D0%CE%C4%BA%CB%D0%C4%C6%DA%BF%AF2004%B0%E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