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电磁铁教学设计

电磁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0-11-19 15:22:32

❶ 小学科学:《玩转电磁铁》教案

·物理:《神奇的电磁铁》教案 小学科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反思 本课是科教版六上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小学科学:《电磁铁的磁力二》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反思 下涯小学 陈顺琴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科学六上《能量》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阶段。教师先出示一个电磁铁...·小学科学:《神奇的电磁铁》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神奇的电磁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产生磁。 2、探究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3、学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 4、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5、了解电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❷ 求一个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自然第十一册的电磁铁(一)的课件.提供得好再送400分

第三单元 电和磁

1.做手电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
2、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基本电路的组成,并会画出简单电路图。
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并体会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
1. 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2. 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验物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使灯泡亮起来。
3.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线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4.讲解:同学们所画的图,一般叫做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为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常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这样的简易图叫做电路图。请你参照P30的图,认识电路符号: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5.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1.手电筒为什么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亮灭呢?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讨论交流
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认真观察组成手电筒使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装图。
4.小组讨论汇报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三、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1.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以小组为单位,先把电路图设计出来,然后在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
3.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4.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
四、拓展研究:认识不同的电路
1.参阅书P32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
4.改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况,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察、比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

教学手记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强调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历史上成千上万个有卓越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自信、主动、喜欢不受约束地独立思考、具有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竞争和冒险、渴望自己胜过别人、工作起来专注而迅速、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等等。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2.物体都能导电吗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
2、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体会到科学学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愿意改进安全用电方面的不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问题进行预测,交流验证做法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
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
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
4.学生分组交流。
5.交流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致。
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
1.讲述: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同时要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
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指点。
3.全班交流、评价验证方案,选取最佳方案。
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
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
三、交流验证结果
1.学生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汇报内容:①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②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
2.学生反思和交流:为什么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有不同?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分组操作:逐渐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先用学生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教师提供验电球,让学生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5.学生谈试验后的想法。
6.讲述:①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②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
1.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用?
2.学生观察与辨认: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3.学生就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料和工具进行交流。
(对学生树立安全使用电器的观念很重要。)
五、课后延伸活动
生活中,湿木头是容易导电的物体,但在我们的检测中却不容易导电,请你(最好和你的家长合作)研究:湿木头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导电,将研究报告上交给科学老师。(提示:使用简单材料,不要用220v市电进行实验)

3.神秘的暗箱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
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
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
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
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4.电与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生活中的用电现象做正确的评价;
2、能够查阅与电有关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知道救护触电者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节约用电是有知识、有道德的表现;
2、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调查结果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调查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哪些用电器是每天必用的、每月你家的用电量是多少等几个问题。相信同学们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你们的调查结果。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看看你能从交流中发现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节约用电教育
1.谈话: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跟大家一样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电”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2.学生交流想法。
3.谈话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过停电的事儿。这是因为我国的电力资源短缺,为了保障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控。有的同学就会想:咱们不能多生产些电吗?对这种想法你是什么观点?为什么?
4.学生交流想法。
5.播放录像,介绍几种发电方法.
6.谈话并提问:通过看录像,大家知道发电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还要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在这些能发电的能源中,你认为使用哪种能源最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想法。
7.提问: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是合理用电?
学生交流节约用电的方法。
三、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交流: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家电表少走点儿字、少交点儿电费,竟然私自从公共电线上拉线,你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2.学生评价交流。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安全的用电行为?
4.学生思考交流。
四、触电者的救护
1.谈话:不按照科学方法操作,就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救助被电击伤的人?
2.学生交流救护常识。
3.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
4.创设情境、救护演练。
五、小结本课 拓展知识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小结。
3.谈话:除了本课了解、掌握的关于“电”的知识外,你还搜集了哪些课外的知识?
4.学生交流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谈话:同学们的交流,真是让老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学、有所用。回家后请大家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不安全用电的地方,发现后告诉家长、老师,我们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办法。

5.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3、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3、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们想看吗?(想)
2.教师演示:唐老鸭磁性玩具。
3.提问:唐老鸭为什么会翩翩起舞呢?(有吸铁石吸着)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讲述: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你们在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
(2)学生汇报:环形磁铁
(3)提问:还有哪些形状的磁铁?
(4)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呢?
(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谈话:磁铁还有哪些性质?你们想研究吗?(想)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装了一些水的烧杯,你们想怎样研究?(小组内交流)
(4)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上)
(5)汇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物体能吸铁。(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6)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为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成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
(7)提问:那么磁铁是否也可以指南北方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学生思考、议论)
(8)讲述:悬浮法和悬挂法。下面我们悬挂法来验证一下。
(9)学生小组内探究。(用细线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
(10)汇报: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11)再问: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汇报)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磁铁有了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
4.探究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1)我们来猜一猜这块条形磁铁和这块环形磁铁的磁力谁大谁小?(学生猜测)
(2)点拨:要想知道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
(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汇报:比吸回形针的数量;比吸铁的距离远近。
(5)每一个小组自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6)汇报交流。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教学手记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制唐老鸭磁性玩具。经过我的巧妙演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翩翩起舞的唐老鸭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铁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6.电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电量、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
●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研究电磁铁,体会探究的乐趣;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师准备:导线、铁钉(用火烧过的)、大头针、指南针、电视资料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作电磁铁
(出示一包大头针与牙签的混合物)
1.教师提问:怎样快速的分开它们?学生可能提出用磁铁把大头针吸上来。
2.教师给予肯定后,说:我还有一种办法。演示(像魔术师一样):先用铁钉去吸,不行;再用导线去吸,也不行;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又去吸,还是不行;最后,把电池接通到导线的两端,终于吸上了大头针。教师介绍这个装置叫电磁铁。
3.学生尝试制作并验证电磁铁吸铁。
4.教师提示:如果切断电流,会怎样?学生猜想并验证。
5.小结:永久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
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统计各小组吸上大头针的数量后,提问:为什么各组吸上的大头针数有多有少?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做出假设。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你们认为与什么因素有关?该怎样做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班级内讨论、交流。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结论。
三、研究电磁铁的两极
1.谈话: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电磁铁有吗?(学生做出假设)
2.怎样判断呢?(学生会想到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3.学生实验判断、汇报结果。
4.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组钉尖是南极,有的组钉尖是北极?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5.学生互相观察,找出原因。教师可以让各组重新验证一下。
四、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们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根据经验谈。
2.播放电视资料,增加学生的见识。
3.谈话:请你设想一下,你还能把电磁铁应用到哪些地方?
4.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手记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的目标。因此,我在开课伊始就以魔术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制作电磁铁。为了让学生能保持研究的积极性和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时,我都在准备的材料上做了“手脚”,从而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们愉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结尾处,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设想了很多利用电磁铁为生活服务的方案,如在每辆汽车前安装电磁铁以防撞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自信心。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的巧妙铺垫不但使教学顺利进行,还能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积极性和

http://www.tt53.com/Article/qt/200510/7352.html

http://www.dcjyw.com/down/view_6407.html

自然、科学] ·小学科学课件电磁铁新人教版 2007-01-02
[自然、科学] ·电磁铁的制作工具 2006-12-10
[自然、科学] ·磁铁的磁性 2006-11-28
[自然、科学] ·磁铁的两极 2006-11-28
[自然、科学] ·做一个小磁铁

❸ 有谁知道幼儿园大班电磁铁教案(电池,铁钉,电线,剪刀这些器材所构成的。求帮帮忙 ,我自己都不怎么

把电线按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绕一成。接上电池正负极就行了。铁钉最好长点

❹ 小学科学研究磁铁教学整体思路是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展示、交流、讨论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搜集、获取知识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设计依据
本课以“新课标”指导,以“基于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相关理论来设计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充分体现出“概念建构”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结构特点,力争打造一种学生能自主建构科学概念的有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呈现的概念有:
(10.)核心概念:磁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核心概念下的具体概念:
10.1 某些物质具有磁性
10.2 磁的作用力可以对物体产生作用
10.3 磁体总同时存在着两个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2.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三单元《电和磁》的第4课,与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电磁铁》紧密相连。所以本课学生概念的建构和发展,直接就关系到学生建构“电磁铁”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来考虑本课的重要性,并为后面“电磁铁”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主要概念磁铁的“磁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磁铁的另外两个性质,一是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两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二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忽略或略化本课中的附属概念:各种形状的磁铁、磁化现象等。
(2)教材分析: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探究活动来承载和监控学生建构“磁铁性质”的概念:
活动1: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礼盒(装有一个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四块糖),让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自主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同时学生还会发现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隔着纸、空气也有磁性。
活动2:在前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磁铁越发感兴趣,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看到“磁针”的两端吸铁钉多,中间不吸,学生就会在吸多吸少的现象中建立起“磁性强弱”的概念,学生对“磁极”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会更加强烈,教师的主导作用(追问)就显示出价值所在,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把磁针悬在桌面上,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水浮法、悬挂法等),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然后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磁针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这一概念的建构。
活动3:学生再用一块标有“S和N”的条形磁铁,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会发现同一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会不停地旋转;不同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不会旋转,进而学生就会建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
活动4: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二个礼物: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有关于磁铁性质的概念应用:隔着物体能吸铁;同极相斥),学生在虚拟的动画情境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有趣,又能监控到学生所学概念能否学以致用。
三、学生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
对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磁铁,学生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学生继续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对磁铁还是有一种亲切感,尽管学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但是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再次对磁铁性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2)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较模糊。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样的一个“研究磁铁”性质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模糊认识不在模糊和迷惑,充分利用先前科学课学到的探究技能和方法,提升学生探究磁铁性质的能力,形成和建构更为科学地“磁铁性质”的概念。
(3)学生在建构概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
学生对磁铁的名称称谓不规范,常常叫做“吸铁石”、“ 磁铁石”;磁铁的两极会误认为正负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的科学概念学生不知道。
四、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铁钉、指南针等。
五、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出磁铁的一些性质;
● 能想办法测出磁铁磁性的强弱;
● 能够对磁铁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 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 知道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些测量方法;
● 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 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 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六、教学重点
磁铁的三个基本性质
七、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游戏),发现磁铁的性质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猜物)
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你们想了解老师最想了解什么?
2、 教师出示(课件):革镇堡中心小学全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副图片就是我工作的学校,革镇堡中心小学,我的名字叫崔昆。大家记住了吗?现在能否让我和在座的老师听到你们欢迎的掌声?)
3、 点拨:今天这节课老师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你们想要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件礼物。
4、 教师出示:每个小组一个礼盒,你们猜猜看,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
5、 教师点拨:怎么才能知道礼盒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
二 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磁铁有磁性。
⑴ 学生观察:礼盒里有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几块糖。
⑵ 提问:刚才大家看到礼盒里都有什么?现在我们就用这三样物品做两个小活动好吗?
⑶ 教师指导:如果你用磁针去接近这些铁钉,注意接近和接触有什么区别,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⑷ 学生分组活动
⑸ 学生汇报:磁针可以吸铁。
⑹ 教师点拨: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磁铁能吸铁,说明它有磁性
⑺ 教师提问:你能利用磁铁让一个铁钉在纸袋上自由活动吗?
⑻ 学生操作
⑼ 教师提问:你们还发现磁铁有什么特点?(板书:隔着物体吸铁)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如何引入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因此,我创设一个“猜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这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前提和开始。在这一环节我利用了礼盒里面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看到小磁针后,有的学生不认识,有的学生可能认识它,教师借机就会了解到学生的前概念,并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然后引导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再用磁针控制铁钉,学生在两个自主操作的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磁性”的有趣现象,学生自然会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 )
活动2:探究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形状
⑴ 谈话:如果我们现在用这块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去接近铁钉,还会有什么发现呢?又说明了什么?
⑵ 分组活动
⑶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⑷ 教师讲解:板书:磁极,磁极磁性最强。如果现在让你把这块磁铁悬在桌面上,你们会想到哪些办法?
⑸ 学生汇报:水浮法和悬挂法等
⑹ 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⑺ 学生汇报:磁铁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板书:S和N)
⑻ 教师提问:磁铁为什么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吗?(学生思考)
⑼ 教师课件出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磁体的作用。
⑽ 教师谈话: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需要,把磁铁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活动3: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⑴ 谈话:现在我们看到桌面上的这块磁铁很不稳定,你能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条形磁铁,在不接触磁针的情况下,让它转动和不转动吗?
⑵ 学生分组活动
⑶ 教师提问:在这个活动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⑷ 教师点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
⑸ 小结:磁铁的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和我们有别的。他们不靠教师语言抽象地描绘,而必须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的操作,才能理解科学概念中的内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形成科学概念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化学生思维,学生才能理解和内化形成科学概念。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心向”,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观察磁针能指示南北方向;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完成对“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些具体科学概念的建构。这两个分组活动又恰恰帮助学生加深和内化了“磁铁性质”科学概念的理解。)
活动4:探究磁铁性质的应用
⑴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好吗?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礼物:《猫和老鼠的故事》思考:动画片中,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我们这课学过的科学知识?
⑵学生汇报
师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⑷小练习:有关磁铁性质方面(课件)
(设计意图:运用已形成的科学概念解决问题,是学习科学概念的目的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情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更是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暴露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上的缺陷,以便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这个活动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磁铁性质”的概念,又能帮助教师反思在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成功与不足。)
三 整理学习材料
⑴提问:怎样把铁钉装到礼盒里最快,最方便?
⑵学生汇报:用磁铁吸
⑶学生活动
四作业:在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五板书设计:
研究磁铁 磁性 隔着……吸铁
磁极 指示南北 南极“S ” 北极“N”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热点内容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
彩虹6号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10:03:47 浏览:316
欧文投篮教学 发布:2025-05-14 06:35:52 浏览:580
对配班老师的评价 发布:2025-05-14 06:34:41 浏览:344
师德的人物 发布:2025-05-14 06:33:09 浏览:175
教师师德个人总结 发布:2025-05-14 05:39:36 浏览:667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发布:2025-05-14 05:15:15 浏览:455
药物化学习题 发布:2025-05-14 04:23:45 浏览:642
教育培训章程 发布:2025-05-14 04:13:05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