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1. 速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正确、灵活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这方面我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练习,并加强指导,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思维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如综合性填空题()÷2=24(),此题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一体,综合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填空题到后继学习了分小互化、分数与比的关系后还将进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必须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夯实基础。第一空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都能做出正确结论。看来精选的数据“24”,由于既是8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所以很容易迷惑学生。这样,就能帮助教师及时考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掌握情况,也便于教师查缺补漏。
又如填空题2/7的分母加上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加上多少。此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辨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此话的真伪,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想到2/7=[2+()]/(7+14)=6/21,所以6—2=4的方法,还有部分学生提出更简洁的方法。思路如下:分母加上14,就表示分母增加了7的2倍,扩大到原来的3倍。同理,分子也必须同时增加2倍才能使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从而保持分数值不变,所以分子应该增加2*2=4。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学生中闪现,体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P106-107)
教学目的:⒈掌握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这个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掌握和理解。
难点: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具准备:投影机,幻灯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20÷30的商是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商是 。(指名回答,并说出根据)
二、新授
⒈导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的知识,分数也有它们的性质,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然后教师讲则小故事,转入例1。
⒉出示例1中三张同样的纸条,分别把三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4份、6份,照下图涂上色,把每张纸条看作单位“1”,并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指名上台填写,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长度以及前面一则小故事,得出:
引出问题:比较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⑴从左往右看: 是怎样转化等于 的?(让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思考: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以2,就得到 。就是:
(教师边说边板书)
同样的道理, 又是怎样转化等于 的?(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做)。指名回答结果,并说出转化过程。
从左往右看,大家看一看这两道算式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⑵反过来看: 是怎么转化等于 的? 又是怎样转化等于 的?(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名上台完成,并说出转化过程。)
通过这两题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⑶教师强调注意“相同的数”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哪个不行?(零除外)为什么?
⑷通过以上观察,你们懂得其中有什么规律变化吗?(指名学生归纳)教师把多名学生的归纳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然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并齐读。要求理解、背诵。
⑸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
问:你能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先思考,再指名回答)
被除数÷除数=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
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同理可得)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⑹做练习二十三第一题。(教师巡视检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分数基本的性质,学习它有什么作用?现在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
⒊出示例2: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上投影)(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试着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指名上台板演,并说出演算过程)
⒋补充例题:把 和 化成分子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让学生试着做,并说出根据是什么)。
⒌练习:第10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⑴
⑵把 和 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⒍教师补充练习让同学们独立完成。
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了它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第2、3、4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题。
3. 初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初一(也就是现在的七年级)学习生活,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因为初一跟小学相比,学科增加了,考试的科目增多了,作业量大了,背诵默写的内容更多了,时间变得紧张了;随着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加,作业量的增大,光靠死记硬背的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很不适应,或者心理不平衡。如果能够正确应对的话,很快就能顺利适应初中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上升为优等生;反之,长时间不能适应,就有可能造成成绩的下滑,学业的退步,并且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沦落为差等生。要快速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带来的困惑,还是有一些窍门和方法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要做好初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疏导。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为“心理上的断乳期”,也可以说是学生成长的“转折期”,教育上的“困难期”,同时也是发挥他们自身作用的关键期和最佳期。面对这个时期的初一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不能再用对待小学生那样的监护、管束、惩罚等方式,那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要理解他们的困顿和烦恼,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和心理疏导。
其次、要对初一学生进行教法交流和学法指导。老师要及时地跟学生进行交流教法的特点和方式,让学生快速地适应老师的教学节奏和方法,使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白预习的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为了听课更加有针对性,更容易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听课是重点,听课时要准确把握老师讲述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通过笔记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和深化认识;复习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做作业,做作业前能够先打开课本复习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去投入到做作业中,这样作业做起来更顺利,当然准确性也更高。
再次、关于初一学生大量背诵默写的技巧辅导。初一学生在语文和英语科目上,都有大量的背诵和默写任务。首先是要鼓励学生树立坚强信念,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够顺利完成;然后抓紧课堂时间,摒除杂念,心无旁骛,尽快准确完成背诵任务,还有精力,就应该适当超前背诵,如果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课后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尽快完成背诵默写任务。完成背诵默写的任务是有技巧的:1、是理解了才容易背诵;2、是熟读成诵,读的数量足了自然就能背诵;3、是化整为零,一点点去解决,最后再化零为整。
最后,关于初一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教导。写作和阅读是初一学生面临的大难点。做阅读找不到技巧,不会分析文章立意,一做就错;作文没有思路,不会谋篇布局,文章寡淡无味。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写作文是离不开四个大的方面:一、勤于积累能反映新时代特征的新材料;二、积累写作文的常见方法与技法,并应用于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去。三、积累常见的或少见的有文采的句子和段落。四、加强自己“动手术”修改作文的练习能力。
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些教育前辈的名言警句一再告诫我们:学有成法,学无定法,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要家长和老师精诚合作,把握初一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好学习的相关窍门和方法,就一定可以转变孩子的差等生现状,使之朝着优等生的方向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