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发布时间: 2020-11-19 03:43:13

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教学组织形式有:

1、个别教学

我国宋代以前的各级官学和私学,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均采用个别教学,它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2、班级授课

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

3、导生制

教师选年龄大些、成绩好些的学生为“导生”,先给他们讲授教材,再由他们转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它并未持续很久。

拓展资料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按组织结构分,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两种形式。

古代各国普遍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间有初级的集体教学。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扩大教学对象,增设课程门类。

⑵ 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版。这种教学组权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2、班级授课

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

3、导生制

教师选年龄大些、成绩好些的学生为“导生”,先给他们讲授教材,再由他们转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它并未持续很久。

4、分组教学

为了适应儿童的学习程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班级上课制实行改良或改革的实践。属于改良班级上课制的是分组教学。

5、开放教学

它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要,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 不拘传统教学的结构,没有固定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室,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儿童聚集在一起,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各种学习活动。开放教学依据的是资产阶级“进步教育”的理论。

⑶ 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
2,集体教学的萌芽
二,近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2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
3道尔顿制
4设计教学法
5文纳特卡制

⑷ 教学组织形式有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⑸ 常见的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一、学生的组织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对象——学生的组织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人们所熟悉的,也是各种教学理论著作介绍得最多的。这类教学组织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个别教学 ??这是发端于世界各国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历史最为悠久,直到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据前苏联教育学者的研究,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在日常生活中,长辈教晚辈,一个传一个地把知识传扬开来。所以,最初的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它包括祭司教学生识字以及后来的封建贵族家庭启用家庭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个别教学一直延续了许多世纪。在我国,个别教学出现的时间很早,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延续了数世纪的书塾在教学上就是以个别教学为主要形式的。
??个别教学反映出教育规模狭小,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少,而且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相差悬殊,教师根据不同的水平分别教授一个或几个学生。在古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是教学速度慢,效率低,没有明确或固定的学习年限,学生既不分年限,也不分科进行学习。通常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较适合学生人数少的教学要求,明显带有师徒相传的性质。
(二)班组教学 ? ? 也有人称之为“个别-小组教学制”。班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产生于由个别教学向班级教学的过渡时期。它既不同于个别教学,也有别于班级教学,但更大程度上类似于后者,因此有人称之为班级教学的雏形。我国宋代以后的书院和各类官学以及欧洲中世纪学校均采用过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它是一种过渡,所以,严格意义上的班组教学在今天已不复存在。班组教学具备了班级教学的某些特征。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可能不止一名)同时教的是一组学生,班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课程具有某些共同性。具备了集体学习的特点。但通常班组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固定的。学生入学和退学较为自由,对学生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也没有明确的统一要求。班组教学为后来的班级教学形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三)班级教学,也称班级教学制或班级授课制 ??班级教学是在班组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出现适应了近代资本主义及其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各国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比个别教学和班组教学更为有效的形式。
??通常人们认为我国长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由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变式,它保留了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四)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的改革。班级教学针对个别教学和班组教学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班级教学的缺点也在其实施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往往很难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因此,本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主张进行分组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或实验,如沃德 (W.A.Wirt)的“分团制”(P1atoon PIatl)、伯克(P.L.Burk)的“个别计划”(Indivial P1an)、华虚朋(C.W.Wash-burne)的“文纳特卡制”(Winnetka System)、帕克赫斯特(HParkhurst)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以及贝里(C.Berry)的“底特律计划”(Detroit X-Y-Z Plan)等等;我国的分组教学是由西方引入的。1913-1914年间,我国的有些学校开始采用分组教学,如根据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班内分组的形式在当时称为“分团教授法”。后来也有过按学生能力进行分组教学的实验。西方的分组教学在20年代的苏联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在本世纪上半叶,分组教学在各国教育界留下的印象是弊大于利,受到众多人的抨击。
??分组教学的再度兴起是在60年代以后,并相继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⑹ 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一、学生的组织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对象——学生的组织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人们所熟悉的,也是各种教学理论著作介绍得最多的.这类教学组织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个别教学 ?这是发端于世界各国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历史最为悠久,直到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据前苏联教育学者的研究,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在日常生活中,长辈教晚辈,一个传一个地把知识传扬开来.所以,最初的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它包括祭司教学生识字以及后来的封建贵族家庭启用家庭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个别教学一直延续了许多世纪.在我国,个别教学出现的时间很早,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延续了数世纪的书塾在教学上就是以个别教学为主要形式的.
?个别教学反映出教育规模狭小,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少,而且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相差悬殊,教师根据不同的水平分别教授一个或几个学生.在古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是教学速度慢,效率低,没有明确或固定的学习年限,学生既不分年限,也不分科进行学习.通常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较适合学生人数少的教学要求,明显带有师徒相传的性质.
(二)班组教学 ? ? 也有人称之为“个别-小组教学制”.班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产生于由个别教学向班级教学的过渡时期.它既不同于个别教学,也有别于班级教学,但更大程度上类似于后者,因此有人称之为班级教学的雏形.我国宋代以后的书院和各类官学以及欧洲中世纪学校均采用过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它是一种过渡,所以,严格意义上的班组教学在今天已不复存在.班组教学具备了班级教学的某些特征.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可能不止一名)同时教的是一组学生,班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课程具有某些共同性.具备了集体学习的特点.但通常班组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固定的.学生入学和退学较为自由,对学生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也没有明确的统一要求.班组教学为后来的班级教学形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三)班级教学,也称班级教学制或班级制 ?班级教学是在班组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出现适应了近代资本主义及其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各国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比个别教学和班组教学更为有效的形式.
?通常人们认为我国长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由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变式,它保留了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四)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的改革.班级教学针对个别教学和班组教学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班级教学的缺点也在其实施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往往很难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因此,本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主张进行分组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或实验,如沃德 (W.A.Wirt)的“分团制”(P1atoon PIatl)、伯克(P.L.Burk)的“个别计划”(Indivial P1an)、华虚朋(C.W.Wash-burne)的“文纳特卡制”(Winnetka System)、帕克赫斯特(HParkhurst)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以及贝里(C.Berry)的“底特律计划”(Detroit X-Y-Z Plan)等等;我国的分组教学是由西方引入的.1913-1914年间,我国的有些学校开始采用分组教学,如根据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班内分组的形式在当时称为“分团教授法”.后来也有过按学生能力进行分组教学的实验.西方的分组教学在20年代的苏联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在本世纪上半叶,分组教学在各国教育界留下的印象是弊大于利,受到众多人的抨击.
?分组教学的再度兴起是在60年代以后,并相继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参考资料:分组教学再度兴起的情况
(五)开放教学.也称为“开放班级”或“开放课堂” ?开放教学源于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的主张,50年代以后在英国的初等学校里开始广泛推行.1967年,英国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儿童和他们的小学”的报告(即普洛登报告),正式肯定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自70年代起,开放教学相继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瑞典和以色列等国流行开来.开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放弃了班级教学的形式.在开放教学的形式下,教学无固定的形式和结构.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儿童以兴趣为中心,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进行个别辅导,而不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开放教学是一种无组织的或组织结构极为松散的教学. 国外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开放教学可以促使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外化,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教师和整个学校的正确态度以及与同年龄儿童和教师的合作能力.但总的说来,开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效并不显著,它最大的缺陷是无法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因此,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二、教师的组织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组织方式是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队伍的组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包班制 ?包班制通常是指由一名教师承担起一个班级全部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师的组织方式多见于小学的低年级阶段,且多在各国乡村的学校里实行.随着师资队伍人数的扩大和家质的提高,各国学校中典型的包班制形式已越来越少.现在的通常做法是由一名教师承担主要学科的教学,另由各专业教师负责其它学科,如体育、美术和音乐的教学. 包班制的形式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各个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而不是某一科目的学习情况.但它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会给教学质量带来消极的影响.
?(二)科任制 ? 科任制可以说是学校教学工作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这种组织形式在各国得到广泛的推行.科任制的做法就是由各个教师分别承担他们各自学科的教学,一名教师可以专门教授一科,也可以教授两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为科任制要求教师在一个或几个科目上专精下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学生接触教师的面较广,这有益于他们开阔各学科的视野.但较包班制而言,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较少,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三)小队教学(team teaching)也称协同教学 ?它于5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开始流行,是对教师队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它“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小队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有凯佩尔(F.Keppel)特朗普(J.L.Trump)和安德逊(R.H.Anderson)等人. 小队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采取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并根据小队成员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在教学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去完成教学任务.从实践上看,小队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其规模大小也不一,可以是单科制的,也可以是多科制的.
三、空间的组织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空间的组织主要是指对教学环境的安排和利用.一般说来,教学在空间上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一)学校内部环境的组织主要有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可以是班级教学,也可以是小组教学,它所取决的是教学空间的特性.早在班级教学出现之前,就有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就一般而言,现代学校以空间组织为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与以学生组织为形式的班级教学并存.所以许多人往往会将二者等同.学校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是由教学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学习的是人类的间接知识,必须借助于课堂教学的环境,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前人的经验总结,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生产过程等等改造为抽象的知识形态、理论体系. 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近年来,学校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越和爱好,形成各种能力和技巧,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学校外部环境的组织主要是指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一种在空间上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许多人认为现场教学是1958年我国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实现走出课堂,面向工厂、农村和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实,从国外的教学实践来看,现场教学早巳存在.只是我国1958年以后实施的现场教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现场教学在师资、教学时间、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但最大的持色还是表现在教学的空间上,即教学活动的进行不是在学校,不是在课堂,而是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 现场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的某些不足,使学生得以在现场直接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或技能,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的密切结合,把教学过程和人类的认识过程统一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社会活动、生产过程中,在实践中进行学习.但必须指出,现场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不可能取代课堂教学.否则,将会造成恶劣的后果.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 四、时间的组织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直接反映的是一个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量的一面,它通常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示:教育的量=每年的学日数×每天的教学时间×接受教育的年限.当然,由教育时间的量也可间接反映出教育的质.所以,时间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教学论研究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为了探讨教学时间的组织和安排问题.而从教学时间的维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学年、学日和课时结构三个方面.(一)学年.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学年组织的研究均较少,许多教学论著述几乎不涉及这一问题.许多人将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学年组织方式看作是当然的,很少考虑到它给学校教学工作所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近年来,国外,主要是英美等国,从时间的维度对教学组织所进行的研究逐步增多,开始把教学时间的组织和安排与学校的教学效率等联系起来加以看待.如英国的布莱思·耐特(BrianKnight)明确提出了学年设计的标准:
1、学期的长短应有助于防止师生双方的疲劳,减少疾病和缺课现象,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和学;
2、学期的长短应有利于课程的计划和组织;
3、学年的设计还要有助于减少电力,供热和交通等方面的开支,达到学校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 参考资料:各国学年制度情况(二)学日.学日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每周学日数的多少,一是学日本身的结构. 从各国的情况来看,每周的学日数有五天和五天半两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实行星期六上午上课的国家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参考资料:各国学日制度情况(三)课时.传统上看,各国学校课时比较一致,通常是45~60分钟,但对传统课时制的改革也在进行.

⑺ 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需要大家重点掌握这是古代社会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考试中出现的诸如“出现时间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等题目其实都是在考察个别教学制,至于其优点及不足,大家理解即可,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因材施教,不足是不利于大面积快速培养人才;
2.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需要大家掌握内容是最多的,其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因此考试中偶尔会将班级授课制称为课堂教学,这一别称需要掌握,以内涵型单选备考;
(2)班级授课制的三个特点——“班、课、时”,考试中也经常以单选或多选形式出现;
(3)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及创立也经常以单选形式考察,需要大家掌握班级授课制最早萌芽于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而第一次系统论述是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4)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考试中偶尔会以简答或多选或判断等形式考察,需要重点掌握。如其优点包括有利于大面积快速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优势以及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等,大家主要按照简答和多选的形式备考,而其缺点如“不利于因材施教而不是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及“灵活性不够”等不仅会以多选或简答形式出现,甚至会考察判断题,需要大家注意判断题用语!
(5)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其辅助形式包括现场教学和个别辅导,偶尔会以单选或多选形式出现,而其特殊形式——复式教学,需要重点掌握,首先复式教学的概念——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编在一个班里,教师进行轮流授课,需要大家按照单选题形式掌握,其次复式教学一般用于边远贫困地区、师资匮乏情况以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会互相干扰也需要大家理解有印象,考试中偶尔会作为选项出现!
3.分组教学,也叫分层教学,又包括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考试中出题频率相对较低,大家重点掌握外部分组打破了传统的按年龄分班的形式就可以了,偶尔会以单选形式考察;
4.设计教学法(也叫单选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也多以内涵型单选形式考察,所以需要大家掌握设计教学法是废除了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老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法,而道尔顿制更强调老师不再系统讲教材而是指定阅读书目、布置作业,学生自学、自己做作业,上课解决疑难问题;
5.特朗普制多以单选形式出现,需要大家掌握其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同时其特点——“大班上课、小组研究、个别教学”相结合,也需按照单选掌握!

如何区分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版学任务权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
(2)当代教学方法的特征
①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
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
③以发挥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⑼ 常见的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
(一)个别教学;(二)班级授课制;版(三)复式教学与现场教权学。

各自的特点如下:
(一)个别教学。
这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典型形态是私塾教育。其根本特征是“一对一(或几)”个性化,能够充分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
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其根本特征。
(二)班级授课制。
这是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对象与焦点,其根本特征是“一对多”即一名教师在课堂内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施教。
(三)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1,复式教学。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
2,现场教学。特点: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使教学丰富多彩。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⑽ 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是什么

教学工作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而且还要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时间和空间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它带有综合、集结的性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等教学的组成部分,最终都要综合、集结到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中,并通过这种或那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问题如何解决以及解决得正确与否,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总是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如一定社会对人材培养的要求,现时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手段的变革所提供的必要性和可能条件等。时代变化了,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热点内容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
彩虹6号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10:03:47 浏览:316
欧文投篮教学 发布:2025-05-14 06:35:52 浏览:580
对配班老师的评价 发布:2025-05-14 06:34:41 浏览:344
师德的人物 发布:2025-05-14 06:33:09 浏览:175
教师师德个人总结 发布:2025-05-14 05:39:36 浏览:667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发布:2025-05-14 05:15:15 浏览:455
药物化学习题 发布:2025-05-14 04:23:45 浏览:642
教育培训章程 发布:2025-05-14 04:13:05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