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侵蝕小學科學

侵蝕小學科學

發布時間: 2021-11-16 23:57:13

① 小學科教學如何滲透科學史教育

一、滲透科學史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啟蒙學科。科學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而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科學素養不僅包括對科學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已有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實現學生對科學本質理解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科學史教育的感悟。在當前國際科學教育中,將科學史知識整合到科學教育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在教科版《科學》教材中,引入了不少科學史材料,科學史知識將科學知識、能力培養、情感激發三方面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充分挖掘科學史實的教育價值,能使學生理解科學的人文性,對科學發展有更完整的認識,進而理解科學知識的相對性;能使學生得到情感、意志、價值觀上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索科學的興趣、合作的意識和交往溝通的能力。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引入科學史知識,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又使學生在了解科學知識的同時,理解了科學的本質,很好地體現了科學教育的根本目標――培養科學素養。
二、利用科學閱讀,滲透科學史教育
科學閱讀(science reading)是通過科學閱讀材料,包括科普讀物、科學文章、科學童話、科學故事等,以增進科學學習,科學史本身就是豐富的科學閱讀素材。科學閱讀能夠增進學生對科學的主動學習、科學知識之理解與科學新聞的判斷,進而提升科學認識觀以及學習興趣。在教學環境的布置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外的空間張貼有關科學家的生平、事跡介紹的圖片或利用黑板報介紹科學家的生平、事跡、科學發現。可在學校的閱覽室里增添有關科學家故事、科學發現史等科學閱讀素材。有一次在上《科學是……》的內容時,講到學生所熟知的科學家時,有一個學生就舉手說:老師我家裡有一張愛迪生的圖片,我知道愛迪生的故事,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盞電燈……他把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講的繪聲繪色,還說自己一定要學習愛迪生堅持不懈的精神。下課,我找了那個學生,原來他的家裡有一本掛歷,上面就是介紹一些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由此可見,在教學環境中充分利用科學閱讀素材,對滲透科學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滲透科學史,增強科學探究的興趣
有強烈的興趣才有求知和探索的慾望。有了求知慾望,學生才有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才能保證學習的有效進行。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有很多科學家開展的科學研究生動、有趣,這類科學史能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急於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由最初的「有趣」上升為樂於探索的「興趣」。教科版六年級上冊《電和磁》。教師介紹了100多年前,奧斯特在實驗中偶然發現,當小磁針靠近通電導線時會有奇怪的現象。學生聽後感到好奇,很多同學向老師表達「想要親自動手操作、觀察」這一想法。通過實驗學生發現:把導線拉直放在指南針上方與磁針指向一致,接通電源,磁針偏轉,電流越大,偏轉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斷開電流,磁針復位。這一次科學史教育,重在讓學生理解科學家的認識過程、理解本質和實驗方法。本節課上,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觀察到了當年奧斯特偶然發現的奇怪現象,使得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因此,復制科學家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的發現過程及科學的本質內容,可以增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四、滲透科學史,進行德育教育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科學發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小學科學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關於我國古代科學家及古代科學研究的故事,教學時要適時引用之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科學發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體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覺祖國發展的時代脈搏,激發學生的受祖國、愛家鄉、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要努力學習,努力創新,長大後為祖國爭光,為祖國爭氣的雄心壯志。科學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構思與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為關鍵的是,構思與傳達的主體科學教師這源頭水必須是活水常流。科學教師應該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的教學中,讓他們去領略科學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殿堂里一幅幅閃耀著人類理性光輝的一幅幅畫面!
五、多種途徑,滲透科學史教育
小學階段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限於科學課程的教學,其他學科也是很好的渠道。比如,小學語文,社會綜合實踐課等課程都可以融合科學史的教學內容。科學史教學還可以在課外開展。如課外利用網路、圖書館等資源,編寫科學小報,介紹科學發展史等。還可以結合科技活動,參觀科技館,聽科技史講座等。科學教師要在不斷認識科學史在教育中教育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結合小學科學學科教材中相關科學史內容,構建以科學史為教育平台的學校科學教育方式,多種途徑地實現科學史教育價值。讓學生真正了解科學的本質,彌補科學學科教育中人文因素價值的缺乏的現狀,彌補科學教育中科學方法教育缺乏的現狀。具體的途徑,一可把科學史教育落實於課堂教學,如利用科學史的故事作為課堂的導入,阿基米德在浴盆里洗澡,突然他赤身地大喊大叫「發現了,發現了」跑到街上,那麼他究竟發現了什麼呢?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內容作為物體的沉與浮的引入部分從而和孩子們一起去探究沉浮的秘密。也可以落實於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地整理科學史的知識,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進行科學家的圖片展、故事會,出手抄報、電子小報的形式廣泛發動學生多方面地收集一些科學史的資料,在科學探究室里專門布置一個圖書角放置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書,孩子們耳聞目染,情感態度價值觀受到熏陶,形成積極向上的科學探索精神。科學教師也可以採用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教育,將一些著名的科學發現、一些經典的科學故事、一些為了科學而鮮為人知的科學家介紹給孩子,讓這些經久不衰的史實去感染每一個人。

② 小學科學題:選擇:瀑布對岩石的侵蝕比較明顯,是因為什麼() A.坡度大小B.無植物覆蓋C.風力作用

A。。。坡度越大,被分解掉的力越少,作用在岩石上的力就會越多,所以對岩石侵蝕比較明顯

③ 小學科學課中如何滲透科技教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進入80年代,鄧小平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進一步作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而且及時地指出了科技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從娃娃抓起進行科技教育是21世紀祖國發展的奠基工程。人類生活的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其中蘊藏著許多奧妙無窮的秘密。人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小學生也會常常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及時回答他們的問題,並能主動地向小學生介紹一些身邊事物的科學道理,對培養小學生的科技志趣,使他們從小形成愛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對一個人來講是終身受益的,對我們民族來講是百年大計。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動物、植物、山、水、空氣、天體等,這一切構成了自然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客觀存在的,都在不停地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變化。所以,我們科學教師要把小學科學課和科技教育結合起來,從各個方面對小學生加以指導。同時,小學科學課擔負著兒童科技啟蒙的重任,其教育意義是十分重大的。通過科學課的教學,使兒童養成按照正確的認識規律去學習科學的習慣,雖然從科學課中學到的知識不算很多,但是兒童卻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方法,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科學知識的學習是通過對科學現象的分析和實際活動來進行的,它可以培養學生探究各種科學技術問題的興趣。而興趣愛好的培養,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產生的影響往往是深遠的。許多科學家的成才,往往都是得益於少年時代的科技啟蒙影響。所以,小學科技教育應著眼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日常小事、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向他們傳授那些通俗易懂的科技知識,同時也可以涉及一些簡單的現代科技。一、指導學生觀察和實驗觀察就是指導小學生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進行考察,這是認識自然現象的第一步。只有正確地去認識自然現象,才能正確地研究它,而研究它的目的就是掌握其中的規律,這往往又需要進行實驗。實驗就是指導小學生根據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人為地控制或模仿自然現象,排除干擾,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條件下去研究自然規律。科學觀察和實驗是搜集事實,獲取感性經驗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科學概念,認識科學規律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通過觀察和實驗,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好奇與興趣。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對迷惑不解的自然現象刨根問底,這時教師要注意啟發和分析。如觀察日偏食,首先可啟發學生想:是什麼遮擋著太陽?那麼就可以以日食的成因為啟發,引導學生分析月食的成因。其次讓學生考慮,月亮遮擋太陽前後三者之間相對位置是怎樣變化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以自製一個簡單儀器,進行模擬實驗。二、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規律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就可以找出自然規律,這些規律就是科學知識。再如上例,對日食的觀察分析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得出規律:當太陽、月亮和地球在同一直線上,並且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就會發生日食。當觀測點與月亮和太陽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時,就會出現日全食;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就出現日偏食。另外,太陽通過小孔或凸透鏡成像,跟蠟燭成像的規律是一樣的,這也是夏天樹底下出現圓形斑點的原因。這樣,實際上就是在重復科學發展史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進步史,認識能力的發展史。科技教育的任務就是給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施加良好的教育,通過教師干預,使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人類幾千年的認識進化史。這種基礎科學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深」。三、啟發學生進行發明創造創造發明需要一種創造性人格,在這種創造性人格中,那些把手看作與頭腦具有同等重要的人,往往具有很強的創造性。這種所謂「用手來代替頭腦思維」的性格,往往會極大地推動創造發明。用手去想,意味著強調獨具匠心的頭腦和勤於動手實踐應當是協調一致的。有許多創造發明的想法在頭腦中可能一閃而過,但是有心的創造者卻讓雙手來實踐它。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可根據教材內容上一些製作課。通過製作,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科技興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如製作「星座模擬」,用燈光顯示,按一下電鈕,你要尋找的星座就會在模擬的「天幕」上閃爍發光。這個製作,它不僅能使難懂的內容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有助於課堂氣氛的活躍,而且在指導學生製作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理解。另外,還有生物標本製作,以及各種模型製作。通過製作,不僅可以提供學生所學習自然現象的感性認識,並可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實驗技能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科技教育也是教育,也只有在小學階段開始進行,才會及早的了解科學技術,更重要的是對科技發生興趣,具備科技意識。小學科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小學生的科技意識和科技能力,提高他們的科技素養。所以,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時,不管是傳授知識,也不管是採取什麼形式,都應把著眼點放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上來。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精神,能夠提高學生的科技能力,為未來在繼續科技教育培養中獲得更多的科技技能,為成為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打下基礎。展望未來,充滿希望,也充滿競爭和挑戰。國家確定了「科教興國」的戰略,其實質就是要把我們國家整個國民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優先發展教育,提高廣大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優先發展科技,依靠科學技術來振興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來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

④ 五年級科學上冊 什麼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教案 教科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案書寫過程的關鍵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溫故而知新,提問復習上節內容
2.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4.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教案實例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案書寫過程的關鍵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溫故而知新,提問復習上節內容
2.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4.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教案實例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⑤ 科學中什麼是侵蝕,什麼是風化(快一點,下午就交)

侵蝕:
侵蝕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是自然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由於水的流動,帶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變得貧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壞,生態惡化。侵蝕作用可分為風化、溶解、磨蝕、浪蝕、腐蝕和搬運作用。
水土流失可能是由於自然環境引起的,譬如地勢陡峭,突發大量降水,或者地質變化。但更多的是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譬如過渡放牧,開墾土地,採伐森林等等。
這種自然現象可以是循環作用的,生態惡化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使得生態更加惡化。於是土地退化,無法耕種。植物死亡,地表裸露。惡劣的生態又更導致氣候的變化,使得整個人類生存的環境變壞。
水土流失還會使得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引起水流不暢,水質混濁,甚至導致洪水泛濫,河流改道,就如中國的黃河。
侵蝕作用也可能是正面的,如河流將碎石帶入下游.

使岩石發生破壞和改變的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一般可定義為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溫條件下,岩石在原地發生的崩解或蝕變。崩解和蝕變的區別反映了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的差異。物理作用涉及岩石破碎而不涉及造岩礦物的任何分解。相反,化學作用則意味著一種或多種礦物的蝕變。風化作用產生在結構或成分上不同於母岩的表層物質。風化帶稱為表土或殘餘土。風化作用的下限稱為風化面。
風化過程十分復雜,通常是幾種作用同時發生,造成岩石的崩解或分解。為方便起見,可把風化作用分為物理(或機械)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熱脹冷縮是岩石,尤其是熱帶荒漠地區岩石崩解的一個原因。許多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包括粒狀崩解、球形風化、剝離風化及層裂構造,都可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來解釋。但是,目前大部分野外證據卻顯示出相反的結論。粒狀崩解、球形風化、剝離風化和層裂構造都已在遠遠超過太陽熱力影響的地下深處發現。實驗表明,僅僅依靠受熱和冷卻,風化的效果很小,進程緩慢,而當有水分存在時,則幾乎立即產生影響。雖然一度認為層裂構造是日照作用的產物,但多年來業已承認它們是卸載,即壓力釋放的結果。不過,大量證據表明,卸載假說也並不處處適用。地殼內的斷層作用和側向擠壓,似乎可以作為層裂的另一種解釋。在副極地地區,頻繁波動於冰點上下的氣溫對地表岩石的影響很大。在這些地區對岩層的詳細觀察,證實了凍融機制的有效性。某些鹽類,諸如氯化鈉(NaCl)和石膏(Ca[SO4]•2H2O)的結晶作用,也被引證來作為岩石,尤其是乾旱地區岩石崩解的原因之一。樹根的生長無疑能把大量岩塊推開,並擴大原有的節理。甚至地衣的菌絲也能穿透礦物晶體的界面和解理,完成一定的機械崩解。穴居動物為其他營力尤其是水分開辟了通道。
許多礦物在相當程度上溶解於水。某些礦物,例如石鹽(NaCl)、石膏(Ca[SO4]•2H2O)和石灰石(CaCO3),能與水發生強烈反應,並溶解於水或形成可溶產物。甚至石英(SiO2),在某種程度上也溶解於水。許多礦物在鹽水中比在淡水中更易溶解。在許多情況下,溶解作用可能是化學風化的第一階段。由於溶解的礦物質(以及固體微粒)在風化剖面中的位移,形成了富含氧化鐵、灰質、硅質或石膏的不同的層或盤。在世界各地都有大片磚紅土、鈣殼和硅殼的堆積。水及其所含的根和氣體與各種礦物結合形成新的礦物。這些過程稱為水化和水解。例如,鐵很容易與水和氧結合,形成各種氧化鐵的水化物,許多風化剖面呈黃色或紅色的原因即在於此。所有常見的造岩礦物,除石英以外,由於學風化(主要是水化和水解)都會轉變為黏土礦物。氧化作用發生於土壤的包氣帶,氧化物是表土中的常見成分。碳化作用是像長石這類礦物發生風化的中間步驟。碳酸雖是弱酸,但它是自然界的一種有效的溶劑。硅化和脫硅能使一種黏土轉變為另一種黏土。因此,熱帶地區雲母經脫硅化可產生高嶺土和氧化鐵,如果條件有利,還可能進而形成鋁土礦(三水鋁石)。如同物理風化的情況一樣,化學風化往往也得到生物作用的助力。腐殖酸通常能促進風化。腐殖質往往有助於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從而以各種方式加速風化作用。
制約岩石風化的類型和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礦物成分、岩石結構、斷裂型式、氣候、侵蝕和地形條件、時間以及人類活動等。關於於風化作用的結果,對整個人類而言,土壤的形成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諸如鐵、鎳、鋁等礦產的聚集也具有世界性的意義。根據地質觀點,風化作用作為侵蝕和搬運的前提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⑥ 五年級上冊科學土壤的侵蝕和什麼因素有關試驗

土壤侵蝕是土壤或其他地面組成物質在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被剝蝕、破壞、分離、搬運和沉積的過程。狹義的土壤侵蝕僅指「土壤」被外營力分離、破壞和移動。
通常分為水力侵蝕、重力侵蝕、凍融侵蝕和風力侵蝕等。其中水力侵蝕是最主要的一種形式, 習慣上稱為水土流失。水力侵蝕分為面蝕和溝蝕,重力侵蝕表現為滑坡、崩塌和山剝皮,風力侵蝕分懸移風蝕和推移風蝕。

⑦ 小學科學什麼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的教學反思

首先說說土地易被侵蝕的原因,找到這些原因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反思這些問題,說說今後該怎麼去做就可以了.

⑧ 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影響土地侵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土壤侵蝕的因素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發生、發展的先決條件,或者叫潛在因素,人為因素則是加劇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氣候:氣候因素特別是季風氣候與土壤侵蝕密切相關。季風氣候的特點是降雨量大而集中,多暴雨,因此加劇了土壤侵蝕。最主要而又直接的是降水,尤其是暴雨的引起水土流失最突出的氣候因素。所謂暴雨是指短時間內強大的降水,一日降水量可超過50mm或1小時降水超過16mm的都叫做暴雨。一般說來,暴雨強度愈大,水土流失量愈多。
2.地形:地形是影響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長、坡形等都對水土流失有影響,其中坡度的影響最大,因為坡度是決定徑流沖刷能力的主要因素。坡耕地植使土壤暴露於流水沖刷是土壤流失的推動因子。一般情況下,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大,水土流失也越嚴重。
3.土壤:土壤是侵蝕作用的主要對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抗蝕性和抗沖性等特性對土壤侵蝕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土壤的透水性與質地、結構、孔隙有關,一般地,質地沙、結構疏鬆的土壤易產生侵蝕。土壤抗蝕性是指土壤抵抗徑流對它們的分散和懸浮的能力。若土壤顆粒間的膠結力很強,結構體相互不易分散,則土壤抗蝕性也較強。土壤的抗沖性是指土壤對抗流水和風蝕等機械破壞作用的能力。據研究,土壤膨脹系數愈大,崩解愈快,抗沖性就愈弱,如有根系纏繞,將土壤團結,可使抗沖性增強。
4.植被:植被破壞使土壤失去天然保護屏障,成為加速土壤侵蝕的先導因子。據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的試驗結果,光板的泥沙年流失量為26902kg/公頃,桉林地為6210kg/公頃,而闊葉混交林地僅3kg/公頃。因此,保護植被,增加地表植物的覆蓋,對防治土壤侵蝕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人為活動是造成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表現為植被破壞(如濫墾、濫伐、濫牧)和坡耕地墾植(如陡坡開荒、順坡耕作、過度放牧),或由於開礦、修路未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等,都會加劇水土流失。

熱點內容
等一下等一下那個 發布:2024-05-04 04:30:05 瀏覽:418
打屁股外國電影 發布:2024-05-04 04:26:43 瀏覽:436
微聚生物 發布:2024-05-04 04:10:38 瀏覽:406
男主角是個聾啞人電視劇 發布:2024-05-04 04:10:13 瀏覽:687
全片網站 發布:2024-05-04 03:57:49 瀏覽:299
美國gl電影 發布:2024-05-04 03:51:32 瀏覽:141
李乃文演江隊長 發布:2024-05-04 03:27:40 瀏覽:653
二年級識字教學視頻 發布:2024-05-04 03:22:27 瀏覽:348
pc免費看視頻 發布:2024-05-04 03:14:10 瀏覽:337
日本帶點色好看的電影 發布:2024-05-04 02:57:27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