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內容
1、全面發展的教學觀
語文教學中結論更要重過程,讓學生經歷過程,要創設生活情境;教學關注學科更要關注人,學科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2、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
語文課的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語文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
語文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讓語文教學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生成的過程。
㈡ 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語文素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答:語文素養的基抄本內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態度,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這樣的內涵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質屬性和三維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首先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這是愛國主義情感在語文課程上:的具體體現。其次,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度。最後,語文課程中應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首先語文課程應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其次,語文課程應不斷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識、寫字能小閱讀能小、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這些能力均適合學生實際的需要。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語文課程幾其應以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力為重任,讓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過程和方法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養成習慣,要注重語感、要用心感悟。新《課標》把「培養語感」作為語文素養的「個重要內涵,休現了語文課程的獨特性。
㈢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程內容有哪些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為例,小學一年級分為上下兩側課程內容。
語文上冊的內容目錄為:
(3)語文課程內容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學習目標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㈣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包括哪些內容
不同的年級應該有不同的要求。
課程目標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㈤ 語文課程目標的內容
說到底就是教會你讀,說,理解,運用咯
㈥ 大學語文課程講什麼內容
《大學語文》是全國高等學校網路教育統考公共基礎課程之一,課程內容以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順序和文學體裁分類,共十三章內容,分別由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唐宋詩、唐宋詞、唐宋文、古代戲曲、古代小說、現當代詩歌、現當代散文、現當代戲劇、現當代小說、漢語基礎知識和寫作構成。本課程統籌分七個模塊進行講解。 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對中國古代和現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學流派和文學現象有初步的了解;使學生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鑒賞,從而達到讓學生能自覺地學習並繼承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同時,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最後通過課程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