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步青的數學故事
A. 蘇步青的故事(簡短一點)
在讀初中的時候,蘇步青憑著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麼興趣,因為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這位老師是很出眾的,所以聽說他能來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位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稜角很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裡的一片嘩然。
走上講台,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說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還沒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於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採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著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要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徵博引隨後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後,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學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積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優厚的待遇當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心甘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1)蘇步青的數學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蘇步青將自己的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人民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包括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不愧為一代數學宗師,深受人們、包括很多國際友人的崇敬和愛戴。
蘇步青同志是蜚聲海內外的傑出數學家和具有崇高師德的教育家,他堅持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十分注重教書育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人民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數學人才。
蘇步青一生教書育人,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呈現出良好的蘇步青效應。蘇步青取得的傑出成就,是數學界和教育界的驕傲。
B. 蘇步青故事
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去法國做學術訪問時,一位陪同他的數學家在電車里給蘇教授出了幾個題目。
法國數學家:蘇教授您好!可以請教您一個問題嗎?
蘇步青:當然可以,您請說!
法:是一個關於行程的問題。具體是這樣的:有A,B兩地相距50km。甲在A地、乙在B地,兩人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甲每小時走3km,乙每小時走2km,那麼他倆幾小時可以碰到呢?
蘇:生活中關於行程問題有兩大類,相遇和追及。您所問正是一個很典型的相遇問題。它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就很好解決。您看:
解 設甲乙兩人x小時相遇,根據題意得
3x+2x=50 5x=50 x=10
答:他們10小時能相遇。
法:聽您一說,真是挺簡單的。
法國數學家沒想到這個中國人能這么快地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接著又提了一個問題。
法:一隻小狗每小時跑5km,它同甲一起出發,碰到乙時它就返身往甲這邊跑,碰到甲時它就返身往乙這邊跑,問小狗在甲、乙相遇時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蘇:顯然,小狗往返奔跑,直到甲、乙相遇時才停下來,所以小狗跑的時間就是甲、乙相遇的時間,問題由此迎刃而解。
解 由上題知,他們10小時後相遇,所以狗也跑了10小時,共跑了
5×10=50(千米)
答:小狗在甲、乙相遇時一共跑了50千米
C. 我要做一份數學手抄報,要蘇步青的故事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貧困,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是,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的世界裡,弱肉強食,世界各國都想侵略中國,來增強自己的祖國,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為中華民族而讀書,以次振興自己的祖國!」楊老師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現在對他來說,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個人找出路,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幾乎徹夜未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在他17歲時,蘇步青去日本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極大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突然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江大學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心甘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熱愛祖國是不會理會祖國究竟是富裕還是貧窮。「子不嫌母醜」,正因為我們的祖國不是那麼富裕,我們才應該更加把熱愛祖國的美德發揚光大!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建設祖國,改變祖國的面貌,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D. 蘇步青的故事
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溫州平陽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是,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
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
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E. 數學家蘇步青的故事(150字)
蘇步青1902年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自己挑吧
F. 蘇步青的小故事
1、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可對祖輩從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陽帶溪村的蘇祖善家來說,那是一件難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賜福。蘇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倆笑得合不攏嘴,終於有了世代務農的「接班人」。
可蘇祖善夫妻倆從末上過學,嘗夠沒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龍心切,於是給選取「步青」為名,算命先生還說上一番好話,以「步青」為名,將來定可「平步青雲,光宗耀祖」。名字畢竟不是「功名利祿」的天梯。正當同齡人紛紛背起書包上學的時候,蘇祖善交給兒子的卻是一條牛鞭。
從此,蘇步青頭戴一頂編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手縫的粗布衣,赤腳騎上牛背,鞭子一揮,來到卧牛山下,帶溪溪邊。蘇步青家養的是頭大水牛,膘壯力大,從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裡。有一次,水牛一上來,又奔又跳,把蘇步青摔在剛剛砍過竹的竹園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幾根竹根中間,未有皮肉之苦,逃過一劫。放牛,蘇步青走過村私塾門口,常被琅琅的書聲所吸引。有一次,正大聲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他聽後,就跟著念了幾遍。此後,他竟記住了順口溜,放牛時當山歌唱。
蘇祖善常聽兒子背《三字經》、《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見兒子在私塾門口「偷聽」,為父的心終於動了,夫妻一合計,決定勒緊褲帶,把蘇步青送進了私塾。
2、9歲那年,蘇步青的父親挑上一擔米當學費,走了50公里山路,送蘇步青到平陽縣城,當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從山裡到縣城,蘇步青大開眼界,什麼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饅頭里有肉末,常用飯票換成錢買「肉饅頭」吃。一個月的飯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餓肚子。
他見到燒開水的老虎灶,也覺得好玩,把家裡帶來的雞蛋擲進鍋里,一鍋開水變成一鍋蛋花湯,燒水工看到氣極了,揪住他打了一頓。蘇步青整天玩呀、鬧呀,時常坐「紅交椅」,到期末考試,他在班裡得了倒數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寫得還不錯,私塾里的「偷聽」。
激發了他語文的興趣,為作文打了一點基礎。然而,語文老師越看越不,總認為蘇步青的作文是抄來的。因此還是批給他一個很低的分數。這樣,更激發了他的牛脾氣,老師越說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學,一連三個學期,都是倒數第一名。和老師都說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師陳玉峰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一個小故事:「牛頓12歲的時候,從農村小學轉到城裡念書,不好,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個同學蠻橫無理地欺負他,一腳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滾。那個同學身體比他棒,功課比他好,牛頓平時很怕他。
但這時他忍無可忍,跳起來還擊,把那個同學逼到牆角,撳在牆上。那同學見牛頓發起怒來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頓從這件事想到做學問的道理也不過如此:只要下定決心,就能把它制服。他發憤圖強,學習,不久成績躍居全班第一,後來成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蘇步青見陳老師不批評他,還給他講故事,心裡很感激。陳老師見他垂著頭,摸摸他的頭後說:「我看你這個挺嘛,只要肯努力,一定考第一名。」又說:「你、累死累活,省吃儉用,你把書念好。像你這樣子,將來拿什麼來報答他們?」蘇步青再也抑制不住的震憾。
淚水像斷線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做錯了事。此後,他完全變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貪玩,刻苦讀書,到期末考試得了全班第一名。
3、溫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學的一堂數學課,把蘇步青引向通往數學王國的路。從日本留學回溫州的楊老師在上數學課時,帶著憂國憂民的真情:「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仰仗船堅炮利,對我國豆剖瓜分,鯨吞蠶食。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迫在眉睫。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
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習好數學。」楊老師的話,打動了蘇步青的心。從此,他的興趣從文學向數學轉移。有一次,蘇步青用20種不同的證明了一條幾何定理。校長洪泯初得知後,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好學習,將來送你留學。」
到蘇步青中學時,洪校長已調到北京教育部任職,但他仍關心蘇步青的學習,寄來了200元資助蘇步青留學。1919年,17歲的蘇步青買了一張去日本的船票,餘170元錢要維持3個月的,實在很艱難。他每天只能吃兩餐飯,無錢請日語老師,只好拜房東大娘為師。
最後他用流利的日語回答了主考官的提問,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名牌——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師從著名幾何學家窪田忠彥教授。1927年,大學畢業後,他又在課余賣報、送牛奶、當雜志校對和家庭老師。
用所掙得的錢做學費,免試升入該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並以堅強的意志,刻苦攻讀,接連發表了41篇仿射微分幾何和射影微分幾何方面的研究論文,開辟了微分幾何研究的新領域,被數學界稱作「東方國度上升起的燦爛的數學明星」。1931年3月,他以優異的成績榮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
成了繼陳建功之後獲得本學位的第二個外國人。此後,國內外的聘書像雪片似的飛來,蘇步青一一謝絕。因為兩年前陳建功獲理學博士位時,曾約蘇步青到條件較差的浙大去。蘇步青說:「你先去,我畢業後再來。讓我們花上20年,把浙大數學系辦成世界第一流的數學系」。
這興許就是蘇步青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不願浙大的情緣。走上崗位後,蘇步青在科研和教學上取得了令世人嘆服的光輝業績,除做研究生時發現的四次(三階)代數錐面,被學術界譽稱為「蘇錐面」外,後在「射影曲線論」、「射影曲面論」、「高維射影空間共軛網理論」。
「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認的成就,特別在著名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個伴隨二次曲面被國內外同行稱為「蘇的二次曲面」。他還證明了閉拉普拉斯序列和構造(T4),被世界學術界譽稱為「蘇(步青)鏈」。
因此,德國著名數學家布拉須凱稱蘇步青是「東方第一個幾何學家」,歐美、日本的數學家稱他和們為「浙大學派」。的確,自1931年到1952年間,蘇步青培養了近100名,在國內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連解放後培養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學生。在復旦數學研究所,蘇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潛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見可喜現象。
4、「七七」事變後,浙江大學被迫西遷。在這國難當頭,舉校西遷時,蘇步青接到一封加急電報: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蘇步青夫婦去日本仙台見最後一面。蘇步青把電報交給說:「……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蘇步青妻子蘇松本說:「我跟著你走。」
但因妻子剛分娩不久,不能隨行內遷,蘇步青把妻子送平陽鄉下避難,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楨校長特批一筆路費,才將妻子和接到湄潭。在湄潭的日子裡,師生的生活極其艱苦,大學教授靠工資也難以糊口。蘇步青買了一把鋤頭,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開荒種菜。
有一次,湄潭菜館蔬菜館供應不上,就從蘇步青菜地里要去幾筐花菜。還有一天傍晚,竺校長來到他住的破廟前,看見蘇步青正挑水種菜,蘇松本背著兒子燒飯。細心的竺校長見鍋里全是蘿卜、地瓜干,就問蘇步青。蘇步青解釋說:「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來買米也不夠吃。
地瓜干蘸鹽巴,我們已吃了幾個月了。」竺可楨驚愕了。於是,他特許蘇步青兩個讀中學的兒子,破例吃在中學、住在家裡(因為蘇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生活上的困難每況愈下,蘇步青的一個小兒子因營養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蘇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
在小石碑上刻著「蘇嬰之冢」幾個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難嚇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學和科研有條不紊地進行。蘇步青也是帶著困難走上講台的。當他回身在黑板上畫幾何圖形時,學生們就會議論蘇老師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補丁。
還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線」!晚上,蘇步青把桐油燈放在破廟的香案上寫教材,終於用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線概論》一書。1994年夏,筆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蘇步青遷徙途中住過的小廟,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難以忘懷。
5、1972年12月7日,蘇步青的學生、著名數學家張素誠,因《數學學報》復刊之需,拜訪各地數學家,到上海理應拜訪蘇老師,沒想到蘇老所賜的《射影幾何概論》(英文版)一書上,別開生面在扉頁題了一首詩:三十年前在貴州,曾因奇異點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見故人爭上游。
這不僅打破常人的題詞俗話,把師生之情和盤托出,又足可看出蘇老詩藝的高超,文學功底的深厚了。許多人都蘇步青是數學大師,卻不知道他還是位文學大師,寫作大家和詩人。他從小酷愛古詩文,13歲學寫詩。讀初小時常騎在牛背上誦讀《千家詩》等。幾十年來,他與詩為伴。
與詩書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總放一二本詩集,如《杜甫詩選》等。蘇步青不僅讀詩,更有作詩興趣,幾十年筆耕不輟,寫了近千首詩作。在他96歲高齡時,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蘇步青業余詩詞鈔》,共收近體詩444首,詞60首,由蘇老手寫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
內有詞47首。從中我們可以領略蘇老60年間的學術生涯和詩書技藝折射的光芒,富有時代氣息,給人以諸多的啟迪。回想浙江大學內遷湄潭時期,他和數學大師錢寶琮等創設湄潭吟社,在生活極度困難下,自費出版了《湄潭吟社詩存第一輯》,內收各家詩詞約100首。
在國難當頭日子裡,詩人們品茶吟詩,或切磋教義,或評論時局,其憂國思鄉,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於筆端。1944年,蘇步青以「游七七亭」為詩題作一詩:單衣攀路徑,一杖過燈汀。護路雙雙樹,臨江七七亭。客因遠游老,山是故鄉青。北望能無淚,中原戰血腥。
這是蘇步表以物寄情,對家鄉淪陷和祖國山河破碎的懷念和人民奮起抗戰的歌頌,愛國憂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蘇步青的詩藝高超,令人嘆為觀止。他的詩意境高遠,筆調清新,常用典故,富有。讀了蘇步青的許多詩,不僅使人感到蘇老常對後學諄諄教導「金字塔」般基礎之重要。
文理相通之亮點。他幾十年如一日,巧用自稱「零頭布」(零碎時間)來學習和研究,這些永留人間的好詩詞,不就是蘇步青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的佐證嗎。
G. 蘇步青的故事
蘇步青
蘇步青(1902-2003)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共產黨員。1919年蘇步青中學畢業後赴日本留學。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數學系,後入該校研究生院,1931年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31年3月應著名數學家陳建功之約,載著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的理學博士榮譽回國,受聘於國立浙江大學,先後任數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訓導長和教務長。其間,與陳建功一起創立了「微分幾何學派」。1952年10月,因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來到復旦大學數學系任教授、系主任,後任復旦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他曾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2003年3月17日16時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年表:
1902年9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騰蛟鎮帶溪鄉,說閩南語。
1915年,就讀浙江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
1919年,中學畢業時獲當時已調任的校長洪彥元資助獨自往日本留學。
1920年至1924年,在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專科學校電機系學習
1924年,考入仙台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
1927年3月,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入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
1928年,與松本米子結婚。
1931年,獲得東北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933年,陳建功推薦其任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
1935年,任《中國數學會學報》主編。
1948年,任南京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任浙江大學教務長。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蘇步青等一批數學系骨幹力量調至復旦大學。
1953年,任復旦大學教務長。
1955年7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
1956年,任復旦大學副校長。
1958年,創辦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任所長。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2年,下放上海江南造船廠。
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8年4月,任復旦大學校長。
1983年3月,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
1984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8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登黃山
1992年,任第八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2003年3月17日,病逝於上海。
附錄
1. 蘇步青的故事
楊達壽 2006年11月14日 15:38 浙江省科普作協
著名的數學大師蘇步青,自1931年3月應著名數學家陳建功之約,載著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的理學博士榮譽回國,受聘於國立浙江大學,先後任數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訓導長和教務長。至1952年10月,因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才有點不太情願地到了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任教授、系主任,後任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他曾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
回望蘇步青的百年人生路,也是崎嶇泥濘,故事多多,今選幾則以慰讀者。
故事一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可對祖輩從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陽帶溪村的蘇祖善家來說,那是一件難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賜福。蘇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倆笑得合不攏嘴,終於有了世代務農的「接班人」。可蘇祖善夫妻倆從末上過學,嘗夠沒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龍心切,於是給兒子選取「步青」為名,算命先生還說上一番好話,以「步青」為名,將來定可「平步青雲,光宗耀祖」。
名字畢竟不是「功名利祿」的天梯。正當同齡人紛紛背起書包上學的時候,蘇祖善交給兒子的卻是一條牛鞭。從此,蘇步青頭戴一頂父親編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親手縫的粗布衣,赤腳騎上牛背,鞭子一揮,來到卧牛山下,帶溪溪邊。蘇步青家養的是頭大水牛,膘壯力大,從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裡。有一次,水牛脾氣一上來,又奔又跳,把蘇步青摔在剛剛砍過竹的竹園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幾根竹根中間,未有皮肉之苦,逃過一劫。
放牛回家,蘇步青走過村私塾門口,常被琅琅的書聲所吸引。有一次,老師正大聲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他聽後,就跟著念了幾遍。此後,他竟記住了順口溜,放牛時當山歌唱。
蘇祖善常聽兒子背《三字經》、《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見兒子在私塾門口「偷聽」,為父的心終於動了,夫妻一合計,決定勒緊褲帶,把蘇步青送進了私塾。
故事二
9歲那年,蘇步青的父親挑上一擔米當學費,走了50公里山路,送蘇步青到平陽縣城,當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從山裡到縣城,蘇步青大開眼界,什麼東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饅頭里有肉末,常用飯票換成錢買「肉饅頭」吃。一個月的飯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餓肚子。他見到燒開水的老虎灶,也覺得好玩,把家裡帶來的雞蛋擲進鍋里,一鍋開水變成一鍋蛋花湯,燒水工看到氣極了,揪住他打了一頓。
蘇步青整天玩呀、鬧呀,考試時常坐「紅交椅」,到期末考試,他在班裡得了倒數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寫得還不錯,私塾里的「偷聽」,激發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作文打了一點基礎。然而,語文老師越看越不相信,總認為蘇步青的作文是抄來的。因此還是批給他一個很低的分數。這樣,更激發了他的牛脾氣,老師越說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學,一連三個學期,都是倒數第一名。同學和老師都說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師陳玉峰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一個小故事:「牛頓12歲的時候,從農村小學轉到城裡念書,成績不好,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個同學蠻橫無理地欺負他,一腳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滾。那個同學身體比他棒,功課比他好,牛頓平時很怕他。但這時他忍無可忍,跳起來還擊,把那個同學逼到牆角,撳在牆上。那同學見牛頓發起怒來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頓從這件事想到做學問的道理也不過如此:只要下定決心,就能把它制服。他發憤圖強,努力學習,不久成績躍居全班第一,後來成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蘇步青見陳老師不批評他,還給他講故事,心裡很感激。陳老師見他垂著頭,摸摸他的頭後說:「我看你這個孩子挺聰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說:「你爸爸、媽媽累死累活,省吃儉用,希望你把書念好。像你現在這樣子,將來拿什麼來報答他們?」蘇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靈的震憾,淚水像斷線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錯了事。此後,他完全變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貪玩,刻苦讀書,到期末考試得了全班第一名。
故事三
溫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學的一堂數學課,把蘇步青引向通往數學王國的路。從日本留學回溫州的楊老師在上數學課時,帶著憂國憂民的真情:「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仰仗船堅炮利,對我國豆剖瓜分,鯨吞蠶食。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習好數學。」楊老師的話,打動了蘇步青的心。從此,他的興趣從文學向數學轉移。有一次,蘇步青用20種不同的方法證明了一條幾何定理。校長洪泯初得知後,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好學習,將來送你留學。」到蘇步青中學畢業時,洪校長已調到北京教育部任職,但他仍關心蘇步青的學習,寄來了200元資助蘇步青留學。
1919年,17歲的蘇步青買了一張去日本的船票,餘170元錢要維持3個月的生活,實在很艱難。他每天只能吃兩餐飯,無錢請日語老師,只好拜房東大娘為師。最後他用流利的日語回答了主考官的提問,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名牌學校——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師從著名幾何學家窪田忠彥教授。1927年,大學畢業後,他又在課余賣報、送牛奶、當雜志校對和家庭老師,用所掙得的錢做學費,免試升入該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並以堅強的意志,刻苦攻讀,接連發表了41篇仿射微分幾何和射影微分幾何方面的研究論文,開辟了微分幾何研究的新領域,被數學界稱作「東方國度上升起的燦爛的數學明星」。1931年3月,他以優異的成績榮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成了繼陳建功之後獲得本學位的第二個外國人。此後,國內外的聘書像雪片似的飛來,蘇步青一一謝絕。因為兩年前陳建功獲理學博士位時,曾約蘇步青到條件較好的浙大去。蘇步青說:「你先去,我畢業後再來。讓我們花上20年時間,把浙大數學系辦成世界第一流的數學系……」這興許就是蘇步青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不願離開浙大的情緣。
走上工作崗位後,蘇步青在科研和教學上取得了令世人嘆服的光輝業績,除做研究生時發現的四次(三階)代數錐面,被學術界譽稱為「蘇錐面」外,後在「射影曲線論」、「射影曲面論」、「高維射影空間共軛網理論」、「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認的成就,特別在著名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個伴隨二次曲面被國內外同行稱為「蘇的二次曲面」。他還證明了閉拉普拉斯序列和構造(T4),被世界學術界譽稱為「蘇(步青)鏈」。因此,德國著名數學家布拉須凱稱蘇步青是「東方第一個幾何學家」,歐美、日本的數學家稱他和同事們為「浙大學派」。的確,自1931年到1952年間,蘇步青培養了近100名學生,在國內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連解放後培養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學生。在復旦數學研究所,蘇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潛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見可喜現象。
故事四
「七七」事變後,浙江大學被迫西遷。在這國難當頭,舉校西遷時,蘇步青接到一封加急電報: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蘇步青夫婦去日本仙台見最後一面。蘇步青把電報交給妻子說:「……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蘇步青妻子蘇松本說:「我跟著你走。」但因妻子剛分娩不久,不能隨行內遷,蘇步青把妻子送平陽鄉下避難,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楨校長特批一筆路費,才將妻子和女兒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裡,師生的生活極其艱苦,大學教授靠工資也難以糊口。蘇步青買了一把鋤頭,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開荒種菜,有一次,湄潭菜館蔬菜館供應不上,就從蘇步青菜地里要去幾筐花菜。還有一天傍晚,竺校長來到他住的破廟前,看見蘇步青正挑水種菜,蘇松本背著兒子燒飯。細心的竺校長見鍋里全是蘿卜、地瓜干,就問蘇步青。蘇步青解釋說:「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來買米也不夠吃。地瓜干蘸鹽巴,我們已吃了幾個月了。」竺可楨驚愕了。於是,他特許蘇步青兩個讀中學的兒子,破例吃在中學、住在家裡(因為蘇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難每況愈下,蘇步青的一個小兒子因營養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蘇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著「蘇嬰之冢」幾個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難嚇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學和科研依然有條不紊地進行。蘇步青也是帶著困難走上講台的。當他回身在黑板上畫幾何圖形時,學生們就會議論蘇老師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補丁,還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線」!晚上,蘇步青把桐油燈放在破廟的香案上寫教材,終於用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線概論》一書。1994年夏,筆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蘇步青遷徙途中住過的小廟,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難以忘懷。
故事五
1972年12月7日,蘇步青的學生、著名數學家張素誠,因《數學學報》復刊之需,拜訪各地數學家,到上海理應拜訪蘇老師,沒想到蘇老所賜的《射影幾何概論》(英文版)一書上,別開生面在扉頁題了一首詩:
三十年前在貴州,
曾因奇異點生愁,
如今老去申江日,
喜見故人爭上游。
這不僅打破常人的題詞俗話,把師生之情和盤托出,又足可看出蘇老詩藝的高超,文學功底的深厚了。
許多人都知道蘇步青是數學大師,卻不知道他還是位文學大師,寫作大家和詩人。他從小酷愛古詩文,13歲學寫詩。讀初小時常騎在牛背上誦讀《千家詩》等。幾十年來,他與詩為伴,與詩書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總放一二本詩集,如《杜甫詩選》等。蘇步青不僅讀詩,更有作詩興趣,幾十年筆耕不輟,寫了近千首詩作。在他96歲高齡時,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蘇步青業余詩詞鈔》,共收近體詩444首,詞60首,由蘇老手寫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內有詞47首。從中我們可以領略蘇老60年間的學術生涯和詩書技藝折射的光芒,富有時代氣息,給人以諸多的啟迪。
回想浙江大學內遷湄潭時期,他和數學大師錢寶琮等創設湄潭吟社,在生活極度困難下,自費出版了《湄潭吟社詩存第一輯》,內收各家詩詞約100首。在國難當頭日子裡,詩人們品茶吟詩,或切磋教義,或評論時局,其憂國思鄉,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於筆端。
1944年,蘇步青以「游七七亭」為詩題作一詩:
單衣攀路徑,一杖過燈汀。
護路雙雙樹,臨江七七亭。
客因遠游老,山是故鄉青。
北望能無淚,中原戰血腥。
這是蘇步表以物寄情,對家鄉淪陷和祖國山河破碎的懷念和人民奮起抗戰的歌頌,愛國憂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
?
?蘇步青的詩藝高超,令人嘆為觀止。他的詩意境高遠,筆調清新,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讀了蘇步青的許多詩,不僅使人感到蘇老常對後學諄諄教導「金字塔」般基礎之重要,文理相通之亮點。他幾十年如一日,巧用自稱「零頭布」(零碎時間)來學習和研究,這些永留人間的好詩詞,不就是蘇步青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的佐證嗎?
-------------------------------------------------------------------
2.
蘇步青先生自述
我生長在浙江平陽一個偏僻的山材,父親靠種地為生,童年時代放牛喂豬,干過割草等農活。1911年,父親挑上一擔米當學費,帶我到100多里外的平陽縣第一小學當了插班生。1914年我以優秀成績,考進舊四年制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學,1919年7月,我剛滿17歲,就在中學校長洪先生的資助下,到日本留學。經過一個月的日語補習,我於1920年2月參加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招考,以優秀的成績,被錄取到該校電機系學習。」1923年9月1日,東京發生大地震,我從災難中逃生,衣物、書籍、筆記盡付一炬、第二年3月我在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後,就去報考日本的名牌大學---東北帝國大學理學院數學系,以兩門課均滿分的成績,名列90名考生第一,被錄取為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的中國留學生。
1931年初,因我與陳建功先生有約在先:學成後一起到浙江大學去,花上20年時間,把浙江大學數學系辦成世界第一流水準,為國家培養人才。我懷著對祖國和故鄉的深深懷念,終於回到闊別12年的故土,到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當時,國內教學的條件很差,工資都發不出。我在代理校長的幫助下,克服困難,堅持教學和科研工作。我和陳建功先生開創數學討論班,用嚴格的要求,培養自己的學生,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學校西遷貴州,我們被迫在山洞裡還為學生舉辦討論班。當年的學生,如今都已成了卓有成就的數學教授:張素誠,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白正國,杭州大學數學系教授;吳祖基,鄭州大學數學系教授。熊全治,美國裏海大學數學系教授。1942年11月,英國駐華科學考察團團長、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參觀了浙江大學理學院數學系,連聲稱贊道:「你們這里是東方劍橋」。
就在艱苦的歲月里,我還是抓緊時間,寫作、整理研究成果,在射影微分幾何學方面,我用富有幾何意味的構圖來建立一般射影曲線的基本理論。1945年版的《射影曲線槪論》一書,就是對這一理論的綜合報告。我還研究了許多重要類型的曲面和共軛網,得出內容豐富的幾何構圖。特別在閉拉普拉斯序列和構圖(T4)方面,我研究了周期為4拉普拉斯序列。我研究一種有特殊意義的情況,要求它們的對角線構成一個可分層偶。這種序列在閏際上被稱為「蘇鏈」。1946年出版的專著《射影曲面概論》,是這方面的總結。1976年美國數學代表團訪華團在總結中指出,在浙江大學曾建立了「以蘇步青為首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
享有世界聲譽的德國數學大家布拉須蓋是我的導師窪田先生留學德國時的同學,早在1934年我發表了創造性的「構造性微分幾何」之後,就對在漢堡留學的中國學生曾炯說過:「蘇步青是東方第一個幾何學家!」
1956年,我獲得新中國第一次頒發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嘉獎我在「K展空間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也獎勵我多年來在「一般量度空間幾何學」和「射影空問曲線微分幾何學」上的成果,「K展空間」是40年代新出現的一個研究方向,第一個研究它的是美國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道梧拉斯,抗戰勝利前夕,我從一卷顯微鏡膠片中了解到這一新成就,立即全力以赴投入廣義空間的探索, 1945年我發表第一篇這方面的論文,發展了「K展空間」的理論。1952年,因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我被調到復旦大學
50年代後期,我應用外微分形式法於高維射影空間的共軛網理論,得出一系列新穎而深入的成果,已總結成專著《射影共軛網概論》。1978年以後,我又把代數曲線論中的仿射不變數方法,首創性地引入計算幾何學科,在現代工業中得到應用,我和劉鼎元教授合寫的專著《計算幾何》,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我們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3. 蘇步青老師二三事 (作者:沈純理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
1961年,蘇步青先生給我們微分幾何專門化四年級的大學生上「現代微分幾何概論」課。一次課後我和蘇先生一起走出教學大樓時,蘇先生問我有沒有興趣當他的研究生。能在這么知名的數學家指導下學習,我當然是受寵若驚了。不久,蘇先生就專門為我和另外一位同學(蕭爾健)組織了一個討論班,由我們兩人輪流報告。在冬天時,討論班的教室里只有蘇先生和我們兩個學生,我有時冷得熬不住了,但蘇先生照常堅持不誤。在討論班報告的休息期間及有時到他家去拜訪時,蘇先生經常和我們談起他早年在日本求學時的故事、留學回國後在
老浙江大學任教的經歷,以及抗戰時浙大西遷貴州湄潭時在煤油燈下、防空洞內堅持科研、艱苦奮發的往事。有時興起,他還會將他早年以極工整的筆法抄錄所讀過的論文裝訂本給我們看。
在研究生期間,我讀了蘇先生教我們的關於黎曼空間運動群的空隙性定理後,算出了一個小結果。當我告訴了蘇先生後,他馬上說讓我整理後投到《復旦學報》上去發表。因為我以前沒有寫過論文,不太懂寫文章的規矩,蘇先生為我通盤改寫,並代我寫了英文摘要。這就成了我的第一篇論文。
「文化大革命」期間,蘇先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1968年夏天,「工宣隊」進駐了復旦大學,將教師分插到學生的班級中去接受「革命小將」的幫教。我正好和蘇先生一起被編到數學系623班,屬同一個學習小組。下鄉勞動時,有一次要把已割下的稻穀從田裡收到打穀場上。當時已有65歲的蘇先生也被要求挑稻。大約做到下午二三點,我正挑著空擔走向田裡時,遇到了挑著重擔回打穀場的蘇先生,當時蘇先生體力已經明顯地支持不住了。在我和蘇先生擦肩而過的時候,蘇先生對我說了一句:「沈純理,你替我去和工宣隊說一下,我實在吃不消了,能不能讓我換成在打穀場上脫粒的工作。」要知道在當時的氣氛下,一般人平時是不敢和「牛鬼蛇神」講話的(包括我本人在內,即使他們是我的老師),否則很容易惹禍上身,而被批判的對象也不便和別人交談,以免牽連旁人。這次算是運氣,一向很兇的工宣隊排長同意了蘇先生在場上脫粒。到了晚上小組學習時,工宣隊的班長頭一句話就是「今天出了怪事,怎麼蘇步青自說自話留在場上不去挑擔,要查清楚。」大家都不作聲,可能是班長後來知道是排長同意過的,所以這事最終沒有發作。
在農村勞動時,我們這幫出生在城市的年輕人,農活還做不過蘇先生。譬如在棉花地里鋤草時,蘇先生總是遙遙領先,而我速度又慢,鋤草的質量又差,經常將棉苗踩倒。蘇先生這時就來教我如何鋤草,他說他從小就在家中幫做農活,受過鍛煉,各式農活都會做。
就在這次下鄉勞動期間,一天下午我們都在打穀場上脫粒,說是有人要外調,把蘇先生叫了出去。當時我們都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因為在那時像蘇先生那樣的「反動學術權威」被外調是家常便飯。後來消息一點點透露出來,說來人是上海的「兩報一刊」的記者。原來是在中共八屆十
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保了復旦大學的4位教授(周谷城、蘇步青、談家楨、劉大傑),記者就是為了此事來找蘇先生的。但當時消息還沒有公開,工宣隊也沒有就這樣輕松地放過蘇先生。工宣隊在農村生產隊召開了憶苦思甜、批判反動學術權威的大會,除了上台發言憤怒聲討外,還吃憶苦飯,每人要吃一個用麩皮做的、像拳頭大小的團子,並命令蘇先生要和當地的地主分子一樣,吃兩個!
回校後工宣隊正式宣布了這條消息,雖然要落實「最高指示」,但還是要進一步肅清這些「反動學術權威」的流毒,所以召開了全校的批判大會。會前工宣隊決定要有4個人分別發言批判這4位權威,由於我是蘇先生的學生,就要我去發言批判蘇先生。因為在當時除了我剛畢業留校,還沒有受到沖擊,蘇先生在復旦的所有學生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當時我也沒有辦法,只得上台發言,「控訴」蘇先生的「反動」思想對青年學生的毒害。這事雖然已經隔了30多年,但我心中一直有一種愧對蘇先生的心情,而蘇先生從來也沒有對我提起過這件事,「文化大革命」後還為我出國學習的事情奔走聯系。
大約在打倒「四人幫」後的1977年左右,復旦數學研究所的幾何討論班恢復了活動。有一天下午正值討論班活動時間,但由於連續傾盆大雨,在數學所所在的600號樓周圍已經是水過小腿,一片汪洋。大家正在擔心如何跨過大水去參加討論班的時候,蘇先生已經脫了鞋趟著大水進入了600號樓。當時我們這批年輕人看到後真是感動不已。
在1978—1979年期間,蘇先生的學術興趣在計算幾何,他將其在射影微分幾何方面的優勢運用於計算幾何,做出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工作,為我國的計算幾何學科奠定了基礎性的工作。有一次我到蘇先生家,他正好在埋頭鑽研,桌上攤滿了書籍、雜志。這時他已年近80歲了。
80年代初期,蘇先生對中學數學的教學改革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為了提高上海市中學數學教師的素質,他不顧當時年事已高,仍然每周一次趕到市中心去,為中學數學教師講習班的中學教師上了一學期的「幾何與拓撲」課程,每次3個小時,並事先精心准備了詳細的講稿,課間深入到聽課的中學教師中間,鼓勵他們獻身於數學教學事業。因為我妻子是中學數學教師,正好也是這個講習班的學員,據她說蘇先生上課的內容十分豐富,她記下的聽課筆記有厚厚一大疊,對中學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蘇先生一開始就對學員說,如果有要事或者身體不佳時會讓人代課,但一學期下來蘇先生從來沒有缺過課。
1988年後我調到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工作,見到蘇先生的機會就不太多了。但每次見到蘇先生時他總會關心地問起我、我妻子和孩子的近況。1989年左右,我系有一項國家教委的科研項目(「全國第一次初中數學教學抽樣調查」)准備報獎,需要有權威專家推薦。考慮到蘇先生一向對中學數學教學十分關心,系裡要我去請蘇先生推薦。一開始我很有顧慮,想想那時蘇先生已經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了,這等小事他會管嗎?但見到了蘇先生後這種顧慮就很快地釋然了,因為該項目關繫到當時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決策,所以蘇先生對此項目很支持,願意推薦。申報書一式有十幾份,當時我也不懂簽了一份以後其他的可以復印,就讓蘇先生一份一份地反復簽名,花了不少時間。在項目鑒定時,蘇先生組織了多位全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專家在華東師范大學認真、仔細地主持討論了兩個整天(包括晚上)。這件事當時在華東師大和上海的中教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後來該項目被評為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H. 蘇步青刻苦學習的故事 600到800左右
蘇步青刻苦學習的故事:
9歲那年,蘇步青的父親挑上一擔米當學費,走了50公里山路,送蘇步青到平陽縣城,當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從山裡到縣城,蘇步青大開眼界,什麼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饅頭里有肉末,常用飯票換成錢買「肉饅頭」吃。一個月的飯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餓肚子。
他見到燒開水的老虎灶,也覺得好玩,把家裡帶來的雞蛋擲進鍋里,一鍋開水變成一鍋蛋花湯,燒水工看到氣極了,揪住他打了一頓。蘇步青整天玩呀、鬧呀,時常坐「紅交椅」,到期末考試,他在班裡得了倒數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寫得還不錯,私塾里的「偷聽」。
激發了他語文的興趣,為作文打了一點基礎。然而,語文老師越看越不,總認為蘇步青的作文是抄來的。因此還是批給他一個很低的分數。這樣,更激發了他的牛脾氣,老師越說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學,一連三個學期,都是倒數第一名。和老師都說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師陳玉峰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一個小故事:「牛頓12歲的時候,從農村小學轉到城裡念書,不好,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個同學蠻橫無理地欺負他,一腳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滾。那個同學身體比他棒,功課比他好,牛頓平時很怕他。
但這時他忍無可忍,跳起來還擊,把那個同學逼到牆角,撳在牆上。那同學見牛頓發起怒來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頓從這件事想到做學問的道理也不過如此:只要下定決心,就能把它制服。他發憤圖強,學習,不久成績躍居全班第一,後來成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蘇步青見陳老師不批評他,還給他講故事,心裡很感激。陳老師見他垂著頭,摸摸他的頭後說:「我看你這個挺嘛,只要肯努力,一定考第一名。」又說:「你、累死累活,省吃儉用,你把書念好。像你這樣子,將來拿什麼來報答他們?」蘇步青再也抑制不住的震憾。
淚水像斷線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做錯了事。此後,他完全變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貪玩,刻苦讀書,到期末考試得了全班第一名。
(8)蘇步青的數學故事擴展閱讀
蘇步青他創建了中國微分幾何學派,晚年創建開拓了計算幾何新的研究方向。
他先後在仿射微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及射影共軛網理論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創建了國際公認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在70多歲高齡時,還結合解決船體數學放樣的實際課題,創建和開始了計算幾何的新研究方向。
蘇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分幾何。蘇步青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屬於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方向的。此外,他還致力於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的研究。他創立了國際公認的浙江大學微分幾何學學派。
I. 蘇步青數學故事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