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高一

物理高一

發布時間: 2020-11-20 11:46:41

A. 高一物理所有計算公式

第一章 力
重力: = mg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並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於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系。
6. 對於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於慣性系中, 受制於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於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並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後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v =
④.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⑤.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動的方向,不改變運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於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於質點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恆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與萬有引力的關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 重力和向心力是萬有引力的兩個分力(如圖所示, 圖中F示萬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這里的向心力源於地球的自轉. 但由於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萬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關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兩個分量, 同樣有:
a≈g>>a向
切記: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重力並不是一回事.
(2). 脫離地球表面而成了衛星的物體: 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說法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說到衛星就會馬上寫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徑之間的關系:
(1). v= 即: 半徑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徑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徑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徑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說明: 對於v、 、T、a和r 這五個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被確定, 其它四個量就被唯一地確定下來. 以上定量結論不要求記憶, 但必須記住定性結論.

第七章 動量
1. 沖量: I = Ft 沖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矢量,方向同運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於恆力,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械能守恆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B.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一、質點的運動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註: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C. 高一物理學什麼

概念是死的
題目是活的
你概念背得好說明你的基礎不錯,說明你肯努力
但是物理概念人人都會背
說老實話,概念這東西我不怎麼背的
我關鍵是多做題目,鑽研題目,同時理解概念,以後都不會忘記
做物理體要有」情景分析思維」因為題目是活的
死套公式的題目你們中考少考的
什麼是」情景分析思維」呢?
就是物體在做運動發生的一系列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出分析
最後得到結果
不要一拿到一個題馬上想套公式
要先分析
這樣才能學好物理

D. 高一上學期物理公式

運動學
1.平均速度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6. 對於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於慣性系中, 受制於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於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並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並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後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E. 高一物理學什麼

學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一、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二、時間和位移
三、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四、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五、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
一、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變化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四、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
五、自由落體運動
六、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二、彈力
三、摩擦力
四、力的合成
五、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二、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三、牛頓第二定律
四、力學單位制
五、牛頓第三定律
六、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七、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總之,就是教速度和力

F. 高一物理!

摩車擦輪車力力摩.的對地地和輪面的擦對面

G. 高一物理學科特點有哪些

1、知識量增大,高中物理的知識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學的知識點約60個,而高中力回學知識點增為答90個。

2、理論性增強,初中物理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物理則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

3、系統性增強,高中物理教材由於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4、綜合性增強,高一各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加深了學習難度。如分析計算物理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知識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閱讀能力、表達能力、運算能力、實驗能力都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

H. 高一物理難嗎為什麼

說難也不對,說不難也不對

物理這門學科有個特點,就是每個學習階段的開始,都需版要邁很高的一個權坎,比如從沒有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或是從高中到大學。。。。。。

這道坎特別的高,於是很多人邁不過,就說難。。。。。但是這道坎一旦邁過,就一馬平川,所以很多人都說簡單。。。。。

我現在是在大學學物理,我就覺得從初中到大學的物理都很簡單,因為我初中物理好,是因為我當時就知道了很多高中的東西,所以很容易就過度了。我高中物理好,是因為我大學物理都學得差不多了,所以也很容易就過度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下一個階段一點都不了解的話,你可能會覺得有點難,這時就建議你提前看看書准備准備什麼的,不過如果你高中的老師教的很好的話,就沒必要了,直接跟他混絕對沒問題。

順便問一句,嚇你的那個物理老師,是個年輕老師吧?

I. 高一新生如何學好物理

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總是聽說這種現象「絕大部分的學生以前有聽說過物理難學」,高一的學生總是反映物理比初中難學得多,根據多年的經驗分析如下: 一、 畏難,心理壓力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淺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現象具有較強的直觀性,教學要求重在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高中物理難學是確實存在的現象,大部分的學生覺得成績比初中退步了,對現在的成績感到不滿意,而且對學習高中物理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眾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績中,物理學科的平均分歷來都是較低的:而在學生當中「物理難學」成為抹不去的陰影。不良的競爭,過大心理壓力的長期作用會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勝負荷,從而產生學習障礙,結果「台階」的跨越更顯艱難。 二、刻板的學習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高中從理想模型代替直觀現象客體入手,通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這種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必然使得學生要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的要求。學習上產生困難,往往並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怎樣去學。事實上,學生學會物理,到自己會用物理差距還非常大。通過我多年的調查分析,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合適的學習方法,這已是他們在物理學習中遇到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途徑只限於課堂聽講,缺乏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精神。課後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死記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熱情,成功的喜悅,只靠考試、升學的壓力是無法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慾望的,反而會出現「惰性心理」,完全依賴老師課堂講解,思維惰性大,思路狹隘,滿足於固有的思維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架約束,只能套用知識,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只能模仿,不能創新,思維僵化。「滿堂灌教學法」和「題海戰術」是產生惰性心理的溫床。 三、思維負遷移,「暈輪」效應 思維定勢的遷移分為正向遷移和負遷移。對新知識的學習起積極、促進作用的為正向遷移;起干擾、抑製作用的為負遷移。物理教學中思維定勢負遷移的消極表現:1、在解決新問題時,盲目地照搬舊經驗,不注意新舊問題間的差異。2、思維定勢造成思維方式的僵化,不利於思維的發散,缺乏創造性。3、在建立概念和規律時,學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內涵和外延,便會造成」定勢錯覺」,而極易遷移到應用中去。不能區別相互之間有聯系的物理概念,如電壓和電動勢,電勢與電勢能,質量與重量,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4、學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時的穩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徹,將一些本質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關的概念或規律混淆,產生暈輪效應,成為學習的障礙。 四、性別心理障礙 在跨越初高中「台階」的過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塵弱項的輿論和事例常壓得女生不敢放膽去學習物理,造成心理負擔,使學習信心不足。例如近幾年各省高考實行「3+X」以來,其中「X」科選讀物理的女生較少,在理科重點班的女生則更少。女生學好物理的信心明顯低於男生,學習的勁頭也不如男生,對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題時,也不如男生靈活。在大部分人認為女生學習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難的情況下,女生的心理壓力實在不小。 科學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主要不是表現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維方面較強;女生在形象、機械思維方面較強,在高中偏向邏輯推理的學習中,女生喜歡記憶的方法已不適用了,從而在成績上出現退步現象,但特色的差異並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開始的適應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產生障礙,缺乏信心,畏縮不前。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下面介紹一些打破心理障礙的方法:高中物理注重物理現象的觀察到分析物理現象、建立物理模型並進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學好。從上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可以獲知,對於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這種思維的較高層次的要求常會令他們無所適從。當高一學生在物理學習上遇到心理障礙,我們要想辦法幫助他們盡早克服,使他們盡快適應過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識吸取中。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科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情商。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說:「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籽喂麻雀。」興趣和好的動機能夠很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激勵學生不怕挫折,勇於前進;要「思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料學生所錯,投學生所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並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一講到底的做法,而要根據教學目的,通過」設疑」、」析疑」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問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參與課堂討論,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束縛,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懂得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增強學生的受挫能力和解決困難的信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給他們開闊眼界的機會。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的興趣萌發出來了,教與學也就更加相輔相成了。 其次,注重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物理是一門基於實驗的學科,實驗在物理研究、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的新課改中物理實驗的教學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學生的自我意識又增強了,他們更傾向於獨立思考。演示實驗可以使他們」眼見為實」,學生實驗更使他們有自己動手的機會,課外小實驗又有趣,學生都比較樂於參與。 可見,實驗確實是受學生歡迎的,良好的實驗課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並且簡單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可以給學生親切感,消除對物理學的畏難情緒。並且有人曾說過,實驗的教育價值與實驗裝置的復雜程度成反比。但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實驗的針對性,不要令學生看過了、做完了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實驗有什麼目的和作用;糾干學生不正確的心態,如為了結果完美而修改資料,把實驗當游戲等。 第三,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社會的發展需要創造,人人都希望有所創造,創造性思維能力是能力培養的核心,它對其他能力的形成、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很重要,因為高中教育面對的是青少年,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們的心理發展規律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通過訓練才會得以提高。創造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物理材料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所謂發散思維,就是從個給定的信息中產生新的信息,從同一來源產生各式各樣為數眾多的輸出。其次要進行集中思維訓練。集中思維就是以某個思考對象為核心,從不同的角度將思維指向這個中心,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第三要進行聯想思維訓練,就是訓練學生從某事物聯想到另一類事物的能力,可以正向聯想,也可以進行逆向聯想。 第四,要進行形象思維訓練。盡管物理學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但是通過巧妙的構思可以找出形象的比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尋找形象的比喻。 第五,要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物理教學中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斷等一系列的邏輯思維過程的分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要搞「題海戰術——滿堂灌」,禁錮學生的思維,使其陷入狹隘的框框條條中。 最後,給女生充分的鼓勵,樹立自信心,消除過重的心理壓力。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女生處於劣勢不是絕對的,不應自卑。通過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優秀的成績。

熱點內容
淺談學前教育 發布:2025-06-30 13:13:39 瀏覽:626
8個月寶寶拉稀怎麼辦 發布:2025-06-30 13:01:17 瀏覽:786
教育機構取名 發布:2025-06-30 12:51:10 瀏覽:337
哪裡的面好吃 發布:2025-06-30 12:33:04 瀏覽:996
轉轉筆基礎教學 發布:2025-06-30 10:03:48 瀏覽:32
師生戀夜夜不 發布:2025-06-30 09:44:16 瀏覽:65
家長意見和建議怎麼寫 發布:2025-06-30 06:36:14 瀏覽:508
老師尤物 發布:2025-06-30 04:45:10 瀏覽:145
徐州教師補課 發布:2025-06-30 04:08:30 瀏覽:482
化學mn 發布:2025-06-30 02:22:21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