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的排行

歷史的排行

發布時間: 2020-11-20 14:59:30

A. 中國歷史版圖排行榜

元朝的面積:960萬+1207.82萬-45.08萬=2122.74萬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時期)的面積:470.57萬+809.47萬-28.85萬=1251.19萬平方公里(唐(唐玄宗時期)的面積:1251.19萬+184.13萬-545.73萬=889.59萬平方公里 )

明朝的面積:960萬+449.19萬-175.81萬=1233.38萬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積:960萬+324.65萬=1284.65萬平方公里

西漢的面積為:354.69萬+311.68萬=666.37萬平方公里

東漢的面積為:666.37萬+33.53萬-45.28萬=654.62萬平方公里

西晉的面積為:654.62萬-39.12萬=615.5萬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積:889.59萬-606.03萬=283.56萬平方公里

秦朝的面積為:960萬-608.61萬+3.30萬平方公里=354.69萬平方公里。

吐蕃:453.88萬平方公里

遼:448.54萬平方公里

B. 中國歷史上的馬排行榜

答:三國呂布的赤兔排在第一位,呂布死後被曹操所得,後送於關羽,第二是劉備坐騎的盧,第三是霸王項羽的烏騅,第四是王世充坐騎颯露紫,第五是曹操的絕影,第六是秦瓊的黃驃馬,第七是三國名將趙雲的夜照玉,第八是曹操的爪黃飛電,第九是李世民的特勒驃,第十是盜驪,古代名馬,周穆公八駒之一。

C. 世界各國的歷史長短排名

世界歷史年表 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 約200、300 - 1萬年前:人類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流行,已使用火,晚期大量使用骨、角器。狩獵和采 集業發展,血緣家族及母系氏族公社產生。 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今中國元謀一帶,已能製造和使用石器。 約70 - 20萬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中國華北地區。 18萬年前:山頂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 約公元前3 - 前1萬年:原始宗教出現。 約公元前1.2萬 - 前4000年:人類中石器時代。發明並使用弓箭,細石器廣泛應用,狩獵業發展。 約公元前8000 - 前2000年:人類先後進入新石器時代。磨光加工的石器流行,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 。母系氏族公社繁榮。 公元前6000年:小亞細亞地區出現亞麻和羊毛織物。 約公元前6000 - 前1000年:古代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希臘、羅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 教盛行。 約公元前5000年:亞洲西南部和中亞地區開始用冷鍛法加工天然銅。古埃及已使用等臂天平秤,為已知最 早的衡器。 約公元前5000 - 前4000年:古埃及出現以太陽和月亮為規律的日歷。 約公元前5000 - 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居民生活在長江下游地區。 公元前4000 - 前3000年:古埃及、西南亞、南歐、中歐和中國等地先後開始用礦石煉銅。 前3760年:古代猶太人日歷的首年。 公元前3500 - 前3100年:古代兩河流域烏魯克時期。出現陶輪制陶和塔廟建築,創造了楔形文字。古埃 及國家(諾姆)形成。出現了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 - 前3000年:古代兩河流域居民開始使用輪式運輸工具。古代埃及人已在農業中使用犁、耙 和施肥。 前3372年:古代南美瑪雅年表中最早的日期 前3100年:古代埃及上埃及統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初步形成統一國家。埃及早王朝時期開始。 公元前3000年: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地區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約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出現有槳和帆的船。古埃及人已使用銅鏡。古印度人發明了印章文字。 公元前3000 - 前2300年:愛琴海地區克里特文明出現。 前2686年 - 前2181年:埃及古王國時期。國家統一完成,大規模興建金字塔。 前27世紀: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時代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形成。 前26世紀:古埃及著名的獅身人面像落成。 前2500年:古代蘇美爾醫學發現礦泉水有癒合特性,古代蘇美爾人已使用燃油燈,學會烤制麵包和釀制啤 酒。歐洲出現編織機。 約公元前2500 - 前1500年:西亞古亞述時期 前25世紀 - 前23世紀:古代兩河流域古巴比倫人發明在陶片上刻劃地圖。 前2378年 - 前2371年:古代蘇美爾拉格什國王烏魯卡基那在位,進行世界最早的改革。 前2371年 - 前2154年:古代兩河流域阿卡德王國時期。國王薩爾貢統一兩河流域南部。 約公元前2300 - 前1750年:古印度哈拉帕文化時期。 前23世紀:中國堯命羲、和觀測天象,制定歷法,以366日為一年,置閏月以正四時。 前2181年 - 前2040年:古埃及第一中間期。 約前年 - 前2096年:古代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創立者烏爾納姆在位,頒布《烏爾納姆法典》。 約前21世紀:中國禹治水成功 約前21 - 前17世紀:中國二里頭文化存在 前21 - 前16世紀:中國夏朝 前2040年 - 前1786年:古埃及中王國時期。青銅器廣泛應用,開發法雍湖地區,修建卡爾納克神廟。 前2017年 - 前1595年:古代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時代 前2000年:- 愛琴海地區邁錫尼文明出現。古代埃及出現圖書館,製作木乃伊。 前1900 - 前1600年:古希臘出現線形文字,青銅器廣泛使用。 前1792年 - 前1750年:古代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第6代國王漢穆拉比在位,定《漢穆拉比法典》 前1786年 - 前1567年:古埃及第二中間期。喜克索斯人入侵,統治埃及百餘年。 前18世紀:古巴比倫出現農人歷書,內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獲,為已知最早的農人歷書 約前17 - 前14世紀:小亞細亞赫梯古王國時期 前16 - 前11世紀:中國商朝。 前1567年 - 前1085年:古埃及新王國時期。 約公元前1500年:中國二里岡文化存在。古代埃及人已使用24個字母符號。古代埃及小說《錫諾赫的故事 》問世。古巴比倫人創造了發達的數學和天文學。馬開始用於車輛運輸。英國索爾茲伯里和威爾特地區建 造史前巨石群。古代埃及人已使用水銀。 前1500 - 前1000年:古印度早期吠陀時代。瓦爾那制度萌芽。 前1379年 - 前1362年:古代埃及實施埃赫那吞改革。 約公元前1300年:古代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日晷。 約前14世紀:中國盤庚自奄遷殷,產生甲骨文。 前14 - 前12世紀:古代西亞赫梯帝國時期。 前14世紀中葉 - 前11世紀末:古代西亞古亞述帝國時期。 約前13世紀:中國商代青銅器全盛時代。晚商司母戊鼎為現存最大青銅器。 前11 - 前9世紀:古希臘荷馬時代。 前11世紀~前256年:中國周朝。 公元前1000年:古代埃及和印度出現麻風病。 公元前1000 - 前600年:古印度後吠陀時期。雅利安人國家形成,婆羅門教流傳。前10世紀 - 前612年:古代西亞新亞述帝國時期。鐵器出現並廣泛應用。 前10 - 前5世紀:古代印度最早的哲學著作、婆羅門教經典《奧義書》形成。 前841年:中國周厲王暴虐,國人暴動。召公、周公行政,號曰共和。中國歷史准確年代自此開始。 前9世紀末:古希臘斯巴達國家形成。 前8世紀: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形成,傳為荷馬所作。中東地區的帕加馬人發明羊皮紙 製成的書籍,稱「羊皮書卷」。亞美尼亞地區創建坎兒井。 前776年:中國記載世界上最早的日蝕。古希臘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奧林匹亞召開。 前771年:西周亡。 前770年:中國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始。歷史進入春秋時期。 前722年:中國史籍《春秋》記事始於本年,為世界上最早的編年史。 公元前700 - 前600年:古代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製成肥皂。 前8 - 前6世紀:古羅馬王政時代。 前626年 - 前539年:古代兩河流域新巴比倫王國時期。 前624年 - 前547年: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在世,創立米利都學派。 前621年:古雅典頒布《德拉古法典》。 前613年:中國《春秋》載世界上對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前610年 - 前546年: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在世。 約前7世紀:巴比倫人發現日食和月食重復出現的沙羅周期。 前604年 - 前561年:古代兩河流域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修建空中花園,滅猶太國。 前594年:古希臘雅典執政官梭倫實行政治經濟改革,頒布《阿提卡法典》。 約公元前580 - 前500年: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在世,創立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畢達哥拉 斯定理、數和諧說和靈魂輪回說。 約前563年 - 前483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 前558年 - 前330年:古代西亞波斯帝國時期。 前551年 - 前479年:孔子在世,創立儒家學派,首創私人講學,主持文化古籍的編訂整理。現存《論語 》為門人記錄他談話的編集。 約前540年 - 前468年:耆那教創始人筏馱摩那在世。 約前525年 - 前456年:古希臘劇作家埃斯庫羅斯在世。 前512年:中國孫武以兵法進呈吳王闔閭,有《孫子兵法》傳世。 約前500 - 前449年:希波戰爭。 前485年 - 前42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世。 約前476年 - 前390年: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墨子在世,創立墨家學派。 前475年:中國戰國時期開始 前469年 - 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世。 約前460年 - 前401年: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世,著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約前460 - 前370年: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在世。 前432年:古希臘建成帕提農神廟,由雕刻家菲迪亞斯裝飾設計。 前431 - 前404年:發生伯羅奔尼撒戰爭。

D. 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的排名順序

秦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陝西臨潼 發現兵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陝西臨潼北

西漢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漢高祖劉邦 前206--前195年 長陵 陝西咸陽市窯店
漢惠帝劉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陽市韓家灣 惠孝張皇後
漢高後呂雉 前187--前180 呂後陵 咸陽長陵東
漢文帝劉恆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東郊 孝文竇皇後
漢景帝劉啟 前156--前141年 陽陵 咸陽市張家灣 孝景王皇後
漢武帝劉徹 前140--前87年 茂陵 興平縣南位 李夫人
漢昭帝劉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陽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後
漢宣帝劉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長安縣東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後
漢元帝劉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陽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後
漢成帝劉驁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漢哀帝劉欣 前6--前1年 義陵 咸陽市周陵東
漢平帝劉衎 公元1--5年 康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孺子嬰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陽王劉玄 23--25年

東漢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光武帝劉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陰皇後
明帝劉庄 58--75年 顯節陵 河南洛陽 馬皇後
章帝劉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 竇皇後
和帝劉肇 89--105年 慎(順)陵 河南洛陽 熹皇後
殤帝劉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陽
安帝劉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陽 閻皇後
順帝劉保 126--144年 憲陵 河南洛陽 梁皇後
沖帝劉炳 145年 懷陵 河南洛陽
質帝劉纘 146年 靜陵 河南洛陽
桓帝劉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陽 鄭皇後
靈帝劉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陽 何皇後 王皇後
少帝劉辯 189年
獻帝劉協 190--220年 禪陵 河南修武 曹皇後

三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蜀昭烈帝劉備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後甘氏 穆皇後吳氏
蜀後主劉禪 223--264年 河南洛陽
魏太武帝曹操 後追封 高陵 河北臨漳 武宣卞皇後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陽陵 河南澠池 文德郭皇後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後
高貴鄉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陽
魏元帝曹奐 261--265年
吳武烈帝孫堅 後追封 吳陵 江蘇丹陽 吳夫人
吳大帝孫權 222--252年 蔣 陵 江蘇南京 步皇後 潘夫人
吳會稽王孫亮 253--258年
吳景帝孫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當塗 朱夫人
吳末帝孫皓 265--280年 河南洛陽 滕夫人

西晉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晉武帝司馬炎 265--290年 峻陽陵 河南洛陽 武元楊皇後
晉惠帝司馬衷 291--306年 太陽陵 河南洛陽
晉懷帝司馬熾 307--313年
晉愍帝司馬鄴 314--316年

東晉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晉元帝司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蘇南京 元敬虞皇後
晉明帝司馬紹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蘇南京 明穆庾皇後
晉成帝司馬衍 327--342年 興平陵 江蘇南京 成恭杜皇後
晉康帝司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蘇南京 康獻褚皇後
晉穆帝司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蘇南京 穆章何皇後
晉哀帝司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蘇南京 哀靖王皇後
晉廢帝司馬奕 366--371年 吳陵 江蘇吳縣 孝庾皇後
晉簡文帝司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蘇南京 簡文順王皇後
晉孝武帝司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蘇南京 孝武定王皇後
晉安帝司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蘇南京
晉恭帝司馬德文 419--420年 沖平陵 江蘇南京 恭思褚皇後

十六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漢劉淵 304--309年 永光陵
漢劉聰 311--317年 宣光陵
漢劉粲 318--337年
前趙劉曜 318年
後趙石勒 319--332年 高平陵 河北邢台
後趙石弘 333--334年
後趙石虎 335--349年 顯原陵
後趙石遵 349年
後趙石鑒 349年
後趙石祗 350年
前燕慕容皝 337--348年
前燕慕容 349--359年 龍陵
前燕慕容 360--?年
前秦苻健 351--354年 原陵
前秦苻生 355--356年
前秦苻堅 356--384年
前秦苻丕 385年
前秦苻登 386--393年
前秦苻崇 394年
後秦姚萇 384--393年 原陵
後秦姚興 394--415年 偶陵
成李特 303年
成李雄 304--334年 安都陵
成李期 335--337年
漢李壽 338--343年 安昌陵
漢李勢 344--?年
前涼張寔 314--319年 寧陵
前涼張茂 320--323年
前涼張駿 324--345年 大陵
前涼張重華 346--353年 顯陵
前涼張祚 354年 愍陵
前涼張玄靚 355--362年 平陵
前涼張天錫 363--?年
西涼李暠 405--416年 建世陵
西涼李歆 417--419年
西涼李恂 420--?年
後涼呂光 389--399年 高陵
後涼呂紹 399年
後涼呂纂 399--400年 白石陵
後涼呂隆 401--?年
後燕慕容垂 384--395年 宣平陵
後燕慕容寶 396--397年
後燕慕容盛 398--400年 興平陵
後燕慕容熙 401年 微平陵
南涼禿發烏孤 397--399年
南涼禿發利鹿孤 400--401年 西平陵
南涼禿發檀 402--?年
南燕慕容德 398--404年 東陽陵
南燕慕容超 405--?年
西秦乞伏國仁 385--387年
西秦乞伏乾歸 388--411年 抱罕陵 甘肅蘭州
西秦乞伏熾磬 412--?年 武平陵
北燕馮跋 409--?年 長谷陵
夏赫連勃勃 407--?年 嘉平陵

南北朝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宋武帝劉裕 420--422年 初寧陵 江蘇南京 武敬臧皇後
宋少帝劉義符 423--424年 江蘇南京
宋文帝劉義隆 425--453年 長寧陵 江蘇南京 文元袁皇後
宋孝武帝劉駿 454--464年 景寧陵 江蘇丹陽 孝武文穆王皇後
宋前廢帝劉子業 465--?年 江蘇丹陽 崇獻何皇後
宋明帝劉彧 466--472年 高寧陵 江蘇南京
宋後廢帝劉昱 473--477年 江蘇丹陽
宋順帝劉准 478--479年 遂寧陵
齊高帝蕭道成 480--482年 泰安陵 江蘇丹陽 高昭劉皇後
齊宣帝蕭承之 479年追尊 永安陵 江蘇丹陽
齊武帝蕭賾 483--493年 景安陵 江蘇丹陽
齊鬱林王蕭昭業 494年 江蘇丹陽
齊薛王蕭昭文 494年 江蘇丹陽
齊景帝蕭道生 494年追尊 修安陵 江蘇丹陽
齊明帝蕭鸞 495--498年 興安陵 江蘇丹陽 明敬劉皇後
齊東昏侯蕭寶卷 499--501年 江蘇丹陽
齊和帝蕭寶融 502--?年 恭安陵
梁武帝蕭衍 503--548年 修陵 江蘇丹陽
梁臨賀王蕭正德 549年
梁簡文帝蕭綱 550--551年 陵 江蘇丹陽 簡文王皇後
梁豫章王蕭棟 551年
梁武陵王蕭紀 552年
梁元帝蕭繹 553--555年 湖北荊州
梁敬帝蕭方智 556--557年
陳武帝陳霸先 558--559年 萬安陵 南京江寧 武宣章皇後
陳文帝陳蒨 560--566年 永寧陵 南京市
陳廢帝陳伯宗 567--568年
陳宣帝陳頊 569--582年 顯寧陵
陳後主陳叔寶 583--589年 河南洛陽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420--423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 明元密皇後杜氏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424--452年 金陵 山西大同 太武皇後赫連氏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453--465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文成元皇後李氏
北魏獻文帝拓撥弘 466--471年 金陵 山西大同 獻文思皇後李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 472--499年 長陵 河南臨汝 孝文幽皇後
北魏宣武帝元恪 500--515年 景陵 河南臨汝
北魏孝明帝元詡 516--528年 定陵 河南臨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9--530年 靜陵
北魏東海王元曄 531年
北魏節閔帝元恭 532年
北魏孝武帝元修 533--534年 雲陵 陝西富平
西魏文帝元寶炬 535--537年 永陵 陝西富平 文帝文皇後乙弗氏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534--549年
北齊文宣帝高洋 550--551年 武寧陵
北齊廢帝高殷 560年 文靜陵
北齊武成帝高湛 562--564年 永平陵
北齊後主高緯 565年 陝西西安
北周閔帝宇文覺 557--558年 靜陵
北周明帝宇文毓 559--565年 昭陵 明敬皇後獨孤氏
北周武帝宇文邕 566--578年 孝陵 武皇後阿史那氏
北周宣帝宇文贇 579年 定陵 宣皇後楊氏
北周靜帝宇文衍 580年 定陵

隋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況
隋文獻帝楊堅 581--604年 太陵 陝西武功 文皇後獨孤氏
隋煬帝楊廣 605--618年 煬帝陵 江蘇揚州

隋恭帝楊侑 605-619年 恭帝陵 陝西乾縣陽洪鄉

唐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唐太祖李虎 後追封 永康陵 三原縣陵前
唐世祖李昺 後追封 興寧陵 咸陽市窯店東
唐高祖李淵 618--626年 獻陵 三原縣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禮泉縣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縣梁山
武則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縣梁山 夫婦合葬
唐中宗李顯 684(710)--712年 定陵 興平縣龍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撟陵 蒲城縣豐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縣金粟山
唐肅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禮泉縣武將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縣檀山
唐德宗李適 780--805年 崇陵 涇陽縣嵯峨山
唐順宗李誦 805年 豐陵 富平縣金瓮山
唐憲宗李純 806--820年 景陵 蒲城縣金熾山
唐穆宗李恆 821--824年 光陵 蒲城縣堯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縣陵前柴家窯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縣徐木桃溝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貞陵 涇陽縣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簡陵 富平縣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縣雞子堆
唐昭宗李曄 889--904年 溫陵 河南洛陽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東荷澤
讓皇帝李憲 惠陵 蒲城縣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後楊氏(武則天之母) 順陵 咸陽市底張韓家村

五代十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後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陽 元貞皇後張氏
後梁末帝朱友貞 913--923年 河南洛陽 次妃郭氏
後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新安
後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陽
後唐末帝李從珂 935--936年 河南洛陽
後晉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顯陵 河南洛陽
後晉出帝石重貴 943--946年
後漢高祖劉知遠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後漢隱帝劉承佑 949--950年 穎陵 河南開封
後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開封
後周世宗柴榮 955--959年 慶陵 河南鄭州
後周恭帝柴宗訓 960--961年 順陵 河南鄭州
吳楊渥 907--908年 紹陵
吳楊隆演 909--919年 肅陵
吳楊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順德皇後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後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陽 太後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後宋氏
南唐李昪 943--960年 順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後鍾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陽
南漢劉隱 907--911年 德陵
南漢劉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漢劉玢 942年
南漢劉晟 943--957年 昭陵
南漢劉鋹 958--?年 廣東韶關
楚馬殷 907--929年 湖南衡陽
楚馬希聲 930--931年
楚馬希范 932--949年
楚馬希萼 950年 金陵
楚馬希崇 951--?年 金陵
吳越錢鏐 907--931年 安國縣
吳越錢元瓘 932--940年 龍山
吳越錢弘佐 941--946年 龍山
吳越錢倧 947年
吳越錢俶 947--978年
閩王審知 907--925年 宣陵 福州蓮花山
閩王鏻 926--938年 福州蓮花山陳後
閩王曦 939--942年 福州
閩王延政 943--?年
南平高季興 907--927年 高陵 湖北江陵
南平高從海 928--947年 龍山鄉
高平高保融 948年 龍山鄉
北漢劉旻 951--954年
北漢劉均 955年

北宋,遼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宋宣祖趙宏殷 後追封 永安陵 河南鞏縣 杜後 太祖王後 賀後 宋後
宋太祖趙匡胤 960--976年 永昌陵 河南鞏縣 太宗尹後 符後真宗潘後
宋太宗趙光義 976-997年 永熙陵 河南鞏縣 李後 李後 真宗郭後
宋真宗趙恆 998--1022年 永定陵 河南鞏縣 李後 劉後 楊後
宋仁宗趙禎 1023--1063年 永昭陵 河南鞏縣 曹後
宋英宗趙曙 1064--1067年 永厚陵 河南鞏縣 高後
宋神宗趙頊 1068--1085年 永裕陵 河南鞏縣 向後 朱後 陳後 徽宗王後劉後 劉後
宋哲宗趙煦 1086--1100年 永泰陵 河南鞏縣 劉後
宋徽宗趙佶 1101--1125年 金兵北擄
宋欽宗趙桓 1126--1127 金兵北擄
遼穆宗耶律璟 960--969年 懷陵 懷州黑山
遼景宗耶律賢 970--983年 乾陵 宣獻皇後肅氏
遼聖宗耶律隆緒 984--1031年 慶陵 內蒙巴林左旗 齊天皇後肅氏
遼興宗耶律宗真 1032--1055年 慶陵 皇後蕭氏
遼道宗耶律洪基 1056--1101年 慶陵 宣懿皇後蕭氏

南宋 金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宋高宗趙構 1127--1162年 永思陵 浙江紹興 憲聖慈烈皇後
宋孝宗趙昚 1163--1189年 永阜陵 浙江紹興 恭安皇後夏氏等
宋光宗趙惇 1190--1194年 永崇陵 浙江紹興 慈懿皇後李氏
宋寧宗趙擴 1195--1224年 永茂陵 浙江紹興 恭淑皇後韓氏
宋理宗趙昀 1225--1264年 永穆陵 浙江紹興 皇後謝氏
宋度宗趙昺 1265--1274年 永紹陵 浙江紹興
宋恭帝趙顯 1275--1276年
宋端宗趙罡 1277--1278年 永福陵 廣東新會
宋趙昺 1279年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1115--1123年 睿陵 北京房山
金太宗完顏晟 1127--1135年 恭陵 北京房山
金熙宗完顏亶 1136--1149年 思陵 北京房山
金海陵王完顏亮 1150--1161年 北京房山
金世宗完顏雍 1162--1189年 興陵 北京房山
金章宗完顏璟 1190--1208年 道陵 北京房山
金衛紹王完顏永濟 1209--1213年
金宣宗元顏珣 1214--1223年 德陵 河南開封
金哀宗完顏守緒 1224--1234年

明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朱元璋高祖 曾祖 祖父 建於1386--1413年 祖陵 江蘇泗洪
朱元璋父母 建於1369--1379年 皇陵 安徽鳳陽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年 孝陵 江蘇南京 皇後馬氏
明惠帝朱允炆 1399--1402年
明成祖朱棣 1403--1424年 長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徐氏
明仁宗朱高熾 1425年 獻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張氏
明宣宗朱瞻基 1426--1435年 景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孫氏
明英宗朱祁鎮 1436--1449年 裕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錢氏 周氏
明代宗朱祁鈺 1450--1456年 景泰陵 北京市西郊金山 皇後汪氏
明憲宗朱見深 1465--1487年 茂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紀氏 王氏 邵氏
明孝宗朱祐樘 1488--1505年 泰陵 北京市昌平 後後張氏
明武宗朱厚照 1506--1521年 康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夏氏
明世宗朱厚熜 1522--1566年 永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杜氏 陳氏 方氏
明穆宗朱載垕 1567--1572年 昭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李氏 陳氏 李氏
明神宗朱翊鈞 1573--1620年 定陵 北京市昌平 孝端王氏 孝靖王氏
明光宗朱常洛 1620年 慶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郭氏 王氏 劉氏
明熹宗朱由校 1621--1627年 德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張氏
明思宗朱由檢 1628--1644年 思陵 北京市昌平 皇後周氏 田氏

清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清室祖先 永陵 遼寧新賓
清太祖努爾哈赤 1616--1626年 福陵 遼寧沈陽東郊
清太宗皇太極 1627--1648年 昭陵 遼寧沈陽北郊
清世祖福臨 1644--1661年 孝陵 河北遵化清東陵皇後佟佳氏,董鄂氏
清聖祖玄燁 1662--1722年景陵 景陵 河北遵化清東陵四個皇後,一皇貴妃
清世宗胤禎 1723--1735年 泰陵 河北易縣清西陵 孝敬憲皇後敦肅皇貴妃
清高宗弘歷 1736--1795年 裕陵 河北遵化清東陵 二後三貴妃
清仁宗顒琰 1796--1820年 昌陵 河北易縣清西陵 孝淑睿皇後
清宣宗旻寧 1821--1850年 慕陵 河北易縣清西陵孝穆成皇後,孝全成皇後
清文宗奕詝 1851--1861年 定陵 河北遵化清東陵 孝德顯皇後
清穆宗載淳 1862--1874年 惠陵 河北遵化清東陵 嘉順皇後
清德宗載湉 1875--1908年 崇陵 河北易縣清西陵 隆裕皇後
宣統皇帝溥儀 1908--1911年

E. 中國歷史統帥排名

.我在選中國古代十大軍事家時,確實頗廢了一翻腦筋,因為中國出色的軍事家實在太多了。除了我選的十個外,像孫臏、吳起、李牧、劉裕、拓跋燾、李靖、阿骨打、伯顏、戚繼光等,隨便拿出一個,在世界上都是響當當的,所以只好本著以下的原則選出了十個。

1.每個人都能代表一個時代,在同時期的軍事家中,他們都是最出色的(因為同時期的人物可以相比,誰優誰劣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很容易選。不同時期的人物只能通過他們的事跡和統帥的特點相比較);

2.每個統帥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3.按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幾個時期進行選拔。

孫武: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白起:最善於野戰圍殲;韓信最善於靈活用兵,以少勝多;曹操:最善於納諫;李世民:最善於後發制人,疲敵制勝;李光弼:最善於防禦;岳飛:最為全面的統帥;成吉思汗:不用多說;朱元璋:最卓越戰略家;努爾哈赤:其事跡與成吉思汗差不多。
春秋時期

最優秀的統帥無疑是孫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我曾說過,只要《孫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偉大的兵書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孫子兵法》是無與倫比的。孫武同樣也擅長指揮,柏舉之戰就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的統帥有很多是非常出色的,其中白起、孫臏、吳起、李牧、廉頗是其中的代表,好在他們都是同時期的人,很好選擇,孫臏、吳起都很優秀(孫臏指揮過馬陵、桂陵之戰,吳起指揮過陰晉之戰),但和孫武相比,還是遜色了一些。李牧、廉頗(指揮過鄗代之戰)也同樣優秀,他們和白起生活在同一時期,遺憾的是他們沒有交過手,幾次機會都擦肩而過,而且他們的戰績也都不如白起。

這里我要提一下李牧,他的軍事思想和白起非常相似,都以打殲滅戰為主,他指揮的趙破匈奴之戰、肥之戰、番吾之戰都是殲滅戰。在戰國後期李牧是唯一能與白起相抗橫的人,他們本來是可以站在一起打上一仗的,那將是無與倫比的一次會戰,但歷史卻和我們開了個玩笑,他們都能沒活到戰爭的結束,他們不是被敵人擊敗的,而是被自毀長城的。李牧如果活在別的時期,我是可以把他考慮進去的,遺憾的是他和白起活在了一個時期,他被白起巨大的光環給擋住了身影。另外李牧在軍事理論方面不如孫臏、吳起,二個皆有兵法傳世,而且吳起還進行過著名的軍事改革,所以在這里我選擇了白起。

F. 中國歷史朝代排行榜

夏商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金西夏南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G. 歷史上各個朝代排行

黃帝軒轅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顓頊高陽氏 前2514~前2437
帝嚳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摯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堯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周 前1121~前249
西周 前1121~前771
東周 前770~前249
秦 前248~前207
漢 前206~220
西漢 前206~8
新莽 9~23
更始帝 23~25
東漢 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號
三國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吳 222~280
晉 265~420
西晉 265~316
東晉 317~420
五胡十六國
前趙 304~329 劉淵國號漢,劉曜改為趙,史稱前趙
成漢/前蜀 304~347
後趙 319~350
前涼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後秦 384~417
後燕 384~409
西秦 385~431
後涼 386~403
南涼 397~414
南燕 398~410
西涼 400~420
北涼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魏 386~534
東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 後梁 907~923
後唐 923~936
後晉 936~946
後漢 947~950
後周 951~960
十國 吳 902~937
前蜀 907~925
吳越 907~978
楚 907~951
南漢 907~971
閩 909~945
南平/荊南 924~960
後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漢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遼 907~1125
遼建國於公元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
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
金 5~1234
元 1206~1367
鐵木真於公元1206年建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1279年滅南宋
西夏 1032~1227
明 1368~1644 公元1644年桂王被殺
清 1616~1911
清建國於公元1616年,初稱後金,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

H. 全球歷史上百大帝王排行榜。

No.1 君士坦丁大帝(羅馬皇帝) No.2 秦始皇(中國秦朝皇帝) No.3 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王) No.4 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No.5 歐麥爾一世(阿拉伯王) No.6 阿育王(孔雀王朝君主) No.7 拿破崙(法國皇帝) No.8 彼得一世(俄國沙皇)
No.9 大流士(波斯皇帝) No.10 查士丁尼(拜占庭皇帝) No.11 渥大維(羅馬元首) No.12 查理曼(法蘭克國王)
No.13 漢武帝劉徹(西漢皇帝) No.14漢謨拉比(古巴比侖國王) No.15 愷撒(羅馬元首) No.16 美尼斯(古埃及法老)
No.17 明治天皇(日本天皇) No.18 居魯士(波斯皇帝) No.19 薩爾貢(阿卡德國王) No.20 伊莎貝爾(西班牙女王)

No.21 奧託大帝(德意志國王) No.22 伊麗莎白一世(英女王) No.23阿克巴大帝(莫卧兒王朝) No.24路易十四(波旁王朝國王)
No.25 威廉一世(英格蘭國王) No.26 圖特摩斯三世(古埃及) No.27 烏爾班二世(羅馬教皇) No.28 威廉一世(德國皇帝)
No.29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皇帝) No.30奧斯曼一世(土耳其帝國) No.31薩拉丁(阿尤布王朝蘇丹) No.32帖木兒(帖木兒帝國君主)
No.33 穆阿維葉(倭馬亞王朝) No.34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 No.35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皇帝) No.36 康熙皇帝(清朝皇帝)
No.37 威廉一世(荷蘭執政) No.38尼布甲尼撒二世(巴比侖) No.39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 No.40蘇萊曼大帝(土耳其帝國)

No.41 腓特烈大帝(普魯士) No.42 古斯塔夫二世(瑞典) No.43 迦膩色迦(貴霜帝國) No.44 艾曼努爾二世(義大利)
No.45 伊凡三世(俄國沙皇) No.46 曼蘇爾(阿拉伯帝國) No.47 威廉三世(荷蘭、英國) No.48 愛德華一世(英格蘭)
No.49 若昂大帝(葡萄牙國王) No.50 隋文帝楊堅(隋朝皇帝) No.51 沙普爾(波斯薩珊王朝) No.52卡洛斯(西班牙、德意志)
No.53 英諾森三世(羅馬教皇) No.54孝文帝拓跋宏(北魏皇帝) No.55 海護王(印度笈多王朝) No.56 圖拉真(羅馬帝國元首)
No.57 巴西爾二世(拜占庭) No.58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皇帝) No.59 漢高祖劉邦(西漢皇帝) No.60亨利八世(都鐸王朝國王)

No.61 亞歷山大二世(俄國) No.62 戴克里先(羅馬皇帝) No.63 哈拉爾藍牙王(丹麥) No.64 帕拉薩三世(亞述國王)
No.65 穆罕默德 (埃及帕夏) No.66腓特烈(德意志、西西里) No.67 路易九世(卡佩王朝) No.68 丕平(法國加洛林王朝)
No.69 武丁(中國商朝國王) No.70伊本·沙特(沙烏地阿拉伯) No.71阿爾弗烈德大帝(英格蘭) No.72 維多利亞(英國、印度)
No.73 利奧波德二世(比利時) No.74 查理四世(德意志國王) No.75 穆罕默德(桑海國皇帝) No.76 希拉克略(拜占庭皇帝)
No.77 利奧三世(拜占庭皇帝) No.78 忽必烈(中國元朝皇帝) No.79 月護王(孔雀王朝君主) No.80旭烈兀(蒙古帝國伊兒汗)

No.81 李成桂(朝鮮李朝國王) No.82朱拉隆功(泰國曼谷王朝) No.83 西蒙大帝(保加利亞) No.84 梅什科一世(波蘭國王)
No.85 克洛維(法蘭克國王) No.86 推古天皇(日本女天皇) No.87亞歷山大一世(俄國沙皇) No.88 查理七世(瓦盧瓦王朝)
No.89 伊凡雷帝(俄國沙皇) No.90 紅鬍子腓特烈(德意志) No.91腓力二世(法國卡佩王朝) No.92 阿拔斯一世(薩非王朝)
No.93 武則天(中國女皇) No.94 戒日王(印度戒日朝) No.95瑪麗婭·特蕾莎(奧地利) No.96 厄查納(阿克蘇姆國王)
No.97 大衛王(猶太以色列) No.98 克努特(丹麥、英格蘭) No.99 亞蓋洛(立陶宛、波蘭) No.100 乾隆(中國清朝皇帝)

I. 歷史名將排名前100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中,不僅涌現出許許多多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更產生了許多傑出的軍事家和將領。他們利用自己的膽識和謀略,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戰績:有的生逢亂世,在戰火烽煙中成就豐功偉業;有的臨危受命,為祖國統一做出了傑出貢獻;有的在反抗外來侵略中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的輝煌業績,為我們這個安定、統一、團結的國家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愛國熱情,為我們增添了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堅定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的決心。趣歷史專題在此為您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天才級別的名將,這些將軍為後世又留下了怎樣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查看更多
1、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最佳戰例:以三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六十萬之眾;
垓下之戰,以十萬兵力敵韓信五十萬,非戰之罪也;

但其戰略頭腦太成問題,雖非智障,但至少與常人相去不遠。故漢尼巴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與孫子齊名,而小項卻被民間貶為莽夫典型,同呂布共類。

身高:身高1.89米。出生地:下相(今江蘇宿遷市)

故都:徐州(古稱彭城)年少生長以及起兵地:會稽郡吳中(今蘇州)

妻子:宋凝父親:項超母親:龍氏

愛姬:虞姬兒子:項隆(此人物存有爭議,在《項氏族譜》老版本里,項隆是項庄之孫、項明的次子,而不是項羽之子,更沒有項還、項迪這兩個人)。

坐騎:踢雲烏騅(青白色帶黑毛的駿馬)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一或天龍破城戟)鎧甲:烏金甲(在鍛造中加入烏金強化堅固性,烏金甲為黑色)、虎皮紅戰袍特徵: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

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卻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在用人方面。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來三國時代的東吳被滅也從側面說明當天下大定只剩江東的時候,江東是無法抵擋的。按河南大學王立群先生的話講「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這就是項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但政治上的失敗,無法遮掩項羽在軍事上的才華。22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

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為大將軍衛青之甥。
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余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他作戰勇猛,是一位軍事天才,漢武帝曾勸他學習孫吳兵法,他回答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不至學古兵法。」漢武帝為獎勵他的軍功給他建造了豪華的宅第,他卻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霍去病是西漢著名抗匈將領,是一位少年將軍。多次以少勝多,立下赫赫功勞。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於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於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並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查看更多

3、衛青——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紅根正者
但考慮到其戰績有不盡完美之處,列於外甥之後

衛青,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仲卿。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武帝,始以衛為姓,入宮當差。不久被武帝升為建章監、侍中,遷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車騎將軍率萬騎出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擊匈奴,進至龍城(今內蒙古東、西烏珠穆沁旗境),斬獲700人,受爵關內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萬騎出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境)反擊匈奴,斬獲數千。二年春,與將軍李息等領兵出雲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闕(今內蒙古臨河西北),再折向南,圍殲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兩部,斬獲數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開辟其後出擊匈奴單於本部的基地,受封長平侯。五年春,率騎兵3萬出高闕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俘獲1.5萬人,拜大將軍,統領眾將。六年春、夏,兩次率六將軍、十餘萬騎出定襄(今和林格爾西北)擊漠南單於大本營,殲萬餘人(見河南漠南之戰)。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將軍、5萬騎出定襄奔襲匈奴,擊潰單於本部,追至掣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面支脈)趙信城,燒匈奴積粟而還。是役斬獲近兩萬人,給匈奴以沉重打擊(見漠北之戰)。因功與霍去病並為大司馬。衛青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漠北大戰後未再出征。

衛青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 。用兵敢於深入 ,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漠北大戰後未再出征。

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司馬光評他「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是很恰當的。他的戰略戰術的成就,可以歸納為:善於在沙漠草原組織騎兵集團的進攻戰役;善於發揮騎兵的特長,實行遠程奔襲,捕捉戰機和包圍殲敵。在此之前,漢族名將中沒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帶指揮過規模如此巨大而又獲得成功的戰役。衛青的戰略戰術運用,是極其有創造性的。

熱點內容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
物理因子 發布:2025-07-01 13:05:18 瀏覽:844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
短篇小說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5:53:13 瀏覽:140
陽春教師待遇 發布:2025-07-01 04:22:37 瀏覽:201
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 發布:2025-07-01 04:21:50 瀏覽:167
地理高二輔導 發布:2025-07-01 03:38:34 瀏覽:280
阿波羅在哪裡 發布:2025-07-01 03:16:36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