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歷史
㈠ 赤峰歷史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全國考古學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級市之一,現已發現古人類文化遺址6800多處,現存遼代文物數量居全國之首。在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又有10處古跡名列國務院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中。至此,赤峰市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達25處。
在國務院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赤峰市敖漢旗境內的新石器時代趙寶溝遺址、紅山區境內的新石器至青銅時代紅山遺址群、松山區境內的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代的夏家店遺址群、寧城縣境內的漢代黑城遺址、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遼至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寶善寺、翁牛特旗境內的元代張應瑞家庭墓地、喀喇沁旗境內的清代靈悅寺、遼代至民國時期的龍泉寺、巴林左旗境內的遼代韓匡嗣家族墓地共10處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名列其中。同時赤峰市境內的戰國至明長城被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合並項目。
建國以來,國務院先後公布了6批235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赤峰市有25處名列其中,佔1%強。它們是: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遼陵及奉陵邑(含祖陵祖州、慶陵慶州、懷陵懷州)、興隆窪遺址、大甸子遺址、缸瓦窯遺址、架子山遺址群、大井古銅礦遺址、城子山遺址、金界壕遺址、應昌路故城遺址、寶山"罕蘇木墓群、福會寺、喀喇沁親王府及家廟、趙寶溝遺址、紅山遺址群、夏家店遺址群、漢代黑城城址、遼知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寶善寺、元代張應瑞墓地、清代靈悅寺、元代龍泉寺、遼代真寂之寺、遼代韓匡嗣家族墓地。另外,赤峰市境內的戰國至明長城被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項目。
遼中京遺址
遼上京遺址
慶州白塔
大甸子遺址
金界壕遺址
喀喇沁親王府
㈡ 赤峰有多少年的歷史
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總人口460萬,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已有一萬年的人類文明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境內被國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類文化類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興隆窪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趙寶溝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銅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從考古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等生產生活器物證明,早在8千餘年前境內的原始先民已經過著原始農耕、漁獵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紀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餘年前的大型玉龍,更在全國引起轟動,被譽為"天下第一龍"。證明赤峰地區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區一樣,是遠古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㈢ 赤峰市在歷史上有過什麼名字,有什麼歷史地位
赤峰市古稱松州,謂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清朝起稱昭烏達盟(蒙語百柳的意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設赤峰縣,得名於市東北的褐色孤峰,蒙語稱「烏蘭哈達」,意為「赤峰」。
㈣ 赤峰有著怎樣的的歷史
赤峰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年以前,赤峰地區就有人類生存。新時期時代,繁衍生息在這一帶的先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紅山文化」。赤峰是「天下第一龍」——玉龍的故鄉,是遼朝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
境內被國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類文化類型有距今8150~7350年的新石器早期的興隆窪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趙寶溝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的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銅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考古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等生產生活器物證明,早在8000餘年前境內的原始先民已經過著原始農耕、漁獵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紀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餘年的大型玉龍,更在全國引起轟動,被譽為「天下第一龍」,證明赤峰地區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區一樣,是遠古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據歷史記載,赤峰地區曾是商族、東胡族、匈奴族、烏桓族、鮮卑族、庫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時期,活動在這一帶的主要是商族和東胡族,行政區劃屬傳說中古代中國九州中之冀州。戰國初期,全境屬東胡。秦初,南部屬燕國和遼西、右北平郡,北部屬東胡,後屬烏桓。東漢中期到三國前期,全境悉屬鮮卑。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屬鮮卑,後屬北朝的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燕和後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時期分別設饒樂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遼時,契丹族建立了強大的遼王朝,設上京臨湟府、中京大定府。金時屬北京路。元時屬中書省和遼陽行省大寧路、全寧路、應昌路、上都路。明時,初屬大寧衛、全寧衛、應昌衛,後屬兀良哈三衛。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區屬昭烏達盟,南部一部分屬卓索圖盟。民國前期屬熱河特別區;日偽時期南部屬偽熱河省,北部屬偽興安西省。
抗日戰爭勝利後,赤峰境內分別建立了熱中、熱北、熱遼、烏丹四個專署,隸屬熱河省。1949年5月,將克什克騰旗、林西縣、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55年12月熱河省撤銷,又將赤峰縣、寧城縣、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與北部五個旗縣合並為昭烏達盟。
1969年,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盟建市,現實行市管縣體制。赤峰市以玫瑰、大麗花為市花,油松為市樹,百靈鳥為市鳥,《草原上有一座美麗的城》為赤峰市市歌。
赤峰市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舉世聞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被譽為「華夏第一龍」的玉龍,開創了中華民族「尚玉」、「崇龍」的文化傳統,證明了遼河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曾先後在赤峰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中國北方發達的古代文明。遼代上京、中京兩大都城分別在今巴林左旗和寧城縣境內,是我國遼文化的中心。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紛呈的文化異彩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共鑄了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輝煌。
㈤ 赤峰的歷史簡介
歷史
1、早在史前時代即有人類居住。著名的紅山文化遺址就在本市的紅山發現。
2、秦漢赤峰皆在長城內,屬遼西、右北平郡所轄。
3、東漢建武三十年鮮卑內附,漢廷令居烏桓故地。赤峰是東部宇文鮮卑所居住。
4、五代十國時,契丹人在此地興起,建立遼國,其國都上京臨潢府及中京大定府都位於本地。
5、元代時屬行中書省,明初為寧王藩地,大寧衛管轄地,明英宗後由朵顏三衛駐牧。
6、林丹汗即位之後,為鞏固以自己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當初遼慶州的舊址上修建了瓦察爾圖察漢城(又稱:白城,即今內蒙古赤峰)。
7、清代時為漠南蒙古的一部分。
8、民國時,赤峰與朝陽、承德三市組成熱河省,設昭烏達盟。民國22年(1933年)日軍侵佔熱河,淪為滿洲國領土,抗戰勝利後收復。
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7月18日熱河省撤銷。昭烏達盟劃入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劃入遼寧省,1979年又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而後於1983年更名為赤峰市至今。
赤峰市行政規劃圖
(5)赤峰歷史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赤峰市地處西遼河上游,大興安嶺西南段山脈與內蒙古高原、西遼河平原、燕山北麓山地截接復合部位。赤峰市境東鄰遼寧省朝陽市,南與河北省承德市毗鄰,西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邊界總長為2123公里。
赤峰市周邊四至極點:東點阿魯科爾沁旗紹根蘇木所轄朝倫巴特爾房身村;西點克什克騰旗達爾罕烏拉蘇木所轄少布查干村;南點寧城縣山頭鄉所轄哈巴氣村南山;北點阿魯科爾沁旗所轄呼熱吐古魯班諾爾的輝特扎哈諾爾北岸。赤峰東西寬375公里,南北長457.5公里。
名人
杭桂林,羅嘯天,陳國慶,王中和,那順孟和,王波,白向群,斯日古楞,趙興,錢榮旭,朱景田,陶淑菊,畢立夫,高延青,高連元,高在堂,宋志民,額爾敦陶克陶、徐漢林、孫瓏、鄭大光、嘎拉僧普日來扎木蘇、馬玉林、郭俊卿、恩和森;
蔡壯飛、邰喜德、趙斌、蘇赫、王峰源、張長弓、陳洪恩、李發、華祝、胡日嘎、費榮中、張鳳、胡洪凱、金河、王棟、斯琴高娃、馬德海、左飛、張振武、李玉春、王衛東、唐臣、鮑喜順、宋國峰、馬伯庸、王珞丹、王麗坤、張瑋等。
風景名勝
截至2018年5月,赤峰市已開發旅遊景區(點)90多家,被評為國家A級以上景區49個,4A級8個(克旗克什克騰石陣、克旗達里諾爾湖、喀旗親王府、翁旗玉龍沙湖、寧城道須溝、喀旗美林谷、敖漢溫泉城、左旗召廟)、3A級11個、2A級30個。
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區(點)2處(克旗紫濛山莊、赤峰力王工藝),全國特色景觀名鎮(村)8個(克旗同興鎮、左旗林東鎮、右旗索博日嘎鎮、喀旗美林鎮、喀旗王爺府鎮、寧城黑里河鎮、松山區城子鄉瓦房村、敖漢旗四道灣子鎮白斯朗營子村)。
有各個時期歷史文化遺址7300多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國家森林公園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8處,地熱溫泉3處,擁有世界級文化旅遊品牌4處。在內蒙古自治區確定的31個旅遊重點旗縣區(市)中,赤峰市佔了7個。
㈥ 赤峰歷史上經歷過什麼戰役
赤峰的歷史上它經過遼沈戰役,這個是我們近代史上比較大的規模的一場戰役了,而且是以共產黨的勝利而告終。
㈦ 赤峰著名的歷史建築的名稱
喀喇沁親王府始建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坐落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是內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現狀保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府。
應昌路故城遺址,位於今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達里諾爾西南約2公里處。元至元七年(1270)修築。名為應昌府。二十二年(1285),改應昌路。由於世為魯王及魯國大長公主等居地,故被稱為魯王城。
遼陵及奉陵邑,位於內蒙古區赤峰市,是遼代祖陵及三座帝陵古墓葬。包括祖陵及祖州城、慶陵及慶州城。
後召廟遼石窟寺,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西南約25公里的峽谷中。石窟開鑿在谷內南向的陡壁上,窟前有大殿,面闊7間,進深3間。
錦山龍泉寺,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北2公里。元初建寺,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正元年(1341年)及清代、民國年間屢經維修。
「真寂之寺」即林東後召廟石窟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達蘇木,窟前是清代續建的喇嘛廟「善福寺」。
㈧ 內蒙赤峰克什克騰旗的歷史由來
由來:蒙古語,是成吉思汗時所創設的近衛軍的稱號,簡稱克旗。克什克騰旗位於赤峰市。
克什克騰旗順治九年(1652年)建制,總面積20673平方公里,總人口25.6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民族,漢族居多數、蒙、漢、回、滿等10個民族聚居的地區。
經棚鎮為廟會佛事活動場所,廟會時僧侶商賈雲集,搭置棚帳誦經,故稱這里為「經棚」。經棚鎮北靠氣勢雄偉的大興安嶺,南臨奔流不息的西拉沐淪河。
坐落在必如河兩岸平坦的山間低地上,海拔為1005-1040米。經棚鎮蒙語稱為「必如浩特」,由於蒙語「必如」漢語譯為「二歲半」,故經棚鎮也有「半城」之稱。
(8)赤峰歷史擴展閱讀
克什克騰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西北部,地處燕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和渾善達克沙地三大地貌的結合部,總面積20673平方公里。
克旗集山川、河流、林木、湖泊、深深地草原、文物古跡、古地質遺跡於一體,素有塞外「金三角」、「內蒙古縮影」及「內蒙古百寶箱」之稱。轄區擁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上以行政區劃命名的世界地質公園之一,克旗近幾年先後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水利風景名勝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
克旗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白蘑、蕨菜、金針等山野菜,甘草、黃芪、麻黃等中葯材在國外享有盛譽,主要野生動物有馬鹿、狍子、黃羊、青羊、野豬等,達里湖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中有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16種。
㈨ 赤峰市歷史趣事。
夏家店遺址位抄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1960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根據發掘,命名了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它的發現為探尋中國北方青銅文明提供了重要資料。2009年,在赤峰市紅山區文鍾鎮二道井子村,發現了中國北方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該遺址包括了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已揭露面積3500平方米,其文化內涵包括夏家店上層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被俗稱為"大灰包"。二道井子這個"大灰包"共有七層,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層與層之間的疊壓關系清晰明確,沒有被晚期遺跡所打破,房址保存得罕見的完好。遺存有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角器等,其中以青銅器最為重要,其生產技術水平足以與同時代中原地區最發達的文化相媲美。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的考古發掘,房址、窖穴、作坊區、墓葬等遺跡的清理出土,極大地豐富了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內涵。該遺址的考古發掘由此被評為"2009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㈩ 赤峰市在歷史上有過什麼名字,有什麼歷史地位
赤峰萬年來的歷史文化大體上劃分為兩大經濟形態,四次文化高峰
兩大經濟形態首先是指距今年開始到距今3500年結束的農耕文化和距今3500年開始的牧業文化。
四次發展高峰分別出現 在距今6000餘年的紅山文化時代,距今4000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和距今3000年的夏家店上層文化以及十世紀興起的大遼帝國。
古時,赤峰曾被叫做東胡,東是漢語,「胡」則是這個民族的自稱,有「天之嬌子」的意思。又因紅山文化而被稱為紅山古國,另外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伯夷、叔齊也是我們赤峰距今3000多年的一個古國—孤竹古國的大王子和三王。
遼代時赤峰是大遼的國都,現在巴林左旗林東鎮就是當時的遼上京所在地,現在的大明塔所在地是當時的另外一個國都遼中京所在地。遼代時,北宋詩人歐陽修曾來赤峰,留下了「山深聞喚鹿,林黑自生風「的詩句。金代時赤峰屬北京路(路是一個行政級別相當於現在的省)。
元朝時屬遼陽行省下的大寧路,全寧路我應昌路和上都路。
後應昌路成為北元的首都,元順帝在北為帝。
明代時赤峰設大寧衛、新城衛、富裕衛、應昌衛等。
清朝時屬昭烏達盟、卓索圖盟。
建國後赤峰稱昭烏達盟,歸熱河省管轄。後劃歸內蒙。1984年撤盟建市,稱赤峰市。
赤峰,從蒙古語烏蘭哈達意譯而來,可譯作赤峰、赤山、紅山。
哦!這是我用最多的時間回答的一個問題,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希望你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