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歷史
1. 史前 明清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明清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1368年 明朝建立——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2. 歐洲歷史的史前歷史
原始社會
直立人和尼安德塔人在現代人類——智人出現後從非洲移居至歐洲。最早的歐洲人骨骼發現於喬治亞達馬尼斯,距今180萬年。最早的生物學上的現代歐洲人出現於公元前3 5000年。公元前7千年在巴爾干已有定居點的痕跡。中歐在公元前6千年,北歐部分地區在公元前5千至4千年到達新石器時代。公元前5508-2750年的庫庫特尼-特里波里文化是歐洲最早的大規模文明,也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
石器時代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義大利卡莫尼卡河谷就開始有了卡慕尼文明,留下了歐洲最多的超過35萬幅的壁畫。
銅器時代
歐洲的銅器時代,也叫青銅時代,是一段變化和混亂交錯的時期。最重要的事件是中亞民族大舉遷徙和入侵歐洲。主流學者認為他們是原始印歐人,但是也有幾種有爭議的其他看法。其他現象包括巨石崇拜的轉播發展,經濟上首次出現明顯的階級差別,以及與此相關的在巴爾乾地區的第一個已知的君主制政權。歐洲第一個著名的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是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以及隨後的希臘鄰近地區的邁錫尼文明,始於公元前2千年早期。
鐵器時代
雖然早在公元前1100年愛琴海地區的人就懂得使用鐵器,但是直到公元前800年該技術還沒有傳播到中歐,除了石器時代的陶器群文化進化而來的哈爾施塔特文化之外。很可能是這項技術的優越性使得印歐人不久之後明顯在義大利和伊比利亞站穩了腳跟,足跡深入這兩個半島(羅馬建立於公元前753年)。
3. 歷史時期與史前時期以什麼來區分
史前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類歷史,歷史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有了文獻記載以後的人類歷史。
史前時期
即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中國境內人的發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關三皇五帝的傳說史,直到最後建立夏朝。這時期時間的跨度最大,從約170萬年前到公元前21世紀。
歷史時期
考古學上的中國史前社會從發現古人類開始,下限為發現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盤庚遷殷之前的歷史時期。
歷史學所指的中國史前社會是有了文獻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紀年之前的階段。
(3)史前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
史前考古學著重從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古生物遺存來研究,歷史考古學則通過文字、銘刻、古建築等方面考察古人類的歷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青銅時代,也是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也是傳說中的三皇時代與五帝時代,一直沒有確實的考古和文獻證據。
夏啟、商湯、周武是三代開國君主,對於三朝很多事件斷代的考證,即使從孔子開始就有文獻記錄,但疑問仍然很多。
青銅文化在夏商周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除了甲骨文,大量刻在銅器上的銘文也是重要的文字記錄。
4. 請問史前史具體是在哪個階段
史前」一詞抄,是英國學者襲丹尼爾*威爾遜發明的。他在1851年的《蘇格蘭考古及史前學年鑒》中首先使用了「史前」(PREHISTORY)一詞。所謂「史前時期」,就是指人類人類社會的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時期。
史前時期的年代范圍是文字為出現前的人類歷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現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學研究的下限也不同。如在古埃及史前時期終止於公元前3000年代後半期,中國的史前時期終止於公元前21世紀。一般說來,中國的史前時期,大體上包括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史前時期除包括石器時代以外,還要延續到早期的鐵器時代。
5. 史前到秦漢的歷史
事情都挺狠的,你是我覺得相對來說,這個歷史也是特別不錯的,特別可以的,有可講究的地方的,還是特別不錯的
6. 什麼是歷史史前又是什麼意思
史前史是指有在文字記載之前,人類所經歷與演變的過程。 史前時代(約170萬-4000年前) 按照歷史年代,中國遠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時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時期人類的社會生活。史前文化是指沒有文字記錄之前的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文化。 考古學上的中國史前社會從發現古人類開始,下限為發現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盤庚遷殷之前的歷史時期;歷史學所指的中國史前社會是有了文獻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紀年之前的階段。 中國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史前考古學著重從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古生物遺存來研究,歷史考古學則通過文字、銘刻、古建築等方面考察古人類的歷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青銅時代,也是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也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時期,一直沒有確實的考古和文獻證據。 夏啟、商湯、周武是三代開朝君王,對於三朝很多事件斷代的考證,即使從孔子開始就有文獻記錄,但疑問仍然很多。 青銅文化在夏商周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除了甲骨文,大量刻在銅器上的銘文也是重要的文字記錄。 史前時期即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中國境內人的發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關三皇五帝的傳說史,直到最後建立夏朝。這時期時間的跨度最大,從約170萬年前到公元前21世紀。猿人包括雲南的元謀人、陝西的藍田人,後來的北京人的頭結構又有了新的進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製的石器,過著極為艱難的原始生活。 此後是母系氏族與父系氏族時期,母系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現在「姓」這個字就橫形象地體現了遠古的母系氏族的事實。母系氏族在全盛期之後逐漸衰落,過度到父系氏族時期,同時,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也形成了,原始社會開始走向了解體。 史前時代包括三個階段 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是史前時期的初級階段,也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形式。原始人群又可分為「猿人」、「古人」兩個階段。這一時期在考古學上屬於舊石器的早期和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賴採集果實和挖掘根塊為生,同時狩獵活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猿人還懂得使用天然火,改善了生活環境,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人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血緣家庭,若干個血緣家庭形成了較為鬆散的社會組織。由於猿人脫離動物不久,所以其婚姻還處於雜交狀態。 古人的體質較猿人明顯進步,已接近現代人。古人化石和遺跡分布更為廣泛,主要代表有大荔人、長陽人、丁村人及許家窯人等。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術有所提高,並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賴採集、狩獵。在此階段,婚姻狀態有所進步,先由原始雜交過渡到同輩群婚,再過渡到一個家族的男子與另一個家族的女子群婚。 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早期。 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這一階段的打制工具有較大改進,並發明了弓箭。其生產部門主要是採集和狩獵。人們學會縫制獸皮衣服,產生了原始的審美觀念和宗教。同時,出現了族外婚,形成以一個老祖母為核心的氏族制。由於女子在採集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同一氏族的成員都是同姓的,子女也從母姓。 母系社會繁榮時期的文化遺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窯文化、屈家嶺文化及細石器文化等等。此時,生產力水平有明顯進步,磨製、穿孔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原始農業產生;家畜飼養、原始手工業及副業出現等等。人們開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審美和宗教觀念繼續發展,並產生了最早的文字元號。 父系社會 中國進入父系社會的時間,大約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遺存代表有龍山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時在考古學上屬於新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時代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比以往有較大的提高,其表現主要在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家畜飼養規模的擴大;制陶技術的進步;銅器製造的出現;絲織品的發明;手工業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形成等等。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男子在生產部門中突出地位的出現,原來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發生重大變化,男子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婚姻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父權制隨家庭出現而產生,財產按照父系繼承,世系隨父系計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後,私有制萌芽、產生。在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下,階級對立出現。由此進一步導致原始社會解體,國家開始產生。 編輯詞條
7. 為什麼史前歷史都是神話傳說
傳說,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由神話演變而來但又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的故事.
遠古傳說回是答在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誇張記述,包括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這其中蘊含某些可靠的歷史事實.炎帝,黃帝時代的傳說,不僅在《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有記載,而且已經被許多考古發覺所證實.
8. 講述史前歷史的書
無能為力,不過喜歡這個小說可以推薦你看一些類似的小說 《解讀生命》王晉康 (主角不是人類而是外星人,而且也不是金屬球而是宇宙飛船,而且他們的文明也沒毀滅,他們是自願來到茫茫宇宙尋找未知生命,然而當經歷了3500年的漫長太空航程到發現另一個文明「人類文明」時,他們卻遇到了極大的災難。這個我覺得和你講的優點相似。) 《永不消失的電波》江波 《流浪地球》劉慈欣 《新安魂曲》《水星播種》王晉康 《鄉村教師》《吞噬者》 劉慈欣
9. 史前史的定義
歷史學名詞,指沒有明確的文獻資料記載以前所經歷的歷史階段。中國史學界將夏代以前的歷史,稱為史前史。包括原始社會及堯、舜、禹所處的傳說時期。史前史的研究主要依據考古發現的人類遺存的實物資料,以及神話傳說。人類在這一時期產生,並在勞動中逐漸進化成現代人。社會形態由原始群過渡到血緣家族,進入氏族社會。其間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最後隨著氏族內部私有觀念的產生,貧富分化,導致對立,而進入階級社會。史前時期人類已掌握了製作工具的技術,工具材料主要為石質。製作方法從打制發展為磨製。早期勞動方式為採集和狩獵,隨工具製作技術的進步,勞動所獲出現剩餘,遂逐漸產生原始種植業(農業)和家畜飼養業,人類亦從遷徙無常進入定居生活。血親觀念產生後,同一血緣的人們聚居在一起,形成氏族部落,並開始建造房屋,成為聚落。其間人類發明了人工取火和制陶技術。人類自定居後,生產不斷發展。部落間常因土地及財富發生沖突,為壯大力量,由相近血緣或出於利益關系,部落間多結成聯盟。在私有制產生後,部落聯盟內部逐漸形成對立的兩個階級,最終導致邦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