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1

歷史1

發布時間: 2020-11-21 21:41:45

歷史上1石是多少

不同的時代都不同
在宋代,一石=97KG
在唐朝,一石=53KG
在清代,一石=28KG
在秦代,一石=109KG

升是體積單位,1升水的質量是1KG,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密度,所以質量不同中國歷朝俸祿
一、秦漢
漢承秦制,西漢時從萬石至斗食佐史,共22級(一說21級),採取的是給谷制。祿秩與實物發放數的對應關系是(下注部分官職俸祿前後有變動,不一一註明,僅作參考):
1)萬石:三公等(名錄不抄了,下同),月谷350斛(註:1斛=1石=10斗),一年4200石;
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
3)真二千石:諸侯相等,月谷150斛,一年1800石;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5)比二千石:光祿大夫等,月谷100斛,一年1200石;
6)千石:丞相長史等,月谷90斛,一年1080石;
7) 比千石:太中大夫等,月谷80斛,一年960石;
8)八百石:漢成帝時除,就六百石;
9)比八百石:諫大夫,俸祿不詳,後除;
10)六百石:州刺史等,月谷70斛,一年840石;
11) 比六百石:博士等,月谷60斛,一年720石;
12)五百石:縣長,漢成帝時除。
13)四百石:大縣縣丞、縣尉,月谷50斛,一年600石;
14)比四百石:五官侍郎等,月谷45斛,一年540石;
15)三百石:次縣長,月谷40,一年480石;
16)比三百石:五官郎中等,月谷37斛,一年444石;
17)二百石:縣丞、縣尉等,月谷30斛,一年360石;
18)比二百石:月谷27斛,一年324石;
19)百石:御史屬等,月谷16斛,一年192石;
20)比百石:不詳,後除;
21)斗食:月谷11斛,一說每日1斗2升;
22)佐史:月谷8斛,另一說佐史也並入斗食中。

二、魏晉南北朝
曹魏時發放粟米為俸祿。至西晉實行占田制,按官品各地分別授予職田和谷帛,授田標准為:一品50頃(每頃100畝),二品45頃,以下每品遞減5頃,至九品10頃,各食其租。此外,《晉書》中記載祿秩有
1)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太康二年,又給絹,春百匹,秋絹二百匹,綿二
百斤。元康元年,給菜田十頃,田騶十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2)特進品秩第二,食奉日四斛。太康二年,始賜春服絹五十匹,秋絹百五十匹,綿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給菜田八頃,田騶八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3)光祿大夫與卿同秩中二千石,食奉日三斛。太康二年,始給春賜絹五十匹,秋絹百匹,綿百斤。惠帝元康元年,始給菜田六頃,田騶六人。
2 中國歷朝俸祿
4)尚書令,秩千石,食奉月五十斛。太康二年,始給賜絹,春三十匹,秋七十匹。綿七十斤。元康元年,始給菜田六頃,田騶六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5)左右尚書僕射,食奉月四十五斛。
南朝宋、齊大致與晉略同。梁天監時,定一品秩萬石,二、三品秩中二千石,四、五品秩二千石。但
所給錢谷卻任意。陳時稍斂。
北魏初期官吏無俸祿,任其搜刮。至孝文帝改革,始行俸祿,從每戶征調帛3匹、谷2石9斗作為百官
俸祿,地方長官按戶給俸,多少不一。實行均田制後,地方守宰授給公田食租,刺史15頃,太守10頃,縣令、郡丞6頃。
北齊按官品給俸祿,計量單位改為布帛的匹,一品歲秩900匹,從一品800匹,以下以百匹等差,至從三品400匹;四品240匹,以下以40匹等差,至從五品120匹;六品100匹,以下以20匹等差,至從七品40匹,再往下以4匹等差,到從九品24匹為止。另外事繁者可增加1/4的俸祿,閑者將減少1/4。給付方式:一分為帛,一分為粟、一分為錢。地方長吏各分上中下三等九級(按戶口多少):州刺史從300匹至800匹不等,郡太守從220匹至500匹不等,縣令從50匹至150匹不等。
北周復古於周禮,改品為命,祿秩上從下士(正一命、一命)每年125石,歷經中士(正二命、二命)、上士(正三命、三命)、下大夫(正四命、四命)、中大夫(正五命、五命)、上大夫(正六命、六命),每級加倍,至上大夫為4000石。再往上則卿(正七命、七命)6000石、孤(正八命、八命)7000石、公(正九命、九命)萬石。

三、隋唐
隋制以粟為祿,京官:正一品900石,以下以100石為差,至正四品300石;以下按50石為差,至正六品100石;以下以10石為差,至從八品50石,於春秋二季發放。食封者及不管事者、九品官皆不給俸祿。
外官俸祿為:大州620石,以下按40石為差,九等至下下為300石;大郡340石,以下按30石為差,九等至下下為100石;大縣140石,以下按10石為差,九等至下下為60石。後來公卿以下又各給職田,一品5頃,
以下按50畝為差,至九品為1頃。
唐時俸祿分土地、實物和貨幣三種。其中土地分永業田和職分田。永業田按爵、勛、品級授給,不收回,可傳子孫,親王10000畝,正一品6000畝,從一品與郡王5000畝,正二品與國公4000畝,從二品與郡公3500畝,縣公與正三品2500畝,從三品2000畝,正四品與侯1400畝,從四品與伯1000畝,正五品與子800畝,從五品與男500畝,六、七品250畝,八、九品200畝。(以上均為職事官,勛官為60-3000畝不等。)職分田則為在職時可享用其租,作為俸祿一部分,按品級給,一品12頃(1200畝),二品10頃,三品9頃,四品7頃,五品6頃,六品4頃,七品3頃50畝,8品2頃50畝,9品2頃。實物方式的俸祿為唐初所定:
京官正一品700石,從一品600石,正二品500石,從二品460石,正三品400石,從三品360石,正四品300石,從四品260石,正五品200石,從五品160石,正六品100石,從六品90石,正七品80石,從七品70石,正八品67石,從八品62石,正九品57石,從九品52石。中間經過變化,到開元年間合為貨幣形式,按月發放,各品級給付額度是:
一品月俸料8000,食料1800,雜用費1200,防閤20000,總共每月錢31000;
二品月俸料6000,食料1500,雜用費1000,防閤15500,總共每月錢24000;
三品月俸料5000,食料1100,雜用費900,防閤10000,總共每月錢17000;
四品月俸料3500,食料700,雜用費700,防閤6667,總共每月錢11567;
五品月俸料3000,食料600,雜用費600,防閤5000,總共每月錢9200;
六品月俸料2000,食料400,雜用費400,庶仆2500,總共每月錢5300;
七品月俸料1750,食料350,雜用費350,庶仆1600,總共每月錢4050;
八品月俸料1350,食料300,雜用費300,庶仆600,總共每月錢2550;
九品月俸料1050,食料250,雜用費200,庶仆400,總共每月錢1900。

四、宋金
宋代俸祿包括正俸(錢)、祿粟(米)、職錢、公用錢、職田、茶湯錢、給卷(差旅費)、廚料、薪炭等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名目,大多均以錢支付。還有謙人(僕役)、衣料(官員使喚之僕役,每人每年糧食折錢3000文,綢絹每匹折錢一貫,布每匹350文,綿每兩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舉。此外朝廷還時常給予賞賜。宋初基本沿襲後周之制,採用俸戶制。太宗初年廢俸戶制,本官月俸給1/3錢,2/3實物。初期俸祿較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間正式制定\"祿令\",如規定宰相、樞密使月俸料300貫,春、冬衣服各賜綾20匹、絹30匹、冬棉100兩,每月祿粟各100石,謙人衣糧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鹽7石等。元豐改制,調整了官階與俸祿,又有增加。南宋初,財政困窘,俸給和米麥均減半支給。宋朝的俸祿制度非常復雜,如仁宗年間定41等,每等內依官職不同又多少有差,詳參見以下的《宋史 職官志》(略)。

金朝俸祿包括錢粟、口糧及絹棉三類,據《金史 百官志》所載各品級俸祿為:
正一品:錢粟220-300貫石,曲米麥各35-50稱石,春衣羅秋衣綾各35-50匹,春秋絹各120-200匹,綿600-1000兩。
從一品:錢粟180-200貫石,曲米麥各25-30稱石,春秋衣羅綾各25-30匹,絹各90-100匹,綿400-500兩。
正二品:錢粟150貫石。曲米麥各22稱石,春羅秋綾各22匹,絹各80匹,綿350兩。
從二品:錢粟120-140貫石,曲米麥各18-20稱石,春羅秋綾各18-20匹,絹各70-75匹,綿250-300兩。
正三品:京官錢粟70貫石,曲米麥各16稱石,春羅秋綾各12匹,絹55匹,綿200兩;外官錢粟70-100貫石,曲米麥各12-15稱石,絹各30-40匹,綿140-200兩,公田25-30頃。
從三品:京官錢粟60貫石,曲米麥各14稱石,春秋衣羅綾各10匹,絹各50匹,綿180兩;外官錢粟60貫石,曲米麥各10稱石,絹各25匹,綿120兩,公田21頃。
正四品:京官錢粟45貫石,曲米麥各8-12稱石,春秋衣羅綾各8匹,絹各20-40匹,綿150兩;外官錢粟45-50貫石,絹各20-22匹,綿70-80兩,職田15-17頃。
從四品:京官錢粟40貫石,曲麥米各10稱石,春秋羅綾各6匹,絹各30匹,綿130兩;外官錢粟40貫石,曲米麥各7稱石,絹各18匹,綿六10兩,公田14頃。(猛安僅有錢粟48貫石,余皆無)。
正五品:錢粟35貫石,曲米麥各8稱石,春秋衣羅綾各5匹,絹各25匹,綿100兩;外官錢粟30-35貫石,曲米麥各6稱石,絹各16-17匹,綿50-55兩,職田10-13頃。
從五品:錢粟30貫石,曲米麥6稱石,春秋羅綾各5匹,絹各20匹,綿80兩;外官錢粟25貫石,曲米麥各4稱石,絹各10匹,綿四10兩,公田7頃。(謀克,錢粟二十貫石,余皆無。)
正六品:錢粟25貫石,麥5石,絹各17匹,綿70兩;外官錢粟20貫石,曲米麥3稱石,絹各8匹,綿30兩,公田6頃。
從六品:錢粟22貫石,麥5石,春秋絹各15匹,綿60兩;外官同正七品。
正七品:錢粟22貫石,麥4石,衣絹各12匹,綿55兩;外官錢粟18貫石,曲米麥各1-2稱石,春秋衣絹各6-7匹,綿25-30兩。
從七品:錢粟17貫石,麥四石,衣絹各10匹,綿50兩;外官錢粟17-18貫石,麥4石(或曲米麥各1-2稱石),衣絹各6-10匹,綿20-50兩。有的有職田4頃。
正八品:朝官錢粟15貫石,麥3石,衣絹各8匹,綿45兩;外官錢粟12-15貫石,曲米麥各1稱石,衣絹各2-6匹,綿8-20兩,職田2-4頃。
從八品:朝官錢粟13貫石,麥3石,衣絹各7匹,綿40兩;外官錢粟13貫石,麥2-3石,衣絹各5-7匹,綿15-40,職田三頃。
正九品:朝官錢粟12貫石,麥2石,衣絹各6匹,綿35兩;外官錢粟11-13貫石,麥1-2石,衣絹2-6匹,綿8-35兩。
從九品:朝官錢粟10貫石,麥2石,衣絹各5匹,綿30兩;外官錢粟10-12貫石,麥1石,衣絹各2-3匹,綿1兩,職田2頃。三品以上官司知法,錢粟一十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6-10兩

⑵ 1月1日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中國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 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除了節日的氣氛,該發生的大事也一件不少~

    國內的的今天


  • 1984年1月1日,中國正式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成員國。

  • 1985年1月1日,鄧小平同志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書出版。

  • 1986年1月1日,中國開始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 198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條例》開始實施。

  • 1988年1月1日,北京天安門城樓對中外遊客正式開放.天安門建於明朝永樂年間(1417),稱承天門。清朝改稱天安門,為皇城正門。

  • 1994年1月1日,中國正式成為《專利合作條約》(PCT)的成員國。

  • 1999年1月1日,新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實施。

  • 2005年1月1日北京奧組委向全社會公開徵集2008年奧運會口號。

  • 2006年1月1日,中國政府廢止了於1958年通過的農業稅條例。從這一天開始,在中國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農業稅退出歷史。

  •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


    新年新氣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⑶ 歷史上10月1日發生哪些大事

1927年10月1日 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1930年10月1日 中國收回威海衛租界 1931年10月1日 我國收回英租界威海衛 1931年10月1日 日本人在東北拼湊偽政權 1938年10月1日 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開拍 1940年10月1日 八路軍暫停「百團大戰」 1945年10月1日 陳公博被押解離日返國 1948年10月1日 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朱瑞犧牲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國慶閱兵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1954年10月1日 新中國第二次閱兵式在北京舉行 1955年10月1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1955年10月1日 新中國第三次閱兵式在北京舉行 1959年10月1日 新中國第四次閱兵式在北京舉行 1960年10月1日 奈及利亞獨立 1960年10月1日 中緬邊界條約簽訂 1964年10月1日 日本新干線通車 1971年10月1日 美國迪斯尼樂園開放 1982年10月1日 科爾出任西德總理 1984年10月1日 新中國第五次閱兵式在北京舉行 1985年10月1日 以色列飛機空襲巴解總部 1991年10月1日 沙烏地阿拉伯放映第一部電影 1992年10月1日 倫敦發表第一張染色體圖 1994年10月1日 我國首家專利市場成立 1996年10月1日 巴以和談獲得突破 1997年10月1日 哈馬斯創始人亞辛獲釋 1998年10月1日 中國火車再提速 1999年10月1日 國慶五十周年 首都舉行盛大閱兵式 2000年10月1日 中華世紀壇正式開放

⑷ 歷史上1月1日有什麼事發生

976年1月1日南唐後主李煜被俘,南唐國亡
1085年1月1日 《資治通鑒》編成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6年1月1日袁世凱復辟帝制
1917年1月1日 胡適發起文學改良運動
1926年1月1日 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9年1月1日國民革命軍編遣會議
1933年1月1日中國駐檀香山領事館落成
1939年1月1日 國民黨中常會決定開除汪精衛黨籍
1942年1月1日 中蘇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
1948年1月1日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1956年1月1日 《解放軍報》創刊
1956年1月1日蘇丹獨立
1959年1月1日 古巴革命勝利
1960年1月1日喀麥隆獨立
1962年1月1日 西薩摩亞獨立
1979年1月1日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

1979年1月1日 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
1981年1月1日 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修正草案)

1984年1月1日汶萊獨立
1984年1月1日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

1984年1月1日 中國正式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
1988年1月1日 天安門城樓正式對外開放
1994年1月1日 歐洲經濟區成立
1995年1月1日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1999年1月1日 歐元誕生
2002年1月1日 歐元正式進入流通

2006年1月1日上海郵政博物館開館參考資料:http://bbs.cri.cn/showtopic-254225.aspx

⑸ 歷史上1月發生了哪些事

歷史上的1月2日:羅盛教搶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
歷史上的1月3日:中國萬里長江內第一壩勝利合容龍
歷史上的1月3日:天生橋水電站成功並網發電
歷史上的1月3日:捷克著名作家哈謝克逝世
歷史上的1月5日:X射線被發現
歷史上的1月5日呂驥在北京逝世
歷史上的1月6日 陳毅在北京逝世
歷史上的1月6日:中國13億人口日
歷史上的1月7日:中國民航首航美國紐約成功
歷史上的1月7日 上海魯迅紀念館對外開放

⑹ 歷史1,2 3 4

1.興辦私學;主張「有教無 類」。 2.創建太學;漢武帝 3.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她將應舉的人,集中到洛陽宮殿,親自出題面試,這是殿試的開始。她還讓各州每年選送武義好的人,進行騎射等項考試,稱為武舉。 4.教育是立國之本.望採納.

⑺ 歷史1世紀大概是多少年

一個世紀100年,世紀」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100年,也是從耶穌誕生那一年算起:公元元年至100年為一世紀,中國處於西漢平帝元始元年。西漢:」(前202年—8年)的漢平帝 劉衍 (1年-5年)、孺子 劉嬰 (6年-8年)時期; 王莽的「新朝」(9年-23年);「東漢」(25年—220年)的 漢光武帝 劉秀(25-57年)、漢明帝 劉庄(58-75年)、漢章帝 劉炟(76-88年)以及 漢和帝 劉肇(89-105年)

⑻ 一什麼歷史

一段歷史
一部歷史

歷史學是一門整合型的社會科學,是歷史研究主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提供的一般規律指導下,運用一定的思維認識方式和手段,在與歷史客體發生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對歷史客體的分析研究,以理解其特殊規律和特點的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歷史知識。研究歷史的意義,就是在於借鑒過去,更好更科學地投身到革新現在與創造未來的過程中去。 在這一史學定義中:「整合型的社會科學」的含義是,歷史學是一門以科學性和真實性為基礎,內在地或是以「外加的」方式融合了特殊性、綜合性(或整體性)、實證性、抽象性(或哲學性)、價值性、藝術性的整合型社會科學,因此它不同於一般的哲學、其他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歷史研究主體」即歷史學家,而不是一般民眾或其他社群;「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來說,是歷史唯物主義,主要是指馬克思和恩格斯「特別強調的」、「特別堅持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的觀察事物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它的具體歷史結論[23];「歷史客體」,是指首先作為一種歷史客觀實在而存在(「自在之物」)、然後才進入歷史學家認識視野而轉化成為認識客體而存在(「為我之物」)的世界各民族、國家的無數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世界各民族、國家的客觀歷史事實和過程,是歷史學的對象領域,因而它不是哲學研究對象之一的一般人類社會的客觀歷史過程;「特殊規律和特點」,是指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而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 歷史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政治性的記事活動、附屬於政治而以文化積累為主的綜合活動、學問或學術、知識體系、哲學、科學等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環節,在認識方式上經歷了價值的、考實的、藝術的、科學的、哲學的等等不同形式的認識方式。歷史學發展到了今天,雖然它必然地要包含先前出現過的一切表現形式或發展環節,並把它們當做自己的不可或缺的構成因素或部分;就個別的或特殊的史學現象而言,今天的歷史學亦可以其先前曾經擁有過的某種表現形式而存在。可是,在一般意義上,今天的歷史學絕不可以歸結為其中的任何一種形式或環節,或者依據其中的某一種表現形式或發展環節來確定歷史學的一般定義。今天的歷史學,只能是一門整合型的社會科學。如果否認這一點,那麼在認識論、方法論和哲學傾向上,就要麼表現為歷史觀念的缺失,要麼表現為對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庸俗化和作為這種庸俗化的必然歸宿的相對主義、懷疑論或折衷主義。列寧在闡述「唯物主義辯證法無疑地包含著相對主義,可是它並不歸結為相對主義」的原理時說:「辯證法,正如黑格爾早已說明的那樣,包含著相對主義、否定、懷疑論的因素,可是它並不歸結為相對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無疑地包含著相對主義,可是它並不歸結為相對主義,這就是說,它不是在否定客觀真理的意義上,而是在我們的知識向客觀真理接近的界限受歷史條件制約的意義上,承認我們一切知識的相對性。」[24]列寧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與相對主義之間的關系原理,對於我們今天確定歷史學的定義、分析現有關於歷史學的定義的價值、理解「歷史學是一門整合型的社會科學」,乃至考察其他觀念形態的事物,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方法論指導意義。

⑼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

《春秋》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熱點內容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
一加一筆有哪些字 發布:2025-07-15 10:46:37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