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島地區歷經滄桑,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景觀,根據景觀的空間分布和文化內涵,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四大區域,即:西部舊城區(西方近代城市風貌),東部新區(現代化國際城市風貌),市區腹地(膠東民俗文化風貌),郊區(歷代文物古跡風貌).到青島來游覽,即可享受宜人的氣候和優美的風光.又可在觀賞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晶中產生深層次的思索和啟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遊美學價值.
1992年,青島市重新調整了城市規劃總體布局,實施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的戰略.
新區距老市區中心約6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經過7年多的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區已經在市區東部拔地而起.新區現總建築面積383萬平方米.
② 青島地圖的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
在地圖中的位置:
③ 青島的具體位置,地理優勢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等7區)1102平方公里,所轄即墨、膠州、全市總面積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等7區)1102平方公里,所轄即墨、膠州、膠南、平度、萊西等5市9552平方公里。。 優勢:青島屬於海濱城市,風和日麗,水清沙白,有優良的港口,清澈的海水,還有熱情的人民。我愛青島!!!
④ 青島在哪裡
在山東省的東部的半島地區。膠州半島的東南部。是個如詩如畫的好地方
⑤ 青島在中國地圖的什麼位置
青島在抄中國地圖東部偏北位置。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5)青島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青島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境內。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島
⑥ 請告訴我青島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等和人口,民族,宗教,城市等概況
位於膠東半島,面東海,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有台風現象。東西山地中間平原,有800萬人口,漢族為主,旅遊城市,是計劃單列市,GDP佔全省一半,早期是德國在中國唯一殖民地,是號稱藍天紅瓦的風景城市
⑦ 青島地理位置,農作物,氣候,地形地勢…
青島位於山東省,屬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花生,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地勢為丘陵地帶,最低處海平面的海拔0米,最高為嶗山主峰嶗頂海拔1100多米。
⑧ 青島有幾個區哪幾個區繁華請詳細說明
青島有七區五市:城陽區,李滄區,嶗山區,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黃島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膠南市,即墨市。
市內有四區: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
市南區是青島市的旅遊、商務區,是青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北區是青島市的商業區,屬老城區;四方區是青島市的老工業區、老城區;李滄區西部是青島市的重工業區、東部是青島市北部的商業中心,是青島市的門戶、交通樞紐。
市郊有三個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
嶗山區區中心是新興的商務區,管轄嶗山的四個街道辦事處,緊鄰市內四區,主要是旅遊、商務區;城陽區是新興的產業區,剛剛規劃的青島高新區就在城陽區的西部,高新區規劃從城陽區分離出來成立紅島區;黃島區在膠州灣西面,是青島市最早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有5個市轄市: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萊西市
這五個市轄市都是副地市級城市(因為青島是副省級城市),經濟也比較發達。
拓展材料: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青島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新一線城市、經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譽為「東方瑞士」。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 東北與煙台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 青島因地理位置優越繼而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建設港口和鐵路,青島因「一港一路」而興,擁有國際性海港和區域性樞紐航空港,是實施海上絲綢之路、履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樞紐型城市。
青島最新區域劃分:
市南區 面積 30平方公里,人口 43萬。市北區 面積 29平方公里,人口 47萬。 四方區 面積 35平方公里,人口 36萬。李滄區 面積 98平方公里,人口 28萬。 黃島區 面積 277平方公里,人口 26萬。嶗山區 面積 389平方公里,人口 19萬。城陽區面積 553平方公里,人口 43萬。膠州市 面積1210平方公里,人口 75萬。即墨市 面積1727平方公里,人口107萬。平度市 面積3166平方公里,人口133萬。膠南市 面積1846平方公里,人口 83萬。萊西市 面積1522平方公里,人口 72萬。
⑨ 山東青島地理簡介
地理
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等六區)為3293平方千米,即墨、膠州、平度、萊西等四市為7989平方千米。[5]
地貌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青島市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本區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5]
山脈
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市區的山嶺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北嶺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貯水山(海拔80.6米)等。[5]
河流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多為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按照水系分為大沽河、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膠萊河。大沽河是青島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島,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和城陽,至膠州南碼頭村入海。幹流全長179.9千米,流域面積6131.3平方千米(含南膠萊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膠東半島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61億立方米。該河20世紀70年代前,徑流季節性較強,夏季洪水暴漲,常年有水;之後,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斷流。
北膠萊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膠萊河及諸支流,在青島境內的主要支流有澤河、龍王河、現河和白沙河,總流域面積1914.0平方千米。北膠萊河發源於平度市萬家鎮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昌邑市邊界北去,於平度市新河鎮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萊州灣。幹流全長100千米,流域面積3978.6平方千米。該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諸河系,指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庄河、白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5]
氣候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據1898年以來100餘年氣象資料查考,市區年平均氣溫12.7℃,極端高氣溫38.9℃(2002年7月15日),極端低氣溫-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3℃;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日最高氣溫高於30℃的日數,年平均為11.4天;日最低氣溫低於-5℃的日數,年平均為22天。降水量年平均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別佔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變率為62%。年平均降雪日數只有10天。年平均氣壓為1008.6毫巴。年平均風速為5.2米/秒,以南東風為主導風向。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月份最高,為89%;12月份最低,為68%。青島海霧多、頻,年平均濃霧51.3天、輕霧108.2天。[5]
土壤
按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類系統,青島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等5個土類。
棕壤,面積49.37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59.8%。是青島市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發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響,由高到低依次分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個土屬。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層薄、侵蝕重、肥力低,多為林、牧業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島市主要糧食經濟作物種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積17.69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21.42%。主要分布在萊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膠州北部淺平窪地上。該類土壤土層深厚,土質偏粘,表土輕壤至重壤,物理性狀較差,水氣熱狀況不夠協調,速效養分低。
潮土,面積14.49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膠萊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遠近不同,土壤質地、土體構型差異較大。近海地帶常受海鹽影響形成鹽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異較大。
褐土,面積6333.33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萊西、膠南的石灰岩殘丘中上部。
鹽土,面積3666.67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0.44%。分布在各濱海低地和濱海灘地。[5]
海洋
海岸線:青島市海域面積約1.22萬平方千米,其中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8405平方千米;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16.98千米,其中大陸岸線710.9千米,大陸岸線佔山東省岸線的1/4強。海岸線曲折,岬灣相間。
海灣:面積大於0.5平方千米的海灣,自北而南分布著丁字灣、栲栳灣、鹽水灣(又稱橫門灣)、嶗山灣(又稱北灣)、小島灣、王哥庄灣、青山灣、腰島灣、太清宮口、流清河灣、嶗山口、沙子口灣、麥島灣、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前海灣(又稱棧橋灣)、膠州灣、唐島灣、靈山灣、利根灣和古鎮口、齋堂灣、董家口灣、沐官島灣等;膠州灣內又有海西灣(包括小叉灣、薛家島灣)、黃島前灣、紅島灣、女姑口、滄口灣等49個海灣。
海島:青島市原有海島70個。1987年,把齋堂前島和齋堂後島以人工堤連接為齋堂島,千里岩劃歸海陽市;2006年,通過衛星遙感圖像分析與實地踏勘,確認3個未正式報告的海島(石島礁、大橋島、小橋島),而黃島和團島已失去海島屬性,不再列為海島。青島市現有海島69個。其中,水島、驢島、小青島、小麥島、團島鼻島、牛島和吉島是人工陸連島,只有62個島四面環海。69個海島總面積為13.82平方千米,岸線總長度為106.08千米。海島的面積大部分較小,只有田橫島和靈山島的面積大於l平方千米,其餘各島面積都在0.6平方千米以下。在69個海島中,只有10個海島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島屬正規半日潮港,每個太陰日(24小時48分)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平均潮差為2.8米左右,大潮差發生於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後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中國以青島驗潮站觀測的平均潮位作為「黃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島觀象山國家水準原點下72.289米。中國自1957年起,大陸國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為零點起算。[5]
⑩ 青島的地理位置、人口和旅遊景點(加急!!!)
青海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青藏高原東北部,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人口562.67萬,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
青海湖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2006年10月25日,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湖」,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高山、草原間,構成了一幅群山、湖水、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4300平方公里的遼闊水域,天水之間水鳥翔集,藍天白雲和湖光山色相互輝映。最適合的三個旅遊時期分別是,一、每年6月左右,這時西寧會有鬱金花節,在原子城(西海鎮)會有王洛賓藝術節,羔羊節等。還可以在去青海湖的路上繞道去原子城看看,這里以前是兩彈的研發地,可以看到很多有關原子彈的紀念物,這里離青海湖很近,出了西海鎮走東環湖路可以直接到青海湖,但去151較遠,走這條路沿途有「觀景台」「班禪行院」「沙山劃沙」(可以去嘗試,一般從山頂劃一次20元左右)「海神廟」(藏族人祭海的一個地方)等地也是不錯的選擇,走東環湖路,離沙島也很近,沙島上有好都沙雕。二、5~6月間鳥島鳥蛋遍地,繼而幼鳥成群,熱鬧非凡,數里之外,鳥鳴聲可傳入耳際;充滿生機。是青海湖觀鳥最好的時候。三、7~8月的青海湖邊將不但盛開大片的油菜花,而且黃色的花海和一望無際的藍色湖水相配襯,景色絕佳。青海湖邊是遊人最好的扎營地,那時的氣溫不過18℃左右,氣候涼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