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有薛

歷史上有薛

發布時間: 2021-07-30 09:29:31

歷史有姓薛的皇帝嗎

確定沒有,不過姓薛的歷史名人不少。薛仁貴:唐朝名將。農民出身,善騎射。太宗時,應募從軍,屢立戰功,後又率軍大敗九姓突厥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山"的贊歌。

⑵ 歷史上姓薛的名人有哪些

薛仁貴:名禮,唐絳州龍門人(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二里)。少貧賤,以田為業。善騎射,貞觀年間隨太宗征遼東,所向披靡。高宗時屢破高麗、契丹、突厥,而立奇功,官拜本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卒,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後世據其功勛,編撰雜劇與演義。
薛福成:江蘇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 全集十種》。
薛岳:廣東樂昌人,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國抗日第一戰將。他是抗日戰爭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將,僅他指揮的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人。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勛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新四軍軍長葉挺盛贊薛岳指揮的「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台兒庄鼎足三立,盛名當垂不朽。」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六一七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濤: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⑶ 歷史上有薛仁貴這個人嗎

歷史上有抄這個人。薛仁貴(614年-襲683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出自河東薛氏南祖,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名將。

薛仁貴是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北魏新野、武關二郡太守、都督、澄城縣公薛榮的曾孫,北周御伯中大夫薛衍的孫子,隋朝襄城郡贊治薛軌的兒子。薛仁貴年少貧賤,以耕為業,妻柳氏。

(3)歷史上有薛擴展閱讀:

薛仁貴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薛仁貴長子薛訥,玄宗朝大將,也是《說唐演義》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官至司禮主簿、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訥字慎言,唐玄宗時大破突厥,復封平陽郡公(薛仁貴封平陽郡公),謚號昭定,年七十二卒。

⑷ 歷史上姓薛的名人有哪些

薛禮薛仁貴
薛丁山
薛剛

⑸ 歷史上姓薛的名人有哪些 上姓薛的名人分布

薛姓的歷史名人戰國時宋國有薛居州;漢代有隱士薛公,又有薛宣,郯人,長安令;隋代有著名文學家薛道衡;唐代有名將薛仁貴,龍門人,封平陽郡公,宰相薛元超,著名女詩人薛濤;宋代有宰相薛紹彭,又有薛居正,監修《五代史》;明代有薛王宣,河津人,理學家。

從西漢開始,薛氏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至唐千餘年,長盛不衰,歷代被封為王、公、侯爵的17人,縣伯、子、男爵的5人,任朝廷文官宰相的3人,各部尚書、侍郎、御史的68人;武官任大將軍的6人,任將軍的9人。

地方封疆大吏中任總管、節度使的15人,任州刺吏、郡太守的83人,任州、郡副職文武官員43人。其中著名人物有後魏鎮南將軍、河東康王薛安都;隋末西秦霸王薛舉。

唐初四大書畫家之一的薛稷,唐右威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平陽郡公薛禮(又名薛仁貴),薛禮戰勝九姓突厥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山之歌」,婦孺皆知。薛禮征東,曾路過棗庄開發區石溝營村,此村即是薛禮路過扎營之地。

宋司空《五代史》監修薛居正,宋學者官至大理正的薛季宣;明醫學家薛立齋;清總理衙門大臣薛煥,清出使英法比意四國大臣薛福成,清刑部尚書薛允升;當代教育家薛迅,政治家薛子正,藝術家薛覺先等人,都是影響較大的薛姓名人。

(5)歷史上有薛擴展閱讀:


知名人物

1、薛舉

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2、薛稷

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3、薛濤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4、薛溫

字尼卿,道衡兄,河東汾陰(今山西寶鼎)人。仕周至燕都太守。宣政元年(五七八)賜爵齊安縣子。博覽古典,尤善隸書。

5、薛仁貴

薛仁貴 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里之遙的修村),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

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姓

⑹ 歷史上真的有薛丁山嗎

  1. 歷史沒有薛丁山,這小說演義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母親柳氏,娶樊梨花、竇仙童、陳金定為妻,曾率軍平定西涼(西突厥),後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2. 薛丁山原型名薛訥,字慎言,薛仁貴之子。在擔任藍田縣令之時,就敢拒絕當朝酷吏來俊臣的不義之舉。後突厥犯邊,武則天因薛訥為將門之後,將他調往幽州前線。薛訥久駐邊關,立有戰功。玄宗曾於新豐操練唐軍,獨薛訥和解琬部進退有序。

  3. 突厥、契丹、奚聯合寇邊,薛訥力主出擊,得到唐玄宗許可,但因其餘諸將逡巡不前,唐軍大敗,薛訥被撤職。不久吐蕃軍十萬犯境,薛訥被重新啟用,擔任隴右節度使。他連敗吐蕃於武階驛、長城堡,斬獲無數。之後薛訥一直鎮守西涼,年七十二而亡。評論:歷史上的薛訥確實在西面達到了他事業的高峰。

⑺ 歷史上真的有薛平貴這個人嗎

歷史上沒有薛平貴的記載,只有關於他的中國民間傳說和戲曲。而薛仁貴是有史料記載的:薛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遼東時,薛仁貴應募投軍並在與遼軍的戰斗中驍勇善戰,立下戰功,爵位甚高。薛仁貴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均有記載。故很多人都認為:薛仁貴是真實人物,薛平貴則是由薛仁貴故事轉變出來的。

同時,因薛平貴與王寶釧在歷史上並無其人其事,又因《武家坡》(薛、王故事)與《汾河灣》(薛、柳故事)情節十分相似,也有人認為它是薛仁貴與柳迎春故事的演變。

(7)歷史上有薛擴展閱讀

薛平貴,是在《薛平貴與王寶釧》中男一號,由陳浩民飾演,出身高貴,乃唐宣宗太子,劉妃之子,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綉球選其為婿,其後,薛平貴從軍遠赴西涼征戰,因魏虎魏豹陷害他,被西涼國公主代戰所救,後成為西涼國駙馬,輾轉成為西涼國王。最終成為唐朝皇帝。

⑻ 中國歷史上姓「薛」的名人


薛氏始祖―――奚仲薛姓起源有三:一出自任姓,得姓始祖為奚仲.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約今山東濟寧),得任姓.傳至十二世孫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官名),傳說他是車的創造者,居於薛(今山東騰縣東南),稱薛侯,建立薛國,曾一度遷邳(今山東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孫仲虺,在商湯時任左相,復居薛.其裔孫成,徙國於摯,更號摯國.商末,周伯季歷娶摯國之女太任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後,又封成的後裔為薛侯.春秋後期,薛國再次遷到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薛國歷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戰國時為齊國所滅,公子登到楚國為官,因以國為氏.另一出自虞舜的媯姓,為孟嘗君(田文)之後.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父齊相田嬰被齊緡王封於薛(即任姓薛國舊地),田嬰死後,田文襲封,仍以薛為食邑.至秦滅六國,失封,子孫分散.西漢初,田文之孫田國,田陵到竹邑(今安徽宿縣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為薛氏.以上兩支薛氏通常認為是當今薛姓的主要組成部分,雖然出自任姓的要比出自孟嘗君的略早一此,但他們同出於一個地方,就是古時的薛地.薛姓除此兩個起源外,還有他姓改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的.據《魏書·官氏志》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復姓?干氏改為單姓薛氏.又唐時薛懷義,本姓馮,名小寶,後改姓薛.滿,土家,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中也有薛姓.薛姓的郡望主要有河東,新蔡,沛國,高平等.河東郡為秦初所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相當於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區.東晉時移治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地域縮小至今山西西南汾河下游至王屋山以西一角.新蔡郡是晉時所設置,治所在今河南新蔡縣,轄地有今河南新蔡,息縣,淮濱及安徽臨泉等縣地.沛郡為漢高帝時設立,其范圍約為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豐,沛等地.高平郡,晉時以山陽郡改置,治所在昌邑(今山東巨野南),相當於今山東金鄉,巨野,鄒縣等地.薛姓又以上述郡望河東,新蔡,沛國,高平等為其堂號.薛姓的起源地應在今山東騰縣一帶,但薛姓幾乎從一出現,就開始了遷徙的腳步.起初只是在小范圍內移動,到漢時,已有薛姓人薛饒在長沙做官,薛饒之子薛願,又自山東遷為洛陽太守,落籍該地.數傳至薛永,因避難隨劉入蜀地,為蜀郡太守.其子薛齊於蜀亡後降魏,被拜為光祿大夫,遷居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以後成為河東一帶望族,世號"蜀薛".薛齊有二子:懿,始.薛懿任北地太守,襲鄢陵侯,有三子:長子恢,河東太守,號"北祖";次子雕,號"南祖";三子興,號"西祖".薛姓在魏晉南北朝之際,族人已遍及北方黃淮流域的廣大地區,特別是集中分布於今山西,河南,山東,安徽等地,並形成了主要繁衍中心.西晉末年,大批中原土族隨晉室南渡,河東人薛推遷至江南,傳至薛賀,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徙居福建晉安.唐末,河南薛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自南宋開始,福建薛氏又分衍出廣東海陽,五華,興寧,梅州等支派.從清康熙時始,閩,粵薛氏陸續有遷入台灣的,更有人遠播海外.


xuē
(1)
一種草本植物,即「賴蒿」 [name of a grass]
薛、莎、青薠(fán)。――司馬相如《子虛賦》
(2)
用莎草編制的雨衣 [straw raincoat]
(3)
春秋時國名 [Xue state]。戰國時為齊所滅。地在今山東省滕縣南
(4)


xuē ㄒㄩㄝˉ
(1)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滕縣南。
(2)
古書上指一種蒿類植物。
(3)
姓。
鄭碼:EMYS,U:859B,GBK:D1A6
筆畫數:16,部首:艹,筆順編號:1223251514143112

歷史名人
薛仁貴:唐朝名將。

現代名人
薛福成 - 清末思想家。
薛岳 - 民國初年之抗日名將。
薛岳 - 台灣知名歌手,被尊台灣搖磙樂之先驅。在1980年代,以『機場』一曲成名,後於1990年因病逝世。
薛覺先 - 香港已故粵劇藝人
薛家燕 - 香港藝人
薛凱琪 - 香港歌手

⑼ 歷史上姓薛的名人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六一七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薛濤: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江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
薛居正: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宋朝史學家,官至兵部侍郎,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王宣:山西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薛雪:江蘇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曾選輯《內經》原文,成《醫經原旨》,又傳他曾著《濕熱篇》。
薛允升:陝西西安人,清時官至山西按察使、刑部尚書等職,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
全集十種》。
薛岳:廣東樂昌人,國民黨高級將領

⑽ 歷史上的薛家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薛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薛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絳薛仁貴 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天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熱點內容
上海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發布:2025-07-15 22:34:05 瀏覽:384
夏天的雷雨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20:44:07 瀏覽:606
教師資格證的報名時間 發布:2025-07-15 20:21:42 瀏覽:534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 發布:2025-07-15 19:20:08 瀏覽:236
有多少可以重來 發布:2025-07-15 16:35:06 瀏覽:279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