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十大最美化學實驗

十大最美化學實驗

發布時間: 2021-07-30 11:57:43

A. 求十個效果壯觀的化學實驗。

樓上那些都不錯,尤其是鋁熱,超壯觀的。。。還有,1噴泉實驗(氨氣或者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發生倒吸)2鎂條在空氣中燃燒3氫氣氯氣混合見光爆炸(有危險)

B. 化學史上評出的十大最美化學實驗

1.巴斯德(Louis Pasteur)將酒石酸鹽類的光學異構物分離(1848年)
2.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在金屬氧化方面的研究,隨後導引出燃燒和氧化作用的基本理論。(約1775年)
3.費雪(Emil Fischer)確定葡萄糖的結構。(約1890年)
4.戴維(Humphry Davy)利用電解分離元素,包括鈉、鉀(1807年)與鎂、鈣、鍶、鋇(1808年)。
5.柏金(William Henry Perkin)人工合成淡紫色的染料。(1856年)
6.克希荷夫(Gustav Kirchhoff)和本生(Robert Bunsen)證明金屬鹽類在火焰中加熱,釋放出的光譜線具有元素特質(焰色反應)。(1859年)
7.卜利士力(Joseph Priestley)透過加熱「紅色的金屬灰」--也就是氧化汞,發現了氧氣。(1774年)
8.巴特萊特(Neil Bartlett)利用六氟化鉑合成六氟鉑酸氙,是合成稀有氣體化合物的第一人。(1962年)
9.格里納(Victor Grignard)發現含鎂的有機化合物可應用在有機合成。(約1899年)
10.居禮夫婦(Marie and Pierre Curie)發現釙和鐳元素。(1898年)

C. 實驗室現象最漂亮的化學反應,我要上台表演高逼格的化學實驗,幫幫忙!!!!

比如燃燒鎂的實驗 鈉與水的反應實驗
一些有趣又簡單的化學實驗
1、小木炭跳舞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化學吧,那麼你就自行動手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實驗的題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2、白糖變「黑雪」

白糖,是大家經常食用的一種物質,它是白色的小顆粒或粉未狀,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卻能將它立刻變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請看下面的實驗吧。在一個200毫升的燒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幾滴經過加熱的濃硫酸,頓時白糖就變成一堆蓬鬆的「黑雪」,在嗤嗤地發熱冒氣聲中,「黑雪」的體積逐漸增大,甚至滿出燒杯。白糖頓時變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誰知道這里的奧妙在什麼地方?
答案

原來白糖和濃硫酸發生了一種叫做「脫水」的化學反應。濃硫酸有個特別古怪的愛好,就是它與水結合的慾望特別強烈,它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質中的水分它也不放過,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奪過來不可。白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C12H22O11),當它遇到濃硫酸時,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奪走,可憐的白糖就剩下炭了,變成了黑色。濃硫酸奪過水為己有之後,並不滿足,它又施展另外一個本領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來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跑出來。
C+2H2SO4=2H2O+2SO2+CO2
由於反應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的跑出,所以體積越來越大,最後變成蓬鬆的「黑雪」。在濃硫酸奪水的「戰斗」中,是個放熱過程,所以發出嗤嗤的響聲,並為濃硫酸繼續氧化碳的過程提供熱量。
3、不用電的電燈泡

中學的趣味化學表演大會正在熱烈地進行著,其中一個節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一根木桿上掛著一隻200瓦左右的電燈泡,這個燈泡發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來說,一般的電燈比起它來是望塵莫及的。然而這個電燈泡並沒有任何電線引入,因為它是一個不用電的電燈泡。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不用電的電燈泡的秘密在那裡?
答案

原來,這個電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2H2SO4(濃)=MgSO4+ SO2+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4、凈水能手——明礬

說起明礬,人們對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然而明礬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還是一個凈水能手呢!有一次,我們下鄉搞調查研究,在做午飯的時候,發現缸里的水太渾,不能用,正在為此而著急的時候,農技站的張技術員來了,他看見我們沒有辦法,立刻取出幾塊明礬,把它研成細未,然後撒在水缸里。不一會兒,缸里的水變得清澈透底了。

D. 我知道有「十大最美物理實驗」,那有沒有「十大最美化學實驗」呢

樓上給出的是所謂「十大令人驚奇的化學實驗」,這是國際化學家協會評出的「化學史上十大最美實驗」:
1.巴斯德(Louis Pasteur)將酒石酸鹽類的光學異構物分離(1848年)
2.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在金屬氧化方面的研究,隨後導引出燃燒和氧化作用的基本理論。(約1775年)
3.費雪(Emil Fischer)確定葡萄糖的結構。(約1890年)
4.戴維(Humphry Davy)利用電解分離元素,包括鈉、鉀(1807年)與鎂、鈣、鍶、鋇(1808年)。
5.柏金(William Henry Perkin)人工合成淡紫色的染料。(1856年)
6.克希荷夫(Gustav Kirchhoff)和本生(Robert Bunsen)證明金屬鹽類在火焰中加熱,釋放出的光譜線具有元素特質(焰色反應)。(1859年)
7.卜利士力(Joseph Priestley)透過加熱「紅色的金屬灰」--也就是氧化汞,發現了氧氣。(1774年)
8.巴特萊特(Neil Bartlett)利用六氟化鉑合成六氟鉑酸氙,是合成稀有氣體化合物的第一人。(1962年)
9.格里納(Victor Grignard)發現含鎂的有機化合物可應用在有機合成。(約1899年)
10.居禮夫婦(Marie and Pierre Curie)發現釙和鐳元素。(1898年)

E. 求幾個觀賞性較強的化學實驗

1.吹氣生火:用棉花包裹過氧化鈉,用玻璃管對著過氧化鈉吹氣,不一會,棉花會燃燒:2Na2O2+2CO2===2Na2CO3+O2
2.顏色反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紅色,加鹽酸變無色,小心設計機關(藏好過氧化鈉),振盪又變紅,隨後變無色的.
3魔棒點燈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4滴水點火
水能滅火,難道還能點火?
實驗:取乾燥的蔗糖粉末5克與氯酸鉀粉末5克在石棉網上混合,用玻璃棒攪勻,堆成小丘,加入過氧化鈉3克,滴水,半分鍾後, 小丘冒出白煙,很快起火燃燒。
5雪球燃燒
雪球也能燃燒??
燃燒的當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象白雪一樣,製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實驗: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鈣,製成飽和醋酸鈣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邊加邊攪拌,就析出象雪一樣的固體。
6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煙??
實驗:兩只潔凈乾燥的玻璃杯,一隻滴入幾滴濃鹽酸,一隻滴入幾滴濃氨水,轉動杯子是液滴沾濕杯壁,隨即用玻璃片蓋上,把濃鹽酸的杯子倒置在濃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漸便能看到滿杯白煙。
7.白糖黑麵包
在一隻潔凈乾燥的燒杯中放入少許白砂糖,滴入幾滴水後倒入少許濃硫酸,就會看到白糖膨脹、變黑。

F. 十個安全漂亮的化學實驗分別是

一、可口可樂和薄荷。這個實驗不能在室內進行,都是在走廊圍觀的。

G. 我想問下十大經典化學實驗分別是什麼

十大美麗化學實驗--巴斯德(Pasteur)分離鏡像異構物(Enantiomers)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李俊毅/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林雅凡博士責任編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圖一)分離酒石酸鹽的鏡像異構物(enantiomers)榮膺史上最美麗的化學實驗,不過他最著名的實驗其實是用封口與不封口的鵝頸瓶(swan-neck flask)進行細菌培養,證明物體如果能與外在隔絕、或經過高溫處理,便不會腐敗,也不會自然孳生出任何生物,因而推翻「自然發生說」,對生物起源的理論有著重量級的影響。他一生對化學與微生物學貢獻良多,票選第一名的實驗便是他年僅25歲時的傑作。(圖一,巴斯德與他的實驗室)首先來回顧知識背景:光是一種電磁波,當光在前進時會產生四面八方的電磁波動。17世紀末,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觀察到當光透過方解石後,會產生只有單一方向波動的光,也就是偏極光(polarized light)。1812年,畢歐(Jean Baptiste Biot)發現將偏極光透過特定方向切割的石英晶體會發生偏轉,隨後他發現某些液狀的天然物或是天然物溶液,例如檸檬油、樟腦、醣類,也可使偏極光偏轉,這種性質爾後被稱作光學活性(optical activity,如圖二)。(圖二)而巴斯德研究的物質同樣是天然物--酒石酸(tartaric acid)的鹽類,酒石酸的發現可追溯到希臘、羅馬時代,因存在於葡萄酒沉積物中而得此名。在巴斯德之前便有許多科學家對酒石酸鹽類進行了解,包括制備、分析、鑒定晶體形狀,特別的是,畢歐發現天然的酒石酸具有光學活性,不過人工合成的酒石酸則無光學活性,此兩者其他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均完全相同。巴斯德獨到之處在於他找到一個前人研究遺漏的小地方:他發現酒石酸與酒石酸鹽類的晶體都是半面晶型(hemihedral),半面晶是晶體學的專有名詞,指只展現出晶型對稱性所需一半的面(簡單的說就是很特別的一種晶體類型啦)。合成的酒石酸有著兩種半面晶型,但天然的酒石酸只有一種。賀歇爾(John F. W. Herschel)在1820年提出石英的光學活性是來自於半面晶型,酒石酸是否也會有相同的結果呢?巴斯德仔細地從人工合成的酒石酸銨鈉晶體中挑選分類(見圖三),發現兩種晶型的結晶溶於水後各可以造成相反的偏極光偏轉方向,取等量混合後又回到無光學活性的型式!巴斯德興奮之餘,立刻發電報給年歲已高的畢歐;等到巴斯德在畢歐面前親自操作這個實驗時,畢歐顫抖的說:「孩子,我一生太愛好科學了,這發現使我心臟都激烈的跳動起來!」(圖三,酒石酸鉀銨的兩種晶體)巴斯德對自己的實驗下了結論:「從原本完全混合的酒石酸中分離出兩種晶形對稱的原子基團。(原文為」…had separated two symmetrically isomorphous atomic groups which are intimately united in paratartaric acid」)」很拗口不是嗎?這並非巴斯德的語言程度不好,也不是我翻譯得爛(好啦,也許有點爛),而是在當時還沒有鏡像異構物的確切解釋。直到1874年,凡特何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和勒貝爾(Joseph Achille Le Bel )才確立光學活性的來源:「若有四種不同的原子或基團排列在四面體的頂點,將會形成兩種異構物,而兩者互為鏡像關系。(如圖四)」(圖四)鏡像異構物好比左手與右手,因為他們除了光學活性外,其他化學與物理性質都一樣,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方法來分離,現今實驗上分離的方法有很多種,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概念都是使用另外一種光學異構物來與其作用,此時原先的鏡像異構物混合物便會產生差異。好比朋友伸出左手跟你握手,因為用右手會很彆扭,你也會自然伸出左手,如此一來左右手便有了分別。像酒石酸銨鈉這樣不需另一種光學異構物來作用,即可分別產生晶體的案例相當罕見。巴斯德的成功確實有著運氣成分在里頭,由於這個實驗是經典中的經典,歷年來化學家不斷重復巴斯德的實驗,以找出影響這實驗的每個細節。巴斯德到底有多好運呢?在酒石酸的鹽類中,酒石酸銨鈉是唯一可形成肉眼即可分離的晶體,而酒石酸鈉、酒石酸鉀、酒石酸銻鉀都只會形成單一種晶體;再者,巴斯德是在寒冷的巴黎進行這項實驗,若環境溫度超過攝氏26度,同樣也只會形成單一種晶體。在許多教科書上提及巴斯德利用攝子配合放大鏡(或顯微鏡)來挑選晶體,但巴斯德的記錄並未明確記載實驗方式,酒石酸晶體的差異真有大到憑肉眼即可分辨嗎?日本中崎教授重復檢驗這個實驗,發現控制良好的晶體成長環境,甚至可長出不用放大鏡也可分辨的晶體。不過中崎教授表示需要相當多次的嚐試之後才能再現巴斯德的成果。這說明巴斯德的實驗縱然有部分來自機運,但他豐富的知識與嚴謹的態度才是引領至成功的關鍵,巴斯德往後在微生物學界的卓越貢獻,也證實他的發現絕對不只是偶然。參考文獻: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is_Pasteur
2. G. B. Kauffman and R. D. Myers, 「The Resolution of Racemic Acid」 J. Chem. Ec., 1975, 52, 777
3. Yoshito Tobe, 「The reexamination of Pasteur』s experiment in Japan」 Mendeleev Commun., 2003, 13, 93–94
4. Richard Koch原著,梁偉權節譯,「多才科學家--巴士特」,科學月刊1970年10月份
http://dss.ccivs.cyc.e.tw/science/con … 0/0016.htm

H. 實驗效果比較美麗或者浪漫的化學實驗有哪些值得

實驗效果比較美麗或者浪漫的化學實驗有哪些值得
1、易燃易爆的葯品遠離火源回,避免將腐蝕性葯答品沾在衣服或皮膚上
2、進入實驗室前,應明確實驗任務、步驟及注意事項

3、實驗前,要檢查用品是否齊全;實驗進程中,要將實驗用品按順序擺放整齊。
4、不要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氣味。嚴禁品嘗葯品。
5、做實驗時盡可能佩戴護目鏡;加熱操作中,不要湊近被加熱儀器進行觀察,不要將試管口朝向他人或自己
6、實驗剩餘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隨意丟棄,更不能帶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7、實驗完畢後,及時洗滌所用器皿;儀器、葯品歸類整理,放在指定位置
8、注意安全用電和節約用水、離開實驗室之前,務必關閉電源和水源

I.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化學實驗

碘鍾反應

J. 說說你知道哪些美麗的化學實驗

水中花園

熱點內容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